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8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公共運輸月票 宜滾動式檢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不為食安把關,卻為萊豬狂牛把風
◆  聯合報黑白集/東廠總動員
◆  經濟日報社論/公共運輸月票 宜滾動式檢討







經濟日報社論/公共運輸月票 宜滾動式檢討


2023-06-18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基北北桃公共運輸1200都會通定期票7月1日上路,新北市部分,除了包含363條市區公車路線,也增加54條國道、公路客運。圖/新北市交通局提供


交通部王國材部長日前宣布,即將於7月1日實施北中南公共運輸通勤月票,屆時將可提供民眾更加便利、多元及優惠的公共運輸服務。不過,執行這些措施耗費政府221億元預算,且月票均一價格也違反「使用者付費原則」,因而值得探討其所獲效益。

即將上路實施的北、中、南三大生活圈月票內容部分,基北北桃生活圈月票定價1,200元,適用運具為生活圈境內捷運、輕軌、台鐵、公路客運;中彰投苗生活圈月票定價為台中市民699元、非台中市民999元;而南高屏生活圈月票定價為999元。

運輸經濟學常以「成本效益分析」探討政府是否應執行通勤月票政策。此政策效益具體衡量,可用汽、機車通勤人數減少導致碳排減少的噸數,再乘以政府預計在明年開始課徵的每噸碳費金額計算,而成本則可用政府補貼金額衡量。為了解新的月票措施的可能影響,可先用此方法探討雙北於民國一O七年(2018年)4月起開始實施,可以搭乘捷運及客運的1,280元月票措施。台北市交通局認為此月票對汽機車通勤族具有吸引力。根據該局民國一O六年(2017年)的調查發現,台北巿汽車通勤族,無論是否跨市界,每月交通費約5,000元,而跨及不跨市界的機車通勤族,每月交通費分別約1,296及924元。政府的補貼金額則以通勤族每人每月按原先大眾運輸費率計算的加總金額與1,280元間的差距計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曾於民國一O九年(2020年)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探討此政策實施一年後的成效。該報告指出,和民國一O七年(2018年)5月相比,民國一O八年(2019年)4月的運量增加3.2%,且有5%的汽、機車通勤族轉為大眾運輸通勤族,但雙北政府每年的補貼金額也達9.4億元。

不過,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可能高估此政策對汽、機車通勤族的吸引力。以雙北巿民在實施此政策前後,汽、機車總數的變化,更適合衡量此政策的效益。根據交通部的資料,和民國一O七年(2018年)5月底相比,到了民國一O八年(2019年)4月底時,台北市的汽車數目增加0.087%,機車數減少0.89%而新北市的汽、機車的數目則分別增加0.73%及0.19%。因此,此政策只顯著改變台北市機車族的通勤方式。至於此政策所導致運量增加3.2%,主要是因原來的大眾運輸系統通勤族增加搭乘的次數;此政策實施後,每周搭乘五次以上的人數占比,由實施前的65.9%%增加到81.1%。

此次北中南公共運輸通勤月票的政策納入更多通勤工具,因而對汽、機車通勤族更具吸引力,但也因而增加政府財政負擔。以基北北桃生活圈1,200元月票措施為例,和之前1,280元月票措施的最大改變,是納入台鐵桃園機捷。由於目前往返林口至台北車站及環北站至台北車站的桃園機捷月票分別為2,058及4,410元。因此,新的月票措施產生兩個影響:首先,目前搭乘高鐵往返台北及桃園單程票160元,故搭乘人數會減少。其次,原先在台北市上班,但居住於桃園機捷林口以南到環北站間的部分汽、機車通勤族,可能會因新的月票政策而轉變通勤方式。從社會角度來看,第一點只涉及高鐵及其他大眾運輸工具間的所得重分配問題,而第二點則較能衡量新的月票政策產生的社會效益。

不過,此新的政策除了增加政府補貼金額外,也違反「使用者付費原則」;由於此新的政策導致桃園機捷的長期通勤票價不分路線長短,一致性調降到每月1,200元,因而使得長程通勤族占盡短程通勤族的便宜。

總之,新的公共運輸通勤月票政策所導致汽、機車通勤族改變通勤方式的效益,是否能超過政府增加的成本,有待後續資料檢證。因此,在實施一段期間後,交通部宜檢討此政策的利弊得失,並據而調整因應。











聯合報黑白集/東廠總動員


2023-06-18 00:2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世凱回應,從新北餵藥案發生至今,一直將此事當作政治議題操作的,從頭到尾都是新北市長侯友宜和其競選團隊。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潘俊宏攝影


新北幼兒園餵藥疑雲延燒,行政院組跨部會小組介入協處,但從衛福部宣布擴大全台幼兒免費檢驗,匆匆急轉彎改為「僅限新北」,斧鑿痕跡不及掩飾,政治打手全面動員,只為打擊新北市長侯友宜,那裡是為顧全台幼童健康。

餵藥疑案新北市府處置或有遲疑,但有兩個關鍵不容中央卸責:一是管制藥物從哪來;二是藥物殘留該採科學標準值的陰性/陽性判讀,或是可能受諸多外因干擾的「零檢出」。

巴比妥等屬嚴格管制藥物,從製造到販售都須向中央申報,蔡政府即有義務查明藥從哪來」。但一開始即有人帶「餵毒」風向,而中央答不出藥源、有權偵查的檢方也遲未說明,放任疑雲滋長蔓延,甚至連獸醫界和藥師也被拖下水。

尤其檢出判讀搞曖昩,助攻綠營民代放話「可能不是單一個案」,讓家長的焦慮遍地燎原。既然汐止案兩次檢驗結果均未達標準值,也就是陰性,毒物專家更指「絕不能回推說有用藥」,中央卻未與大眾理性溝通、安撫人心,其心可議

五年前促轉會轉型升格東廠,留下二句打侯名言:「這個沒有操作很可惜」、「間接影射殺傷力最強」,如今正被蔡政府發揮得淋漓盡致。連番的政治操作,說穿了就是要在「侯院」放火。勝選至上,汙名化幼兒園和教保員、燒掉親師信賴,又算什麼?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不為食安把關,卻為萊豬狂牛把風


2023-06-18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15日突然通過開放加拿大全牛齡進口,且即刻生效。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行政院會通過開放加拿大全牛齡進口,強調有助於台灣的國際參與。但因加拿大繼民國九十二、一O四年(二○○三、二○一五年)出現狂牛症後,民國一一O年(二○二一年)十二月又傳有牛隻感染,疑慮未除,消基會反對無效,呼籲消費者拒買。蔡政府畫了一個目標效益與結果不明國際參與大餅,卻未充分考慮全民健康。從萊豬、核食到狂牛,連開放理由都一樣。在蔡政府眼裡,台灣人的健康一斤值幾元?

蔡政府保證會為國民健康把關,但光是開放程序就讓人看破手腳。衛福部食藥署說曾作實地查核,但明明是要開放卅個月齡以上牛肉進口,到加拿大卻只看了一家卅月齡以上老牛僅占零點一一%的飼育場,擺明是在放水。消基會也質疑評估程序恐違法。更不用說預告期間,反對聲浪不小,除消基會外,中華民國肉牛協會也認為會影響牛肉消費信心和國內業者生存,建議暫緩,但蔡政府不顧民意反對,執意開放。

至於蔡政府強調的邊境把關,更早就成了笑話。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前,蔡政府也有過滿口的承諾,還把台灣豬標章貼得到處都是,結果進口的美豬在市場神祕消失,疑為「洗產地」。農委會還要砸錢補助包括萊豬在內的豬肉進口;人民實在看不出蔡政府如何為食安把關,只看得到為萊豬把風。現在開放全齡加牛進口,人民還可以再看一次,蔡政府到底會為全民健康把關,或者又為狂牛把風

事實上,蔡政府一邊強調加牛食用風險可以忽略,一邊又對頭骨、腦、眼、脊髓、絞肉及內臟等六大高風險部位禁止進口,不啻自相打臉。而行政院強調歐盟、英、美、日等五十五個國家都開放加拿大全牛齡進口,但這即使不能反證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地區有四分之三並未開放至少不該隱瞞鄰近如南韓、中國大陸和菲律賓等國都暫停開放。行政院應該解釋一下,這些國家沒開放全齡加牛,如何有害於他們的國際參與

悲哀的是,蔡政府愈是強調的重點,愈是凸顯現實貧瘠。蔡政府不顧各種食安風險,未談先降,正是力圖補填執政七年來國際參與和區域整合都交出的白卷。斷交潮席捲、被拒WHO門外暫且不談,中共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全面生效,對台灣出口排擠與經濟成長衝擊效應已經顯現。台灣賣力抗中親美,卻擠不進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只能乞仰沒有關稅優惠的《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而且在美國須經國會通過,在台灣蔡政府卻是黑箱硬闖

蔡政府開放全齡加牛,外傳是作為《台加投資促進及保障協定》的伴手禮,但加國代表明言投資保障和牛肉進口是兩回事;又傳是交換《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門票,蔡政府並未否認。CPTPP 的確是台灣空白的國際參與的另一個機會,蔡政府甚至熱切期待到亂了套。像副總統賴清德懇請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協助台灣加入 CPTPP,殊不知波頓根本反對自由貿易、支持川普退出 CPTPP 前身 TPP。賴清德所託非人,搞錯對象,更讓人擔心如果他當選總統,恐重蹈扁政府拚外交卻被國際掮客詐騙鉅款覆轍

蔡政府開放全齡加牛進口,卻沒做好受害產業溝通與農民照顧,反正有農委會撒錢摸頭,也有側翼圍事封口。可嘆的是,民進黨在野時反對進口的,上台後就門戶大開;曾經拚死阻擋的,掌權後就輾壓反對聲音;過去捍衛的價值,執政後更完全賤賣。至於全民健康風險與消費者抵制,蔡政府可曾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