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疫苗產業 莫忘前車之鑑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525/web/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快馬搶救晶片,也要用心救人命
◆  聯合報黑白集/連浮屍也確診
◆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疫苗產業 莫忘前車之鑑







經濟日報社論/發展疫苗產業 莫忘前車之鑑


2021-06-11 02:5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的疫苗採購時程晚了國際間好幾個月。圖為BNT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新冠疫情惡化,確診和死亡人數急遽增加,許多民眾抱怨政府為扶持國內疫苗產業,刻意延遲進口先進國家疫苗,甚至阻礙民間進口疫苗自救,還有人懷疑政府在配合炒作疫苗股票。這種怨懟造成社會分歧和爭論,讓原已分裂的社會更加對立。

從結果來看,政府的疫苗採購時程的確晚了國際間好幾個月。這很有可能是在當時國內疫情和緩、為協助國產疫苗發展,所做出的「高風險決策;但長期以來,國內在產業政策上的失策狀況,絕對不止這個案例。而且,如果愛國意識強烈、以發展本土產業為單一目的的話,那這次的「疫苗事件」很可能不是最後一次,幾百條人命也白白犧牲了。

二次戰後,被殖民國家紛紛獨立,反對殖民的拉美經濟學家發展出一套「依賴理論」,認為先進「核心」國家和後進「邊陲」國家間所形成的關係,基本上是一種「經濟剝削」,只有降低或斷絕這種經濟關係、保護本土民族產業,才能脫離帝國主義人為創造的「不平等交易條件」帶來的剝削,自力發展成功。

然而,對幅員廣大、內需可期的巴西、阿根廷、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這種閉鎖策略的確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東亞的新加坡、香港、台灣、南韓,卻發現在國內市場狹小之下,這種策略很快就走到了盡頭;所以在民國 49 年(1960年)代陸續放棄,改採外望導向的發產策略,亦即降低關稅、獎勵出口,以全球為經濟腹地。到民國 59 年(1970年)代後期,四個經濟體在經濟上的卓越表現,已將那些「內望導向」的國家遠遠拋在後頭,贏來了「亞洲四小龍」美譽,但其過程充滿了艱辛和痛苦,任何保護的解除,都意味著「利益重分配」,面臨既得利益者的反撲,包括發動輿論對「不愛用國貨」等同「不愛國」的民族主義批判

雖然四小龍都在60年代改變經濟策略,克服障礙的決心理念還是有所差異-新加坡和香港完全開放將關稅幾乎全部撤除;但台灣和南韓卻在愛國意識資本家牽絆之下,保留了局部關稅配額保護。例如,新加坡在70年代後期,發現汽車裝配業缺乏競爭力,狠下心來完全撤除汽車進口關稅,不惜讓原有的賓士汽車倒閉;但全力打造優異的投資環境、提供誘人的租稅優惠來吸引外資,成功地讓「人均外資流入量」領先全球,也讓資源自然流向最有潛力的產業。新加坡不區分企業是本土或外來的,只要能帶來技術、創造就業、沒有汙染、誠實繳稅的都是好企業。但台灣和南韓卻繼續保護,使得後續面臨須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來強化國際競爭力時,面臨了國內長期受保護、畏懼國際競爭產業的強烈反對,也引發政治動盪政黨輪替。台灣到今天,已經為汽車產業投下難以計數保護成本,但換來的卻是本土汽車業正在完全崩解

幾十年發展策略差異,所造成的經濟效果,現在已清楚浮現:新加坡民國 110 年(2021年)在 IMF 估計的人均生產高達6.4萬美元、香港4.9萬美元、南韓3.9萬美元、台灣3.2萬美元,大致和四地汽車關稅率的高低排序0%、0%、8%、17.5%類似;沒有「浪費」資源在這個產業的星港,享有更高的所得水準,而保護低於台灣的南韓,汽車產業也發展得較台灣更好。更有趣的是,南韓現代汽車去年底宣布將在新加坡投資汽車業,規劃到民國 114 年(2025年)將生產三萬輛電動車,其中三分之一供應本地,其他的供作出口。

新加坡在條件自然成熟之下,吸引德國 BioNTech 在日前宣布,將在星國設立 mRNA 疫苗廠,並設立區域總部。台灣的疫苗產業,若因缺乏自信、一定要有本土產業,而可能重複汽車業的發展軌跡;衍生的成本、效益和風險,包括人命和政治風險,絕對應該三思。












聯合報黑白集/連浮屍也確診


2021-06-11 02:5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一名攝影師7日猝死於壹電視大樓廁所,篩檢結果為陽性,壹電視全體員工昨接受快篩,其中11人呈陽性反應,PCR全數陰性。記者邱德祥/攝影


電視台攝影師倒臥廁所猝死,經採檢確診;兩天前一位自媒體人自戕,採檢後也確診。上月底,北投河邊漂來男浮屍,法醫一驗竟又是確診。也有不是死後確診的事件,摩托車騎士發生擦撞,警方協助送醫;次日查出當事人確診,員警必須自主隔離。

這些場景,差不多已是偵探電影情節了,有一條幽暗的線索等待當代福爾摩斯揪出真凶。然而這不是推理劇,凶嫌人盡皆知,除了病毒,無能的指揮中心難辭其咎

河上漂浮屍的事件,在平時,終年也難得一聞。而浮屍就正巧是新冠確診者,這機率能有多高?那麼再問:一個月內兩具浮屍都是確診的機率多高?這不是假新聞,五月底的男浮屍並非首例,五月中即有一具女浮屍被發現確診。

騎士車禍後確診,網友點評說「一言不合就確診」,並不好笑。背後的真相是,台灣無症狀者已多到防不勝防。儘管醫界給了個「快樂缺氧」的喜感標籤,但缺氧猝死會是快樂的事嗎?無法道別的親人不會哀傷嗎?

隨便猝死的民眾都確診,這當然不是推理劇,問題卻出在推理。陳時中的理論是:普篩會篩出偽陰性,所以不能普篩。這是哪裡修來的邏輯?為了避開少許偽陰,寜可放過大把真陽,病毒不全台亂竄才怪。鴕鳥式防疫,竟讓人民不幸溺死都逃不了確診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快馬搶救晶片,也要用心救人命


2021-06-11 03:1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移工搭乘遊覽車到新竹科學園區「快速篩檢站」,等待分批進入。記者黃義書/攝影


疫情連環爆,兩個趨勢預告疫情危機:一是台灣死亡率超過全球平均,近兩成從發病到死亡僅三天;二是病毒攻入竹苗科學園區廊帶。蔡政府對死亡率超英趕美冷漠以對,蔡總統則親自上馬指揮抗疫,雖對染疫致死者表示不捨,但她的重心放在半導體產業鏈的保衛戰,除盯傳統市場人流,並未以元首高度提出有效對策。

中央政府出動防疫搶救竹科晶片,對照雙北首長獨力奮戰,還得閃躲綠營側翼拉扯,讓人看到政府的冷酷無情。竹科疫火亂竄,政府面臨是否讓移工先於國人接種疫苗的兩難,人命輕重的選擇題,挑起疫情裡最深的矛盾。

病毒戳破超前部署」的謊言,防疫治理無方,讓人民感受到政府無法保障公平的生存機會。出國打疫苗的人潮,官員特權搶注射,與困死家中的病人形成怵目驚心的對比。國產疫苗成敗未定,已有人炒股致富;但政府卻阻撓民間購捐疫苗,寧可淪為「疫苗乞丐」。近日社群平台上熱議兩件事:一是有人全戶多口染疫在家等死,一是竹苗移工停工領全薪,但本勞卻得冒險上班,還擔心染疫連累家人,按時繳稅卻永遠不符申請紓困。網民以「同倒一命」譏諷高官「同島一命」的口號,表達台灣的相對剝奪感。

蔡總統出動軍方在新竹科學園區協助普篩,一採陽即送加強版防疫旅館,確診則送集中檢疫所,確保百分百分流隔離,全力讓生產鏈「清零」。反觀重災區的雙北市,全靠兩位市長冒著「逆時中」的政治壓力對抗病毒,直至到院前死亡慘劇頻發,才得到指揮中心調度床位北病南送。「缺床」、「缺疫苗」之外,還有重症者「缺藥」問題,指揮中心直到擋不住企業壓力,才鬆口「鼓勵」居家自主快篩。

總統急令搶救晶片,指揮中心則被病毒追著跑,坐視人命消逝在破漏的體制黑洞。人民為何得不到政府的積極保護,難道人命不如晶片?半導體生產鏈是護國群山,保護科技廊道當然是必要的;但在三級防疫警戒下,許多正常經濟活動無法進行,更多普羅大眾失去維持生計的能力,政府的防疫措施卻從不為他們著急。美日贈送疫苗相助,官員大吹外交法螺;但國人和民間團體要捐購疫苗,政府卻極力刁難。一手貶抑國人的善心,另一手彰揚外人的友誼,這樣的政府到底在想什麼?難道倚偎在「抗中聯盟」旗幟下,台灣疫情就能霍然消退?

美日視台灣為抗中要塞,不等於要為台灣人民安危負責;蔡政府竟把區區外交禮物當成「抗疫神藥」來用,令人驚愕。疫苗是救命物資,政府不積極洽購,卻將之連結地緣政治,一手阻攔郭台銘捐贈 BNT 疫苗,一手接受美日疫苗。這難道要把人民選擇權奉送大國,作為美中疫苗外交戰的籌碼

蔡總統宣示七月施打國產疫苗,幫高端護航股價,遭譏對上百確診者死亡視若無睹;她才利用指揮竹苗抗疫的機會,稍示關注年長染疫者死亡數攀升。但指揮中心對無頭社區感染問題迄無對策,寧可調臨時病床也不願設置隔離收治醫院,只因不願以大陸「方艙醫院」為師。但蔡總統可效法大陸普篩竹科,卻不准地方設野戰醫院;抗中抗成自我設限,還保什麼台?

三級警戒已經兩度延長,確診及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疫情看不到盡頭。蔡政府開了那麼多支票,頻頻跳票,兌現的能力在哪裡?人民飽受病毒與經濟凌遲,蔡總統除了搶救晶片,也要摒棄私見拿出良策,加緊從病毒風暴中搶救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