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2日 星期二

【專家之眼】美國智庫指控長榮 兩岸商貿陷入空前危機

◆  【專家之眼】美國智庫指控長榮 兩岸商貿陷入空前危機
◆  【專家之眼】美國禽流感會死人 不可放寬美雞檢疫標準

◆  【專家之眼】慘遭閹割:應砍掉重練的全民健康保險會
◆  【專家之眼】俄烏戰爭,還是美俄大戰?








【專家之眼】美國智庫指控長榮 兩岸商貿陷入空前危機


2022-04-12 08:15  聯合報 /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華府智庫指長榮在中國大陸下單造船,有可能間接協助中國海軍的造艦技術取得與降低其升級轉型的成本,長榮回應船隻採購純屬商業行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於拜登總統就職後,旋即由白宮陸續發布數道行政命令,目標在鎖定中國大陸於全球的企業經營與金融參與,會否成為延伸軍事影響的外圍助力。於近日靠著指控台灣的海運龍頭,長榮企業,而再被炒熱的案例,當屬美國第14032號行政命令,即《應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某些公司提供資金支持的證券投資所產生的威脅》。

本行政命令承襲自前總統川普任上的最後一搏,在大選落敗之後,一方面是無端指控拜登勝選的州,有重大瑕疵和發動司法審理程序,拒不承認敗選;另外,則以強悍姿態做美、中對抗,發布美國第13959號《關於解決為共產黨中國軍隊公司融資的證券投資構成威脅的行政命令》。

由前、後任總統在半年間相繼發布的這兩道行政命令,其意旨在切斷大陸軍工企業藉由在海外的股份發行與金融交易,從而取得融資或與投資人和金融機構,所可能締建各種型態的利益網絡。所不同的是,拜登總統的命令還將範圍擴大,除開與軍事需要有生產關聯、通路渠道與物料供應的核心業務,中國大陸的企業但凡有在全球做商情與資訊監控,也列入到有嫌疑的禁止名單。

根據本命令的規範,但凡其發行機構有跟中國大陸的軍事生產或進行網路資訊的監控,則其與融資取得有關的任何金融工具,包括股票、債券和衍生性金融商品在內,美國投資人與投資機構都必須要在今年六月三日以前,出清所有持份。例如,中國船舶集團 (3877.HK),CSSC (Hong Kong) Shipping Company Limited,在去年當時即已被列在:滿足軍事需要做融資的涉嫌名單上。

新近發展,路透新聞社卻在上周四(四月7日),引述華府智庫:「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於今年二月底的報告,台灣長榮海運公司(2603)在中國大陸下單造船;其中有四艘是委由最大國營造船公司,中國船舶集團。該評論作家認為,如此一來即有可能間接協助中國海軍的造艦技術取得與降低其升級轉型的成本。

該華府智庫認為,長榮海運在2018年下單建造四艘船,近日交付兩艘貨櫃船之後,再追加兩艘;但該集團也承製中國海軍的艦艇,明顯造成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傷害疑慮。

長榮海運的新聞公關,即席回應如下:「自有船舶的採購均採國際招標,除了中國大陸之外,長榮海運也在台灣、韓國及日本訂造新船。其中,韓國造船廠累計承造的貨櫃輪數量為58艘,總運能逾73萬teu(20呎標準櫃);中國廠商所承造的35艘,累計運能約24萬teu。」

就上述資料來做分析比對,長榮公司在大陸下單的採購量,僅及在韓國訂製的三分之二;且中、韓造艦的平均噸數,韓國約在1.26萬噸,中國大陸承造每艘約0.68萬噸。以韓國直追日本的造艦技術與市場定位來看,雖然長榮的公關新聞並未揭露價金,但韓國的性價比仍可能高過在中國大陸的產製。

長榮公司強調,新船隻的採購純屬商業行為;至於承造船舶的中國廠商,雖隸屬於中國船舶集團,但其商船部門與軍工部門無涉。更何況先進國家的造船廠皆依循此一慣例,分頭設置商用及軍用二種部門。

反觀,CSIS的評論報告則在結尾引述拜登總統的行政命令,意圖將該命令所禁止的美國人不得做金融資產的持有,進一步認為訂製貨櫃輪將危及美國國家安全,以及做為盟邦已違反乾淨供應鏈(Clean Supply Chain)的共同努力。

誠然,根據上個世紀積極推展的策略性貿易理論(Strategic Trade Theory),該學門的立論認為若能以關稅等方式,來壓制對方廠商的生產與市場取得,即能讓對手國家喪失規模經濟的享有與持續壯大。就中國船舶集團的客戶來看,國內與國外參半;國外客戶除了日本、新加坡、荷蘭與法國,晚近陸續取得更多歐洲國家的訂單。

該如何看待CSIS的評論報告,尤其是直接點名台灣廠商的用意呢?何況拜登總統的行政命令,並未擴及造艦下訂的限制。這樣恣意擴大解釋和以盟邦關係做要求,面對即將公開內容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 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即使美國貿易談判辦公室的戴琪大使就台灣未被邀請參與不做表態,台灣權責機關與公私部門,也不能等閒視之。

總之,緊追長榮海運在大陸造艦的評論,其所採取的策略貿易理論視角,容或有參照比對的學術價值在;然其論旨與上述總統命令,在政策內涵與行為限制上,法律見解與適用範圍是否有一致呢?這樣的公開被點名,將如何影響台灣企業的經營、維護正當利益,與外資圈在台持股的意願呢?這些個影響評估與後續解讀,請勿心存僥倖。










【專家之眼】美國禽流感會死人 不可放寬美雞檢疫標準


2022-04-12 08:08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雞肉短缺,農委會打算修改對美國傳染性禽流感疫區的雞肉管制,因國產業者堅決反對而緊急喊停。圖為賣場架上的美國雞肉。路透



國內雞肉短缺,竟傳出農委會打算修改對美國傳染性禽流感疫區的雞肉管制。為了解決短期的雞肉短缺問題,竟在毫無科學根據下,欲恣意放寬進口檢疫規範。縱然在政策出爐前,因國產業者堅決反對而緊急喊停,惟該事件仍凸顯政府決策的荒繆。

如同筆者前文所述,近年來我國雞肉養殖場減少,養雞數量跟著大減,其中主要肉雞來源-白肉雞,2021年在養數量就較2020年驟減超過三百萬隻,年減幅度高達11.62%。主要雞肉進口國-美國,也爆發禽流感,進口數量為之緊縮,造成近期雞肉短缺問題加劇,價格也為之水漲船高。

近期進口雞肉國家美、加等國禽流感肆虐,尤其以占我進口雞肉逾九成的美國疫情最為嚴峻。進口業者以雞肉短缺為由,要求農委會放寬防疫措施,提出三點需求,第一,由現行禽流感以「州」(State)為限制,放寬改為以「郡」(County)為限制;第二,禽流感潛伏期由14天改為3天;第三,由第三地進口。農委會防檢局旋即於6日起召開多場專家會議,研議是否要調整美國進口雞肉檢疫標準。養雞協會聞訊隨即發出緊急聲明,堅決反對為解決雞肉不足問題,而放寬現有的檢疫規範。

2018年蔡政府因應來自中國大陸的非洲豬瘟疫情,讓人印象深刻。一舉提升至總統與行政院層級,蘇院長為此還多次震怒,公開批評公務員,動用保安警察進入機場嚴查入境旅客行李,並多次提高旅客違規攜帶肉品入境罰鍰至百萬,防堵非洲豬瘟已成為其重要「政績」。

今年以來美國爆發嚴重的禽流感疫情,已經有24州淪陷,根據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通報,美國部分地區係爆發高病原性的H5N1禽流感。且OIE表示,H5N1是少數可由禽類傳染給人類的禽流感病毒株之一,目前累計通報約850人受到感染,其中半數不治。我國雖也有禽流感疫情,但主要為低病原性的H5N2病毒,侷限於禽類間的傳播。面對美國嚴重的禽流感疫情,理應如同各國對來自美國的雞肉提高警戒標準,採取政府不斷宣稱成功的非洲豬瘟高度管制模式,才能防堵高病原性病毒。

進口業者的主張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禽流感主要是由野生的水鳥攜帶病毒感染家禽,野生水鳥到處遷移,管制範圍由廣大的州縮小至極小的郡,風險大幅提高;且根據農委會防檢局的資料顯示,高病原性禽流感潛伏期數小時至7天(香港衛生署更指潛伏期7至10天),怎可能任意縮短至3天?

然而,農委會一開始不僅未緊縮管制,還考慮放寬。多日密集的開會討論放寬檢疫議題,顯示專案鬆綁已是農委會的選項之一。病急亂投醫式的作法,極有可能因而引進高病原性的H5N1病毒,將嚴重威脅國內的養雞產業。

所幸在輿論與養雞協會的壓力下,農委會政策大轉彎,特別選在假日公布,專案由美國、加拿大及法國輸入雛禽及受精蛋。不過,以國際嚴重塞港、塞櫃狀況下,運送到台灣尚需1-2個月的時間,輸入時還須隔離檢疫至少14天,屆時國內增產的雞肉已逐漸上市,市場雞肉缺貨問題早已緩解,修改標準的必要性備受質疑。

本文建議,面對短缺問題,首應藉此提高國產雞的生產量;若要提高進口,也非如農委會的思維非美國雞肉不可,事實上亦可開放其他非疫區或低疫區的國家雞肉進口,不僅可降低對單一國家(美國)依賴的風險,還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