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凱/搶救少子危機經濟學
◆ 嚴震生/冒牌貨症候群下的學者與官員
◆ 陳亮恭 /猴王的手表與山洞的火影
◆ 葉銀華/如何確保壽險業的財務健全性
馬凱/搶救少子危機經濟學
2021-05-27 04:53 聯合報 /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台灣的生育率降至全球之末,新生兒快速減少,已低於死亡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的生育率降至全球之末,新生兒快速減少,已低於死亡率;因而總人口負成長,國安危機日漸惡化。
有心人士多年來不斷疾呼及早搶救,提出種種解方;但或主政者無動於衷,或是略做敷衍,抑或這些解方或許治標,但不能治本,危機持續加重,國家整體、乃至全體人民皆深受其害。
「食色性也」,孔聖人毫不諱言這些人的基本需求;而人類之所以有此本性,人人無法自免,原因在於,一切生物莫不如是,而其根源即在努力維持種族之繁衍昌盛。凡違此本性者,終難逃滅絕。
然而今日台灣尤為猛烈的少子化走向,卻正走上種族滅絕之危途。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自己,乃至許許多多先進族群,選擇自我滅絕?
這與「食色性也」有直接的關聯。雖然台灣人民跟其他族群一樣,仍有強烈的性的需求;但性與繁衍後代之間的連結,則飽受砍斲,只剩下些許藕斷絲連的關係。進步且便利的節育知識與方法,以及法也難禁的墮胎行為,讓絕大多數人不受自然本性的驅迫,幾乎可以在盡情享受性的歡愉之餘,完全決定是否繁衍後代,或者選擇生育幾胎。而這個完全理性的選擇,殘酷地說,就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由效益與成本決定。
子女與父母構成一個完整的家庭,父慈子孝、兒孫繞膝共享天倫之樂,是無可比擬的效益。但這樣的快樂在未親身經受之前,常常只是虛無的夢想。而現代社會的年輕人乃至兒童早已不是思慮單純、天真無邪的小天使。為人父母者也早已揚棄養兒防老的陳腐觀念。混亂敗壞的社會風氣、3C產品氾濫的誘人資訊,讓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就是效益面。
至於成本面,就罄竹難書了。從懷胎那一刻起,在身體上、起居上,工作上已帶來重重難題。而出生那一剎那問題更多、更吃重、更難以承受。從生育、預防針、托嬰、幼兒園、小學直到大學,更要加上覓得合適房舍的天文數字般的成本,除非無比嚮往天倫之樂、一心善盡傳宗接代的責任,天一般高的成本,還有人願意生養,那真是我們莫大的福氣。
知乎此,就有辦法搶救少子危機了。首先,在我們這個還嚴守家庭倫理的社會,絕大多數非婚不生;而育齡婦女的結婚率台灣僅排名法國之前,為全球第二低。因此首要之務,就是運用一切公權力與公家資源,全力促成適婚男女早結連理。當然,成家的成本須大減,而誘因則要大增。一切對婚姻的懲罰都應反轉為不婚者要付出的代價。成家最大的障礙莫過於棲身之所;此處主政者亦可多所著力,讓它不再構成障礙反而成為獎賞。
已婚者依目前統計,願生一胎乃至二胎者並不在少,使一巧計,可使生二胎乃至三胎的意願大增。那就是我們之前所說,針對三胎以上的家庭,優先給予合宜住宅,甚或再加折扣;二胎者則遞減,無子家庭即拒之門外。同時,對於有限的公托及公立幼兒園、小學,亦採同一政策。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有此強大激勵,不僅生三胎、二胎者會激增,非婚男女也可望增強成婚生養的動機。以目前第三胎年僅區區兩萬餘而言,可謂惠而不費;而少子危機,不旋踵之間,即可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