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後備軍人召集 審慎評估優惠措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類普篩和新模式,不能只有政治沒有科學
◆  聯合報黑白集/可以諉過,別找動物
◆  經濟日報社論/後備軍人召集 審慎評估優惠措施






經濟日報社論/後備軍人召集 審慎評估優惠措施


2022-04-03 02:59 經濟日報 /   社論
號稱史上最硬的後備軍人教育召集,最近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話題。記者洪哲政/攝影


號稱史上最硬的後備軍人教育召集,最近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話題。媒體報導的焦點大都集中在召集實訓天數的延長、訓練(射擊與戰鬥)的精實要求、甚至更論及是否應恢復徵兵制等問題,加上俄烏戰爭正如火如荼,一時間提升了大家對台灣軍事現況的討論熱度。

其實,為因應兩岸情勢的緊張,政府近年早就在默默地規劃一些加強後備戰力的改革事項。除了新制教召的試行外,國防部還於今年初制定「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送給立法院審議。只是,這個法案似乎並沒有引起太多社會的注意。

該召集條例的制定目的有三,(1)保障後備軍人接受召集之相關權益,(2)增加後備軍人召集期間優惠及福利措施,以及(3)減少召集期間對機關、事業單位、學校、法人、團體等之營運衝擊。其條文一共只有十條,除了第3條對召集範圍明定限於教育召集與(平時為現役補缺的)臨時召集二者之外,其他真正與實質「優待」措施相關的條文是第四至第八條。

歸納而言,整個召集條例所給予的優惠措施,計分為二類,一類針對後備軍人個人,另一類針對受到召集影響的機關單位或團體。給個人優惠,是希望增加後備軍人參與召集的誘因;給機關行號優惠,則是為降低員工受召對其造成之衝擊。

條例第4條規定,後備軍人召集入營,「並完成訓練合計達五次者,得自第五次起,每次完成訓練後」,政府將發給召集獎金。如此做的理由,若係基於四次召集尚不足以維護後備戰力,則根本解決之道應是修改兵役法執行法,全面提高教召次數,而非訂定獎金。

反之,若四次上限業已符合精實後備需求,則當無特別給予第五次以上教召鼓勵獎金之必要。國防部若堅持採用此一獎金制度,為彰顯超限召集對精實國軍戰力之貢獻,也只應評估與挑選某些符合戰備需求之特殊類別或專科為鼓勵對象,無須所有超限召集皆一體適用。

條例第5條規定,後備軍人自解召之日起一年內,視同現役軍人,可享受至國軍醫療院所就醫免掛號費之優惠。實質上,這個條文的功效並不大。其一,區區幾百元掛號費的免除,金額太少,助益有限;其二,教召成員皆正值年輕力壯,生病就醫機會不多,惠而不實。

其次,依現行規定,只有具榮民資格的後備軍人,才能享有至國防部福利站購物與國軍英雄館自費住宿的權利。因此,條例第六條特別給予解召日起一年內的召員享有同等的福利。這顯然又是一個類如嚼蠟的小恩小惠。在各種超商與旅宿林立競爭的情況下,國防部在推出此措施前,不妨先審慎評估一下市場現況與召員實際需求。

最後,召集條例不但規定受召期間召員得請公假,且所屬機關薪資照給,更給予雇主就員工請假期間薪資費用之150%,自當年度所得稅之所得額中減除。召集期間給公假本即為兵役法執行法的規定,至於1.5倍的薪資費用減除則是為減少雇主的負擔。

然而,租稅優惠本是為了增加企業支持教召的誘因,以利教召的推行,但教召乃政府抽籤挑選,雇主僅能在員工受召時被動配合,故對其減稅實沒有任何積極性的意義。若只為減輕雇主負擔,還不如直接對其做薪資補貼。此外,依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租稅優惠尚須受實施年限限制,顯然亦難以完全配合教召的常態性需求。

以上諸點疑問,立法院在審議時亟需釐清並解決。















聯合報黑白集/可以諉過,別找動物


2022-04-03 06:00  聯合報 /   黑白集
高雄市東南水泥廠拆除17樓高的水泥儲槽,應聲倒下瞬間壓毀台電鐵塔,造成高鐵左營站雙向癱瘓。圖/讀者提供


太魯閣號事故周年前夕,正值清明連假返鄉尖峰,高雄市東南水泥廠拆除水泥儲槽工程施工不當壓倒高壓電塔,致高鐵、台鐵運輸中斷,送給受衝擊的十幾萬旅客一個愚人節禮物。

高鐵最先斷電停駛,許多旅客的立即反應,這次是什麼動物惹禍?這不是愚人節笑話。三○三大停電,政府不是優先檢討缺電和電網靭性問題,而是逕推給鳥、蛇、松鼠和猴子;即將成為檢察總長的邢泰釗還稱不排除動物是被人刻意丟入,要求留意反社會分子藉機擾亂民心,著實讓人驚呆。

這次雙鐵斷電停駛,還沒找到代罪動物和反社會分子,高雄市政府先對廠商停工開罰,交通部也說求償到底。但東南水泥去年底才發生造成一死的拆塔事故,高雄市議員批評市府工安勞檢形同具文,才會連續發生有如「複製貼上」的工安事故。

而工地疏失釀成軌道意外,也幾乎是去年太魯閣號事故肇因的「複製貼上」;台灣鐵道暨國土規劃學會質問,這是與重大軌道事故錯身而過的嚴重意外,但交通部知道還有多少工地會危害乘客安全嗎?

接連的工安問題早已重創台灣的經濟、交通、民心,成為蔡政府的國安問題;但其根源分別在能源政策與安全文化。蔡政府和高市府可以繼續諉過,但愚人節已過,不需找動物或反社會分子了吧?












聯合報社論/類普篩和新模式,不能只有政治沒有科學


2022-04-03 06:00  聯合報 /   社論
本土疫情復燃延燒,中和有公寓一連爆出7例確診,目前已經全棟清空隔離。。記者李成蔭/攝影


本土疫情連創今年新高,防疫措施在緊縮和鬆綁之間擺盪。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不斷提到的「經濟防疫新模式」,因為疫情升高而現猶豫;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拋出防疫的「新台灣模式」,也被質疑是為疫情擴大打預防針。這些強調防疫與經濟並行的模式,聽起來都很偉大,但只要政治凌駕科學,最後恐怕變成防疫與經濟雙輸。

「類普篩」就是典型政治優先、慣性雙標的防疫措施。基隆疫情升溫,燒出基隆市長林右昌的政治危機。向來「惜篩如金」的陳時中宣布將在基隆實施類普篩,引發外界譁然,他辯稱「時空背景不同」,並以去年沒有家用快篩,準確度也不高,否認雙標。然而,正是衛福部一路阻擋推廣快篩與廣篩,才導致這樣的結果,陳時中卻掐頭去尾,倒果為因,再次印證他心中只有政治沒有科學。

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國家紛紛發展快篩試劑和擴充核酸檢驗量能,以便揪出社區感染黑數,台灣卻始終是「有狀症才篩檢」,於是發生很多輸出病例的個案,或是因車禍、落水、路倒才檢出,甚至死後才確診的案例,證實社區確實存在不少帶原黑數。但任憑許多專家及縣市首長疾呼中央應擴大篩檢,陳時中始終以快篩偽陽性及偽陰性高,醫療量能會受不了等理由回絕。說穿了,低篩檢量就是為了維持少確診及零確診的防疫光環,對於「逆時中」的縣市,陳時中也動輒以行政霸權蠻橫壓制。

前年八月,彰化縣府與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合作萬人血清抗體檢驗,首次針對高風險、高暴露族群進行篩檢,結果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及詹長權不僅被綠營網軍圍剿,事後還遭到法辦、罰款,計畫草草落幕,台灣的科技防疫因此頓挫。等到去年中本土疫情大爆發,不僅各縣市紛紛採用精準篩檢的彰化模式,指揮中心更宣布要擴大社區檢測,證明陳時中不見棺材不掉淚的獨斷與傲慢。

去年中萬華爆發阿公店群聚,台北市長柯文哲不顧中央禁令,率先設置快篩站,利用企業捐贈的快篩試劑擴大篩檢,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跟進。指揮中心雖不再阻擋,但也僅只冷眼旁觀,不像現在快篩試劑怎麼發放都不知道,指揮中心已把二十萬試劑送到基隆,明顯冷熱有別。

陳時中解釋,是因當時快篩試劑是專業使用,且準確率只有七成,不若現在已到九成。事實上,疫情初起,台灣生技業者就投入快篩試劑研發,中研院也早已技轉民間廠商,但衛福部卻設下重重路障,堅持快篩需由醫事人員執行,不開放居家快篩,讓業者遲遲無法取得國內授權,更無法在藥房等通路販售,只好轉向國外,形成MIT的快篩試劑早已出口到全世界,台灣民眾卻一支也買不到的荒謬情況。衛福部對待高端疫苗與快篩試劑的態度,有著天壤之別。

去年六月苗栗科技大廠爆發移工群聚案,企業希望申請快篩,也因衛福部堅持須由醫事人員操作,導致難以執行。當時有立委質詢應盡速開放快篩試劑進口,還遭陳時中嗆聲「沒廠商申請進口,我們要審查什麼?」四天後食藥署便通過五家業者專案進口居家快篩試劑的緊急授權,其中就包括國產廠商。國內快篩廠商喪失大量檢測以校正試劑準確度的先機,導致準確度不一,陳時中卻以去脈絡化的說法,掩飾雙標作為。

如今心已不在防疫的陳時中,想的更是政治,而非科學;但愈是如此,陳時中便愈難從疫情泥淖中脫身去追逐他的市長夢,而賠掉的卻是防疫與經濟雙輸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