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人地獄 紊亂的騎樓也須規範
◆ 邁向性平 社會課程更重要
◆ 教育政策窮得只剩下錢?
◆ 大撒幣搶選票 政策恐變片段
◆ 無法升學的年輕人 誰來照顧
◆ 軍階掛反 軍服弄錯 烏龍戲演不完
◆ 李強德國行 以懷柔戰略降敵意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行人地獄 紊亂的騎樓也須規範
2023-06-23 04:05 聯合報/ 周信宏/警務員(高雄市)
台灣交通事故死傷居高不下,更被外媒評論為行人地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警政署日前表示,六月卅日起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引起民眾開轟。交通部長王國材稍晚則稱太過嚴苛,要重新討論。
筆者認為,造成台灣「行人地獄」汙名的態樣主要有三種:一、路口行人斑馬線與道路的通行禮讓;二、人行道上汽機車輛違規停放與行駛的排除;三、騎樓的通行順暢維護。除了前兩項,政府與國人長年來對「騎樓」的討論付之闕如,必須正視。
騎樓,依據「道交條例」規定,屬於道路的定義範圍,並為人行道之一種。以高雄市為例,騎樓設置係依「高雄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規定,臨接寬度八公尺以上計畫道路基地,除另有規定外,於建築時應留設三點九公尺法定騎樓地或退縮騎樓地,其設置目的係供公眾通行,屬法定強制應設置,其通行權屬於公眾。
然而實務上,騎樓除供作行人通行使用外,猶可見三種違法或爭議使用態樣:汽機車與慢車之停放、營業生財工具之占據,以及、花盆、石塊或其他雜物之堆置。
隨著經濟發展,汽機車輛數顯著增長,政府針對停車空間的需求,若沒有做出相應的規畫與建置,必導致停車需求空間的缺乏與排擠。此外,因應地方經濟發展與觀光人潮商機,民眾使用騎樓設攤營利,也引發占據騎樓阻礙行人通行的爭議。近來部分民眾因習以為常使用自家騎樓停放汽機車,或利用騎樓設攤營利,遭民眾檢舉並收到罰單,即使透過陳情投訴民代,相關交通、工務、警察等業管權責單位,礙於法令規範,均只能無奈表示「於法無解」。
而高雄市可謂率全國之先,為徹底解決使用騎樓之困擾與爭議,將騎樓地詳細規範區分為四類:一是經市府公告應完全供公眾通行之區域,例如百貨公司的騎樓。二是依「高雄市商店街區管理輔導自治條例」所申請使用之公告商圈與商店街區。三是經市府公告留有一點五公尺行人空間,且建築物出入口保留一點二公尺空間以外之限度通用區域。四是主關機關公告應由土地所有權人申請之為公告保留區域。
今日國家欲徹底擺脫行人地獄汙名,就騎樓使用之具體法律規範,迫切猶待各縣市政府依據個別道路段之交通流量、道路寬幅與離尖峰時段差異等因素據以明確。其次在法規範充實完備後,由相關業管機關依人民申請,綜合道路工程環境條件,進行現地會勘、評估與公告核可使用之明確認定,方能徹底解決國人對騎樓使用長期以來的模糊與混亂問題。
邁向性平 社會課程更重要
2023-06-23 04:05 聯合報/ 黃瑞彬/自由撰稿(新北市)
性騷擾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針對性騷擾事件陸續有許多討論,其中主要強調完善法令與求助管道,然除此之外,筆者認為仍須加強教育,才能使性別平等內外完善。家庭教育有賴家長,學校教育則有賴師長,社會的所見所聞更是種「隱性課程」,其影響力甚至比家庭與學校的「顯性課程」更強大。所謂的潤物無聲,說的即是如此。
教育須隨時代而有所更新,欲加強性別平權教育,並非用陳舊的儒家三綱五常做教材,也並非教條式宣讀平權口號,而應與下一代的生活環境結合,才能真正落實於生活之中。
綜觀我們的生活環境,處處能見到性別不平等與物化女性的觀念流竄,其中「自媒體」一定程度助長這樣的思想,在這個追求流量、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年代,能在許多圖片、短影片與節目中看到這些片段,性別平權觀念被眼球經濟無情的踐踏,讓閱聽人以消費者自居,將女性與金錢產生連結,無意中將女性商品化,在有錢有權時就能消費周遭的異性。
不只媒體界,少數網紅掌握話語權後,以低俗話語,頻出兒童不宜的用語,卻以草根、坦率自居,爭取流量,以圖自己獲利,絲毫未以教育為念。另外,在庶民的日常用語中,也會無意識的流露出對於女性的蔑視,例如髒話,大多都以女性為發洩的對象,視女性為「第二性」,可任其發洩情緒。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
上述的錯誤觀念除了影響成年人外,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教育有極大影響,包括尊重不同性別的族群,人與人來往的分寸拿捏,這些尺度都悄悄迷失在如海嘯般湧來的自媒體訊息中,小朋友在錯誤訊息引導下深受其害,古人云「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待其長大有權勢時便容易成為加害者。藝人黃子佼在其「獨白」中自承幼年時目睹的家庭扭曲現象,進入演藝圈後又遇到諸多同行的言行影響,最終自己也加入加害者行列。
如今許多公眾人物在鏡頭下的表現,與他們爆發不當行為的反差令人錯愕,讓大眾產生「怎麼會是他」的感覺。因此,下一代需要有足夠的認知,了解螢幕下的他們,或某些在特定領域中有傑出成就的人,其私德並非如螢幕上那般亮眼;更有甚者,有人會口是心非,高舉正義、道德等偉大旗幟,卻做出與之相違背之事。切勿輕信某些經特定團體或公司所打造出的形象,聽其言更須觀其行。
當然,他們在公眾領域的優秀表現,不能使他們個人的道德瑕疵被漠視,但社會亦不宜因人廢言,若他們提出有益性別平權的論述,還是要理性對待,並且持續以高標準來檢視自己與他人,才是正確的態度。時值競選期間,關注性騷擾事件、提倡性別平權是重要的,但希望這些不會因為選舉結束就銷聲匿跡,也期待參選人並非只以性別議題作為攻擊對手的手段以獲取選票,而應將性別平權觀念透過議題討論、行政程序或完善立法真正落實。
教育不是萬能,但沒有教育卻萬萬不能!如同非洲諺語所說「養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唯有充分的教育資源投注,注重社會制度的完善性,如此才能邁向真正的性平國度。
教育政策窮得只剩下錢?
2023-06-23 02:21 聯合報/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才提出要補助私校大學生一年兩萬五千元學費,行政院長陳建仁立刻加碼高中職學費全免,完全符合民進黨選舉年大撒幣思維。這種思維讓財政紀律蕩然,公共政策偏頗,永遠是煙火式的熱鬧,卻沒有長遠的規畫、細膩的推展。在這種選舉民粹下容易走向不歸路。
教育是義務也是權利,無論對個人或國家的發展都極為重要,但也總存在資源分配不公問題,好的教育機會總集中在有錢的家庭或地區,影響下一代在職場的發展,導致貧窮複製,階級無法流動。彰化大城鄉潭墘國小廢校就是如此,這是大城鄉四年內關閉的第三間小學了,潭墘村民群起抗議,認為偏鄉孩子的受教權被剝奪了。但偏鄉孩子被剝奪的僅只於此嗎?
近期,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做了一份調查報告,重點放在一○八課綱與雙語政策。五成四的受訪民眾同意學習歷程對資源不足的學生不公平。六成四同意雙語政策會讓英文程度不好的學生學習效果更差;六成二同意推行雙語政策會導致學生程度M型化。因為:英文專業的師資已不足,偏鄉更沒有;程度不好的學生用中文學都學不好了,還用英文教,不更是鴨子聽雷?憑常識判斷,都知道雙語政策會進一步惡化偏鄉孩子的競爭力。
錯誤的雙語政策傷害的不只偏鄉,事實上對整體國力都有影響。生成式AI浪潮席捲全球,台大評估後認為AI輔助與人機協作是未來發展不可阻擋之趨勢,且學習層次中的記憶、理解、分析,未來可能都會由AI取代,人的工作將著重在評鑑、創造。也就是說人工智能靠「大數據」給出的答案,只是多數人意見的綜合。而決策的智慧與獨到的創見還是得靠人完成。但智慧與創見往往來自於歷史文化的底蘊、敏銳的社會觀察力、與清晰的邏輯推理,而這些都需要透過強大的本國語文能力才能獲得。
雙語政策是否能全面性的提升英文能力,尚未可知,但弱化本國語文能力則是顯而易見,殊不知這正與培養人才背道而馳。
不但社會科學人才倚重本國語文,自然科學人才也不例外。因為理論必建構自概念,概念必表達為語文。古文執簡馭繁、一字一義的本質正是構成概念的合適元素。如:算學裡的奇數/偶數、約分、因式分解等都是文言;物理學裡的慣性、力矩、密度、守恆…化學裡的同分異構、過氧化氫、電離…也是。如無文言基礎,不易充分理解辭義;若要進行科學名詞的轉譯,更必須有良好的古文能力。煙花雙語政策只是讓人才平庸化,國力弱化。
民進黨執政八年,公共政策已全面失守,教育政策更危如累卵,面對這局殘棋,民進黨是否窮得只剩下錢?
大撒幣搶選票 政策恐變片段
2023-06-23 02:21 聯合報/ 李坤隆/大學教師(高雄市)
選舉最重要的就是投票的結果,這是每一個過程的累積,尤其每一個動作都有其意義。日前,副總統賴清德宣布:為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落差,政府將補助學費二萬五千元以上。
對於這樣的政策,個人有極深感觸,因為公私立大學的差距大早已經不是新聞,長期在私立大學服務,更能體會。只是,在選舉的關鍵時刻才提到這個問題並準備解決,對於現任副總統恐怕是不及格的。
也許這是選戰策略,但民眾對於執政黨在選舉時的大撒幣動作應已無感,甚至有些反感了,畢竟問題存在這麼久,為什麼以前都視而不見?以前沒有這個預算,現在要選舉了突然就有?如果沒有長期規畫,補助能夠延續多久?
其實除了學費上的差距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整體的學習環境。尤其入學時成績已有差距,在自信心上,私校學生明顯不如公校;如果學習環境無法提升,很難期待四年後公私立學生的差距會拉近。如果只想靠補助卻沒有更長遠的政策規畫,恐怕只會讓問題不斷擴大。
對於賴副總統及行政院近期針對青年和學生的撒幣動作,讓人感覺執政黨的無計可施。就像過去陳水扁在選舉時提高老農津貼一樣,不管是否扭轉局勢,最少是有加分。
執政者必須有良心與遠見,選舉勝負當然重要,國家的長遠發展更是重要。教育是百年大計,絕對不是一個補助就可以解決的,何況高等教育環境已出現諸多後遺症。更令人憂心的是,政策勢必變得片段,到選後才來收拾爛攤子,情何以堪!
無法升學的年輕人 誰來照顧
2023-06-23 02:21 聯合報/ 林訓玄/公(屏縣內埔)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拋出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落差政策,引發網友熱議。示意圖/ingimage
賴清德拋出補助私立大學學費,行政院長陳建仁隨後加碼高中職學費全免、學貸延長。政策立意良善,但國、高中畢業後直接就業的人,明顯沒有被政府照顧到,反而產生一種相對剝奪感。
例如,在筆者成長的過程中,就有同學因為家境不允許,國中畢業就無法升學,必須去機車行當學徒,賺取薪水來貼補家用,升學對他來說根本遙不可及。因此,不管政府提出多好的學費補貼政策,對他來說看得到吃不到,反而會覺得明明自己才是需要被幫助的人,怎麼政府沒有拉我一把?
最後,筆者認為賴清德在提出學費補貼政策的同時,除考量公私立學生間的公平性外,也應該評估是否排富,以及要顧及到那一群因經濟因素被迫無法升學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比私立大學生更弱勢,更需要政府的幫助,讓他們生活壓力可以減輕一些。
軍階掛反 軍服弄錯 烏龍戲演不完
2023-06-23 02:21 聯合報/ 張勳慶/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三軍統帥蔡英文在任內最後一次參加三軍六校畢業典禮,鬧出授階時把少尉軍階弄錯方向的笑話,國防部還為此出面擦屁股,指原因是磁吸底板辨識不易。
明顯地,國防部的圓謊很失敗,因為這可從蔡英文過往參加三軍六校畢典與授階過程中看出,而且尉官軍階橫直方向,許多國人也都知曉哪種正確,蔡英文卻鬧出了烏龍,只能說或許是其個人漫不經心。不過,此種笑話也並非總統才會發生,不久前國防部敲鑼打鼓發表了敵我軍服辨識,但過沒幾天,竟被國人發現國防部連大陸解放軍的軍裝都套用到舊版,國防部雖認錯,稱因考量照片使用授權等因素,手册採取 Q 版圖示,期能重點凸顯雙方迷彩圖樣差異。但為了推廣全民認知敵我軍服,國防部抓圖抓到舊版還不自知,看來三軍統帥和國防部長都是差不多先生。
其實,此種為了強化全民國防、又或者因要洗腦而鬧出的井底之蛙笑話,早先某些媒體也爆出過。日前有媒體引用外媒照片,嘲諷解放軍興建中的航母福建艦甲板出現大裂痕,一些名嘴跟進胡亂嚷嚷,但數日後美國智庫 CSIS 研究後說那是水痕,更稱廣泛傳播上述的錯誤訊息是危險的。未詳細查證,只為了潑冷水或見獵心喜,這和蔡英文掛錯軍階還真是哼哈二將。
不過,蔡英文先前出訪邦交國,結果鬧出專機成了走私菸運輸機的犯罪事件,事後卻還把捲入者欽點為少將、還有人退伍後轉任駐外公使,基層涉案者卻遭重判,這些可能比掛錯軍階還讓國人與國軍錯愕。現在美軍登堂入室,有如上師教導國軍如何訓練和作戰,請問數十年下來,國軍的指參教育和體系豈非一片空白?根本不會現代化作戰,只好靠外國和尚來唸經,被老美看破手腳,那三軍統帥的顏面還掛得住嗎?
最讓國人大吃一驚的,可能是三軍統帥管轄的外交部,部長宣稱美國已經把台灣納入核傘保護。不要核能卻要核傘,當凱子買了大批軍火,最後仍要美國核彈當金鐘罩來護體,那全民國防以及兵役延長的功能和意義到底在哪?更扯的是,國防部長竟說此事沒和他談過,一連串的烏龍戲演沒完,民國百年治軍,還真像北洋時期。
「2023國防應變手冊」內容提供中共解放軍服制的服制識別,被質疑與現況不符。圖/取自「2023國防應變手冊」。
李強德國行 以懷柔戰略降敵意
2023-06-23 02:21 聯合報/ 張孟仁/輔大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出訪歐洲。(新華社)
中國大陸總理李強的歐洲處女秀獻給了德國,此行合作目標明確,未見任何為難對方的舉動,所求有限收穫自然集中。
原判其目的不下幾個:一、鞏固並拉攏與歐盟經濟火車頭的關係,杜絕德國向大西洋彼端靠攏。社民黨的蕭茲打從時任漢堡市長之際,雙方即有不錯的交情,可從蕭茲願意給中國漢堡碼頭股權看出;二、北京現行的經濟並未有效復甦,爭取德國合作與投資,並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三、以商圍政敦促德國帶領歐盟反中勢力轉向。不過,事後看來李強是個實事求是之人,針對經濟、技術、氣候合作下手,全然正向討論,並未多言見縫插針情事或逼迫德國選邊站,這就予人留下好感。
觀察會面的成果與訴求,李強獲得德國不脫鉤的保證,他也以相互依賴中看到穩定性來解釋不是「風險」,以此來暗示何須「去風險」。為了安撫德國大公司可能轉移陣地的傳言,李強對BMW公司、西門子溫情喊話推出「家在中國」,並邀請他們參與數位化、低碳化,包裝「技術合作」的需求。氣候方面的合作也讓大陸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舉行對口磋商。
「經濟技術合作」、「綠色同行」夥伴,所欲為何?德國為主要的技術來源,不能斷,將經濟及技術掛鉤設法搭上「德國不主張脫鉤」,並減輕「去風險」的力度。
其次,「綠色同行」夥伴自是投綠黨所好,以氣候變遷之合作直搗黃龍,換取降低綠黨的敵意。當前,德國經濟安全戰略的中國部分呼之欲出,但仍按兵不動,主要是迎接李強來訪,再來就是蕭茲細數跟北京交往好處來杜綠黨、自民黨悠悠之口,抵擋住過於「抗中」的戰略出爐。
中國大陸經濟尚未走出復甦,而德國也面臨經濟衰退,雙方一拍即合,可望得到善意的回應。蕭茲及德國大企業受限於美國、歐盟、執政聯盟中另兩黨的壓力,是否會依從德國政治經濟研究智庫警告:試圖降低對中國大陸的風險(去依賴性)「只會導致西方經濟自我毀滅」,因當前不可能立即取代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強行為之只會以犧牲自身經濟為代價,或可從即將出爐的對中經濟安全戰略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