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年金制度成為龐式騙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988/web/

◆  聯合報社論/陳菊所急法案,並不是百姓之所急
◆  聯合報黑白集/他傻瓜,你聰明?
◆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年金制度成為龐式騙局







經濟日報社論/別讓年金制度成為龐式騙局


2020-12-11 02:0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沉痾宿疾的年金體制必須全面改造了。馬政府嘗試過,但因勞保被擋關而功虧一簣;蔡政府重手推動軍公教年改,面對勞保依然束手無策。諷刺的是,儘管既有年金負債累累,政府明年仍推出農民退休金,完全忽視國民年金懲罰失業者的荒謬。我們擔心攸關民生的退休制度是否能繼續經營下去。

台灣年金體制從設計到管理充斥著問題,簡單總結就是「收少給多」的便宜行事。就以勞保來說,勞動部長稱每年要撥補800億到1,000億元才不會讓基金破產,可是明年卻僅用220億元預算來挹注。讓人怨聲載道的軍公教年改,對減輕整體政府年金債務也十分有限。

根據統計,到6月底為止,整體年金或有債務仍高達18兆元,與2010年相比,成長近41%。其中,勞保債務成長一倍,國民年金債務則增加8.7倍。

政府明年更要推出優渥的農民退休金。號稱30歲農民月繳最低工資十分之一,65歲就可以月領老農津貼加退休儲金達3.7萬餘元。其中除了政府半額補助之外,更隱含每年近4.2%的投資報酬率。可是,觀諸政府基金近十年平均投資報酬,最高也不曾超過4.1%。

政府年金投資績效不佳早已被社會詬病。過去每逢股市崩跌,政府就要求四大基金護盤,最近更出現掌管勞動基金官員運用公款,協助財團炒股新聞。這些負面訊息說明,政府若把基金購買台股相關ETF進行被動投資,恐怕還較受到社會的肯定。

既然政府操盤績效不好,為何社會還同意其管理基金?原因恐與政府劃了高額年金給付的大餅有關。但是,過去年金含有的「恩給制」承諾,已在幾年前被軍公教年改給摧毀了。最近勞動部傳出勞保月領給付將被大砍的消息,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人們不斷被年金負面訊息折磨,對政府信誓旦旦「負最終給付責任」的宣示還剩下多少信任呢?

美國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教授曾批評,美國隨收隨付的社會保險是假設經濟帶動稅基增長來支付政府承諾;整個財務設計是靠複利效果來成就。但這顯然是一場龐氏騙局,今天觀諸台灣年金提撥長期不足,過往給付承諾卻隨政治需求加碼,看來還真有雷同之處。

政府年金制度若不要成為龐氏騙局,就必須做出重大改革。今年起台灣人口負成長,社會扶老比未來40多年持續上升,必然會使財源枯竭而支出劇增的年金幻影破滅。我們因此建議,政府應該朝三大方向進行年金大改造。

一,重新規劃整體配套的年金制度。除社會救助外,整合現有各種年金,建立基礎年金、可攜式職業年金,以及具有租稅減免性質的自提退休金制度。其中,自提部分可包含具年金性質的人壽保險,以及調整綜所稅的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減免。

二,在新舊年金制度銜接過程中,政府要盡力維持舊年金給付的承諾,預算分配須提高補充年金財務比率。另外,政府要尋求新財源建立「超級基金」,以應付年金面臨的財務缺口。例如,附加1%營業稅,以及移撥一成營業基金盈餘,就可挹注「超級基金」。

三,建立良善監督管理機制,排除政治干預與人謀不臧。新年金制度要取得社會信任,就必須專業管理並排除人為干擾。基金投資績效必然影響年金財務健全,政府應參考他國主權基金的成功運作經驗,積極提升長期投資績效。

台灣以「堆積木」方式建構年金制度,反映出過去社會成長的歷程。但這樣的架構讓管理備多力分,且財務與給付承諾顯不相匹配。如今社會漸趨成熟,人口卻快速老化,年金已無法依舊模式繼續運作,所以,政府應以建立全新年金體制做為施政目標。如果政府仍把年金改造重點放在刪減給付,卻無意增加預算、改善管理,那麼就誠信破產而落實學者龐氏騙局的預言了。











聯合報黑白集/他傻瓜,你聰明?


2020-12-11 03:2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蔣萬安質詢追問行政院長蘇貞昌「萊豬怎標示?」,還飆蘇貞昌「不要再反質詢啦」。圖/擷取自國會頻道


行政院長蘇貞昌最近火氣與殺氣都降了不少主因是三個連續事件:一是他的心腹丁怡銘假造訊息抹黑牛肉麵業者,被迫辭職;二是和藍委蔣萬安詢答萊豬時,他誣稱信功肉品也支持政府,業者澄清從未支持使用萊劑,使其可信度再受重創;三是屏東縣府隨即對信功發動安檢,被質疑執政黨沆瀣一氣「查水表」恐嚇良民。一時「換閣揆」之聲四起,「衝衝衝」只好轉低調,擺出溫良恭儉。

蘇貞昌向來酷吏性格,飆罵下屬毫不留情。他用丁怡銘等人操作網路有成,砲火進一步對準在野立委。上回蘇貞昌在立院「反質詢」將了蔣萬安一軍,這次食髓知味要逼蔣萬安說出反萊劑的豬農名字,並自問自答拋出信功。當時,他的得意溢於言表,未料幾小時後就豬羊變色。

以賣弄口舌為樂,自非蘇貞昌專屬。當他在台上打臉蔣萬安,台下綠營立委即時叫好呼應,宛如事先配好的聲光效果。還有立委臉書發文,奚落「政治金童不堪一擊」。不料,被打爆的卻是自己支持度,蔣萬安近日聲望則大幅上揚。

身為藍營明日之星,蔣萬安面對草莽戰術,顯得反應不過來。但事實證明,政治人物仍須以誠實服務百姓為務,否則就算口才便給、心計無限,仍會被選民看破手腳。自以為聰明的人,其實是最大傻瓜。













聯合報社論/陳菊所急法案,並不是百姓之所急


2020-12-11 03:1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監察院長陳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長陳菊日前率監委拜會民進黨立院黨團,希望及早通過該院之《人權委員會職權行使法》;由於雙方溝通不順,傳出黨團總召柯建銘拍桌對某些委員怒罵。柯建銘認為,不需要為僅十人的委員會另訂新法,只要在《監察法》中修訂即可;這是立院去年通過人權委員會組織法時做成的附帶決議,監院卻仍送來新法

在萊豬爭議重創民進黨形象之際,柯建銘無意再為監院一個無足輕重的法案賣力護航,可想而知。尤其,監察院前院長張博雅曾根據先前立院的附帶決議,已將人權委員會的職權修訂在《監察法》草案中送出;但八月接任的陳菊卻仍向立院送出一部新的職權行使法,違背了立院原先的決議

不僅如此,監院送出的《人權委員會職權行使法草案,有數項條文被認為有擴權、侵權和違憲之嫌例如,草案賦與人權委員會釋憲聲請權,等於自我擴權。再如,草案規定民眾、私法人或團體若拒絕配合該會的調查,最高可開罰五十萬元,並按次累罰,被認為侵犯人權。一則違憲擴權,二則侵犯人權,皆遭黨團期期以為不可柯建銘之所以拍桌反對,真正原因是不想為執政黨濫權的爭議再背罵名

可議的是,國家人權委員會之成立是以「守護人權」為宗旨,而它居然能訂出既侵犯人權又違憲擴權的法令,這到底如何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而如果任其得逞,它又會變成什麼樣的一頭憲政怪獸?陳菊是美麗島事件受刑人,她當然知道人權之重要,也試圖扮好人權委員會的掌舵角色。問題是,為何她領導的人權委員會如此缺乏民主及法治素養,以為自己打著人權的旗號,就可以大肆攬權、為所欲為?

柯建銘提出的大哉問是為什麼要為十個人專門訂一個法這是個耐人咀嚼的問題。其言下之意,除了立法的成本效益及公平性不足外,恐怕還包含了他對那十名人權委員的品格和能力的礙難肯定。這十名人權委員皆身兼監察委員,其中多人在任命時曾備受爭議,有些則是提出這項擴權法案的主事者。基於這樣的認知,柯建銘顯然無意幫他們錦上添花,讓他們權上加權。

反過來看,不想為十個人量身訂做一套新法,那麼台灣有什麼法令是社會迫切需要、有助提升人權公義,卻遲遲未能制訂的?其答案,最近多次被外界提及的《吹哨者保護法》應是首選。近期發生的幾起事件,讓各界人士不約而同想起《吹哨者保護法》遲無進度。行政院去年曾將《揭弊者保護法》草案送進立院審查,但因揭弊涵蓋範圍引發質疑,故立法遲無進度。

最近喚起各界關注吹哨者保護法重要性的事件包括:一,勞動基金發生勞金局組長游迺文收賄炒股事件,他曾多次遭檢舉被列「高風險名單」卻調動未成,終爆出弊案並使基金大幅虧損,顯示勞動部未認真處理弊案。二,農委會水保局台中分局集體喝花酒事件,是廉政署接獲檢舉而查獲。三,康軒集團董事長違反檢疫規定,疑為「吹哨」的女員工卻被迫離職。第四,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自命為「東廠」,是遭內部員工起而揭發,但吹哨者只能選擇離職。五,萊豬即將進口,在政府態度曖昧放任下,如有揭弊者保護法,更能鼓勵民眾扮演吹哨者角色

簡言之,陳菊所急的立法,並非百姓之所急。為十名人權委員立法,除錦上添花,未必真有助人權。但若有吹哨者保護法,則勢必更能鼓舞人們起而揭弊,在官官相護氛圍下,更有助於公義及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