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人才培育延攬政策 要務實可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綠色新黨國體制成形,民主憲政崩壞
◆  聯合報黑白集/郭正亮最後的溫柔
◆  經濟日報社論/人才培育延攬政策 要務實可行






經濟日報社論/人才培育延攬政策 要務實可行


2023-05-21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胡瑞玲攝影


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在行政院會聽取國發會報告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推動情形」後表示,國發會協同各部會積極推動「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以及「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三大策略,有助我國產業升級及國際接軌。這些政策屬人力資本投資,其效益體現在未來;然而,政府卻以投入數量衡量績效,因而恐出現資源錯置,尤其是錯置在雙語政策上。

首先,在「培育本土數位人才」方面,從民國一一O年(2021年)起已陸續建立11個國家重點領域學院其中八個和AI及半導體相關。配合這些學院的成立,從民國一一O年至一一三年(2021至2024年),每年計劃增加「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簡稱STEM)領域的學、碩及博士生5,800人。近來 STEM 領域占我國就業市場專業人才的短缺人數七成以上。然而,在民國一O一年至一一O年(2012至2021)學年度間,教育部卻核准許多大專院校增設非 STEM 領域的科系,尤其是餐飲以及設計相關科系,導致 STEM 領域學生人數的占比由34.3%下降至32.5%

去年15至29歲青年失業率高達8.38%,為整體國人失業率的2.28倍。為評估此政策的績效,宜觀察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後,此倍數是否往下調降。教育部增加的 STEM 領域學生人數大多和AI和半導體有關,因而日後這二個產業可能出現人才供給過剩。根據近來國際經驗,當這類人才失業時,卻容易移動至服務業工作。因此,此政策的展望較樂觀。

其次,在「延攬國際關鍵人才」方面,主要是鬆綁民國一O七年(2018年)2月開始實施的「外國人延攬及雇用法」。根據此法,我國對高階國際人才核發結合工作許可、居留簽證、外僑居留證及重複入境許可功能的「就業金卡」。而取得金卡的外國人,一到三年內,不需受僱就能自由來台求職、創業,或為海外公司遠距工作。而金卡期滿可以續卡,且持卡三年以上可申請永久居留。截至今年4月底,持有「就業金卡」的人數已達7,283人。不過,根據「就業金卡辦公室去年7到9月調查,在回覆問卷的1,081名持卡者中,16.7%已離開台灣、30.4%在台灣受雇,以及34.8%是「受僱海外公司,在台遠距工作」。

為評估此政策的績效,宜觀察持卡者日後歸化的人數。從民國一O五年(2016年)12月起內政部增訂國際高級專業人才免喪失原有國籍,即可歸化為我國國籍的規定,但六年來只有261位外國人歸化。因此,此政策展望較不樂觀。在外國高專人才不大會排擠國人就業機會,且我國面臨少子化,亟需彌補人力缺口的需求下,宜將目前發放金卡根據行業別及每月薪資16萬元以上的雙重管制條件,逐漸放寬僅對薪資設限。

最後,「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的政策成效最可疑。日前「多語台灣英語友善行動聯盟在公共政策網路平台提案,希望政府停止雙語政策,並已獲逾七千人連署。該提案有五個訴求,其中「不應讓英語成為其他學科的指定教學語言」的訴求最重要。教育部從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起執行五年500億計畫,即開始在各頂尖大學推動英語教學。然而,由於師生英語能力皆不足,導致課程涵蓋內容縮水,且學生大多給予教師極低評鑑分數。在學校鮮少有外籍學生外籍教師,因而無英語教學實質需求下,經常出現老師以英語教學,但學生卻仍以中文回答。甚至極少數老師只在開學時以英文上課,之後卻改成中文上課。

此政策將雙語能力和競爭力劃等號,並誤以為英語教學傳遞專業知識良好途徑。政府預計於民國一一O年至一一三年(2021至2024年)間,花費82億元於「關鍵人才培育及延攬方案」,其中近半數用於推展雙語政策。雖然雙語政策績效極難評估,但基於目前各級學校師生的負評浪潮,政府宜縮小實驗範疇預算規模












聯合報黑白集/郭正亮最後的溫柔


2023-05-21 00:2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行將開鍘前,前立委郭正亮宣布自行退黨。(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行將開鍘前,前立委郭正亮宣布自行退黨。對這位當年的「十一寇」,或許深綠覺得早該開除;但一個全面執政的政黨,竟容不得黨內一點異音,可見這個黨已經淪為專斷獨行一言堂

曾經,郭正亮與民進黨關係何其緊密,光是他曾參與起草並主稿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資歷,即足以輾壓如今黨內許多當權倖進之徒。迄今,民進黨兩岸政策仍然服膺《台灣前途決議文》。

諷刺的是,民進黨主席賴清德不斷重申將站穩蔡英文四個堅持」的立場,而「四個堅持」就是源自《台灣前途決議文》;不過,當年主稿《台灣前途決議文》的郭正亮,現在正要被賴清德開除黨籍。

郭正亮聲明「君子絕交,不出惡言」,雅不願曾熱愛的黨背負打壓異己罵名,可說是郭正亮留給民進黨最後的溫柔。只可惜被深綠綁架的民進黨,只剩殺伐反斥郭造謠詆毀。但既認為已涉不法,竟不敢提告?唯一可能就是郭說的是真話。且就算言論傷黨,罪過也遠不及涉黑涉貪涉詐,然民進黨對涉黑涉貪涉詐者可曾如此激昂憤慨

扁朝末年貪腐橫行,黨內僅存的反省聲音,慘遭深綠「清寇制裁,十一寇挺了過來;現在郭正亮又批評了民進黨政府,卻挺不過去了。但大家都忘了,當年十一寇被批得有多慘,民進黨大選就敗得有多慘!












聯合報社論/綠色新黨國體制成形,民主憲政崩壞


2023-05-21 00:2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昨天發表執政七周年談話。記者曾原信/攝影


《蔡政府七年總檢討》系列二
蔡英文總統迎來執政後最後一個五二○周年。回顧過去七年,在民進黨完全執政下,一黨獨大儼然已成為我國民主化後的最大憲政怪獸,「新黨國體制蔚然成形。相對於此,則是民主憲政的崩壞,體制內外的制衡力量悉數被削弱,憲政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

我國憲政體制固然存在若干權責不明,乃至「總統有權無責閣揆有責無權」的結構性問題,但體制內外仍不乏各種監督制衡力量。如五院的設計尚存,行政院內各種獨立機關,都理應可發揮一定制衡力量。此外,逐漸形成的政黨政治,言論和集會結社自由的保障,也一直能發揮監督效果。馬政府時代「公民覺醒運動」頻仍,即是實證。

但自民國一O五年(二○一六年)蔡總統執政以來,憲政體制內外制衡機制卻陸續削弱,甚至名存實亡。最可議的是,民進黨掌握絕對多數的立法院,不僅淪為行政部門的橡皮圖章,更成為許多惡法惡政幫凶。以意識形態鬥爭政治清算為目的的《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黨產條例》,掠奪民間財產的《農田水利法》修正,乃至沒收公投權利的《公民投票法修惡,以及各種行政濫權擴張組織改造都在行政、立法部門沆瀣一氣下完成。對於輿論的批評,蔡政府則充耳不聞

一些原應獨立行使職權的政府機關,也淪為蔡政府的附庸或民進黨的側翼。例如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憲法法庭總是對蔡政府的爭議案件做出合憲解釋和判決。監察院則對諸多爭議施政與政務官視而不見,甚至曲意護航。至於行政院通傳會、中選會、促轉會、黨產會等,甚至檢調部門,自甘充當打手角色,更不在話下。

言論與集會結社自由,原是民主憲政體制下對掌權者監督制衡最後防線,蔡政府對此當然不會放過。一方面,用國家資源豢養網軍,打擊監督的輿論;另一方面,則以「反認知作戰」之名濫用法令,甚至修法限制人民言論自由,製造寒蟬效應。不僅如此,還透過黨政掌控媒體的手段,進行各種大內宣大外宣。昔日民進黨主張「黨政軍退出媒體」,如今竟變成「媒體是民進黨派系」,令人不寒而慄。

這樣的憲政亂象,固與在野黨的孱弱有關,也受美中對抗的新冷戰形勢牽引影響;但最主要還是緣於蔡政府不可遏抑的權力欲望,孜孜追求權力極大化和永續執政,卻將基本的民主精神拋諸腦後。追根究柢,整個蔡政府和綠營都過度強調權力的掌控,根本忘記了服務人民、發展國家的初衷。

蔡總統一邊積極擴張權力,一邊竟可「神隱」七百多天不公開受訪,把「有權無責」發揮到極致。府院各項人事任命,只看顏色不看專業,陳菊出任監察院長,李進勇擔任中選會主委,皆非特例。以總統府和民進黨為核心的「新黨國體制」,向外擴展至五院、國營事業、乃至企業、媒體,形成共生集團;鞏固了彼此利益,卻喪失了民主價值。

由於高度控制國家機器,蔡政府的濫權更加肆無忌憚,才會有「卡管案」、「促轉會變東廠」等現代政治迫害事件。正因有恃無恐無能失職張揚跋扈政務官如陳吉仲、吳釗燮等人,始終能安坐其位。

民進黨早年以「反對黨國」、「爭取民主」為號召,用了卅年一步步邁向完全執政,卻不到七年就搖身變成綠色新黨國棄憲政如敝屣視民意若無物招搖傲慢比舊黨國猶有過之;此所以選民為奪回憲政和尊嚴,已經湧現「下架民進黨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