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巴菲特看到大陸的巨大機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災難源頭:當只有中國病毒才是毒
◆  聯合報黑白集/還有閒情扯後腿
◆  經濟日報社論/巴菲特看到大陸的巨大機會






經濟日報社論/巴菲特看到大陸的巨大機會


2021-05-22 02:4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股神巴菲特老搭檔孟格日前出席旗下波克夏公司年度股東大會,不僅對中國經濟發展抱持樂觀態度,還讚揚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股東提問在談及中國經濟時,孟格說,中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中國普通民眾的平均收入獲得巨大的增長,他們讓 8 億人迅速擺脫貧困。坐在一旁的巴菲特也不時笑著表示贊同,巴菲特說,在先前列出的世界20家最有價值的公司中,中國企業占了三席,如果放眼未來30年,他認為還有更多的中國企業會名列其中。

巴菲特是股神,他和其老搭檔孟格都是世界級的投資家大投資家在股東大會中大談中國的扶貧攻堅成就,說這是世界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股神要向股東解說分析的就是未來的投資大方向,中國顯然是最被看好的大方向之一,大投資家從中看到了未來數十年將出現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場商機

近代中國的經濟發展經驗,屢屢翻新歷史紀錄,且似乎正在挑戰甚至顛覆長久以來的傳統經濟理論。對於市場經濟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通常是將兩者做一個平行或相對的概念來處理。

例如就經濟發展追求的兩個終極價值─效率與公平而言,就認為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各有所司,前者市場經濟優於發揮效率,後者社會主義則長於確保公平,並因此進一步在邏輯上認為,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牴觸或矛盾。

意即市場經濟在追求效率與成長的同時,往往會導致所得或財富分配差距的拉大,從而不利於社會公平;社會主義在追求社會更大的公平,試圖將所得與財富的分配差距拉小時,則往往不利於效率與成長。

這些邏輯,從來都存在於傳統的經濟理論之中,以至於當中共民國 81 年(1992年)十四大正式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嶄新概念時,熟諳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專家學者多感到相當困惑,困惑於市場經濟如何可以與社會主義相提並論

我們不擬就傳統西方經濟學中有關效率與公平相互牴觸的邏輯一一分析,值得重視的反而是中國大陸自民國 68 年(1979年)以來走向改革開放的經驗,似乎正在給西方經濟學中有關效率與公平的傳統推論,提供必要的修正或補充,即效率與公平兩者,未必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所牴觸或矛盾,有的時候甚至是相輔相成的

以中國大陸為例,鄧小平所以在民國 67 年(1978年)底中共第11屆三中全會時下定決心走向改革開放,正是因為走了30年的計畫經濟實在走不下去了,必須轉向市場經濟釋放生產力追求效率。但當時8億老百姓生活條件不可能同時一下子改善,所以「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

中國大陸經過二、三十年連續年均10%的經濟快速成長之後,一部分人果然富起來了,此時以社會主義為核心價值的中國共產黨沒有忘記社會主義,提出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並且以民國 109 年(2020年)為目標實現年,這即成了民國 101 年(2012年)十八大習近平擔任總書記重要執政任務

巴菲特與孟格都目睹了這樣在世界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但做為大投資家,他們或許更深入地看到了中國在實現全面脫貧之後即將持續湧現的巨大市場機會。中國的脫貧不是平均撒錢式的粗糙模式,而是通過包括鐵公路交通網絡、通訊、水、電氣及教育、醫療幾乎所有民生基礎建設在內的深層次脫貧

可以預見,無論在供給面生產力、效率與創新力的釋放或提升,以及在需求面內需擴增,都將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在巴菲特及孟格眼中,這將是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在巴菲特的見證下,中國經驗也為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提供了一個罕見地「魚幫水、水幫魚」的注腳。












聯合報黑白集/還有閒情扯後腿


2021-05-22 01:1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 記者吳亮賢/攝影


本土疫情最近每天兩百、三百地累增,放眼看去,還望不見趨緩跡象。就在此際,人們卻看到地平線上升起另一股狼煙,以「英系為主的民進黨民代開始圍剿新北市長侯友宜這股狼煙,還被命名為誅侯計畫」。

誅侯計畫」的遠因,是侯友宜近數月支持度屢屢衝高奪冠,成為民進黨最大假想敵。近因則是,他這次領導新北抗疫有板有眼,硬把疲態盡露的陳時中比了下去,綠營當然眼紅。於是,綠軍相繼出動,把新北確診人數居高不下歸咎侯友宜指揮抗疫不力,還利用不實數字指責新北集中檢疫所不足,並故意誇柯貶侯」,離間雙北的聯合作戰

正當全台拉警報,大家都繃緊神經抗疫,綠營還有心情玩這種「扯後腿」的遊戲,令人反感。民進黨發言人說得好聽,民代有監督地方首長的天職;那麼,蘇內閣為何屢屢拒絕在野黨立委的監督?蔡總統高喊「團結抗疫」、「防疫視同作戰」,自己卻放任英系民代出征戰前主將,又是什麼道理?

侯友宜當然也要小心,不要以為只要自己此心可昭日月,這類小人伎倆便無法得逞。事實上,烏賊的墨汁吐多了,白布也會被染黑。到時候,總有不明就裡的人會誤以為本土疫情失控都是侯友宜的錯,而陳時中輕率放水肇禍的責任,就會被轉記到侯友宜頭上。












聯合報社論/災難源頭:當只有中國病毒才是毒


2021-05-22 01:1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以「抗中」為最高指導原則的防疫戰略,終致釀成這場「九局下」從勝利被逆轉的敗績。 圖/總統府提供


短短時日,台灣本土確診已逼近兩千例,防疫模範生的光環迅速落漆。當先前疫情慘重的歐美國家紛紛脫下口罩,漸次回到正常生活時,台灣卻逆向飆至疫情高峰。追根究柢,一切都源自蔡政府以「抗中」為最高指導原則的防疫戰略,眼中只看到對岸的威脅,忽略了其他國家也會傳播病毒。漫不經心的結果,終致釀成這場「九局下」從勝利被逆轉的敗績。

新冠疫情首先起於中國武漢,讓反中的蔡政府輕易找到切入點,迅速在兩岸間築起銅牆鐵壁。即使武漢解封,當地台胞仍被阻斷歸途,身分遭註記,小明們和陸配的人權和受教權輕易被犠牲。武漢包機成行後,不論事先持核酸檢驗陰性或落地採檢,蔡政府都採最嚴規格伺候,直接送往集中檢疫所隔離,他們還得感謝政府寬容。這種待遇,對照歐美疫情延燒時,許多國人明明已經感染卻堂皇登機;蔡政府對人權的「雙重標準」,毫不遮掩。

更鮮明的對比是,近期印度疫情升溫,一天有二、三十萬人確診,遠比去年的中國大陸嚴重許多;但自印搭機返國的民眾上機和入境,都未採武漢包機的規格嚴檢。說穿了,蔡政府幾把所有的目光和資源都放在對抗大陸,卻忘了病毒還可以經其他許多管道侵台。因此,才會對於華航機組員的隔離檢疫如此寬鬆,對諾富特飯店的混住問題如此輕忽。若非如此,英國變種病毒如何被帶入台灣?也正是這種對境外的高低兩眼,一路只嚴厲防守對岸,與大陸無關便草草放行,才讓本土防線在不知不覺間被攻破。

全球防疫戰開打迄今,疫苗已成決戰點,這正是歐美陸民眾能重拾正常生活的關鍵。蔡政府自詡「超前部署」,台灣迄今卻僅取得數量有限且副作用大的 AZ 疫苗可供施打,當然也與反中有關。台灣去年原有機會買到防護效果輝瑞疫苗,卻因政府不願透過其大中華區代理商上海復星取得,加上民進黨派系介入穿梭,導致破局。在蔡政府眼中,國民健康的優先順位,還不如政商利益或親疏來得重要。

蔡政府不擔心國人沒有好疫苗可打,卻全力在外交戰線與中國的疫苗糾纏。中國大陸不斷將其國產疫苗分送給中南美國家,進行其所謂的疫苗外交」,卻跳過我友邦宏都拉斯瓜地馬拉等國宏都拉斯為獲取疫苗,甚至稱可能在大陸設辦事處。對此,蔡政府只能以「金錢外交」應戰,包括上月底宣布撥款四・六億元巴拉圭購買兩百萬劑的疫苗,卻忘了台灣也只有約一%的人打到疫苗

五月十二日,台灣爆發宜蘭與蘆洲的群聚本土病例,外交部當天卻大秀外長吳釗燮瓜地馬拉外長視訊的畫面,稱台灣會協助對方取得疫苗。外界不解的是,蔡政府宣稱台美關係是四十年最佳,而美國手握廿多億劑疫苗,但駐美代表蕭美琴為台灣爭取到任何疫苗了嗎?

蕭美琴近日接受媒體訪問,答案終於揭曉。她稱自己先前都在幫友邦爭取疫苗,但最近國內疫情升溫,這周她改為台灣爭取疫苗。這席話,解開台灣拿不到美國疫苗的謎底,原來蕭美琴所有心力都放在對抗中國。即使在大陸抗疫有成後,台灣也拒絕汲取其經驗,諸如擴大篩檢、以方艙醫院分流輕症等,皆出於這種不理性的敵對心態。

最近台灣本土疫情失守,德國媒體形容是,「台灣成了自己成功的受害者」,忽略了向世界學習疫情新知的重要。蔡政府把防疫視為「抗中作戰」的一環,只有來自中國的病毒才是毒,對其他破口則視若無睹,終於在陰溝裡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