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098/web/◆ 聯合報社論/文化部一味干預,不如放手讓台北書展轉型
◆ 聯合報黑白集/同一個坑跌兩次
◆ 經濟日報社論/李克強政策急轉彎 救得了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李克強政策急轉彎 救得了經濟?
2022-06-02 02:33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新華社
中國大陸動態清零政策,三個月來,已讓經濟急遽下滑,甚至可能崩潰,就在此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5日緊急召集「全國穩住經濟大盤的電視電話會議」,與會者涉及全國2,844個區縣,超過10萬各省、市、縣級官員參加,受到國際媒體的注意,認為這是大陸政策的急轉彎,是為了救經濟的最後手段,不過李克強通篇講話不提清零,只說防疫,引發經濟與清零,孰輕孰重的討論。
李克強的角色被凸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5月14日,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以顯要地位刊登李克強的一篇國務院會議上講話;當天,李克強突訪雲南,召集西南12省官員開會,並訪問雲南大學,視頻所見,他和周圍師生都不戴口罩,顯然違背清零政策的要求。19日,李克強與外國高管舉行座談會,在一個半小時的談話中,隻字未提習近平堅持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並要與會者轉告外國政府,北京正在密切傾聽所有問題,「我們不能讓企業停止運營。」
在10萬人大會上,李克強警告經濟危機比兩年前更嚴重,必須避免經濟在第2季出現衰退。他並透露,中國經濟惡劣已嚴重衝擊財政收入,今年有二個多月、最多封城87個城市,4億多人被關在家,使經濟生產損失600億美元(0.33兆元人民幣),李克強告訴各級官員,「除非再有特大的自然災害,還有一筆總預備費,其他的錢就靠你們地方。」
李克強要振興經濟的行動,與習近平的動態清零唱反調,這種「二個太陽的困境」,使得許多地方政府官員無所適從,不確定該聽誰的,外媒報導,許多省市的一把手黨委書記缺席10萬人會議,並不是因為他們忙於疫情,而是仍在觀望,不知道在政治上如何選邊。
但是仍有些地方首長在會後表態,支持李克強穩經濟增長的主張,在10萬人會議後,浙江省省長王浩隨即要求按照李克強講話,進行具體部署;湖北省省長王忠林也在隨後會議上強調,穩住經濟大盤是「國之大者」。最值得注意的是,大陸經濟重鎮上海市,官方宣布,自6月1日淩晨零時起「有序恢復」住宅社區出入、公共交通運營和機動車通行,確定解封,要以「超常規」措施和力度推動經濟重振。
李克強這次講話雖然引發國際輿論關注,但是官方媒體並沒有大幅報導,反而刪除社交媒體上流傳的李克強講話全文,甚至由中央直屬黨報《經濟日報》突然發表題為《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的文章,間接批駁李克強的講話。
這樣進兩步、退一步,本來就是中共政治的常態,重要的是檢視李克強的經濟指示,有沒有貫徹下去,有兩件事可以看出,在清零對上經濟時,哪一邊優先,哪一邊占上風?
就在3月21日,中國國家醫保局還印發通知,規定新冠檢測納入醫保,全力支持習近平的全面清零政策,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要做,而且要頻繁的做,分析師估計,一年檢測成本高達1.7兆元人民幣,比2021年中國整體軍費1.37兆元人民幣還要高,這是難以負擔的國家財政支出。
就在李克強召開10萬人大會當天,國家醫保局政策改變,下發通知:不得用醫保基金支付大規模核酸檢測費用,要求相關地區立即整改,根據估計,若不整改,中國醫保即將在三年半後倒閉。目前各地已經陸續改為自費自願檢測,不再強迫。
目前李克強的33項措施,還在陸續推行,各地遵行的快慢不一,能否在第3季展現「穩增長、穩經濟、保就業」的成效,現在誰也不敢說,疫情若再起,恐怕會被追究責任,而這絕對會牽動10月下旬中共20大的議程與人事、政策的安排,李克強的急轉彎,一個不小心,自己恐怕會翻車。
聯合報黑白集/同一個坑跌兩次
2022-06-02 06:18 聯合報/ 黑白集
國民黨建議徵召立委徐志榮參選苗栗縣長,但徐拒絕。記者邱德祥/攝影
國民黨桃園的提名紛爭,至今還在修補傷口;令人訝異的是,苗栗又發生難以置信的凸槌事件。這次,是被提名的徐志榮,在國民黨發布新聞稿「徵召」他後鞠躬婉拒,留下了錯愕的眾人。
如果徐志榮再三表明沒有參選意願,國民黨中央則無論如何要提名他,這種愚頑的「徵召」方式,不是形同給自己一耳光嗎?再說,這麼重要的事,正式宣布前不該當面確認一下當事人的態度嗎?或者向對方說明他所顧忌的地方人事疑難,都已幫他打點妥貼?國民黨啥都沒做,就大手大腳發新聞稿。
俗話說,在同一個坑跌兩次,第一次可能是大意,第二次再跌就是笨蛋。由此看,現在的國民黨中央恐怕是「少了一根筋」,溝通、做事的方法都不對,才會把選情簡單的地方搞到這麼難看。上次桃園的提名,朱立倫想用「魚死網破」嚇退羅智強,反而把他逼出來;這次徐志榮拒選,竟有幕僚主張決斷地提名他。這個年代,逼婚都令人反感了,選舉還能硬幹嗎?
深一層看,國民黨中央可能太過自我中心,或者不接地氣,或者太過高傲,以為可以不跟地方溝通協調,就能自己拍板一切。人家蔡英文是總統大權在握,才有號令民進黨派系的本錢;請問,朱立倫、黃健庭又是憑藉什麼?
朱立倫先看看國民黨的支持度,再決定自己要多強勢吧!
聯合報社論/文化部一味干預,不如放手讓台北書展轉型
2022-06-02 06:18 聯合報/ 社論
2022台北國際書展將於6月2日至7日於世貿一館舉行。今年為了防疫,書展出入口裝設防疫門,並提供觀眾口罩與手套。記者陳宛茜/攝影
暌違兩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上周恢復實體展出,但因不敵嚴峻疫情,展場冷清,參展工作人員幾乎多於觀展民眾。相同的情況,第卅屆台北國際書展在文化部堅持下今天如期登場,能否突破疫情魔咒,將是莫大考驗。可議的是,在眾多出版社因顧及員工健康而退展下,主辦單位的文化部仍執意如期續辦,卻不解決退展業者的退費問題,顯得霸道。
前兩年疫情沒那麼嚴重,文化部都拍板取消台北國際書展;如今台灣疫情正值高峰,文化部卻堅持如期開展,令人不解。尤其,有近半出版社因顧慮員工健康而退展,文化部卻祭出「金錢戰略」,對參展者承諾給予最高七成的攤位補助費,還加碼發行價值兩千萬元的購書抵用券,鼓勵民眾在書展消費,卻把退展出版社退費的難題全推給承辦的「台北書展基金會」。這種作法,政府控制了決定權,卻閃避所有指責,並將責任推給民間承辦單位,真是避重就輕的高手!
文化部這種「享權力、不負責」的管理方式,四處可見於各種官方主辦的文化活動。官方不斷施令與指導,導致民間單位束手縛腳。原因是,所有官方決策所造成的後果,須由民間業者自己承擔;再加上定期招標的制度限制,民間幾無抗拒能力。要解決此一僵局,最佳之計就是官方下放主辦權,退居資助者的角色,讓民間部門在自主的情況下權責自負,並積極施展宏圖。
在華人世界備受稱譽的「金馬獎」,就是最好例證。「金馬獎」在一九六二年創辦時,是由行政院新聞局主導;一九九一年交由民間的「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辦,從此有了不同格局。由民間團體主辦後,八年後作成出席之政界人士「不上台、不致辭、不頒獎」的原則,並積極擴大活動領域。每年除了舉辦金馬影展,還推出奇幻影展和經典影展,在電影事業及教育上展現影響力。更重要的是,持續深入華人世界,成為華人電影的重要標竿。
台北國際書展在全球的書展中已有一定聲譽,尤其在亞洲地區,更以其活力和多樣性深受亞洲出版人重視。然而,文化部近年利用補助對出版及創作者進行干預的力道擴大,又不顧出版人安危執意在疫情高峰舉辦書展,導致嚴重爭議,在在不利文化人與文化部的互信。為解決此一問題,文化部若能效法「金馬獎」模式下放台北國際書展的主辦權,也許有助於彌補此一裂痕。過去卅年,民間團體為台北國際書展建立起良好的聲望和口碑,能輕鬆接下這個重任,也必能更有作為。
除寄望政府的改弦易轍,台北書展的經營也面臨轉型的必要。過去的書展,不論現場展售、作家論壇或版權交易都圍繞著紙本書籍進行;而如今,「書」的概念已脫離了紙本的局限,進入影音、音樂、戲劇、電影的範疇,因而有了更寬、更遠、更深的發揮能量。因此,書展的運作也須反映此一趨勢,應結合音樂、戲劇、電影,讓書展成為書的內容全方位展示。此外,書展也可積極扮演推廣閱讀的角色,與各級學校、教育團體合作,讓學生參與書展的活動,讓他們享受閱讀的文化滋養。
文化部長李永得上任兩年來,從國際影音平台的建立到公廣集團的人事布局,工作重點一直放在內外宣傳。但文化部如若不想變成「文宣部」的話,他必須思考權力的下放,以及對民間能量的鬆綁。從這個角度看,今年書展的爭議如何化危機為轉機,最大關鍵就在文化部必須改變角色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