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赴美打疫苗潮 凸顯政府失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政府若只會撒錢,還不如請個出納就好
◆  聯合報黑白集/民間自保運動開始了
◆  經濟日報社論/赴美打疫苗潮 凸顯政府失能






經濟日報社論/赴美打疫苗潮 凸顯政府失能


2021-06-05 04:0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桃園國際機場出現好久不見的鬧烘烘景象,尤其是赴美旅客暴增。記者鄭超文/攝影


最近桃園國際機場出現好久不見的鬧烘烘景象,尤其是赴美旅客暴增,包括去年躲避美國疫情返台的留學生、滯台的美國公民,還有一群赴美打疫苗順便觀光的國人,掀起一波「返美潮」,航空公司也首度在疫情後增班,且航班幾乎每班都客滿,民眾就算要花貴上三倍票價,也在所不惜。

此種現象,正好映照出台灣和美國在防疫上出現此下彼上的死亡交叉現象。台灣從去年的防疫模範生,至今年5月因防疫出現破口,而不斷延燒,淪落至疫苗短缺束手無策的窘境。反而是美國雖然曾因輕忽大意,在付出了60多萬人死亡的慘痛代價後,最後依靠疫苗政策成功,成人的疫苗施打率超過五成,也取消了戴口罩的強制規定,已經走出最壞情境,預計7月可望正式解封,從而吸引觀光客來美國幫他們拚經濟。

從返台潮突然逆轉為返美潮,代表國人對於政府的防疫失控疫苗短缺等等失能作為,失去了信心、耐心,不得不自己花錢出國或返美「用腳投票」,民眾此種自求多福的作為,不知道蔡政府是否感到慚愧?

從返美熱潮中,也可以發現「有錢有閒」的優勢者才有辦法花費鉅資到美國打疫苗順便觀光,而且要打到二劑疫苗才有完整的保護力,必須在美國待上一個月才有可能。其中一種人,就是擁有雙重國籍的僑胞,去年回台避難,現在台灣淪落為危邦,就趕著回美避險;另一種就是沒有美國籍的台灣人,但仍有相當的經濟優勢,又可以在家工作,甚至在美可能置產,就一方面躲避台灣疫情,一方面可以到美國工作又度假,還可打免費的疫苗保護自己。

但是,無法出國打疫苗又觀光的大多數民眾,是否就只能用欽羨或嫉妒的眼光來看待呢?其實大可不必。因這些赴美民眾,在美打了疫苗,產生抗體有保護力,將來回國不會從境外移入病毒,也就對國人產生不會傳染的「外部效益」,又把可貴的疫苗留給沒能力出國的人,減輕國內疫苗不足壓力,何況赴美打疫苗的國人,出國前要花費全世界最貴篩檢費7,000元,回來還要忍受隔離14天的不便

再從經濟效益來看,第一波疫情已經將航空業觀光旅遊業打得奄奄一息,第二波疫情更使得國內觀光產業幾乎完全歸零,此時國人出國無論是避難、避險或觀光、打疫苗,對於旅行社、航空業者也有振興經濟的效益降低紓困4.0的負擔

因此,從防疫外部效益或對觀光相關產業經濟效益來看,應正面看待國人或台僑的返美潮。但是令人訝異的是,前不久傳出「國人組團赴美打疫苗觀光團」的消息後,反應最激烈,竟然是觀光產業主管機關交通部觀光局,馬上好似氣急敗壞地嚴令禁止,嚴詞警告業者組團出國就要予以處罰或制裁。

此種心態,就和疫情指揮中心看到地方政府超前部署,採取更積極的防疫措施,竟然嚴令制止或撤銷,甚至對見義勇為而向國外緊急採購疫苗的民間團體,都以各種行政手段阻擋,那般的匪夷所思。

民眾要質疑觀光局的是,難道旅行業航空業受到連續兩波疫情的打擊還不夠慘烈?觀光局國內旅遊無能為力了,有何資格反對國人去美國自力救濟保護自己?再說,觀光局禁止國人組團去美國打疫苗兼觀光,民眾自由行你又管得了嗎?透過境外的旅行社訂票,甚至安排打疫苗、度假觀光行程,照樣暢通無阻,觀光局對國內觀光業者的禁令,不就是把生意送給境外的競爭對手,這難道是觀光局管的本意?請觀光局不要倒行逆施,趕快取消荒謬的禁令吧!










聯合報黑白集/民間自保運動開始了


2021-06-05 01:5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長榮航空飛美航班增班,引發國人熱議是否有赴美打疫苗的逃難潮,圖為桃園機場第二航廈有旅客在櫃檯報到。記者鄭超文/攝影


清末慈禧太后縱容義和團「滅洋」,引來八國聯軍。東南各省督撫不願配合朝廷旨意,與各國議定保護外僑安全,換取聯軍不入侵。這場史稱「東南互保」或「東南自保」的行動,使半壁江山躲過兵禍,許多百姓免於傷亡。

在政治上,這場「互保運動」也象徵清代中央集權的崩壞。地方督撫公開串聯違抗朝命,事後朝廷也不敢追究;從此,全國都知道滿清不但昏庸,更是沒牙的紙老虎。十年後,就爆發了辛亥革命。

最近台灣疫情失控,民間和地方要求自行進口疫苗,也算是某種形式的自保行動。蔡總統雖稱不刁難,指揮中心却不斷作刀筆吏文章;金馬澎等外島推動機場入境普篩,卻遭蘇貞昌重批不容「國中有國」。

蔡政府高唱去中國化,卻深知民主政權也要像「天朝」一樣維持住森嚴門面,絕不可退讓寸步;否則一旦被看破手腳,就連綠營群雄也不再遵命。新冠病毒固然緊急,權力喪失却更可怕;寧可全力抹黑抹紅,也不能表現出讓步認輸。

最新的「自保」,已實踐到民眾個人層次。最近長榮飛美班機爆滿,原因是美國為所有入境旅客免費接種,與其在台灣苦候,不如買張機票飛美接種,才是最快的自救辦法。獨派大老蔡丁貴享受過後,才呼籲民眾獻身挺國產疫苗,他老兄可真愛台啊!













聯合報社論/政府若只會撒錢,還不如請個出納就好


2021-06-05 01:5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紓困4.0上路首日,不少民眾陸續前往ATM確認紓困現金是否入帳。記者陳弘逸/攝影


疫情惡化,政府祭出紓困4.0方案,立法院火速通過紓困特別預算總額為八千四百億元。蔡政府知道事態嚴重,這回許多申請程序都免了,昨起主動將各種補助直接撥入相關民眾帳戶。行政、立法院長齊聲強調「救命錢不能等」,要盡快送到嗷嗷待哺的人民手上。問題是,不惜舉債的數千億元真花在刀口上嗎?在去年疫情太平時,政府發出的四千兩百億元紓困金,可有政策效益評估?如果細究,其謎底可能和疫苗一樣令人不安。

比較去、今兩年的紓困方案,紓困架構與補助對象和去年類似,主要差異就是多了「孩童家庭防疫補貼」。這項補貼,主要是著眼台灣全境進入三級警戒,學校停課;小孩停課、大人不停班的結果,就是家長哀鴻遍野。尤其,並非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電腦,大人小孩搶上線,「數位落差」便顯得更巨大。

再者,沒有照顧幫手的上班族,為了照顧小孩必須請「防疫照顧假」。這個照顧假卻是口惠而實不至的「給假、不給薪」,迫使勞工必須在「照顧」與「收入」中抉擇。在輿論批評下,政府想出了「孩童家庭防疫補貼」:從嬰兒到國小孩童、國高中特教學生,每人發放一萬元,估計預算經費兩百五十億元,六月中就會發放。

然而,這種數兒童人頭的「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的政策邏輯,卻令人費解。第一,因為防疫而受到影響的照顧者,除了養兒育女者外,更有照顧失能長輩、成年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以失能長者為例,今年家庭看護移工進口凍結、日照據點因防疫關閉,家庭照顧重擔更沉重。但為何政府眼中只見孩童,不見老人?顧小領錢,顧老自救;這樣的「政策棄老」,令人不寒而慄。

第二,「孩童家庭防疫補貼」是一次性現金發放,許多父母認為「不無小補」,約可換「S號尿布廿一包」。但疫情若不幸拖長,現金效果就會稀釋,尿布用完、奶粉喝完,爸媽仍得請無薪照顧假。如此,兩百五十億元就會像泥牛入海,錢花了,照顧困境仍然無解。

第三,按小孩人頭發放的補貼,並不排富,也不問家長是否請了防疫照顧假,一律一孩一萬,只做到表面的公平。郭台銘先生家有三孩,會收到三萬。但財力已可為台灣購捐疫苗的郭董,會需要這區區三萬元嗎?不排富的孩童津貼,貪圖的是發放方便,即不可能都花在刀口上。

第四,勞工的紓困有許多條件限制,如自營作業者要看投保薪資決定補貼金額,商業服務業須提供「營業額衰退五成」的證明等。但只要「家有小孩」,不必證明什麼,即可領錢;這種差別待遇,不禁讓人要問:基於「輕政便民」,何不一體適用?

疫情下的兒童或父母照顧重擔,採一次性的現金發放,絕對是下下之策。以防疫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而言,為了家人安全,連家都不敢回,托兒也遭歧視。他們的照顧難題,怎是區區萬元可解?若要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政府應提供的是托育服務,而不是發錢。對瀕臨崩潰的物流人員而言,其實也一樣。

真要解決疫情下的照顧困境,最好的辦法是給假也給薪,讓「防疫照顧假」名副其實。有學者建議,依就業保險平均投保薪資計算,發給請假者每日一,一三八元津貼,不分照顧老小,直到解封為止。富人自然不需要請這種假,不會有福利外溢問題。

政府的紓困若不能貼近人民的需求,只是擺擺樣子大撒幣,不做任何政策效果評估,那麼要政府幹嘛?我們只要雇個出納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