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高油價將是今年原油市場常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367/web/ 

◆  聯合報黑白集/這樣的疫情叫穩定?
◆  經濟日報社論/高油價將是今年原油市場常態
◆  聯合報社論/訪美爭議隨行,朱立倫應檢討領導溝通風格





經濟日報社論/高油價將是今年原油市場常態


2022-06-13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油價漲勢又起,5月31日布蘭特原油近月期貨價格再度衝破每桶120美元整數關卡,近日仍處於123美元的高價位。路透



近期國際油價漲勢又起,5月31日布蘭特原油近月期貨價格再度衝破每桶120美元整數關卡,近日仍處於123美元的高價位,令市場對通膨的不安情緒再起,並加深對聯準會升息預期的力度。在基本面未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深究此波油價急漲的主因有三:成品油的產能不足、需求預期的回升,以及地緣政治擾動。

首先,就最關鍵的成品油產能不足來看,受到疫後缺工、薪資上漲影響,今年以來美國平均煉油投入之原油僅恢復至疫情前的88%左右,而美國汽油庫存連續九周下滑,庫存量跌至2015年以來同期新低,亦是成品油產能不足的佐證。

除了疫情因素外,長期投資低迷則是疫後原油及成品油產能恢復緩慢的深層因素。誠如美國石油巨擘雪弗龍(Chevron)表示,鑑於長期政策趨勢傾向以綠能替代化石燃料,是以自1970年代起美國就沒蓋新的煉油廠。在缺乏足夠的煉油能力下,也導致今日汽油價格飆漲。

不過,隨著三大成品油──汽油、柴油與航空燃油與布蘭特原油的溢價持續擴大,5月31日美國原油裂解價差升至每桶60美元的歷史次高水準;美國汽車協會公布的6月8日美國平均汽油價格升至每加侖4.97美元的歷史新高,預料在成品油價格高漲下,多少有誘因鼓勵煉油廠提高產出,進而增加其對原油的需求。

其次,原油需求預期的回升。上海於6月1日宣布解除封控,5月底公布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落底反彈至49.6,均使市場對中國經濟悲觀情緒略為好轉。再者,隨著國際邊境管制鬆綁,日韓相繼宣布有條件入境免隔離政策,讓市場對暑假旅遊需求回升有所期待,同樣刺激原油需求預期的增長。美國能源總署預估,7、8月暑假期間,國際原油供需有望轉為赤字,且8月份供需缺口將達每日111萬桶。

第三,5月31日歐盟達成禁運俄羅斯石油協議,預計到2022年底,將禁止90%的俄羅斯石油進口。即便俄羅斯想藉由將原油積極輸往中國與印度,降低遭禁運的影響,但短時間受限於國際壓力、合約成本、基礎設施、保險禁令等因素,使該策略未能一蹴可幾,致使今年5月俄羅斯精煉產品出口已跌至22個月低點。而短期俄羅斯原油退出國際市場,遂成為支撐油價上行的力量。此外,伊朗雖為少數可在短時間內提供每日百萬桶原油的國家,但其月初扣押兩艘希臘油輪之舉,降低伊朗核協議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亦會激勵油價上行。

這波短線油價的飆漲也反映在原油遠期期貨曲線CCRV)上,布蘭特原油遠期 CCRV 不只呈現逆價差,且5月31日布蘭特原油價格現貨和一年期期貨逆價差達到每桶30美元的歷史新高。

高盛環球商品研究主管柯里表示,今年許多大宗商品價格出現「超級逆價差」,是他從事商品市場研究30年來從未見過的現象。而超級逆價差除了反映短線商品供應嚴重不足外,也代表短期商品需求正在承擔巨額溢價,消費者則支付一個大幅高於長期基本面的溢價。同時,超級逆價差還會降低煉油廠對原油庫存的持有意願,以避開庫存價值減損風險,是以在低庫存水準下,一旦面臨市場短期擾動因素,油價上行力道也會加劇。

綜上,即使目前看來中長期原油基本面並未出現更嚴重的供給缺口,但在成品油的產能不足、需求回升預期及地緣政治擾動的三重壓力之下,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一波強烈漲勢,再加上過去兩年 CCRV 多數時間呈現逆價差,近期甚至出現罕見的超級逆價差,使煉油廠回補原油庫存的意願低迷,國際油價出現上行風險較大的不對稱現象等因素,均使2022年國際油價料將維持強勢格局。









聯合報黑白集/這樣的疫情叫穩定?


2022-06-13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陳時中12日傳出確診。圖/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突然宣布停開周日疫情記者會,理由是疫情看起來「穩定」,重大政策也都已宣布,因此暫停一次。你沒聽錯!陳時中說「疫情穩定」時,他當日宣布的確診數是七萬九千多,距八萬僅一步之遙。台灣疫情滯留高原期已逾月,缺氧久了,竟認為這就是「常態」。而戲劇性的,他自己就在「穩定」中確診了!

有權力的人,就有任性的條件。從上月十日確診數突破五萬,我國染疫數就在五萬到九萬多的區間飄搖,未漲破十萬,也從未跌破五萬。這期間,除偶低於美國和德國,幾皆穩居世界冠軍。疫情一直停在「高原期」,降不下來,絕非好事。但陳時中無所謂,他對這個「穩定高原」感到滿意。

防疫指揮官當然不是輕鬆的差事。但過去八百多個日子,陳時中享受「順時中」的光環,多少個「加零」的記者會他都面露神光地主持,從不嫌煩。而現在疫情是七、八萬,中重症和死亡不斷創新高,陳時中卻以疫情「穩定」為由叫停記者會。試問,那些在重症病房掙扎及迅即遭到火化的人,在陳時中眼裡算什麼呢?

陳時中的任性,也許不難理解。總統府剛剛駁斥了內閣改組的傳聞,而民進黨原要在七月中全代會前完成的選舉提名作業,又因他而延至八月。既然黨非他不可,陳時中要拿翹、跑攤,都隨心所欲了。












聯合報社論/訪美爭議隨行,朱立倫應檢討領導溝通風格


2022-06-13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2日清晨自美搭機抵台。記者黃仲明/攝影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結束訪美行程。在國內疫情肆虐與國民黨提名諸多紛擾下,此次出訪並未獲得太多重視。輿論聚焦在朱立倫對兩岸、台美關係的論述,而且衍生不少來自黨內和對岸的批評。對「親美派」的朱立倫而言,此行顯然並未達到國民黨設定目標。

回顧國民黨主席上一次訪美,也是朱立倫,當時還兼具總統候選人身分,時間是二○一五年十一月。六年多來,國內外情勢都有重大變化。國內民進黨兩度在總統、立委大選勝選,幾成一黨獨大之勢;國際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盟國「抗中」戰略明確,且在台灣以民進黨為盟友的態勢也漸成型。而國民黨內紛爭未歇,朱立倫此時訪美,主客觀情勢上都可能遭致吃力不討好的結果。

果然,朱立倫訪美,不但其「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國民黨從來就不是一個親中的政黨,而是親美的政黨」等說法,都引發爭議;朱立倫與美方官員見面的層級、規格也被批評是「降級」或「刻意疏遠」。而在國民黨內,朱訪美期間,桃竹苗提名爭議仍持續延燒,儘管桃園整合朝正向發展,但對朱立倫的領導風格的批評並未化解。凡此種種,都讓朱立倫的訪美行蒙上陰影。

從長期來看,對國民黨而言,朱立倫此次訪美仍有正面意義。國民黨自二○○八年裁撤駐美代表處,執政期間對美關係運作沒有問題,但二○一六年失去政權後,對美經營近乎「棄守」,華府的「台灣遊說團」被民進黨壟斷。如今儘管財務依然困窘,美國的國際戰略短期內也不致有太大改變,但朱立倫重新為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掛牌,昭示未來台灣在美國將不會只有一種聲音。無論如何,都是全新開始。

至於在兩岸關係和對美關係上,朱立倫試圖扭轉近年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不斷被扣「紅帽子」的劣勢,並欲與美方修復因萊豬公投等事件而破裂的關係。朱立倫「九二共識是創造性模糊」說法的對象,不僅是美國,更是台灣民眾和藍營支持者;對朱立倫和國民黨而言,只要能獲美國正視,引發國內廣泛討論,就算達到初步目標。但其他相關說法引起黨內不滿和對岸批評,民眾也未必埋單,恐有失衡之虞。

整體而言,朱立倫訪美行的聲量極低。主要原因在於政黨實力,國民黨依然孱弱,無論美方或國內對其能否重新執政都不樂觀。此外,國民黨八年內五換主席,權力結構和大方向極不穩定。朱立倫的論述,是其一家之言,或可完全代表國民黨?是未來國民黨既定方向,或者「賞味期限」只到今年底?即使朱立倫年底後仍擔任黨主席,未來總統候選人是否會對此論述埋單?都不無疑問。

尤其,朱立倫訪美的相關談話,連國民黨內部都有高度分歧,如何能被認真對待?但這主要是朱立倫不願協調、無力溝通的領導風格所致;這種風格亦表現在其選戰提名上,也因此爭議頻傳。特別是在論述部分,前任主席江啟臣為調整兩岸論述,曾舉辦多次黨內座談,朱立倫卻完全跳過此過程。因此,朱立倫的論述,自難取得黨內背書,也不易獲得國際社會重視。

國民黨過去是「家父長」式的政黨,黨主席握有極高權威,但今非昔比,已非一人所能獨治。國民黨要獲得民眾支持與美國敬重,首先就是要證明自己有「重新執政」的實力與可能性;而第一步就是先求取黨內「最大公約數」。如果總是「黨主席一邊,其他人一邊」,縱然表面團結,也不會是真團結;即使尋求突破,也難獲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