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緩和 台應與對岸保持溝通
◆ 生命可貴 狂言武統太可惡
◆ 巴比妥...毒品或管制藥品?
◆ 第4波疫情猛 別讓醫療崩壞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驪歌不再的時代
◆ #MeToo燒向各界 切勿人云亦云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驪歌不再的時代
2023-06-13 00:48 聯合報/ 潘襎(作者為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
年過五、六十歲的人,大都經歷畢業典禮上高唱《驪歌》的年代。我們從小到大經歷過無數次畢業典禮,多少別離的祝福與感傷發生在六、七月。
最初的畢業驪歌是華文憲(1899-1940)作詞,「驪歌初動,離情轆轆,驚惜韶光匆促…」「更願諸君,矢勤矢勇,指戈長白山麓…」。這首《驪歌》應是創作於東北九一八事變後的國民政府時期黨歌,往後流傳為校園畢業歌曲。原曲取自詩人羅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填寫之蘇格蘭民謠《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驪歌》詞句優雅,卻蘊含著憂患時代的氣息。
另外一首校園驪歌更有名,我們通稱為《青青校樹》,填詞者郭輝(1892-1962)一生充滿傳奇,原曲來自日語驪歌《仰尊吾師恩》;原曲為H. N. D.作曲、布羅斯蘭(T.H. Brosnan)填詞的《放學歌》(Song for the close of school)。郭輝生於新竹南勢地區,一九一四年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初任教新竹公學校,輾轉到福州謀得教職,娶妻生子;為餬口入滿州國,官至稅捐局長。日本敗戰,滿州國隨亡,郭輝返台任省教育廳編輯委員,一九四八年返新竹任教於新竹女中,任新竹文獻委員會委員;一九五八年遷居台北,去世於古亭。郭輝不幸處於一個不斷進行告別的時代,生於清朝、長於日治、謀職於國府大陸、居要職於滿州國,回台任職省府寫下《驪歌》,國府撤退來台後以教職與文獻考據而終老。
「青青校樹,萋萋庭草,欣霑化雨如膏;筆硯相親,晨昏歡笑,奈何離別今朝。世路多歧,人海遼闊,揚帆待發清曉;誨我諄諄,南針在抱,仰瞻師道山高…」;整首分三段,反覆吟唱,離情依依,潸然淚下。
離別的歌曲裡面,跨越各年齡層,在華文世界耳熟能詳的是李叔同《送別》。李叔同於一八九八年奉母移居上海,出席「許幻園城南草堂雅集」,頻頻掄魁,幻園隔年闢室相邀入住草堂。爾後李叔同留學東京美術學校,畢業歸國任教。一九一五年冬雪,一日,幻園至其庭外高喊:「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後會有期!」李叔同驚覺出門,僅見他踏雪而去的背影。他立雪良久,返室內以鋼琴彈奏日語歌曲《旅愁》。這首歌曲乃犬童球溪依據約翰龐德・歐德威(John Pond Ordway, 1824-1880)《夢見家與母親》(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1868)填詞而成。李叔同改填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情深則別苦,刻骨銘心,故能千古絕唱。
驪歌駢律對仗,文字典雅,出自於先秦時代「驪駒」歌謠,形容人在征途。李白有「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決不忍聽。」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柳」與「留」同音,唐人折柳贈別,以寓挽留之情。
經歷數千年驪歌之別苦,周華健在《朋友》中高唱「這些年,一個人,風也過,雨也走,有過淚,有過錯…真愛過,才會懂,會寂寞,會回首,終有夢,終有你,在心中…」一九九七年的這首歌,揮別了驪歌的時代。
今日校園不再響起驪歌,積極面對未來,充滿歡樂,甚而採取KUSO手法來炒熱氣氛。驪歌不再,我們依舊希望擁有愛來承載關懷,懷著夢想迎向未來。
美中緩和 台應與對岸保持溝通
2023-06-13 00:39 聯合報/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美國希望藉由國務卿布林肯訪陸之行,看美中是否能合作打開兩國軍方高層的溝通管道。圖為布林肯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利雅德。法新社
近年來中國軍事力量大幅上升,在太空、戰機、船艦等過去美國寡占優勢的領域中,慢慢接近美國的水平,引起美國軍方震驚。據美國防部去年的「二○二二中國軍力報告」,中國海軍船艦數量超越美軍,目前約有三四○艘軍艦,預計未來二年內會增加到四百艘,美軍船艦不到三百艘;令人聯想到二戰前美英對於日本海軍軍艦噸位的比較。美國有意識地將今天的中國,比擬為一九四○年代的日本軍國主義,而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狂熱分子,亦將此視為中國崛起的表象。
今年五月底史蒂芬.華特在美國《外交政策》上發表〈停止憂慮中國成為亞洲霸權〉提到:「如果中國積極謀求成為亞洲的地區霸主,而美國卻執意阻止,那麼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間的直接衝突將難以避免。」
該文又說:「美國及其盟國在努力維持印太地區的力量平衡時,也必須確保讓中國領導人了解如果他們有意謀求霸權,存在著明顯的風險」、「如果中國的地區霸權前景有限,那中美還爭什麼?兩個國家都擁有…強大的常規軍和二次核打擊能力,巨大的海洋將它們隔開,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入侵另一方。共存不僅是可取的,且是不可避免的」。這篇文章認為中國應汲取當年美國在越南、伊拉克、阿富汗的先例,不要忽視弱小國家的強烈民族主義情緒,以免重蹈美國覆轍。
這篇文章有一個重要的意見,即建議美國不要逼迫中國太急;當中國國內經濟陷入結構性困難時,中國沒有選擇,只有出兵台灣,截斷與取得美國與西方國家工商業賴以生存與繁榮的電腦與晶片代工生產鏈。這樣的狀況,令人聯想到一九四一年底日本突發性地攻擊夏威夷與東南亞,以取得日益枯竭的資源。
今年四月底《經濟學人》訪問季辛吉,他說:「美中之間最沒有迴旋餘地的爭執點就是台灣問題,由於涉及基本原則,讓步變得非常困難,局勢就變得更加危險。」
季辛吉強調,「烏克蘭規模的戰爭要是在台灣爆發,勢必摧毀這座島嶼,重創世界經濟,中國國內也可能爆發動亂。」
季辛吉認為,「避免美中因為台灣發生衝突的最好方法,就是華府主動為局勢降溫,避免顯現出對台獨的支持。美國總統應當承認對和平與全人類最大的威脅就是美國與中國…雙方都認識到彼此都有能力摧毀全人類,應盡可能避免發生這種情況。」
現實主義的季辛吉,並不認為美國應對於中共的意識形態採取歧視性的做法,而應給予中國做為世界兩強地位的尊重。
近日以來,美國政府有明顯對中國示好的跡象,消息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預計十八日抵達中國訪問。美中衝突出現緩和,台海戰爭的緊張性似可稍微減輕。
然而,我們應思考整合台灣朝野的基本認識,對於中國官方與民間保持良性溝通,且借鏡季辛吉的現實主義觀念,嘗試學習不以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慣性對待中共與中國人民,並尋找兩岸關係中的有利部分,而不是被動地因應美中兩強間的關係變動。
生命可貴 狂言武統太可惡
2023-06-13 00:52 聯合報/ 楊志良/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前衛生署長(新北市)
大陸武統論學者李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受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王立基會長之邀,前往北京訪問。在新冠疫情之前,即使是民進黨政府時代,兩岸醫藥衛生的交流也十分頻繁,不但衛生政策、醫院管理、各專科領域如此,就連兩岸企業家峰會,也設有生技與健康照護產業合作小組,台灣提供大陸在政策及管理上許多協助。
因此,二○一○年本人在日內瓦參加WHA大會,與中共衛生部長陳竺會面時,很快達成共識,認為應該共同為促進兩岸華人健康而努力。該年底,完成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也因此,二○二○年新冠疫情初起,台灣就能依據該協議,在第一周即派兩名感染科專家前往武漢,領先全球發現該病會人傳人,而能啟動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成為第一階段世界防疫的表率。
此次前往北京,除了拜訪王立基會長以外,客隨主便,被邀請參加「兩岸交流論壇」。對岸代表有李毅,可以說是一名「政治網紅」,擁有美國博士學位,是強力武統台灣派,曾來台四次,第四次是在蔡政府時期,被人檢舉為匪宣傳,檢調動員到民宿圍捕,將他強制遣返出發地香港。另一位代表李肅,亦為美國博士;還有一位卞洪登,是馬來西亞籍富商。
李毅的主張不難理解,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歷經八國聯軍、中日甲午戰爭、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受盡蹂躪與屈辱。而大陸改革開放後,國力達到歷史新高,當然應該積極收復因甲午戰爭失去的台灣,統一國土,洗刷近兩百年的國恥。後兩位則認為應該以緩和的方法促進統一,例如窮台及困台,武力是最後選項。陪同我的台灣朋友有兩位,都是北京大學博士,當然與我一同強烈反對武統。
國人不可不知的是,在中共的洗腦教育下,這些統一心態已深植五十歲以上的中國人腦中。認為今日中國已成為超越俄羅斯的世界強權,加上習近平已將權力集中,如果這時還不將台灣併入版圖,如何向廣大中國人及歷史交代?因此有李毅的口出狂言,就算傷亡七千萬人,甚至與美國因為要保台發生了核戰,死亡一億四千萬人,也不過是小菜一碟。這段視頻發出以後,大陸網民炸鍋,要他第一個上戰場攻打台灣。而本人聽聞對方竟然要以大量殺人為統一手段,當場暴怒,指著鼻子斥罵其為混蛋、殺人魔。
有趣的是,蔡政府一再說備戰才能止戰,接受美國人建議,要各派出所裝備針刺防空飛彈、以數十億購買十四套地雷發射器、普發AK-47、保警國軍化,並將高中生列冊管理,延長兵役年限等等。但是請問副總統、行政院長、綠營立委,甚至民進黨各縣市議員,有哪位的子女去服常備兵役?還是送到美日等國避戰了?蔡政府讓兩岸陷入兵凶戰危,服役中的常備兵有高達四千人申請提前退伍,兩岸男子漢,打嘴砲可以,但生命誠可貴,真開砲中國人打中國人,都請別人去,我可不幹。
巴比妥...毒品或管制藥品?
2023-06-13 00:45 聯合報/ 李志恒/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毒理學名譽教授、亞洲毒理學會理事長(高雄市)
新北板橋一所知名連鎖幼兒園發生疑似餵藥「巴比妥」事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板橋某幼兒園部分幼童身上驗出有「巴比妥類」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殘留,引起社會關注。不過事件中有關「巴比妥類」及「苯二氮平類」等藥物問題,雖然報導甚多,但敘述與學理及法規或有出入,反引起更多疑問或恐慌。
首先,「巴比妥類」及「苯二氮平類」,究係合法的「管制藥品」,還是非法的「毒品」?一九八○年代,台灣曾發生過俗稱「紅中」(西可巴比妥)、「青發」(異戊巴比妥)和白板(甲喹酮)等安眠藥的濫用,前兩種即是巴比妥類。該些藥品雖然聯合國於一九七一年影響精神物質公約即要求各國列管,但我國當時對成癮物質只注重傳統麻醉藥品(如鴉片、嗎啡、古柯鹼、大麻等)的管理,直到一九九○年安非他命大流行之後,痛定思痛,才將具成癮性的影響精神物質,包括上述的巴比妥類、苯二氮平類、安非他命類等,併同原來的麻醉藥品,修訂《管制藥品管理條例》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加以管制。
依該二條例規定,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及社會危害性的物質,按其程度由高至低,分成一至四級予以列管。合法(醫藥及科學上需用)者稱「管制藥品」,需有專業人員取得管制藥品證照後才能處方或調劑使用;科學研究則需事先提出申請,經主管機關批准後始可進行。除此之外,即為非法行為,稱為「毒品」。
其次,大家關心幼童攝入的「巴比妥類」及「苯二氮平類」為何?是否危害身體健康?兩者都具有安眠鎮靜作用及成癮性,但前者目前主要用於癲癇治療,已較少用於安眠。這兩類藥品品項甚多,但依照結構與藥理、毒理作用、代謝能力等不同,其成癮及危害性程度也有差異,因此各品項經審議分別列在第三或第四級管制。又其低含量複方製劑,經主管機關審議後,依行政程序公告不以「管制藥品管理條例」列管。
因此,本案宜了解幼童身體的代謝藥物中究竟成分為何?一則有助於正確治療受害幼童,再則可與該藥取得來源進行比對,以了解是否背後有不法分子或集團牟非法利益而犯法。理論上檢驗可以用抽血、尿液或毛髮為樣本,但檢出能力與檢驗儀器的靈敏度、萃取與分離方法的適當性、操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等有關。而且應注意的是,本案發生迄今已經有一段時間,藥品在身體中可能已經大部分代謝排出,除了毛髮以外,不容易測得。另有些藥物經代謝,可能與其他藥物有同樣的代謝產物,需要用其他不同的代謝物作為佐證,以免誤判。若是對尚在發育中的幼童餵食成癮性藥品助眠,不管任何理由都不是正當、正常的醫療作為。
至於本案行政責任歸屬,若來源為合法管制藥品,依照管制藥品管理條例規定,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衛生福利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也就是說,雖然本案可能不涉及第一、二級管制藥品之販賣或銷售行為,所以與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製藥工廠無關,但中央(食藥署)及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均為各個醫療機構及業者申報及稽核各級管制藥品是否正當醫療使用的主管機關。若非正當醫療使用行為,就會落入毒品管制的範疇中。
「管制藥品」與「毒品」一線之隔,用之恰當,是止痛、安眠等醫療上的良方,用之不當,成癮及危害問題與毒品無異,不管中央或地方、檢警或衛生,當協力共同為民眾健康安全把關。
第4波疫情猛 別讓醫療崩壞
2023-06-13 00:35 聯合報/ 王宏育/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高雄市)
國內面臨新一波新冠疫情,疾管署公告,包括醫療機構、醫事機構及老人福利機構等場域仍要強制戴口罩。記者林澔一/攝影
台灣新冠疫情第四波來勢洶洶,診所每天都有許多病人,只要有喉嚨痛跟咳嗽症狀,快篩大多是陽性確診。年輕人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很快痊癒。老人或是免疫機能不好者,就要及早給予抗病毒藥物Paxlovid,才能大幅減少重症和死亡。診所人滿為患,壓力沉重,報紙標題「急診拉警報 滿床等住院一路塞」,加上暑假即將來臨,大家會去游泳、聚會、搭乘公共運輸旅行,疫情或恐更加嚴重,執政當局宜有危機管理預防作為。
根據疾管署統計,重症死亡病人有三個特點:超過六十歲、疫苗沒有打滿三劑,高風險者沒有盡快服用抗病毒藥物;後二者是可以努力的方向。從今年初迄今,因新冠感染往生約四千三百人,上周平均每天有二十八人往生,如果不加強防疫,到年底預估一萬人因新冠往生。為了台灣的經濟民生,跟世界接軌,加上新冠病毒致病力減弱,解封降級是必要,但還是需要有防疫配套,盡可能減少寶貴生命流逝。
現新冠流行株是Omicron,全世界都是施打次世代疫苗。可是前日有病人要施打第二劑疫苗,護理師告誡「疾管署規定第二劑只能施打第一代武漢株疫苗」,否則嚴懲。天啊!現在已沒有武漢株流行,我國竟還有這麼僵化的規定。
台灣去年編列九百四十二億防疫特別預算,提供數百萬民眾確診的治療費用,捉襟見肘,也安然度過。今年編列八百四十五億防疫公務預算,年初疫情不嚴重預算寬裕,萬萬沒有想到我國非常天真,自今年三月二十日起,竟然把確診者的治療費用「回歸」健保總額支付。只是去年九月協商今年的健保總額支付範圍,完全沒有包括新冠確診者的治療費用,似乎有背信之嫌。
更過分的是,開立抗病毒藥物醫師必須耗用非常多時間研判藥物交互作用,查詢其腎功能給予不同劑量,萬一搞錯都有醫療責任。去年防疫經費吃緊之際,給付醫師開立抗病毒藥物費用五百元,照顧費用五百元。今年防疫預算寬裕,竟然疾管署給付開立抗病毒藥物費用是零元,如此可以將士用命、高士氣防疫?
今年第一季疫情不嚴重,北區中醫的浮動點值已經低到○點六九元,第二季疫情嚴重,點值一定更低,官員的薪水願意打六九折嗎?雖然健保署有「調節非預期風險及其他非預期政策改變所需經費」預算,必要時撥補救濟。一一二年編列八億元,但是第四波的疫情如此嚴重,一天將近三萬人確診,診所、醫院確診病人治療費用龐大,杯水車薪。
衛服部把今年新冠確診的治療費用,不名正言順由防疫預算支付,取巧「回歸」由健保總額支付,自以為占便宜,殊不知當第二季、第三季點值低到不合理時,不但醫院營運困難,更請不到護理師,不得已關閉病房,急診人滿為患,最後吃虧的還是民眾和政府威信。更重要的是,政府失去了全國醫護人員的「心」和尊重,以後疫情再起,如何團結大家防疫?期待即刻預估今年五、六月點值,釜底抽薪,就是由今年八百四十五億防疫經費支付新冠疫情的治療費用,避免醫療崩壞,國家人民甚幸。
#MeToo燒向各界 切勿人云亦云
2023-06-13 00:33 聯合報/ 林玫玲/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台南市)
民進黨立委范雲(中)、蘇巧慧(右)、高嘉瑜(左)、婦女團體與專家學者,在立法院舉行公聽會,就近期#MeToo運動延燒,檢視現行性騷擾申訴機制是如何失靈。記者黃義書/攝影
季青漫畫
早晨,連續、規律的不知名聲音擾人清夢。循聲,方知窗邊有鳥棲息。這時,筆者瞥見一則訊息,是學生傳來的關於某教授遭控性騷女學生的新聞。這樣不公不義的事,觸動她憤怒的神經。
近日,#MeToo風暴已從政治圈、媒體圈、演藝圈席捲到文學界,被指控人數之多令人咋舌,其中不乏聲譽卓著的作家。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處發布的「二○二一年性別圖像」,台灣的性別平等表現為全球第六名,居亞洲之冠;「二○二三年性別圖像」,更蟬聯亞洲第一名。尤其現今小學已開始接受性平教育,加上政府大力宣導,讓人以為台灣是個尊重他人性自主權的國家。然而,這一件件不堪的事,除了令人遺憾、不捨,更直指原來台灣社會並非如想像中平靜。
#MeToo運動就像清晨的鳥鳴聲,迫使我們必須去正視問題。事實上,學界的權勢性交絕對存在,狼師也時有耳聞。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的設置,真的能起到作用?它或許對某些人有懲處作用,情節嚴重者甚至遭到解聘;然而,對位高權重的人來說,即使確有其事,也往往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再者,由於是匿名舉發,被指控者往往不知犯下何罪;被挾怨報復,亦是常有。高雄某大學曾有一位男教授被二名女學生誣告性騷擾,起因於學生想藉此威脅老師提高成績分數,故該教授決定對這二名學生提出恐嚇、妨害名譽告訴。
無風不起浪,但浪是可以造的。對罪證確鑿的人要加以撻伐;但對陷入疑雲的人,必須秉持無罪推定原則。人言可畏,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能殺人於無形。影集《最佳利益》第二季就談到這個問題:看似品學兼優的女學生,聲淚俱下控訴男老師對她施暴;男老師的母親一直深信兒子是清白的,但在輿論壓力下,最終選擇上吊自殺。終獲清白的男老師得知母親自殺後,憤而持刀刺死女學生。這是起女學生因愛慕男老師卻被拒絕的報復事件。
因此,面對接二連三的爆料,我們必須謹慎判斷,切勿人云亦云。倘若未審先判,跟那些施暴者又有何不同?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