2023年7月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補助學費 更應提升青年就業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服貿還在口水戰,台灣的時光已一去不返
◆  聯合報黑白集/淪喪的何止官箴
◆  經濟日報社論/補助學費 更應提升青年就業力






經濟日報社論/補助學費 更應提升青年就業力


2023-07-01 00: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補助就讀私立大專學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已成選舉熱門話題。(本報資料照片)


補助就讀私立大專學生每年3.5萬元學雜費已成選舉熱門話題。姑不論是否為撒幣政策,青年發展在經濟結構快速變遷面對愈來愈多挑戰是明顯的事實,如何讓多數青年不被遺落經濟成長之外,已經是整體社會難以迴避問題

台灣近年來知識經濟發展特色日益凸顯,產業二元化發展尤其助長了此一趨勢,也造成青年就業與薪資二元化現象。以頂尖公立大學畢業生為主的贏者圈,就業與薪資條件上遠優於一般大學畢業生,私立大學生備受夾擊情形更為明顯。私校學生普遍來自非富裕家庭,面對高昂學費,多須在課餘工讀維持生計,雖可增加社會歷練,卻也無可避免犧牲可供學習以提升競爭力時間。先天不足加上後天失調,使私校生難以有公平的起跑點,無論就經濟公平或是社會階級翻轉的理想而言,這已是如今更為凸顯的多年沉痾

問題的嚴重化還在於近來各大學調漲學費呼聲更為空前,辦學優化需求成本升高勢不可遏,這將讓私校生與其家庭處境更為艱難。大學在力求卓越之外,是否應同時具備公共化特質維持低學費肩負提供社會階級流動責任,一直都是爭論的議題。若沒有政府介入,這樣的矛盾很難靠大學自己解決。多年來,政府的介入方式主要是提供低利學貸努力維持階級流動可能性,這樣的模式的確發揮了效果,減輕非富裕家庭就學負擔。然而,在低薪環境不易改變、就業趨向二元化發展下,私校生畢業後學貸還款負擔益顯沉重,也進一步影響了後續婚育決定,衍生出更複雜的經社問題

補助私校生學費並非最完美的政策,例如部分私校生也來自富裕家庭,但基於矯正上述日漸擴大的負外部性,不失為輔助低利學貸良好政策-在大學學費可能起漲之際,努力維持大學公共化特性,避免進一步惡化階級僵固薪資差異惡化

儘管如此,單靠學費補貼政策就想扭轉私校學生弱勢地位當然是過度期待。下一個課題是私校畢業生就業力能否因此政策而提升,進一步縮小薪資差距。此一問題必須由學生端與學校端共同探討。就學生端而言,學費補貼的正效益在於使學生減少打工時間聚焦課業,但面對物價上揚及學費可能提高,每年減少約3.5萬元支出就算是杯水車薪,四年下來減輕學貸負擔,對初入社會私校畢業生還是一個比較好的起步。

學校端的問題較為複雜。以目前近乎百分百青年在學率私校為了競逐學生資源提升註冊率,已使大學招生成為買方市場。許多後段掙扎於退場邊緣私立大學,幾乎已完全喪失篩選與加值這兩項大學最基本的功能,許多學生可在完全沒有壓力的情形下取得大學文憑,其結果是不但就業力未獲提升,且徒然虛擲四年光陰學費補貼只淪為單純金錢移轉。

學費補貼政策另一值得討論之處,就是默認人人讀大學不僅是常態,也具促進階級流動重要性,否則對選擇不就讀大學的青年豈非不公平?就此,學費補貼可能助長被詬病已久學歷至上論。在學歷日益貶值許多大學的確難提供能力加值實情下,青年應該有更多元的生涯發展可能性,因此更完整政策不應只是私校學費補貼,還應提供更多元青年生涯發展支持政策避免錯誤引導青年生涯發展決定青年就業力提升非僅事關個人生涯成就,也是整體經濟能否維持成長與韌性的關鍵,更與社會能否趨向較理想的所得分配有關,補貼私校生學費只是第一步,後續還需有更多的配套政策才行。











聯合報黑白集/淪喪的何止官箴


2023-07-01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府前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驚爆與隨扈不倫戀。圖/本報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蔡政府官員不知怎麼了,一個接一個出事。駐泰代表莊碩漢剛因涉及性騷請辭,這幾天又傳出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和隨扈不倫戀,遭對方妻子提告。洋洋灑灑一百多頁的鹹濕對話曝光,她迅速請辭

政府發言人是國家門面,蔡政府發言人卻不斷自毀。前有丁允恭把辦公室當砲房被告,後有丁怡銘牛肉麵造假事件,再有最短命政院發言人陳宗彥因接受性招待請辭。再加上 Kolas 的不倫戀,發言人失德比率之高,可以登上全球排行榜了。

在 #MeToo 事件中,外交官中鏢的比率也很高。除駐泰代表莊碩漢駐菲代表徐佩勇外,還有駐日內瓦外交官被控傳不雅照騷擾。但外交部的處理,都讓加害者安全下樁。更惡劣的還有,懲戒法院院長李伯道被控性騷,司法院則讓他提前退休退休金領好領滿。

司法院處理李伯道,沿用的正是國安局前局長陳明通從台大榮退的同一模式。犯了什麼錯不要緊,只要上頭有人罩著,就能安然抽身。唯一不同是,性騷的李伯道悄悄隱退,觸犯學倫的陳明通卻大聲喊冤,說林智堅論文案是「世紀大冤案」。當「作賊的喊抓賊」,台大只好要求教育部公開學倫審議全文,讓社會公斷

種種官場現形記,說明蔡政府淪喪的不止是官箴,還有公理與信譽,和高層的識人之明。但一心只想著權力的人,會在乎榮譽嗎?












聯合報社論/服貿還在口水戰,台灣的時光已一去不返


2023-07-01 00:3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藉著服貿簽署已屆十周年,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圖)的國政白皮書擬提議重啟服貿談判,國民黨總統提名參選人侯友宜亦同表支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最近拋出「重啟服貿談判」議題,引來大綠小綠圍剿。民進黨痛斥他可惡、不負責任、走回頭路;時代力量則批柯文哲是為了搶深藍的票,才不惜扭曲太陽花運動。對此,柯文哲則辯稱,自己當年是「反黑箱、不反服貿」;他也呼籲民進黨趕快通過《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不要讓它在立法院躺著。

表面上看,圍繞「重啟服貿」的討論似乎很熱烈;實質上,它只是被當成大選攻防的工具議題,並沒有任何政黨真的認真在思考服貿的利弊和可能性。首先,柯文哲並不是自己主動公開倡議「重啟服貿」,而是其草擬中的「國政白皮書」提及這點,被親綠媒體翻出來炒作,他只能被動接招。其次,柯文哲最近多次排在民調首位,民進黨當然要將原本對準侯友宜的火力移到他身上;原本貼給藍營的「賣台」標籤,也改送柯文哲。時代力量作為太陽花學運受益者只能一味附和。第三,國民黨其實樂見「服貿」重見天日,但也深知除非拿回執政權,否則此事終無可能,只能軟弱地回應。

值得玩味的是,柯文哲辯稱當年是「反黑箱,不反服貿」,說詞聽起來狡猾;但時移勢易,倒也有不少人埋單。原因很簡單:其一,當年隨著反服貿而興起的太陽花學運,近年光環剝落,不少民眾開始後悔沒給服貿機會。其二,兩岸關係自反服貿後下墜,近年更走至劍拔弩張,年輕人必須延長兵役,這種惡劣關係並非國人所願。其三,如柯文哲所說,當年反服貿是因為審查時的黑箱作業;同理,蔡政府和美國簽訂的《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原來也不擬送立法院審查,也是另一種「黑箱」。

經過多日論戰,服貿能否重啟,目前依然前途渺茫。然而,在「誰更黑箱」的爭論下,蔡政府近日終於同意將《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從原本的送立院「查照」,改為送立院「審查」。這點,倒是這場論戰的意外收穫。尤其,美方與我簽署的《美台廿一世紀貿易倡議》,在美國必須經過參眾兩院同意;而民進黨在立院有過半席次,卻連這個程序都想要省略,真的是「吃人夠夠」。若不是「重啟服貿」的話題勾起民眾心裡的痛處,蔡政府豈會在乎什麼民意,什麼「黑箱」?

諷刺的是,這個被柯文哲稱為「假新聞一條龍」的重啟服貿議題,一周來受到各黨的熱烈討論,也盤踞了媒體許多版面;但各方的爭論只是口水戰,「重啟」根本不是焦點。說來可悲,這就是台灣政治浪費人民精力的一種獨特方式:它燃燒民眾熱情和腦力,卻追求成果或目標,任由所有能量在空氣中消散而不以為意。

十年前,柯文哲和綠營共同把「服貿協議」打入地獄,宣稱要建立監督機制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沉睡不醒;唯獨民進黨還坐享紅利的 ECFA,蔡政府仍緊抱不放。十年後,服貿或許仍有可供炒作的殘餘價值,綠白兩黨因此在那裡津津有味地舌戰不休;但台灣錯過的時光和機會,誰能夠彌補?十年前因應當時兩岸發展程度設計服貿協議,經過十年遷延,就算要再重走,也已不是當年的同一條路。可笑的是,我們的政治人物,仍然只有同一套說詞;他們陳舊心態和步調,哪裡帶得動台灣前行之路?

沒錯,服貿還在政治口水戰,但台灣十年的時光已經一去不返。台灣若連鳳梨石斑開放陸客都不能談,要談重啟服貿,唯一可能就是政黨輪替。否則,民眾就只能繼續坐視政治人物耗盡大家期待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