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洞悉美國新貿易戰略 為台灣加分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244/web/ 

◆  聯合報社論/誰在敷衍防疫?誰任疫情悶燒?
◆  聯合報黑白集/疫苗採購比軍購敏感
◆  經濟日報社論/洞悉美國新貿易戰略 為台灣加分






經濟日報社論/洞悉美國新貿易戰略 為台灣加分


2021-07-05 01:5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拜登。(路透)


自民國 83 年(1994年)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首次談判以來,雙方的地位並不平等缺乏談判籌碼的台灣,往往只能配合美方指示辦理。但甫落幕的台美 TIFA 會議,我方卻有主動提出多項要求的機會,主要關鍵就在於此次美國是要藉著與台交好,增強其對抗中國的政治籌碼。

具體地說,從今年以來拜登政府的施政及對外貿易談判內容,可發現其似乎依循著歐巴馬政府時代的商務部經濟競爭力顧問阿特金森R. D. Atkinson的論述前行阿特金森曾以權力貿易」(power trade利用貿易達成政治或外交上的目標,提升本身在國際間的權力分析中國強勢崛起,他認為,美國若要保住全球經貿規則制訂者角色,就須從國際貿易理論思維與實際執行兩層面做出改變

首先,在思維部分,傳統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各國要素稟賦不同,比較優勢各異,透過貿易交換彼此的優勢產品,可增進雙方福祉。但如今全球主要國家的經濟產值絕大部分來自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產出占比僅約1%,先天環境稟賦帶來的貿易比較優勢不再明顯,一味地崇尚教科書上的比較優勢原則,未必能增進國家福祉。也就是說,當代只要透過適當的產業政策人口政策各國政府可以主動創造出比較優勢,甚至可能在各個經貿領域裡達成全面性絕對優勢。而北京政府推動「中國製造民國 114 年(2025)」積極創造自身競爭優勢,並將其化為權力貿易的利器,即是顯例。相形之下,慣於從事自由貿易的美國,其政府部門在貿易方面的機制與制度設計,傾向發掘」或「保護自身的比較優勢,而非創造優勢。所以,美國應設立研究比較優勢專責機構構思策略分析對手優勢之處,且創造與發展自身比較優勢,再加以反制對手

其次,在實際執行層面上美國對外貿易除了追求經濟利益外,也必須將國家安全納入考量。舉例來說,在國家安全的天平上,養殖產業晶圓產業的重量絕對不同,後者的建立往往耗時甚久且難以取代,但任何國家內的利益團體選票壓力,都有可能讓政府做出放棄晶圓產業來保障養殖產業利益的決策。為避免此情形發生,當貿易談判碰觸到有關國安議題時,專責機構必須能給予適當的建議,並對國內反彈聲音提出解方。

此外,阿特金森也認為政府的政策設計應當讓企業利益國家利益一致,使企業在規劃策略執行決策目標時,能符合國家政策需要,尤其如半導體產業等具有戰略意義重點產業。這樣一來,政府才能有效地建立起貿易比較優勢縱使無法超越貿易對手,也能削弱對手競爭優勢。觀察近期美國以政府預算補貼IC設計,鼓勵外國晶圓代工業赴美設廠,即可看出拜登政府的政策方向阿特金森建議若合符節

那麼,當拜登政府左手強化國際盟友關係右手厚植國內產業競爭力,以便用權力貿易手段反制中國之際,台灣該如何在國際現實環境中,務實地謀求自身利益呢?第一,政府與後續台美貿易談判的負責官員在擬列各種談判細項之前,必須先體認到目前美國重視權力貿易戰略勝過自由貿易上層思維;第二,善用自身優勢換取實質貿易利益,如在確保高科技產業鏈優勢不減的前提下,適當地滿足美國的國安需求,促使其在經濟層面讓利,令台灣追求已久的重點出口商品調降關稅,或投資技術合作,甚至是台美自由貿易協定,或有機會在此次談判後續成立的工作小組結論中取得若干成果。

要言之,既然美中衝突已勢不可檔,身處兩強之間的台灣也無處可避,求存策略是不應過度偏向任一方,並應善用當前美方友台的機遇,以自身的優勢做為槓桿,為全體國民謀求最大的利益。













聯合報黑白集/疫苗採購比軍購敏感


2021-07-05 03:1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郭台銘買疫苗捐贈一事,一路上變數不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電報導永齡基金會與台積電已和上海復星醫藥簽署法律文件,最快九月開學前就可能進口德國 BNT 疫苗。郭台銘則希望媒體不要報導進度、臆測內情,尤其轉載國際媒體的臆測報導,反而可能妨害疫苗取得時程。

郭台銘小心翼翼,生怕破局。雖然買疫苗不像買菜,但許多人想不透,各國疫苗採購,從數量到價格,都相對透明,為什麼台灣疫苗採購,從政府到民間,都儼然比武器採購還要敏感?

陳時中道出疫苗採購困難的部分原因,「我們要求從原廠直接進來台灣,且要有原廠保證」。其實郭台銘做過相同保證。不過,迄今美日捐贈和台灣自購的AZ、莫德納疫苗,有幾劑來自原廠且有原廠保證

台積電曾要求美國協助取得疫苗美國否認晶片換疫苗」,但因台灣取得疫苗途徑被截斷」,所以捐贈台灣二百五十萬劑莫德納疫苗。蔡政府和美國同聲指責中共,但中共擋不了台灣武器採購,卻能截斷台灣疫苗採購?不管如何,最後台積電沒買美國疫苗,反而被抬出來與永齡同步購買德國 BNT 疫苗。

疫苗短缺,是疫苗政策錯誤,或是中共打壓?郝龍斌說,BNT採購成局像面照妖鏡,戳破蔡政府稱大陸阻擋的謊言。回顧過去一年多的疫苗採購過程,中共擋不擋還不知道,但蔡政府的確擋過












聯合報社論/誰在敷衍防疫?誰任疫情悶燒?


2021-07-05 03:1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波波漫畫


台北市環南市場 PCR 篩檢出四十一人確診,虎林街與永春市場周遭也爆出卅人確診,逐步趨緩的疫情再度緊繃,七月十二日解封恐怕無望。這一刻,台北市長柯文哲不敢再誇誇其談他的遊擊戰術精準疫調中央也被批評看見疫情警訊無作為;從中央到地方,急功務虛敷衍防疫可以休矣!

台北市三大批發市場已篩出二二○名確診案例,指揮中心說這是經過多波感染,推測從五月傳播至今;柯文哲也說萬華正處於前波大流行下的延續發展。但五月初就有攤商警告會有防疫破口,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說六月五日已提醒雙北要做篩檢,動動嘴巴後就放任疫情悶燒;而市府除了安排篩檢,也沒有積極作為,更因萬華疫情爆發,柯文哲說確診者多沒法做疫調,當然也對市場感染威脅提不出有效對策。如果不是後來的 PCR 普篩抓出潛藏黑數,恐怕近日來趨緩的疫情也只是自欺欺人假象

政府防疫作為雙標與虛假,一如環南市場疫情悶燒不是不存在,只是不篩不驗,不抓出來就假裝不存在各方主張邊境普篩已久,陳時中以偽陰性會降低警戒為由推拖,殘酷的事實是 PCR 檢測能量不足,機器不夠,醫護調度也困難。柯文哲就說,我們大規模 PCR 檢驗能力是在新竹電子廠群聚才開始做,北市聯合醫院也是遲到六月才裝好機器。換句話說,過去一年多只見「嘉玲驕縱未作防疫整備;一如對外採購疫苗的消極遇到疫情考驗,所有「超前部署」都變成「超級缺乏」,原來匡列是假的,疫調是虛的

台北市面對萬華疫情威脅時,柯文哲以其醫療專業積極調度醫院部署,相較中央的焦頭爛額,反而能得到聲量與肯定。不過,防疫畢竟不能靠耍嘴皮玩政治,好心肝診所疫苗事件源頭,就是柯文哲急令打完疫苗衍生的內控不當。政治人物急著拿防疫建功,官僚系統就會衍生出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好心肝是一例,高雄疫苗比新北多又是一例,不買足夠疫苗卻阻民間購捐更是顯例,再怎麼背離常情防疫怪象都可能發生。

急功務虛的豈止柯文哲,政府花了八億元推出「簡訊實聯制」,民眾相當配合,一個月就累積近四億則簡訊,但當地方政府要調用相關資料,指揮中心居然說資訊龐大如何用在疫調還在研議。然後,這些資料就留給警察拿來抓嫌犯。指揮中心解釋「沒違法」,而且已提供地方三○三筆資料。但這個數字也說明地方很少調用資料,證實「實聯制」之。就像衛福部疾管署還有個「台灣社交距離」APP,極少確診者會使用,因此它每天傳訊「比對資料零接觸也是。與其相信這些「大數據」,不如戴口罩、勤洗手

現在那裡爆發疫情,指揮中心就派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上前線救急,從部桃醫院、苗栗電子廠到環南市場,王必勝的現場經驗是,明明在同一個受疫情影響的場域,卻常有「這不是我們公司的人」、「這是別縣市的」、「這別家的不關我事」的聲音,造成處理困難與延宕環南市場就有同樣的狀況,從北北基桃到南部多縣市連動,病毒不分藍綠,但本位主義政治秀場心態,讓政客們虛假作為推諉卸責成為抗疫工作最大障礙

政府防疫失敗,已經犧牲六百多民眾性命各市場群聚只是另一場考驗的開始,別以為「把這波擋住我們就贏」,從中央到地方,不放下敷衍務虛急功心態,解封之日就很難期待,人民還要煎熬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