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面對失智 沒人是局外人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5381/web/ 

◆  面對失智 沒人是局外人
◆  打浩克過當? 應是逮現行犯過程
◆  執法避爭議 應修倫理
◆  砍林種電 欠原鄉一個交代
◆  從大潭到外木山 破壞王的進化
◆  痛風馬拉松 愈跑愈不健康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面對失智 沒人是局外人


2023-05-25 04:35   聯合報/ 蘇緯政/大學講師(新北市)


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將是政府未來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世界衛生組織估算,目前全球失智症人口超過五千五百萬人,預估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將增加至七千八百萬人,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更可能高達一點三九億人。此外,全球每三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相關所需成本為每年一兆美元,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預估將增加一倍。

就台灣而言,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平均每十三人即有一位失智,八十歲以上老人,平均每五人即有一位失智。推估未來廿年,每卅分鐘就新增一位失智者,失智人口持續攀升中。

「剛才不是問過了嗎?」「怎麼又忘了?」失智者常重複做同樣的事、問相同的問題、忘記說過的話,有時會叫錯親人名字、情緒起伏不定、鬧脾氣或謾罵、生活習慣改變,偶爾會忘記家在哪、找不到回家的路、忘記關瓦斯爐而引起火災、外出發生交通事故、產生幻覺等。因此,家屬、照顧者得面對長期的擔憂、挫折或壓力;甚至,弱勢家庭資源缺乏,較易衍生令人遺憾的家庭悲劇

讓所有的年長者都能生活得有品質、有尊嚴、更健康、更幸福,政府責無旁貸。

首先,透過學校教育或舉辦各種宣導活動,加強全民對失智症的認識,去標籤化並消除歧視;再者,鼓勵民間團體、社區鄰里、商家協同積極發展失智友善社區,政府補助相關經費,建置防跌、安全的友善公共空間,並安排失智者及家屬共同參與課程或活動,提供諮詢、日間照顧、喘息服務、照顧訓練等,讓失智者能在熟悉的社區鄰里就近協助、關懷與照護,減輕家屬與照顧者的壓力。

此外,落實更完善的失智照護服務、醫療與支援系統,強化診斷、治療、照護網絡的品質,成立更多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提供家屬有關失智症的診斷後服務、預防、照護課程,善用科技與多元網路平台,建構防走失、快速通報、失蹤協尋系統及智慧輔具等,並協助家屬能安心上班與照顧家庭。

對失智者有更多的了解、包容與尊重,多一些同理心、傾聽、陪伴及互動,適時並主動給予協助、關懷,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做得到。

面對失智,沒有人是局外人。打造以人為本的「失智友善台灣」,刻不容緩。












打浩克過當? 應是現行犯過程


2023-05-25 04:35    聯合報/ 鄭善印/開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新北市)


日前中壢分局轄區發生台版浩克大鬧超商案,兩名警察奉派前往處理,最後落得浩克血流滿面、遭民眾搶拍上網的局面。民眾一派認為警察沒錯,另一派認為警察執法過當。我以為爭議事件不能光從結果來判斷,而應該從過程來看結果。

我仔細看了已被上網的監視錄影畫面四,警察處理過程大約是:警察趕到現場後,兩人拉住浩克的各一隻手,但浩克突然攻擊兩名警察,各警察分別被擊中頭部或背部五下及六下,警察顯然不敵浩克凶悍,分頭逃竄,並伺機噴出辣椒水,浩克雙手揉眼往外走出。浩克於出店門時可能是辣椒水生效,跌坐在門口,但仍模糊地說:「我要殺了你們。」此時畫面出現一警以鐵製警棍敲打浩克頭部,一連敲打兩下,及上身十下,並吆喝「手反背、手反背」,浩克手反背後,另一位警察上前將浩克雙手銬上,銬上後,警察並沒有再攻擊浩克。最後看到被反銬手銬的浩克,正面跌坐於店門口,血流滿面、怵目驚心,警察正用衛生紙替其止血。

僅注意到最後流血及警察敲打浩克的人,大約會認為:警察打人、執法過當;也有律師以為,警察敲打浩克不是正當防衛,因為浩克已沒有攻擊行為。但我卻注意到,警察遭浩克追打,以及敲打浩克之後的上銬動作,因為這正是警察逮捕現行犯經常會出現的過程。蓋因警察處理糾紛,經常會有不服勸導或取締的民眾,此時警察不得已一定要動用武力制伏氣憤的民眾。有些事後諸葛說,警察應該耐心勸導,等到支援人手趕到再抓人,但這看在報案民眾的眼裡,不像執法,倒像是警察在「怠工」了。

也有人認為,浩克被制伏後,警察即不可再毆打。問題是何時可以認為浩克已經被制伏?我認為應以是否上銬為準。上銬之後隨便放人,警察要吃縱放官司,上銬之後嫌犯掙脫逃跑,要吃脫逃罪的官司,因此以「是否上銬」,作為是否制伏的判斷標準,最容易辨認。我從影片上看到,上銬之後的警察並未再毆打浩克,警察真有執法過當嗎?若認為浩克放棄抵抗即是「已被制伏」,那是沒有看到浩克突然攻擊警察的狠勁,也很難讓現場警察不必擔心浩克會突然反撲。

我認為由過程來看,警察敲打浩克十二下,應該是逮捕現行犯過程,而不是執法過當。更不是「假借職務上的機會犯傷害罪」,蓋因「假借」一定是「原有犯意剛好利用」機會,倘若只是執行職務時的一連串行為就要認為是假借,那是過度嚴苛了。












執法避爭議 應修倫理


2023-05-25 04:35    聯合報/ 李景明/資深警官(花蓮市)


中壢一名健美男子在超商咆哮揮拳鬧事,甚至將前來處理的警察打到腦震盪;不過,該員警後續卻對並無攻擊狀態的朱男連續揮擊警棍成傷,事後員警及其上級主管也因「執法過當」遭到記過懲處,員警甚至遭移送地檢署偵辦,如此結果也引來網路正反二極的討論。

美國在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曾發生白人警察開槍打死沒有武器的年輕黑人,引發民眾抗議,更引發公眾對警察不當執法的信任危機。這事件後也引來美國各界探討「警察倫理」。事實上,警察人員於執法時,除應嚴守法律規範之「外王」外,更須對警察倫理之「内聖」有所遵奉。

但什麼是「警察倫理」?首先,倫理學一門研究善與惡、對與錯,分析、評價並發展規範行為道德標準的學問;其次,警察執法時,除按照法律規定外,尚須考量倫理學一般原理原則而形成規範,即警察之倫理決定,務使此決定既能依照法律執法,亦能合情與合理,甚至當警察執法時之法律出現倫理兩難困境時,能正確取捨執法作為。要做到這些就必須探討警察的倫理教育倫理規範,而偏偏這是警察養成教育及體制所欠缺的。

綜觀各大學及技職教育均可見倫理學學分,也都重視倫理與將來所從事工作應注意之界線與困境下的抉擇,以避免將來實際面對狀況時的無所適從。但吾人不禁要問警大與警專倫理教育是否落實?警政又是否訂定適合警察場域該有的倫理規範以為執法圭臬?建議警察高層應確實檢討警察教育的倫理學分工作規範建立















砍林種電 欠原鄉一個交代


2023-05-25 04:32    聯合報/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副秘書長(台北市)


五月廿二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剛過,當天林務局與民間團體合辦論壇,表揚投入優秀企業與單位。論壇不但沒有最能代表台灣生物多樣性特色的原住民角色,誇口大談「投資自然」沒幾天,聯合報便專題披露,數千公頃平地造林地即將種電,這一刀已先砍向原鄉花蓮鳳林

一樹一生態,平地森林對淺山、城郊生物多樣性的好處無須多言。民國九十一年民進黨執政的行政院即是認為平地地區因經濟發展蓬勃及利用多元化,致綠化面積不足,須加強厚植森林資源,保護(留)綠資源避免多樣性喪失,同時提高碳吸存、儲備未來用材,故著手推動「平地景觀造林計畫」。

二十年前政策已有生物多樣性、淨零與增加國產材等思維極為先進,但現在竟走回頭路,幾句「林相不佳」、非「環境敏感地區」就決定砍樹種電,沒有任何檢討與究責,何其荒謬?

事實上,平地造林政策從民國九十一年起推動至一○一年底停止受理新植申請為止,造林面積近一點四萬公頃,其中台糖佔一點一萬公頃。根據農委會平地造林盤點結果,認定「具有棲地生態價值」(不知如何判定),維持現有林木面積,台糖為三,三八三公頃,私有農地為一,四七一公頃。換言之,農委會已默許台糖留下三成林木即可,遠比私有農地留下五成林木還低,台糖造林績效顯有問題,但是台糖是不是已經領取了全部的專款補助費用

若不是經由聯合報報導,外界不會知道農委會標準竟然是「每公頃林木蓄積量廿五立方公尺以下」,遠低於平地造林計畫預期效益所稱,每公頃蓄積量一五○立方公尺,以及林務局所調查生產性人工林平均二二○立方公尺。如在民營企業,績效達成率只有一成五,保證一級主管全部要下台。但台糖不用,因為他有最無能的長官經濟部,還有最寬鬆督導單位林務局,完全不需要為「林相不佳」負責,也不必歸還所領補助。

平地造林補助台糖超過百億元,依給付法源「平地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第十六點:本要點所定造林直接給付所需經費,由主管機關循預算程序辦理。受預算法第六十二條規範應專款專用不得任意流用。給付要點更規定:國營事業機構依平地造林申請造林費用,應向主管機關提出…,依主管機關核定之計畫書辦理;經主管機關認定有第十三點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者(如荒廢造林、檢測不合格等),…停止補助造林費用。有法規、有權責,更有命造林人返還已領取之造林費用機制,是誰在縱容台糖

台糖諸多土地為日據時期掠奪而來花蓮鳳林光復等地農場多為原住民「傳統領域」。倘若一點一萬公頃台糖平地造林地成林成材,不但有機會發展原住民碳林業增加森林碳匯提高國產材自給率,也有助於落實氣候正義。但正因為平地造林政策失敗,給了台糖、光電一個不合時宜的商機。犧牲了台灣生物多樣性換取微不足道光電利益,也錯失了實現原住民轉型正義契機。台糖愧對國人,林務局、農委會、經濟部呢?












從大潭到外木山 破壞王的進化


2023-05-25 04:32    聯合報/ 潘翰聲/台灣樹人會理事長(澎縣馬公)


常有業者在環評會場上說,開發行為雖然有破壞,但會「做哪些補償,讓生態環境變得比以前更好」。早年這種大言不慚的歪理,總是被當場駁斥或訕笑,專業媒體也有把關未助其擴大宣傳;但近來這類假環保反挫言論,從大潭三接外木山四接,卻開始出現有組織、有規模的洗腦攻勢,有如「民選獨裁」的經濟版,或可稱為「破壞王進化」。

在都會中心的台北大巨蛋,原松山菸廠舊址有超過一千五百棵老樹,本是現成的森林公園;開發商說會種更多樹,讓環境變得更好。砍老樹種小樹的加減法魔術,使「見樹不見林」的古老智慧輕易破解。現代生態學的知識強調生態系每個成員之間的互動關聯,難以輕易置換,棲地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最大威脅。但「開發派的破壞王」則引導注意力,局限於可愛明星物種,再淡化為此處的瀕危物種並非世上獨有、物種會自尋出路,或生態自癒能力很強

近日有論者以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港長出珊瑚,反駁蓋接收站會破壞生態的觀念。然而,該珊瑚多長在水淺處,也不如純自然的珊瑚生態系豐富健康;而且,若非墾丁、小琉球、澎湖南方四島等珊瑚礁生態系尚保存種源人工圍堤怎會憑空冒出珊瑚?另外,永安港突堤效應,也是高雄周邊海岸線大倒退的元凶,收益與損失涉及諸多面向,無法用同一套帳來加減,更不能對一體兩面事報喜不報憂

台灣從未有長時間累積的完整自然生態調查,在沒有提出科學證據前不能武斷認定,基隆協和電廠開發前沒有珊瑚,是因人工建設潛堤才長出珊瑚。事實上,東北角未有潛堤的地方也有珊瑚。這種認定簡直就是石門水庫攔砂,才使桃園藻礁浮現的翻版。即便藻礁碳元素定位數千年歷史鐵證,和海洋學界泰斗戴昌鳳調查論證,網軍至今仍積非成是,持續跳針錯誤的謬論,沒有證據卻假裝有,理不直也敢氣壯。

風浪與溫度,是珊瑚成長重要變數基隆外木山的珊瑚,許多種類的軸孔珊瑚長得低矮平坦以抵禦風浪;高緯度因低溫而生的非造礁珊瑚,相較於一般人熟知的熱帶造礁珊瑚,其生態系也很不同。在相同的物種之外也有些不同的物種,這些生態寶庫的奧秘正待我們去研究調查,而不是以人類的自大就輕易毀棄。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屆締約國會議去年底確認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各國至少需劃設卅%陸地和海洋保護區,也就是30X30目標。桃園大潭藻礁因三接計畫的染指,無法劃設為保護區。基隆外木山漁業保護區若允許大型填海造陸破壞性四接工程,政府30X30的國際承諾,將淪為一場騙局。













痛風馬拉松 愈跑愈不健康


2023-05-25 04:32     聯合報/ 黃煜/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 郭豐州/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協會理事長


新冠疫情解封後,各項運動賽事也恢復往昔生機,包括各種路跑賽事。近日有公部門在離島主打的「痛風馬拉松」引起不少跑友回響,這種吃喝玩樂的路跑賽事確實易引起共鳴,只是與國際潮流及國家政策背道而馳,需要審慎思考。

首先,許多路跑賽事的補給站,原意是為了避免跑友在長時間運動後的水分或電解質流失,因此需要適時提供補給;過往確實也有些賽事主打「普渡式補給」以吸引跑友參與,而不少熱情鄉親也會提供在地物產豐富跑友的味蕾。但從運動及健康的觀點,運動過程攝取過多食物或養分,對身體其實是負擔,毫不健康。事實上,國際知名馬拉松賽事的補給可以用樸實來形容,泰半都是適合運動飲料或易消化水果和麵包

第二,鑒於氣候變遷加速地球暖化,淨零碳排議題迫在眉睫,低碳永續旅遊已是進行式,各種環保或是永續認證行政作為更是如火如荼進行;但「痛風馬拉松」可說是碳排大戶,光是補給食材可能造成的碳排放量,包括食材及本身運送、料理方式,包材和廢棄物處理及事後運送等,雖說跑友吃得痛快,但造成的環境衝擊則是由在地居民概括承受。

第三,近年來國內路跑賽事產業鏈成員積極推動環境永續工作,包括制訂路跑賽事碳足跡盤查規範制定、賽事碳足跡計算、辦理環境永續論壇、加強賽事產業鏈溝通,以及結合路跑社團倡議環境永續等;同時,許多企業贊助路跑賽事時也會融入低碳作為。諷刺的是,中央政府的觀光部門呼籲企業及民間力行環境永續,但地方觀光部門卻大肆宣傳「痛風馬拉松」,此一場景形同「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雙標作為難以服眾。

此外,政府推動產業的作為,理應重在政策規畫、導引民間資源投入並提供跨部門行政協助,以減少民間企業的營運作業成本。以路跑賽事為例,從道路使用權限、道路狀況維護、賽事交通管制及賽事環境維護等,都需要不同行政部門協助;政府部門對此應規畫一站式的行政服務,以鼓勵更多賽事辦理單位結合企業贊助資源來推廣路跑賽事,不僅減少公帑支出,又引進民間資源。事實上,行政部門如將業務重心放在編列預算」及「發包作業」,此種廉價的行政思維與現今追求共融永續發展,是扞格不入

路跑賽事一直都是宣傳主辦城市特色帶動在地商機重要手段,但隨著時代演進,觀念與作為都應與時俱進;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降低環境衝擊,不僅可以讓賽事永續發展,也讓未來世代保有更優質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