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美禁售令 逼中國走向創新之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美禁售令 逼中國走向創新之路
◆  聯合報黑白集/扁式「中秋和解文」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不能用冷戰要塞的戰火點亮台灣







經濟日報社論/美禁售令 逼中國走向創新之路


2020-10-04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北京科技部四大部會聯合提出培育和打造十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務求走出科創自主新路向,突破美國圍堵鎖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5G、關鍵晶片、疫苗、微電子製造和飛機引擎等。此一政策提出的背景固然與美中科技戰被美國卡了脖子有關,另方面也與新冠疫情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了巨大衝擊有關。兩者均對全球化市場機制產生了扭曲與破壞,這樣的形勢逼迫中國必須走出一條創新獨立自主之路

在芸芸關鍵科技中,中國選定了至少三類領域加大投資發展。一、中國具有明確優勢,可望領導全球發展者,如5G。中國已在全國開通逾40萬個基站,而深圳更是首個5G獨立組網城市,領先全球。二、中國科技弱項,如晶片、微電子製造和飛機引擎等。為免再出現中興與華為被卡脖子的危機,必須加強相關基礎科研,加大對教育及科研的投資力度。

三、已可與西方技術比肩者,如新冠疫苗。在全球疫苗競賽中,目前中國至少已有三款疫苗進入最後階段臨床測試。北京當局加快推動疫苗面世,供全球民眾普遍接種,讓各國經濟盡快重新啟動,建立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經濟理論產業發展從來就存在著市場經濟計畫經濟兩種模式的選擇,前者淡化政府的角色,後者強化政府的角色前者多為尊崇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所採取後者多為信奉共產主義的中、俄等國所偏好

上個世紀,兩種模式在不同國家經過長期的實驗,證明市場經濟的效率遠優於計畫經濟,終於使得原本選擇計畫經濟的國家不得不進行調整改革,也走向市場經濟,中國大陸即為其中之一。

但所謂調整改革,也並非意謂著從原本百分之百的計畫公有體制一下子全部轉變為百分之百的市場私有體制,相關的轉變,不僅在速度上是漸進的,而且在程度與結構上也是局部的或有選擇性的

以中國大陸為例,在走向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同時,政府仍保留相當的主導經濟產業發展的角色,與此同時,也始終強調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混合所有權體制。一段時期以來,中國這種「半調子」式的市場經濟並不為西方經濟學界看好,認為還有很大改進的餘地。

然而,如果「實踐」果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話,西方經濟學界恐怕就要調整一下心態,以一種更冷靜理性客觀的角度來重新審視中國這種特殊的發展模式。

不妨就先看一下幾個特殊的例子。長期以來,為了壓制中國的崛起,西方國家經常在關鍵技術和產品上卡住中國的脖子,比如 GPS、預警機、太空站以及更早期的原子彈、衛星等,然而中國卻都在被逼迫的不利形勢下一個又一個地突破難關,不僅掌握了技術,甚至還在技術上取得了反超西方水平的成就。由於並非孤例,所以此等現象很值得作進一步的探究。中國的人才素質是其中之一,但我們認為,應該有更深層次的體制上的原因,那就是中國所謂的「舉國體制」。

舉國體制,顧名思義,必然有著強烈的政府主導色彩,但絕不等同於純粹的計畫經濟政府的角色,在於對大形勢大趨勢的研判對國家發展大戰略的評估;擬訂發展策略,就所有相關部門進行協調,避免重複,集中資源,全力達標。剩下的,一切交給市場,但在市場中,國企與民企又各自有各自的職能與角色。這樣的體制,不妨名之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規劃經濟模式」。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反對美國向中國禁售高科技產品,他認為禁售晶片給中國,只會迫使中國更早的完全實現自給自足比爾蓋茲畢竟是明白人,能看透其中原委













聯合報黑白集/扁式「中秋和解文」


2020-10-04 00:0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陳水扁出席台北設市百年交流活動,提出「朝野兩岸和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大選上演川普確診的「十月驚奇」。台灣也有「十月驚奇」,陳水扁突發「中秋和解文」,期待朝野和解、兩岸和解,一時間讓許多人不知該如何享用這顆「扁式月餅」。

雖然馬英九點頭認同,郝龍斌也說不和解台灣沒希望,藍營還是認為阿扁就算語重心長,民進黨只怕無心聆聽。綠營有點尷尬,民進黨中央不回應,綠委強調不能為了和解而失去堅持;獨派則有譏諷扁又出來刷存在感、扯蔡總統後腿,也有質疑扁與馬眉來眼去,難道忘了是誰迫害

不以人廢言,朝野和解、兩岸和解,也是人民的期盼。但扁動機仍遭質疑:從身陷囹圄到保外就醫趴趴走,下一步無疑是擺脫官司桎梏,朝野和解是關鍵;陳致中罷免案是高雄市議員罷免連署最快進入二階的,扁伸橄欖枝護子也不難理解

國民黨長期致力兩岸和解,民進黨也稱朝野和解是目標,但中秋月圓人和解的扁式驚奇,卻讓藍綠同感縹緲。阿扁曾經與連戰大和解,回手就是一巴掌;國民黨被抹紅追殺都是現在進行式;民進黨舞得興起的黨產促轉大刀又如何捨得放下?

川普染疫,他的對手拜登除表達慰問,也撤下所有攻擊川普的負面競選廣告;拜登所說不能一邊說上帝祝福這家人,一邊又在廣告上痛罵對方」,值得朝野三復斯言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不能用冷戰要塞的戰火點亮台灣


2020-10-04 00:0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外長吳釗燮指台海軍事衝突可能性升高,起因於中國打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高官陸續訪台,蔡總統告訴美國務次卿克拉奇,「台灣有決心踏出關鍵的一步,為台美深化合作開啟新的里程碑」,引發諸多政治聯想。但兩天後,外交部長吳釗燮對美國媒體說台灣現在不尋求與美建交」,接著中共外交部稱不存在海峽中線」。兩岸外交部「兩個不」激發國人關注台海情勢,開戰議題的熱議程度是近年之最。

吳釗燮指台海軍事衝突可能性升高,起因於中國打壓,但相比民國85年(九六年)台海危機發生在我首次民選總統前,今年卻是美國大選炒作反中,在火藥庫旁放煙火所致。蔡總統早就站邊美國,然選邊之外,若從冷和轉為與大陸長期敵對,這才是危機所在。

蔡總統極力「親美抗中」,台灣對大陸經貿依賴反而走高;雞蛋押在美國籃子裡,得無條件開放萊豬進口,接受鉅額軍購;台美經貿協議毫無進展,也得先接受要求,將關鍵產業自大陸移出,配合美國重組供應鏈,與中國徹底脫鉤。台美宣布簽署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新南向政策將與美國印太戰略對接,台灣決定將自己鎖上美國對抗中國一帶一路的反中供應鏈

國人無從得知蔡總統承諾的「關鍵一步」究竟為何,但已清楚看到,台美關係的黑箱愈大,國家主權愈漸低落當總統獨斷開放萊豬,犧牲全民健康與豬農生計,卻聲稱沒有交換條件;當政府大內宣台美外交空前突破,外長突然在美國媒體澄清沒打算推動建交;美方軍售布局台灣成為制中要塞,但外長卻得對美自清,若與中國衝突,台灣自負防禦風險與責任,不會依靠美國;以印太戰略為上位指導的新南向,尚未知商機或生機,台灣已宣示為反中供應鏈出錢賣力。

從經貿產業到外交國防,蔡總統的戰略選擇看似恢宏,但卻未對國人交代終極目標與得失,國人才被政府撩起台美建交的期待,馬上要擔心兩岸開戰。政府稱台灣要成為全球供應鏈重整的關鍵力量,須與美國強化連結但拿兩岸關係作投名狀,不必付出代價

當蔡政府接受美方「要塞化」,其實已為發展經濟設下障礙。台灣緊跟美國與大陸脫鉤設防,除有沉重的軍事包袱社會對立,還得尋找替代大陸市場每年八百億美元的順差但台灣對新南向十八國貿易延續去年頽勢,今年一至七月成長率負四點七%,反而對大陸貿易逆勢成長九點三%,貿易總額為新南向總額近二倍;台灣不可能只靠發展半導體產業就能填補要塞化的代價,新南向對接印太戰略會不會成為新錢坑也備受關切。美國利用台灣對付中國,但蔡政府連談判換取脫鉤的基本保障都不敢開口

今年聯合國大會除川普抗中、歐盟批評中國罔顧人權,還有多國對中美角力表達不滿,例如法國總統馬克宏指出,世界局勢不能簡化為美中對立,各國領袖不應任由美中權力鬥爭擺布德國總理梅克爾暗批美中俄強權角力,讓聯合國安理會形同癱瘓

正因多國在普世信仰、經貿發展及國安之間與中國處於衝突及合作並存的複雜關係,才有拒絕美中擺布的自覺。蔡政府宣傳部隊吹捧聯合國成員反中,卻無視歐盟、日本、東協乃至印度都在努力維護多邊合作的價值,這個世界並未如美國期待地分裂成兩個陣營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預警世界無法承受兩個最大經濟體在一場大斷裂中將全球分裂與中國脫鉤促成新冷戰終究只是一種極端想像除了台灣,還有什麼國家甘願不計得失成為冷戰堡壘的一堵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