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TIFA會議 別空手而回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疫苗之亂:蔡政府的治理失能與統治危機
◆  聯合報黑白集/選擇疫苗的自由
◆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TIFA會議 別空手而回






經濟日報社論/台美TIFA會議 別空手而回


2021-06-13 01:1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已經中斷五年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將重新啟動,台美在民國 84 年(1995年)即首次召開 TIFA 會議,迄今一共舉行十次。在早期美國仍是台灣最重要出口市場,台灣尚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欠缺與美國溝通正式平台,TIFA的確有助於解決台美經貿問題。

在雙方經貿首長就 TIFA 會議初步的視訊談話中,我方指出台灣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解決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展現台灣自由化及強化雙邊經貿關係的決心,顯然台灣是以開放美豬換得 TIFA 的復談。

台灣開放美豬進口後,對於美豬流向及美豬加工品產地標示仍有混淆之際;以開放含瘦肉精美豬換 TIFA,國內仍有不少反彈,國人當然對 TIFA 會更高的期待。

停頓五年再次啟動 TIFA,美國又經歷政黨輪替,不難想像雙方已累積不少經貿問題有待諮商。此次會議當然不可能全盤解決而一次到位,未來應該持續並落實推動 TIFA,避免中斷過久而重蹈覆轍。

過去 TIFA 會議,通常美國會提出美方關切的經貿議題,要求台灣做更多讓步,並降低對美國的貿易障礙。台灣則是在美國設定框架中採取守勢,基本上台美處於不對等的談判地位。

以美國的經貿實力及談判能量,台灣很難打破這種不對稱情境;但台灣也不能一直在美國主導的議題中打轉,仍應設法跳脫以往 TIFA 會議窠臼,針對台灣的需求,大膽提出我們關切的問題。

台灣為美國農產品重要的出口市場,在歷次 TIFA 會議中,美國一直將農業視為優先議題。台灣雖已經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但並不表示問題已經解決,美方更多要求仍會接踵而來。美國除了要求市場開放外,也要求符合國際規範科學標準食品安全法規,此部分雙方仍有不少分歧,例如過去美國一直要求台灣解除基改食品禁入校園的禁令;以及台灣在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後,校園禁止所有進口牛豬的新增問題,都可能會是美國訴求重點。台灣除了應積極因應堅守立場外,更應提出進口美國豬肉應標示瘦肉精含量的訴求。

其次美國所關切的其他議題,例如投資、智慧財產權、租稅、政府採購及金融、電信市場開放等,以及美國對台灣貿易赤字大幅增加的疑慮,也應預做準備。

除了上述議題外,美國商務部最近公布建構半導體、高效能電池、關鍵礦物,以及防疫關鍵藥品等四領域完善供應鏈的報告。目的是在扶植美國產業,並在美國境內建立具有韌性的供應鏈,報告中建議加強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合作。供應鏈也將是 TIFA 的重點,所以預計未來將在 TIFA 下討論台美半導體供應鏈合作。

報告中提及台灣政府為了扶植半導體產業發展,提供由土地、設備到研發一系列的補貼與獎勵措施,大幅降低企業的成本。美國可能在 TIFA 會議中質疑這些措施不符合國際規範,我方也應該據理力爭。

政府更應採取主動,在議題中創造出更多的台灣利益。台美半導體供應鏈合作,不應只是為了補足美國產業缺口,要求台灣提供更多的晶片,推動更多台灣企業赴美投資,充實美國本土供應鏈。台灣應有更前瞻思維,由健全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角度,提出要求美國合作的內容。

美國似乎沒有把台灣納入其他三項領域供應鏈合作的主要夥伴,我方應該爭取在 TIFA 會議討論。特別是在防疫關鍵藥品領域,台灣與國際水準仍有差距下,更應與美國建立實質合作的夥伴關係,以彌補本身之不足。

TIFA 復談對於強化美台經貿關係有正面助益,但是 TIFA 復談得之不易且代價很高,台灣更應善加利用,化被動採取主動,將效益極大化,才是務本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選擇疫苗的自由


2021-06-13 02:0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的疫苗困境與亂象,剝奪人民選擇疫苗的自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端疫苗解盲成功,陳時中說民眾可以選擇不打國產疫苗,面對疫苗與出國相關問題更稱「只是檢疫方式有所差別」。陳時中話術越來越精湛了!

蔡政府原規定自費疫苗也不能選擇廠牌,遭外界質疑後緊急刪掉這項規定;陳時中說將列出可施打的疫苗供民眾選擇,網路上民眾瘋傳提醒截圖為證,以免將來耍賴又說「沒有會議紀錄」。

但截圖為證又怎樣?陳時中沒說的是,如果不打國產疫苗,能否有已獲國際認證的莫德納、BNT、AZ等疫苗可供選擇?事實上,根據蔡政府疫苗採購政策,至少五百萬或一千萬以上的民眾,除了國產疫苗,沒有其他選擇。

至於出國問題,陳時中同樣沒說的是,打了缺乏三期臨床、難獲國際認證的國產疫苗,可能被國際視同「沒打疫苗」,未來各國實施疫苗護照等措施,出國將無法免除隔離等限制,更不用說還可能面臨疫苗保護力不足的風險。

那不打可以吧?高雄市長陳其邁要求醫護百分百施打疫苗,拒打將開罰,陳時中認為,「不是說不行,但目前不宜」。民眾不免疑懼:將來會不會比照開罰拒打疫苗的國民?蔡英文不是說「輪到你就去打」!

說穿了,陳時中不敢面對的事實是,錯誤與偏私的疫苗政策,導致台灣的疫苗困境與亂象,並且剝奪人民選擇疫苗的自由!














聯合報社論/疫苗之亂:蔡政府的治理失能與統治危機


2021-06-13 02:2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這波疫情,戳破了蔡政府一年多來的許多防疫神話。圖/總統府提供


疫情延燒,疫苗短缺,人心焦慮。有人遠道赴美陸接種疫苗,引發階級落差感;有人半夜擠診所施打疫苗,引起「特權疫苗」爭議;日本贈送的 AZ 疫苗還沒開打,老人預約早已搶破頭。國產高端疫苗解盲成功,但政府採購卻被批評是黑箱作業,更多人則擔心只能被迫接種國產疫苗,並承擔保護力不足的風險和出國不便的問題。而疫苗之亂的背後,則是已確診破萬、死亡破四百的悲慘現實,從指揮官陳時中、閣揆蘇貞昌到蔡英文總統,都相繼表達了歉意;但治理失能引發龐大民怨,蔡政府被動而遲來的道歉,可以解決統治正當性危機嗎?

這波疫情,戳破了蔡政府一年多來的許多防疫神話。民眾發現,面對隨時隨處可能爆發的疫情,原來政府根本沒做好準備。尤其疫苗政策荒腔走板,甚至置國人生命於不顧,已經動搖蔡政府統治的正當性,逐漸形成重大危機。

政權的統治正當性危機,一般可歸納為四種情況:一是出現重大弊案,遭到人民唾棄;二是違法濫權,嚴重侵犯人民權利;三是施政消極怠惰或失誤,遭致重大災害或在天災人禍中無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四是政策制定一意孤行,堅持與民意對抗,與民意嚴重脫節。一旦發生這些情況,就是政權輪替的時候,掌權者也可能受法律制裁。這樣的例子,在國內外比比皆是。

以蔡政府的防疫作為觀之,截至目前為止,尚未出現「重大弊案具體事證。高端解盲前,蔡總統針對防疫工作與疫苗進度發表談話,花了許多時間澄清沒有炒股問題;高端解盲後,蔡總統也力斥炒股票之說是抹黑。但就像台北市長柯文哲酸說,疫情死了一百多人,也沒看過蔡總統出來講話,高端股票一跌停,蔡英文就出來開記者會;這個問題,恐怕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而政府一年多來的許多防疫措施,常見違法濫權、侵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政策與民意脫節情事;從小明返台、三+十一到疫苗採購,不斷引起批評。雖然政府高舉防疫大旗,人民也由於防疫因素無法走上街頭,但民怨的累積已逐漸匯集。從近來幾次民調,蔡政府的施政滿意度每況愈下,即可見端倪。

隨著疫情的蔓延,民眾對疫苗的需求迅速升高,蔡政府卻不是積極尋求可靠、充足的疫苗,而是一方面強推只作二期臨床、保護力不明的國產疫苗,另一方面阻擋民間和地方政府尋求外購疫苗的自救行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蔡政府對採購國外疫苗推拖消極,對民間購捐疫苗百般攔阻,對國產疫苗則極力護航,專業質疑就被圍剿抹紅,國產價格卻是機密黑箱,明顯的雙重標準,正是疫情失控疫苗之亂的主因之一。本土疫苗產業固然重要,但不能以人民生命為代價。在每日確診數百人、死亡二十幾人的情況下,蔡政府的作為不僅消極怠惰,甚至恐有濫權瀆職之虞。而且蔡政府堅持己見,距離民意越來越遠。

事實上,蔡政府五年多來違法濫權、一意孤行且不知反省的施政風格,此非首例。但以對人民生命財產威脅之大、對國家社會影響之廣,如今的疫苗之亂卻空前讓人民「有感」;可以說,蔡政府正在自毀其統治正當性的基礎。

蔡英文淡淡的一聲道歉,既難撫民怨,也難以平息疫苗之亂。雖有日本和美國捐贈的疫苗,高端也解盲成功,可以讓蔡政府拿來作大內宣,卻無法掩飾國家治理失能的事實。如果繼續對人民的呼喊見死不救,蔡政府統治正當性的危機隨時可能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