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我雞婆一點 交通憾事少一點
◆ 交安應列國安首要
◆ 兩款次世代疫苗 仍具不同風險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阿凡達現象退燒?
◆ 力量出於真相 兵役延長能抗中?
◆ 起於執念 俄烏自造悲慘實境
◆ 春節防疫 口罩應暫停解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阿凡達現象退燒?
2022-12-30 05:38 聯合報/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阿凡達:水之道」全球上映不滿兩周,票房已近9億美元。圖/摘自imdb
暌違十三年,詹姆斯卡麥隆執導的「阿凡達:水之道」在數度推延上映時程後,終於與影迷見面了。技術問題乃造成上片延宕主因。卡麥隆延續為「阿凡達」獨創的表情捕捉(performance capture)結合於3D影像的拍攝手法,運用於水中攝影,然技術難度較陸地拍攝困難十倍有餘。
例如,水中攝影時,空氣與水的介面處容易產生小水泡,形同移動珠鏡,反射出水中演員身上的遙感裝置(黑標),增加電腦判讀的偏差值,而無法正確重塑演員影像,卡麥隆團隊花了一年半時間才解決這問題,包括在水面上鋪滿乒乓球,隔絕光線。同時,卡麥隆要求演員練習水中閉氣表演,無須帶氧氣筒呼吸,避免在水中產生氣泡,造就了凱特溫絲蕾的七分十五秒閉氣的演員紀錄。另外,卡麥隆與 Sony 合作研發適合在水中拍攝表情捕捉的攝影機,他們將原本用於「阿凡達」的 Venice 攝影機減重一半,分離鏡頭與影像處理器,便於在水中跟攝演員的打鬥場面。
然而這部在技術上具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內容卻是一片荒蕪,使得長達三小時餘的電影更像是 Discovery 頻道的高畫質海洋世界紀錄片。「水之道」的兩大劇情軸線之一:地球人為了私慾,到生態豐富的 Pandora 星球掠奪資源(森林的超導稀土或海洋的突猑精油),納美人/礁人族為了保衛家園奮戰。其二,加入親子議題,青少年不服父權並有代溝,屢屢涉入險境,父母解危,最後父子和解。「水之道」符合當今生態永續之主流意識,卻流於窠臼與套路,相比其高科技特效,更顯得像是幼兒園的說故事時間,淺薄而單調。
這部耗資三.五至四.六億美元的阿凡達上映兩周,票房並未達到預期。截至十二月廿五日,全球票房僅十億美金,尚不及同為續集的「捍衛戰士:獨行俠」(十四點八億美元),而「阿凡達」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的全球票房超過廿七億美元。這是否意味著卡麥隆已江郎才盡,無法再創如「異形(二)」、「魔鬼終結者」等神作?
其實十三年間,市場已有巨變。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時第一部漫威作品「鋼鐵人」才問世,到今年為止已上映了卅部漫威系列電影,其共同特色都是大卡司、大場面與炫目特效。經過這些大片洗禮的觀眾已有視覺疲勞的傾向,而「水之道」的特效並未明顯呈現跳躍式的斷裂。其次,近年北美以外的票房占比越來越重。Marvel 系列及動作大片的國際市場占比約為百分之六十五至七十,而大陸又是全球第二大市場,故大陸疫情因驟然解封又升溫,使得票房不佳,直接影響到總票房。
阿凡達現象退燒或許不是對卡麥隆科技至上主義的否定,而是對電影特效的我執不能文勝於質的定錘。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匯中,沒有一方能取代另一方,而須並駕齊驅!
你我雞婆一點 交通憾事少一點
2022-12-30 05:39 聯合報/ 涂明德/工程師(新北市)
台中李女一家三口過馬路遭左轉公車撞上,她與一歲兒子雙亡,現場嬰兒車被輾壓支離破碎。記者陳宏睿/翻攝
日昨台中發生公車撞擊過馬路一家三口,造成二死一傷悲劇。社會輿論與市府指責司機,轉彎沒有注意行人穿越道的行人,但事實上,不是只有司機一人有責任。
新北市部分路口燈號變換,已採用行人專用號誌提早十秒運作,也就是說行人有十秒時間,可以在全相車行紅燈時優先安全通過路口。雖然只有幾秒時間,但是已提供足夠避開與轉彎車輛會身的安全時間,這點值得各地方交通單位試辦採用。
過去十年來,各縣市政府為了節省路燈電費,鋪天蓋地更換 LED 路燈。殊不知 LED 照明的特性,屬於方向性光源,燈具正下方照度輸出約八十%至九十%,其他方向剩下十%至廿%的亮度。傳統白色水銀燈與黃色高壓鈉燈,屬於全相性光源,照明亮度比較平均。
筆者自家地下停車場換裝三瓦 LED 燈以後,照度計置於汽車儀表板實測只有 ○. 五流明,遠低於 CNS 停車場照度標準最低五十流明規定。安裝 LED 路燈應該調整路燈燈桿距離,及燈桿高度,才能讓路燈發揮相同亮度的照明效果。各縣市政府換裝路燈方式,只把燈頭換成 LED 燈,沒調整燈桿距離與燈桿高度,結果省下電費,也把照亮交通安全的光線一併省掉。所以肇事司機說出事路口燈光昏暗,很可能與 LED 路燈實際照度不足有關係。
刑事訴訟法第二條,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就該管案件,應於被告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希望檢察官與法官調查審理本案時,將現場照明亮度是否不足列入調查。
CNN 報導,台灣交通是行人地獄,實際上是全民不重視交通安全所造成的共業。路燈或是紅綠燈故障,試問你會通報相關單位處理嗎?又或道路標線被施工覆蓋掉,你會通報相關單位處理嗎?筆者遇到通常會通報相關單位處理,常被家人認為太雞婆。對於改善交通安全有所幫助的話,每個人雞婆一點,或許可以避免日後交通事故悲劇的發生。
交安應列國安首要
2022-12-30 05:39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
截至今年9月底,台灣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已達2293人,也就是說每天至少8個人出門後,因為交通事故,再也無法回家。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全台前十月交通事故死亡二,五六○人,受傷逾四十萬。然而,這樣的數據並未引起包括主管機關在內官員和民代的重視。倒是台灣被日本等國外官方列入示警觀光客名單,在國外媒體登上「都市地獄版」,緊接著又有外籍人士家人遭車輾斃,才引起媒體多一點討論。只不過,由於這位外籍人不屬歐美日國籍,要引起高層震怒,接著有動作,恐怕還難。
追根究柢,台灣交通如此不安全,在於隨著經濟快速成長,人民擁車率提升,加上汽車優先政策助長,所形塑的的弱肉強食叢林用路文化。這可從某前交通部長在道安宣導片當中,勸大家「看到大車退三步」充分說明。
當今台灣路上人命受威脅,不只在面子上,是堪稱民主、自由、講人權台灣的最大恥辱,更反映出交通系統乃至整體,實際上和淨零與永續等目標背道而馳。照說,有效率的交通,應著眼回歸運送人與貨物,而非車輛。一套符合永續的交通體系,則應同時兼顧環境品質、經濟發展及社會公平正義。
大部分車輛旅程不過數公里,因此減少路上車輛,並改變在都市裡的移動方式,實可對社會整體在環境與經濟層面,帶來相當效益。例如倫敦等城市經驗證明,透過收取塞車費,專用於推動搭乘大眾運具、步行及單車,可阻止交通負荷與相關支出的持續成長。
然而,從台灣社會發展層面看,目前交通系統對經濟弱勢者尤其不利。他們往往被迫為了鄰近且負擔得起的住屋,接受低薪受僱,或是每天花很多錢與時間通勤,好增加收入。其實都市化與社會發展過程中,這些負面結果並非真的無可避免。許多城市已證明,相較於「快速機動車輛化」策略,永續交通策略可一方面滿足隨著人口、就業及交易所增加的移動需求,卻又能以較低的整體成本、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與更少的負面效應。
台灣社會車禍死傷數字當中,行人占高比例。而這些悲劇,大都可以靠以人為中心思維的硬體建設等具體作為予以避免。結合步行、單車和大眾交通工具的運輸系統,不僅可充分體現為政者對大眾的貼心,它更是個可讓政府、運輸業者及民眾互利共榮、可大可久的生意經。當人與運輸系統隨著服務品質提升,建立起良性運作循環,運量與營業額也得以充分確保。
台灣行路不保安康,恐怕不是移動靠開道、淨空的高層官員們可以理解的。但終究仍要期待,當政者和官員早日警醒,找機會走下座車,親身體驗民眾的日常「都市地獄」,把交通安全列為國安首要,認真面對、努力解決。
兩款次世代疫苗 仍具不同風險
2022-12-30 05:38 聯合報/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右)呼籲政府給予疫苗選擇,遭衛福部長薛瑞元(左)指「聽起來像BNT推銷員」,郭十六字重話表達遺憾。圖/本報資料照片、陳正興攝影
國內疫情近期持續上升,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第三波疫情確定已開始」。他表示,當前次世代疫苗覆蓋率僅約十二%,提醒符合資格的民眾盡快於春節前接種 BA.5 次世代疫苗。
日前鴻海創辦人郭董因其母前三劑都打 BNT 疫苗,為安全考量呼籲蔡政府能採購 BNT 次世代疫苗,供有需要的國人選用,卻遭衛福部長揶揄「像 BNT 推銷員」;郭董因而在臉書上寫:「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引起熱議,至今餘波盪漾。
行政院蘇院長則說「莫德納和 BNT 是完全一樣的疫苗,台灣已有莫德納,不必再花經費去買 BNT。」並表示郭董只是對 BNT 情有獨鍾。其實,蘇揆有所不知,BNT 和莫德納所生產的次世代疫苗,雖然都屬 mRNA 疫苗,但組成分之抗原含量及佐劑種類不同,各有各的獨門配方,台灣俚諺「同款無同師傅」,兩款次世代疫苗實有相異處,且兩者只是緊急使用授權核准疫苗,可能具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風險。
據疫苗仿單記載:BNT 與莫德納疫苗主要成分皆為病毒 mRNA 抗原、與不同種類的納米結構脂質等。仿單上都只列出脂質種類,沒有用量、配方,乳化法等記載,應屬商業機密。筆者曾參與美國農業部動物用冠狀病毒疫苗研發,對脂質佐劑略知一二。疫苗中的脂質可保護 mRNA 抗原並助其透過細胞的油性外膜進入細胞中複製,製造出更多抗原來誘發免疫系統產生保護性抗體。
接種油質佐劑疫苗後,大部分人幾天內在注射部位可能呈現紅腫熱痛的不適反應,而 mRNA 疫苗中的脂質種類、毒性、配製法、用量等可能存在著危害人體的風險。目前已知這種藉脂質佐劑讓 mRNA 進入細胞中的機轉,對某些特殊體質接種者會在心肌、心包膜等臟器,造成程度不一的炎症反應,全球已有不少 mRNA 疫苗接種者發生此種病變,甚至致死案例。莫德納或 BNT 使用不同脂質為乳化劑,用量雖極少,但在藥理學上有些對人體可能有毒性作用。
筆者認為郭董媽打過三劑 BNT 疫苗,都沒有不適反應,表示對疫苗成分有耐受性,當追加第四劑佐劑成分相同的次世代 BNT 疫苗,副作用風險理應比打抗原量、佐劑不同的莫德納疫苗輕多了。郭董注重打疫苗的安全性,堅持非 BNT 不打,應屬常情可理解;而郭董媽若第四劑沒有次世代 BNT 疫苗可打,實不需冒險打佐劑不同的其他 mRNA 疫苗。由於現行新冠疫苗都不能預防感染,出外戴口罩,少進出人群聚集公共場所,此也是打過多劑疫苗,甚至打次世代疫苗追加劑後,避免被感染的防疫之道。
力量出於真相 兵役延長能抗中?
2022-12-30 05:38 聯合報/ 林旻光/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蔡總統親自宣布恢復徵兵、義務役期延長為一年。記者杜建重/攝影
日前,蔡總統以俄烏戰事開場,說明中國威權主義的擴張,合理化役期延長的正當性。美中兩強的競爭,讓台灣比以往更依賴或聽從美國的「建議」;總統不認美國施壓,反而緊拉烏克蘭堅定守護家園的激昂情緒表示「台灣夠強,就會是全球民主自由的主場,不會變戰場」。
政府用簡單又粗暴口號,讓兵役延長議題成為「抗中保台」升級版,役期延長只是假象與手段,迫使人民在愛國主義與護子心切心情下徘徊;我們當然要守護家園,但也想問執政者,面對美國積極讓台灣成為豪豬、武器庫與美中愈趨白熱化競逐,難道台灣已退無可退?執政者毫無意願以外交手腕及政治談判方式避戰?
正如電影「一代宗師」宮寶森問馬三,刀為何有鞘?馬三說「刀的真意不在殺,在藏」,當國防政策僅以國族情緒操作,未理性面對現實與志願役才是戰時主力,短缺困境未解,卻極端地延長義務役期,增加義務役至第一線風險,也表示執政黨絲毫未因地方敗選放棄「抗中牌」,將經濟、文化,甚至小三通等可溝通管道都棄守,有如拋開刀鞘,亮出的卻是短小且生鏽之刃,面對這樣不對稱戰力與政府的不切實際,人民的心如何不凋零、失望?
備戰,只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基礎防守,能否避戰,需靠執政者能利用外交手腕談的,才叫避戰。執政者是否將面臨的困難及與對岸溝通的可能,清楚向人民交代,還是只希望人民「千萬別抬頭」?期望明年,政府與人民要拿出勇氣,認知「力量出於真相,而事實則凌駕於你我之上」。
起於執念 俄烏自造悲慘實境
2022-12-30 05:38 聯合報/ 陳孝平/陳秀鑾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嘉縣新港)
俄烏戰爭已持續近10個月之久。路透
起源於執念,最後將終結於悲慘,俄烏戰爭活生生在演繹著「塞斯講義」中最經典的「你創造你的實境」這句話。
「你創造你自己的實境」是上世紀七○年代在美國捲起「新世紀運動」(或「無教堂的美國靈性」運動)的「賽斯講義」裡最核心的一句話:一切都起因於某種執念,這個執念將觸發某種情緒,支配你的行為,這些情緒與行為依循「善善相吸、惡惡相引」的顯化法則,形成一個強大的「勢」,從而無可避免地造就你現在所處的「實境」。
俄烏戰爭起於雙方都執念於必須要有更大的「安全邊際」才安全:烏克蘭堅信必須要加入北約才會安全;俄國則堅信有烏克蘭作為與北約的緩衝才會安全。這樣基本的矛盾產生雙方的惡意螺旋情緒,且各自吸引相似的助緣,終於觸發可能導致核子大戰甚至世界大戰的戰爭。戰爭中,烏克蘭人民英勇抵抗入侵者,固然讓人敬佩,但這原本就是一場可以避免的戰爭,且烏克蘭即使在戰場上藉助於美國與北約的撐腰而有所斬獲,但不能改變軍民死傷枕藉、家園深度被毀的結果,贏了也是輸了。俄國則羞辱性的暴露出軍事無能、行政腐化的真相,徹底讓世人看到其紙老虎的面目,大國地位將一去不返,即使贏了,也是輸了。
要根本扭轉這個悲慘結局,就是要重新建立可以導致善果的信念:兩國相處,無非就是要建立在「我要活,但也要讓你能活」的體貼與善意上。真正的安全不在於拉幫結派,擁兵自重,而在於協和邦誼,建立互信。
台灣執政者幾年來一直刻意在強化與對岸的敵意,把國家安全貶為選戰的工具,卻在此次九合一選舉嘗到苦果。但執政者似乎不改其志,仍然一步步拉著台灣成為烏克蘭第二。如果人民無視於執政者的「厭中」執念,助其滋長「恨中」情結,默認其「抗中」操作,則烏克蘭現在的慘狀,就是台灣未來的實境。
春節防疫 口罩應暫停解禁
2022-12-30 05:38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王必勝表示,本土疫情升溫,確診數增加快,「第三波疫情確定已開始」。圖/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第三波疫情開始攀升,剛好大陸解封後疫情也正在延燒,新冠防疫最後一哩路雖然不必憂慮,卻也不能大意。
第一波是四月開始的 BA.2,高峰達九萬多;第二波是八月開始的 BA.5,高峰達五萬多;第三波則是十二月上旬開始的 BA.5 與其他變種,剛好兩兩相隔四個月,因此可預期第三波疫情到三月上旬才會緩解。至於第三波高峰到來時間,因為曲線上升總是比下降快,可能春節前就會攀上頂點。
第三波疫情發生有幾個原因,包括人流指數上升、疫苗保護力減弱、戶外口罩禁令鬆綁與重複感染增加等,但目前最須關注是新變種的蔓延。目前 BA.2.75 與 BQ.1 等新變種占率為十八%,而十一月底幾乎是零,顯見它們已經在社區蔓延。日本這波疫情已創死亡高峰,主要變種就是 BQ 系列,他們的新增數目照理說也應攀上新高,但因為輕症通報越來越少,未反映出來。因此,BQ.1 與 XBB 若成為第三波主要變種,那麼高峰很可能超過第二波,每日死亡數也會攀升。
中國大陸在十二月七日解封,隨即呈現爆炸式擴散,據說每日新增達三千多萬,而以此速度,很可能在一月上旬就達到高峰,但因幅員廣大,內地與鄉村疫情落後大城市,將會形成一段高原期,再逐漸趨向緩解。目前他們以 BA.5.2 及 BF.7 等變種為主,都與台灣目前流行的 BA.5 相近,因此對台灣威脅不大,不必太擔心。
台灣即將對入境大陸班機篩檢唾液 PCR,理由是監測新變種,其實以大陸大城市的爆炸式解封,留給病毒突變與演化時間並不多,因此短期內不會產生新變種。然而,如果在鄉村地區,疫情呈現悶燒,那麼幾個月後產生新變種也不無可能。
因應第三波疫情,台灣最重要措施應是鼓勵民眾施打次世代二價疫苗。雖然目前施打率只有一成二,但隨著疫情升溫,施打意願也會提升。宣傳重點應放在從未確診民眾,畢竟重複感染率即使已增加到五%,仍是很低。重複感染增加主要可能來自第一波感染者。
口罩解禁應暫停,至少在第三波疫情緩解前,不應開放室內脫口罩,甚至大型室外群聚,如果太過擁擠,比如跨年活動,也應要求參與者戴口罩。大陸疫情若未出現新變種,不必擔心台灣受到影響;反之則應小心面對,放慢解封腳步。春節前後是關鍵時刻,南來北往加上大家窩在室內,只要有人將病毒帶回家,所有「天選之人」都可能破功。
第三波疫情在三月趨緩,屆時累積確診如果超過人口半數,再加上染疫黑數,就會跟歐美一樣真正達成新冠疫情緩解。如果確診人數仍能壓低,那麼未來還是可能出現第四、第五波感染。甚至,大陸如出現新變種,那麼小規模疫情也可能繼續反覆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