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健康、福祉 可以公平嗎?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295/web/ 

◆  中央漫不經心 地方幸福自己實現
◆  核二廠一號機除役 能源政策該檢討了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健康、福祉 可以公平嗎?
◆  疫情紓困 稅法也該微解封
◆  給黃茂雄弟兄的建言
◆  永春應卯式篩檢 多少漏網之魚
◆  三級警戒日常…宅家顧健康 迎接解封到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健康、福祉 可以公平嗎?


2021-07-06 03:32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系系主任)
世界各國對於疫情間公園綠地開放空間之使用均各研訂了「臨時性規範」,主要鼓勵民眾在疫情可控制情勢下,依社交安全距離得以合宜利用開放空間,多運動、曬太陽,俾 維持民眾的身心健康。圖/郭瓊瑩攝影


隨著疫情變化,許多人開始有一種心理不安全感包括憂鬱、焦慮、無精打采或是說不出的」。在各方之努力支援下,期盼我國的疫苗得漸朝穩定方向發展。而各國醫學統計分析也建議疫苗一定要打,但個人身心健康仍是自我守護之第一防線。

進入第三級警戒後,除了必要之場所,自幼兒園到大學均全採線上授課,而各類公共場所,包括社區公園之設施亦禁止使用。城市之運作機能平日尚有物流、行政服務、醫護、工程、警察維安人員等必須移動。但一到周末,街上、商場極盡安靜,大型公園綠地除少數單車族經過外,中小型社區公園幾乎淨空,宛若默城。

此期間百姓都宅在家嗎?以台灣都市化的人口密度而言,在鄉下尚可承載宅居禁足,但在都會區許多一家五口可能只居住在不到卅坪的公寓,如果尚有老人與寵物一起生活,且又沒有陽台、露台、庭院,其實這樣的生活久了確實會悶出病的。

一年前英國首相佛系管理被罵翻,但後來逐漸調整步伐,政府也快速依各類場域及人力資源狀況訂了許多務實之「緊急命令與規範」。英國政府強調國民每天可以出去運動一次一小時,包括到公園散步、遛狗。但鼓勵應於就近公園綠地、水岸,不鼓勵開車遠行與過多的移動。許多公園只規範遊具設施禁用,但仍鼓勵民眾在社交安全距離內,以自律之原則利用各類開放空間與公園綠地。

此外,並非全國停課,對於關鍵必要工作者,如醫護、郵差、政府官員、行政人員、大眾運輸司機…等,其小孩仍可送托兒所或上學(學校會開設特殊課程,以因應無法照顧兒女者)。而為體恤高齡者之安全並鼓勵其出來運動散心,許多超市、藥房會開設上午七點至九點老人專區,避免排長隊,且有更安全之社交距離緩衝,爾後也陸續推出了外送餐食之公益行動。

都市中會封閉幾條街道成為外食區與休憩區,公園內、廣場中會以二點五公尺半徑為圈,只要在規定群聚人數內(四至五人)或同一家族(不超過六至八人),均可在公共開放空間活動;並提供遊民有清洗之簡易設施。這些規定看似瑣碎,但卻非常細膩精準,它兼顧了公共衛生安全以及對公民健康福祉之鼓勵與倡議。

誠然,無人能保證疫情零風險,但整個社會大機器仍需有序平穩前進。是以,無論是個人或決策者似應借鏡他國也反求諸己:是否,人人都盡到自律之責任?而政府也盡到無私保障全民健康福祉為優先之信諾!













中央漫不經心 地方幸福自己實現


2021-07-06 04:06  聯合報 /   紀俊臣/中國地方自治學會理事長、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新北市)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能否在7月12日解封,備受關注。記者林伯東/攝影


新冠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未來的日子,可能每年都要挨上一針,而且一針不夠,可能要二針,甚至三針!年輕人工作的地點,未來可能一半在家一半在職場,當然大家可要祈禱:一劑即可終身免疫。

疫情後,人類沒有再幸災樂禍的本錢,只有新生活才是防疫的資產。我們從這一次新冠肺炎的抗疫過程,應該學到教訓:

第一、中央可以做,如果不做或做不好,地方該怎麼辦?中央漫不經心,多次錯失防疫的好時機。比如:採購疫苗、普篩、PCR 新設備;尤其醫護人員防疫設施、方艙醫院等不一而足。中央掌控資源外,就是掌握公權力誓死不放,以致民間捐購疫苗不得其門而入。中央既然無能,地方真要坐以待斃?立法委員應修法,給予地方有法制沙盒可用如何?地方是自治團體,總要有自治的必要政策工具,才好自主管理。

第二、地方看到民苦,就要感同身受,務必盡到保護的責任。地方要做的事,有些可能限於財源;有些也可能是知能不夠。不過,像確診者足跡的追蹤,固然用電子設備才能在短時間找到蛛絲馬跡,但電子資訊卻不在地方操作範圍。這就說明疫後應該檢討,究竟有哪些屬於地方該有的資源和公權力,就爭取來,以利萬一碰到可以使用。

第三、中央一向政治凌駕專業,地方有可能專業凌駕政治嗎?由這次中央荒腔走板的防疫,其他紓困、振興經濟也是沒規畫好,一改再改,實在叫人受不了,那又能如何?簡單的說,就大家回到專業的作為,才是正辦。因之,地方的行政首長,不要也整天想到總統大位,應該要有人民至上的觀念。

儘管病毒可怕,但只要心存善念,將民眾的苦楚視為服務的核心,而且能多多參考國外治理經驗。甚至在計畫室、研考會聘幾位新出爐的新科博士,請他們研究研究一些治國之道,至少是治地方的方法,相信養兵千日,就是用兵一時也是值得;何況這些年輕人的培養,就是未來地方乃至國家人才的養成。

雖然地方的事地方負責,這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原則,但國家的事,難道也只是國家負責嗎?其實,地方的事,固然地方要盡量負起責任,但國家絕不能就置身治外;國家應該視如己出,將地方的事也當做國家的事。

地方政府要有地方的幸福就在手裡實現,在手裡得到保障的心態。疫情希望放緩,變種病毒希望能夠控制。這些地方可能插不上手,但至少地方可以在社會服務方面做得更好。

這些建議,或許說不上建議,但至少是經過新冠肺炎入侵台灣所出現的問題和現象。希望大家想想,國家是我們的,地方治好了,國家不就也會好,甚至更好呢?















核二廠一號機除役 能源政策該檢討了


2021-07-06 04:10  聯合報 /   蘇献章/原能會前主委(竹縣新埔)
政府2日把核二廠一號機提前除役。 本報資料照片


核二廠一號機已於七月二日凌晨一點廿分提前解聯,停機原因是燃料池爆滿。它自民國 70 年(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廿八日運轉至今近四十年,算是功成身退,為台灣經濟提供充分電力。它的停機將出現九十八點五萬瓩供電缺口,台電估計要七月底供電燈號才會亮回穩定的綠燈

核二廠曾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圍阻體是馬克三型,核能機組是奇異公司全球第一個 BWR6 機組,民國九十五年完成低壓汽機轉子更新,輸出常超過九十八點五萬瓩的額定發電量,達一百萬瓩以上!另其運轉績效在全球排名常列前茅!

核燃料貯滿後,世界各國大多將燃料採露天存放,先把在水中冷卻多年的用過核燃料,吊入不鏽鋼密封桶中,外加混凝土護箱和混凝土屏蔽,自民國 75 年(一九八六年)美國發給第一張使用執照以來,至今已逾卅年的安全貯存經驗,全球至少已超過一三○座貯存埸。

核二廠乾式貯存場水保計畫,於九十四年獲農委會核定,台電公司於同年底轉送新北市政府審查,但十二度被以非技術因素退回,所以至今遲遲無法動工,燃料退不出且無法實質除役,有點近似停機封存

核二廠一號若停機不除役,保留以後缺電可再重啓。國外核電廠運轉四十年後採延役的不乏先例,以美國為例,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就有半數電廠申請延役二十年,最近美國能源部更支持可延長至八十年,至少已有八機組申請自六十年許可再延長二十年

核二廠自運轉以來,至少發生以下四件新聞:運轉初期釣客在排水渠道釣起體形彎曲的花身仔魚等,被環保人士指為輻射引起的秘雕魚,後經國科會成立專案小組調查,原因是溫排水造成的。另地震專家曾提出警告:廠址離第二類三角斷層太近恐有危險;另在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曾發現錨定螺栓裂痕,曾停機做肇因分析研究。另在民國 82 年(一九九三年)大修時,因操作人員違反作業程序,導致三名員工輻射超曝露!

民國一○七年九合一大選合併公投舉行公投第十六案為以核養綠,投票結果為五十九.四九%多數通過,依公投內容核能機組可延役,且依公投案主文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非核家園條款,必在一○七年十二月三日直接失效,但執政黨違背民意,對公投結果不理不睬!

核二廠一號機正常運轉,每年平均提供八十億度電,每度成本約一元計,若以民國 100-107 年(二○一一至二○一八年)政府公布,離岸風電躉購價每度五點五至六元計算,每年購電成本達三六○至四百億元,若此機組可延役廿年,則改用風電將多花費全民七千二百至八千億元,巨額花費不只對經濟傷害很大,且風電不穩定也是項隱憂!

核二廠一號機提前除役,將對供電穩定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應是國內檢討能源政策的時候了。















疫情紓困 稅法也該微解封


2021-07-06 03:20  聯合報 /   陳衍任/台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助理教授(台北市)
疫情衝擊景氣,政府提出紓困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肆虐,導致全球經濟嚴重衰退,不論是供應方(例如供應鏈中斷、縮減生產與關閉商店)或需求方都飽受威脅,某些行業(例如航空業、飯店、旅遊、零售等服務業)甚至瀕臨絕境。在同島一命、團結抗疫之際,恐怕不是一句「誰遇到誰倒楣」,就可以輕描淡寫、視而不見。

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政府也迅速回防,提供紓困補助與紓困貸款等因應措施。但在稅捐政策上,目前的紓困方案多半僅侷限在稅捐程序上的緩解,例如提供所得稅的延期或分期繳納。至於與稅捐債務減免有關的實體面,卻僅寥若晨星,例如對符合特定條件的營利事業酌減擴大書審純益率,或對符合特定條件的執行業務者、私人補習班、幼兒園與養護療養院所酌增費用率。

至於其他方案,例如允許營業收入驟減的營業人申請退還溢付營業稅額、依營業人實際情形覈實調降查定稅額、給予車輛停用期間免徵使用牌照稅、營利事業停業或營業面積縮減部分改按非營業用稅率課徵房屋稅,及娛樂稅准予扣除未營業天數或未使用設施之查定稅額等,這些措施本屬納稅人在「量能課稅原則」下理應享有的合理對待,只是過去基於稽徵程序便利性的考量,因而在立法上給予納稅人諸多限制。目前的作法,充其量只是「還政於民」,對納稅人的實質幫助恐怕有限。

相較之下,德國與奧地利面對疫情席捲而來,立法者隨即採取迅速且廣泛的回應,除了在程序上提供延期與分期繳稅緩解措施外,還有以下兩大特色值得注意:首先,針對受疫情波及較大的產業,立法者在一定期間內調降其營業稅負擔,例如德國在一定期間內,將營業稅的稅率,由原本的十九%調降為十六%(針對餐飲服務業,至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底為止,更調降至七%);奧地利在一定期間內,也將飯店、餐飲業、文化業與出版業的營業稅稅率,由原本的廿%大舉調降為五%

其次,則是允許納稅人適用「損失前抵」,亦即將損失與先前年度的收入相互扣抵。德國原本就允許納稅人適用「損失前抵」,在疫情期間,則又將與前一年收入相抵的額度,由原本的五百萬歐元調增為一千萬歐元;奧地利則允許納稅人將民國 109 年(二○二○年)發生的損失,在五百萬歐元的範圍內,與納稅人民國 107、108 年(二○一八年及二○一九年)的收入相互扣抵,未扣抵完的損失還可以適用「損失後抵」。

事實上,各國採取的稅捐政策不同,其中固有仁智之見(例如稅率的調降),但如果是涉及人民在政府課稅權行使上理應受到的公平對待,就應該有高度的參考價值。我國已有「損失後抵」,不妨藉此契機導入「損失前抵」。因為對於疫情前獲利卻嚴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而言,給予其「損失前抵」的機會,確實有助於其現金流量的穩定;且允許損失與收入相互扣抵,在合憲性審查上本無疑慮。德奧兩國立法者在疫情期間積極介入,短期內大幅給予目標明確的稅捐緩解措施,讓兩國的經濟有機會迅速翻轉,值得吾人借鏡。也期盼我國立法者能責無旁貸,面對疫情,讓稅法也能微解封。
















給黃茂雄弟兄的建言


2021-07-06 04:12  聯合報 /   王建煊/監察院前院長(台北市)
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本報系資料庫


最近多次在媒體上看到東元電機經營權家族糾紛新聞。使我想起很多年前,與東元電機總經理黃茂雄先生及其他朋友開完會,坐在一起閒聊。黃茂雄突然很認真地說:「我是很努力的耶!」一時沒有會過意來,他為什麼說這句話,但很快就能體會到他心中的苦悶。

黃茂雄因娶東元的獨生女,這個半子在東元當然十分重要,職位升遷很快,閒雜人等常不去欣賞他的才華,反而說他是夫以妻為貴。這對一個有為的青年來說,當然會有些苦悶。

但認識黃茂雄的人,都認為他為人溫文爾雅,有遠見又有魄力。東元成立於民國 45 年(一九五六年),現在電機業是台灣第一大,世界第五大。多角化經營後,年營業額超過五百億新台幣。黃茂雄的貢獻至大,功不可沒。

東元早年家族團隊,有一很大特點,皆為虔誠的基督徒東元創辦人林和引畢業於台南神學院,曾任 YMCA 總幹事另一創辦人是林的妻舅偕林波士。其姓前冠偕字,是為紀念加拿大在台傳教士馬偕博士,因林為馬偕在台首批受洗信徒。因此這個團隊,每天營業前皆先有感恩崇拜,這是很少有的現象。黃茂雄也是虔誠基督徒。在教會裡,男信徒,我們都彼此稱弟兄,所以在這篇建言裡,我稱他黃茂雄弟兄。我的建言有三點,也都圍繞著聖經神的話來作勉勵。

首先聖經特別講求寬恕與愛。我們寬恕別人,神才會寬恕我們。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愛具有無艱不攻的力量。現在東元經營團隊的許多紛擾,大家只要多一點愛,多一些寬恕,退一步海闊天空,何至於鬧到父子對抗的窘境呢?

其次聖經告訴我們,世人都在世寄居,轉眼就要離世。我今年八十三歲,黃茂雄弟兄比我小一歲八十二歲。我們在世還能有多久呢?在世擁有的,轉眼成空。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過世前,在病榻上說:世人羨慕的財富及好名聲,我都有,但是現在這一切對我都毫無意義了!

最後我想勉勵黃茂雄弟兄,出清手中所有東元及相關的股票,得款成立一個慈善基金會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慈善項目這樣走到那裡都受人歡迎,心中永遠是快樂的。將來有一天見主面時,上帝會說:孩子,你做得很好,來享受這天堂永生之福















永春應卯式篩檢 多少漏網之魚


2021-07-06 04:08  聯合報 /   趙秉慧/無薪假人員(台北市)
虎林街、永春市場周爆發染疫,遭點名為染疫熱區。本報資料照片


我住忠孝東路五段,巷尾就是永春市場,在柯市長宣布我們這一塊是新疫情熱區當天下午,里長即廣播有四百個名額提供篩檢,請里民自動報名造冊,第二天篩檢。

後來我知道不只我們這個里,市場周邊有八個里,翌日到了現場我發現來的人零零落落,沒想像踴躍。我不是來接受篩檢的,我是到現場觀察,里民為何不熱絡?個人分析:一是認為沒有症狀,沒必要篩。一是如篩出確診,輕症得住防疫旅館,但面臨急速轉重症,會不會就死在防疫旅館?何況住防疫旅館還可能面對如彰化喬友大樓大火的風險。而且一家人同時住防疫旅館數萬元費用,到底誰出?疫情中心一大堆改來改去複雜規定,人民早就厭煩,懶得注意,不想招惹。

再者,永春市場周遭出現疫情,難道去永春市場只有這個八個里居民嗎?非也!永春市場旁的虎林街是黃昏市場,主打黃昏價格,又位在捷運永春站出口,有太多婆婆媽媽打老遠坐捷運來採購,這些人都非這匡列的八個里,只做這八個里,是否會有太多漏網之魚?

這些都是問題,也非冷氣辦公室裡的公務員能考慮到的。台北市居住如此密集,一個里僅限額四百,明顯是抽樣,不是防疫應有態度,沒有全面普篩,如何能避免死灰復燃?難怪國外機場不時傳出確診的國人,不但讓國際懷疑台灣的疫檢不確實,也讓國人對防疫失去信心,這也是台灣疫情此起彼落的原因。覺得既然是應卯式篩檢,個人配不配合,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三級警戒日常…宅家顧健康 迎接解封到來


2021-07-06 04:07  聯合報 /   卓瓊鈺/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系副教授(台南市)
三級警戒從5月中就開始,不少人在家上班或上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肆虐,為了防疫大部分時間都必須待在家中或是分流辦公,剛開始還好,但是悶久了,大家難免心煩意亂。有的病人甚至因為看疫情報導看到出現恐慌症,身為物理治療師的我,只能好聲開導,請他關掉新聞,看一些娛樂或益智節目來紓壓。而這段時間因為頻繁使用電腦教學和開會,連我也出現了頸肩痠痛,新冠病毒真的是害人不淺。

三級警戒從五月中就開始,又不知道到何時才會停止。因此我思考著,在這個非常時期,要怎麼做好防疫又兼顧身心健康呢?

首先,從飲食開始談起。剛開始我以為每天在家煮不要出門就是防疫。但是時間一拉長,不論是職業婦女或家庭主婦,都被準備一日三餐這件事,以及照顧小孩的網路課業,搞到快抓狂了!因此,我改變策略,除了一次採買較多生鮮外,也利用團購網購買熟食以減少烹飪及外出採買的次數。此外,最近確診數有下降的趨勢,我也會光顧一些餐廳外帶,希望他們生意好一點能維持夥計們的生計。

在衣的部分,不能出門逛街買衣服,對女性來說是一種痛,也減少了紓壓的管道。因此我就趁防疫期間斷捨離,也找出幾件壓箱底的美麗衣服讓它們重見天日。雖然居家上班可以穿著簡便,但也不能每天蓬頭垢面,要開會視訊的時候,我還是會穿著正式的服裝,也讓這種儀式感帶我重回辦公室的感覺。

在行的方面,要出門先想好採購物品及採買路線,務必讓停留時間越短、足跡越少越好。比較麻煩的是,我已經快三個月沒有回娘家看爸爸媽媽了!幸好現在利用視訊或電話聯絡都很方便,像我媽本來不太會用視訊,現在每天晚上七點多就會在手機前等我跟她視訊。

最後在育樂部分,台灣過去一年因為防疫做得好,雖然不能出國,國內旅遊還算興盛。但這波疫情爆發很快,剛開始大家都乖乖待在家裡,悶久了現在開始有出遊的趨勢。但疫苗還沒打好,一旦解封,在風景區群聚還是很危險,所以一定要有人流控管。我會選擇去人少的地方走走或開車出去遊車河。像我家附近有個公園,從高樓往下望,很少人的時候,我就去快走,快走讓心跳可以達到中度有氧訓練的程度,順便曬太陽增加維生素 D,也是預防新冠的一個良方

總之,安排好自己的防疫生活,維護身心健康,等到疫苗陸續施打,社區案例漸漸清零,我們就可以逐步解封,重回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