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先救市才能救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從桃捷的四副總,看鄭文燦章魚式用人
◆  聯合報黑白集/「貧窮死」是台灣之恥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先救市才能救世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先救市才能救世


2023-02-11 01:06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經濟解封。路透



今年世界經濟展望原本不樂觀,但在中國大陸全面解封且順利度過疫情高峰之後,諸多國際機構及人士轉趨樂觀,認為多了一個提振經濟拉動因素,可對流轉於通膨與衰退之間的全球經濟產生關鍵性轉折效應

這個預期符合事理中國大陸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解封後消費恢復常態,有助於各國對華出口的成長,也有助於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順暢與復原。中國經濟活動正常化之後固然會大幅增加對石油、天然氣、銅、鐵以及大宗商品的需求,加重商品價格上漲壓力,不利於通膨降溫。但總的來講,通膨已趨緩和,眼前最緊迫的危機是經濟衰退,所幸中國解封送來及時雨,所以對其提振效應可樂觀期待。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當中國的消費力擴增,自然也會對全球經濟刮起順風,過了今年第1季的亂流之後,可望有助於世界經濟春風拂面,長出新芽。美國、中國、歐元區經濟第1季肯定不好過,之後可能出現復甦曙光。國際投資銀行高盛預料,一旦大陸國內需求完全恢復,可提升今年全球GDP約1%。這個預估可能太過樂觀,但可以預見,全球經濟成長有機會趨於溫和成長。

大陸經濟近年來遭逆風吹襲,拉動大陸經濟成長的三駕馬車從投資出口再到消費均遭負面因素衝擊。角色愈來愈吃重的消費,民國一一○年(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成長的貢獻率達65.4%,但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卻因多點封城以及疫情制約消費與生產,導致消費急凍,貢獻率數值一度大跌至32.8%。解封後已提振市場對經濟回溫的信心,國際金融機構多預計3月份大陸消費數據將會有超預期成長,可望再調升大陸今年的GDP增速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月底已更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速上調0.2%,同時將中國今年的增長預期提升0.8%,其中的連動關係很明顯。

中國經濟近年內外交困,外來因素源自國際通膨肆虐、經濟景氣走弱、產業鏈外移以及美國主導下的科技卡脖子與貿易圍堵;內在負面因素則多是政策的主觀作為造成,尤其是推展共同富裕整治市場秩序、匡正壟斷現象國進民退等政策無論政策動機為何,打擊民營企業與削弱國內外企業的投資信心卻是殺傷力可觀。現在政策風向轉了,一些矯枉過正的舉措略有修正,加上疫情緩和,經濟可望否極泰來,但籠罩其上的陰霾一時也難以廓清,仍將繼續起作用。

一般民眾相對較高的儲蓄率將為後疫情時代的消費成長提供支撐,但經濟受疫情制約三年,防疫政策嚴管死守,導致許多中小微企業破產負債累累者眾失業率攀高,這些負面因素都不利於提振有效需求,現在舒緩後可為經濟提供成長動力。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因房地產受打壓以及檢疫費用龐大,多呈負債累累的窘態,難以如往昔那般大筆投資,於擴大內需十分不利。房地產政策是亟需解開的政策結,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鏈多處在緊張的運行狀態中,債券、信貸、股權三個融資主管道多不暢通,近期政策雖有鬆綁,先後提出「金融16條」等,但力道仍不足,開發商的資金壓力仍未完全化解,無法使房產恢復成為帶動成長的引擎。

至於同樣因政策壓制而受傷慘重的平台經濟產業,雖隨著監管正常化而生機再現,但餘悸猶存,創意性經營也受限,如何能再展翅高飛不無疑議。平台經濟攸關經濟的成長、就業機會的提供以及國際的競爭,國家必須強力支持。如同中國大陸的整體經濟困局,只有完全打開政策糾結,才能疏通筋脈,而唯有先能自救,在國內達成救市之功,才可能有救世之力。












聯合報黑白集/「貧窮死」是台灣之恥


2023-02-11 05:56  聯合報/ 黑白集
寒流頻頻來襲,雞蛋產蛋量下降,通路平價雞蛋出現賣空狀況。記者曾吉松/攝影


走過經濟奇蹟年代,我們有過「台灣錢淹腳目」的說法,但那個時代似乎已經遠去。如今,台灣民眾為了雞蛋價格斤斤計較,政府官員發個三倍券便耀武揚威,要求百姓排隊領取。更驚悚的是,社會上連續出現貧窮死」,措不及防降至新轉折。

新北中和近日發生一家四口三死的悲劇,僅剩失智的老父,伴著化為乾屍的妻和二子有一餐沒一餐地獨活。這場悲劇不是發生在偏鄉,而在人口稠密的市區;一家人陸續身亡,卻連微弱的求助聲音都發不出來,只能孤獨面對。政治人物呼喊過的「福利國家」、「社會安全網」,都消失在空氣中了嗎?

隨即,新北土城又發生類似悲劇。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妻被發現陳屍家中,已死亡多日。平日開計程車為生的男子,因欠繳水電費用,家中被斷水斷電,連計程車也因欠費被拖吊;最後,夫妻兩人無聲無息地在黑暗中告別人世。未列為關懷對象的人,真的就沒人關心了嗎?

去年也有一起,彰化和美三兄弟因生活困難,三人皆餓到瘦成皮包骨。被發現後,民間善心捐款湧至,但大哥旋即病逝。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是經濟弱勢;但依政府的社福標準,三人卻被排除

我們的社會安全網何止破了,根本破得不成形狀。當越來越多人陷於貧窮與孤苦死,政府有臉再說廿年經濟最好?













聯合報社論/從桃捷的四副總,看鄭文燦章魚式用人


2023-02-11 06:01  聯合報/ 社論
桃園大眾捷運公司董事會通過沈志藏接任董事長。圖/桃園大眾捷運公司提供


張善政上任桃園市長後,著手整頓虧損累累桃園捷運公司。第一步,他先延攬台北捷運公司前總經理沈志藏出任桃捷董事長;第二步,檢討內部人事合理化,桃捷公司原設有四名副總經理,將裁減三人,只留任一名副總;革除酬庸,以重建桃捷的企業文化。桃捷在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手中虧損三十四億,他留下的這個大爛攤,張善政能收拾得了嗎?

桃捷的資本額為三十億元,因經營不善,前年底已虧損殆盡;至去年九月,累計虧損已高達卅四億元。令人好奇的是,如此嚴重的問題,鄭文燦在其任內似乎不急於解決或改善,任憑桃捷靠著短期借貸周轉苟延殘喘。更可議的是,桃捷一口氣設置了四名副總,除了加重公司人事成本負擔,更被質疑有酬庸之嫌。

張善政接手這個爛攤,除了積極整頓改善,別無他法,否則桃捷將無以為繼。他選擇從裁減三名副總經理下手,也是一項宣示性作法向外界昭告前朝用人之浮濫與浮誇。如果以台北捷運公司的組織架構作為參考基準,桃捷用人的誇張虛浮,便一目了然。北捷一年的運量是五.三億人次,只設置三名副總。而桃捷的年運量僅一千七百多萬人次,不到北捷的三趴,鄭文燦市府竟大剌剌安排了四名副總,這不是胡亂酬庸,難道是具有遠見?

撇開台北捷運不談,高雄捷運每年的運量是四千萬人次,為桃捷的三倍,也僅設兩名副總。至於新北捷運,因為起步營運較晚,年運量僅三百五十多萬人次,則只設一位副總。如此比較下來,桃捷虧賠的速度如此之快,卻還大剌剌設了四名副總,比其他捷運公司都出手闊綽;其中除了缺乏健全經營理念更任意拿人民納稅錢揮霍,這樣的首長還會有什麼施政紀律

鄭文燦在桃園市長任內,向以「政通人和」著稱;他的「五星級政績就是靠著政治身段柔軟勤於廣結善緣所奠下的基礎。然而,如果揭開他藉由酬庸廣建人脈布幕,從專業考量、良善經營、知人善任的角度檢驗,其徇私之嚴重,恐怕讓民眾聞之搖頭。

例證之一,張善政就任前,鄭文燦將桃園市府的各種「機要職缺全部卡好卡滿」,以致張善政想要任用的機要,卻沒有相應的「簡任」缺讓他們履職。這次鄭文燦升任行政院副院長後,隨即傳出,懸缺三年桃機董事長可能由其親信前市府秘書長黃治峯接任

例證之二,鄭文燦以桃園市的地利之便,加上他晉身中央接班的傳聞不斷,他執政八年間,對於桃園機場周邊的國營事業包括華航、桃機、桃勤、華儲等公司都擁莫大的人事影響,一條龍式地培植自己的人馬與勢力。三年前,一則因為過度坐大,二則由於績效不彰,引起民進黨派系間的不平;為此,他安排的人馬-桃勤董事長郭榮宗華儲董事長陳宗義等人,遭閣揆蘇貞昌一次拔除。此外,桃機前董事長王明德則以屆退不延任處理,民航局長兼代至今,可能仍由鄭文燦人馬遞補。

例證之三,華航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發生機師罷工事件,其間傳出交通部長林佳龍「叫不動華航」之事,外傳原因是華航董事長何煖軒只聽市長鄭文燦的話。

鄭文燦執政期間,桃捷財務黑洞幾乎從未受到討論;直到桃園政黨輪替,張善政才讓外界看清其問題源頭,也暴露鄭文燦用人任事之不合理。從桃捷看桃機乃至周邊國營事業的經營問題,鄭文燦八爪章魚式的用人,他的神話如何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