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8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三萬元補貼 紓困到了誰?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323/web/

◆  清算婦聯會 強人所難的追殺
◆  聯合筆記/三萬元補貼 紓困到了誰?
◆  紓困「節儉」 慘業會更慘
◆  月領三萬乖乖繳稅 被紓困排富
◆  不預警消防安檢 才能保安全
◆  火警設備 應有防擅關閉設計
◆  還在歧視? 要護理也要護「離」!
◆  院士與會士 同儕肯定的榮銜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三萬元補貼 紓困到了誰?


2020-04-27 23:44 聯合報 /   許俊偉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餐飲等產業,包括士林夜市也生意慘澹,用餐座位空蕩蕩,為協助民眾度過難關,勞動部將在本周推出勞工低利紓困貸款,每人最高可貸款10萬元,首年利息由政府補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有朋友提到,他的阿姨是家庭主婦,沒有工作,每天燒飯洗衣,無所謂生計受疫情衝擊的問題,但她領到勞動部每月一萬、共領三個月的生活補貼。原來,只因她有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撿到紓困「好康」。

天外飛來三萬元,對她來說,既然自己符合請領資格,當然沒有需要客氣的道理。問題在政府,竟是如此亂撒人民納稅錢

進一步檢視該紓困方案,勞動部將資格設定在職業工會投保的勞工,原意是希望紓困透過職業工會投保的自營作業者」和「無一定雇主勞工」,再搭配投保薪資須在兩萬四千元以下,以及前年所得未達課稅標準四十萬八千元的排富門檻。

但熟悉勞保制度的人都知道,不少像她一樣沒工作的民眾,長年都是透過職業工會投保勞保,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勞動部自己也清楚。知情的勞動部,卻設計了一套真正該被紓困的勞工看得到、吃不到」,未被疫情衝擊的卻可領紅包的紓困方案

透過職業工會投保的假勞工不少。當年,職業工會投保制度是要把營造工、攤販等流動性較高的勞工納入勞保,但多年來許多根本沒工作的家庭主婦、中年失業者,為了累計勞保年資,不願參加給付條件較差的國民年金,而把勞保在職業工會裡

高薪低報更是普遍現象。因薪資查核不易,通常這些人一開始都先投保基本工資的最低級距,等到年紀大了再拉高投保薪資,以便老時可領到較多的老人給付。以致出現這三萬元生活補貼,不少可能被沒工作的家庭主婦拿走。

一些真的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者,過去因為收入不穩定,無力投保勞保,若受疫情衝擊,如今反而因沒納保而未被紓困。

該救的人拿不到補助,納稅人血汗錢卻落進不需要被紓困的人手裡,也難怪不少勞工對於政府的補貼政策無感。

離譜的還有最高十萬元的勞工紓困貸款,幾乎「人人有獎」,完全不需要投保紀錄,不管有無受疫情衝擊,只要勞工出具工作事實證明,都可申貸,政府還會幫你負擔第一年利息。此舉雖可讓沒勞保的勞工也能借錢救急,但也因毫無門檻,以致不少勞工也「蠢蠢欲動」,有意借十萬元來「投資」,完全喪失紓困精神。

疫情緊迫,經濟受衝擊,政府本應救急,但若未經過完整評估與配套,紓困方案只會又是一次「大撒幣」。










清算婦聯會 強人所難的追殺


2020-04-27 23:46 聯合報 /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婦聯會主委雷倩拿出給蔡總統的陳情書,呼籲各界搶救婦聯會不被消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政部要求婦聯會轉型政黨的大限廿七日到期,三九○億資產面臨充公。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表示,執政黨應在還原歷史真相下,追求和諧與和解,而不是讓人民感覺是在清算、鬥爭。不過,內政部昨天還是完成廢止婦聯會立案公文,並將進行財產清算

有人批評婦聯會收的勞軍捐不公不義,但民國四○到七○年代末期,勞軍捐轉給婦聯會期間,最大宗在照料國軍與成立眷舍。筆者幼時居住的婦聯五村,目前改為「健康公共住宅」,特存大門遺跡,大理石尚有蔣夫人大名,先人德澤,沒齒難忘。更著名的,為照顧戰後孤兒,蔣夫人創立「華興育幼院」,收容眾多遺孤,已故的傅達仁先生回憶:當時的身分證以及戶口名簿上的「家長欄」,寫的就是蔣中正和蔣宋美齡,想必當然便宜行事,未必合法,但又是何等胸襟?試想:若無婦聯會,軍心不穩,台灣赤化,還輪得到今日當權者,耀武揚威,給婦聯會抄家滅族?

也有人指責勞軍捐流向不明,但黨產條例通過後,追溯以往資料,看似言之成理,實則強人所難:假設今日婦聯會轉型為政黨,依政黨法規定,至多僅存十年內的資訊,豈能要求婦聯會,提供七十年前資料?況且,婦聯會為民間團體,並非公家機關,然依法院文卷保存期限規定,號稱永久存在的不動產與至死方休的人事關係,法院卷宗至多保存十五年,連公家機構都無法做到,卻強要民間團體實踐,不是鴨霸,什麼叫鴨霸?更甚者,今日婦聯會的對口黨產會內政部,不乏前輩律師轉任,但民法特別設計保障律師,就當事人卷宗,律師僅須保存兩年,想想:那件對當事人不是天大地大?然主事者厚此薄彼,卻對婦聯會錙銖必較,要求法律所不能之事,又豈算公道?

內政部以政黨法第四十三條為由,要求婦聯會轉型政黨,否則解散且財產充公;並稱其他團體不符上開規定,一視同仁解散。然婦聯會安邦定國、照顧孤寡,難道其他團體有之?而拒絕成立政黨,乃先人「公益優先」之遺志,有何大罪?再者,慈善機構近年募款困難,先前婦聯會將二百億元,欲捐做公益,接洽諸多團體,恐因此次沒收財產,齊遭沒頂之災。綜上,「等者等之,不等者不等之」,婦聯會貢獻巨大,牽一髮動全身,不能視為「普通團體」,仍應盡力保有婦聯會與其所捐助者,於新冠疫情的艱困時刻下,維持最後一線生機。

史實為結:戴笠,雨農將軍,於空難之前,大雨滂沱中對送行者說:「這些年為解決抗戰中死難者遺屬的生活問題,因接收漢奸與日本產業,我們終於有足夠的財產與資金了,你們一定要想著,按時為他們發放」等語,念茲在茲,就是國軍遺族生計。蔣委員長以德報怨做得漂亮,但仍須資財,照料軍民;抗戰、戡亂、台海對峙,當時安撫美意,有其時代背景,盡遭潑髒水,成了「萬惡黨產」、「附隨組織」?望主事官員,為自己也為子孫計,給婦聯會機會,留忠厚餘地,存一絲陰德












紓困「節儉」 慘業會更慘


2020-04-28 01:04 聯合報 /   劉明德/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政府紓困,若只顧喊口號,卻忽略流程門檻,最後還是「看得到吃不到」,那就可惜了政府的用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大概以為,防疫做得這麼好,經濟影響應該不大才是,因此央行把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從原本的二點五九%小幅修正為一點九二%,政府的紓困方案也非常「節儉」。然而,把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影響看得如此輕微,適足以害了經濟。

新冠疫情會很快過去嗎?答案應該是經濟成長的關鍵。當新冠病毒開始出現時,有人以為很快就能得到控制,估計五月分就能穩定下來,這顯然不可能。比爾蓋茲認為要到二○二一年秋天,他的預測可以參考。不管如何,只要有效的疫苗沒有出現,只要疫情沒有控制下來,經濟就很難復甦。

受疫情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台灣的經濟增長下修為負四%,這樣的預測或許過於悲觀,但其實不能排除。原因即在於這次疫情非同小可,全球疫情高峰也遠遠還沒到,雖然至今我們防範得很好,但台灣是出口導向的國家,而中國、東南亞國協、美國、歐洲及日本合計占我國出口總額八十五%以上,其中,中國又占了四十一%,偏偏這些國家疫情嚴重,台灣經濟怎可能只受一點點的影響?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的報告,樂觀情況下,今年全球貿易量將縮減十三%,悲觀情況下,全球貿易量恐崩跌卅二%。這樣的預估是合理的,原因是此時全球貿易幾乎陷於停擺,歐盟封鎖了、印度封鎖了,日本封鎖了,新加坡封鎖了,馬來西亞封鎖了、越南封鎖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以貿易立國的台灣不可能獨善其身。這是為什麼很多國家撒錢紓困,其原因不全是這些國家感染或死亡人數很多,而是全球貿易確實要有一段時間停擺。如果不及時對大量的企業和人民進行紓困,那社會經濟問題就會很嚴重。一向自詡超前部署的蔡政府,在經濟這一塊卻是嚴重落後了。

從這次疫情的紓困比率占GDP比重來看,我國占五點五%(事實上,真正的紓困金額只有二千一百億而非一點零五兆,約只占台灣GDP的一點一%而已),美國占十點二%,日本占廿一點四%,德國占卅一點八%;然而從對外貿易依存度來比較,二○一九年第三季台灣對外貿易依存度達一○二點七一%,而美國為廿五點六五%,德國為六十九點八五%,日本為廿八點一%,這其實是一個很讓人難過的對比。有一句話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對外貿易依存度遠低於我們的國家,他們投入紓困的占比至少是我們的二倍,甚至是六倍以上,在此緊急時刻,政府怎能不伸出援手,救救大小企業、攤販、自由業者、失業者、街友、放無薪假的人。

受疫情影響,慘業不是只有觀光和航空少數幾個我們明顯看得到的,而是影響廣泛深遠。政府紓困的規模要是不加大,紓困的速度要是不及時,紓困的對象要是不擴大,那麼,很多社會悲劇就會接二連三的發生,而倒閉的企業若要重新站起來,那就不知道還要多久。孔子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指的就是現在啊!











月領三萬乖乖繳稅 被紓困排富


2020-04-28 01:04 聯合報 /   蔡豐慰/飯店業(台北市)


受到此次疫情影響,在飯店業上班的我,知悉公司發薪狀況不穩定,看著同事們不知所措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決定協助員工做最壞打算,主動去了解如何申請失業補助,備而不用。

看到政府針對領隊、計程車司機等行業的紓困補助,我也積極地去了解看看有什麼可以協助同事們的紓困方案,找了很久才發覺有納稅工資超過基本工資二三八○○元以上的我們是無任何紓困方案了,反而在某些繳稅較不明確的行業才有紓困。

我不禁對所謂的排富、紓困打個問號。難道月領三萬元正常繳稅的國民,突然因疫情影響而被減薪甚至失去工作就被排富了,就被認為不應該救濟了,僅可申請自行繳費的勞保失業補助?看著自己繳交的稅被拿去對一些平常不繳稅行業的失業者進行紓困,感到非常難以接受。












不預警消防安檢 才能保安全


2020-04-28 01:04 聯合報 /   段其文/自由業(新北市)
消防安檢應採無預警方式,才能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圖為示意,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錢櫃KTV大火,造成重大傷亡,令人深感遺憾與痛心,讓我不得不在此悲痛的時刻,來談談多年以來我對大樓消防安檢的疑惑。

我所居住的社區大樓每年會舉行一次大規模的消防安檢。在消防單位來檢查前一、兩周,管委會總會在各電梯張貼公告,「貼心」的提醒住戶們趕緊將各戶門口、樓梯間的鞋櫃以及雜物收進屋子裡,以免未通過而受罰。因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只有一至兩周得以享用乾淨又安全的梯間;待消防單位大張旗鼓的到社區初檢、複檢過後,住戶們又紛紛「物歸原處」,一切又回歸占用公共空間,卻造成潛藏危機的日常。

祈消防主管機關能實施不預警的消防安檢,發現真正的問題所在,有違規的情況發生時立即依法開罰,如此才能確保家家戶戶的消防安全。











火警設備 應有防擅關閉設計


2020-04-28 01:04 聯合報 /   鄭世岳/嘉南藥理大學公共安全及消防學程兼任副教授(台南市)
漫畫/季青
消防員搶救錢櫃KTV大火,升起雲梯車並深入各樓層搜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市錢櫃KTV大火,台北市消防局表示,現場電梯整修工程,未依規定向建管處及消防局等申報施工安全及防護計畫就偷跑施工,還將全棟警報設備關閉,造成重大傷亡,市府將追究刑責及行政責任。

原本火災警報設備是用以偵測火災發生,即時預警人員逃生的消防安全設備,但遭關閉後就無法發揮火災警報的功能,為何警報設備可以輕易被關掉?這樣的設備在安全設計是不足的。雖然擅自關閉火災警報設備的人員有不當之處,但是人員犯錯是很難避免的,在發生事故後只檢討人的過失,將無法根除事故的發生。因此,應該從設備的安全性能進行檢討,讓設備的安全設計彌補人員犯錯的可能性。

在人因工程的安全設計概念有所謂的防呆裝置,就是防止人員失誤可能衍生意外事故發生的安全設計。如一一○伏特的插座與二二○伏特的插座是不相容的,這樣的設計人們就不會插錯插座;電梯的門要完全關閉,電梯才會啟動,才不致造成人員夾傷的意外;自排車的排檔桿未在P檔位置,汽車無法啟動,才不致造成啟動後發生暴衝。這些安全設計都是預防人員失誤,可能造成意外事故的發生。

火災警報設備應設計有防止人員擅自關閉的功能,這在安全設計原理並不困難,但是我們的警報設備卻無這樣安全設計的要求,這是值得消防主管機關進行檢討之處。

每當事故發生,有關部門只檢討人員的過失,這樣的作法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固然處罰犯錯的人有其必要性,但絕對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作法,應同時檢討環境、設備,甚至制度面是否有不足之處。有關當局若要杜絕火災警報設備被擅自關閉事件再發生,應從警報系統的安全設計著手,讓警報設備具備防呆設計,其他的安全設備也應該具有防呆裝置,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安全防護的功能。












還在歧視? 要護理也要護「離」!


2020-04-28 01:04 聯合報 /   梁小魚/護理師(台中市)
雖有人歧視醫護人員,但大多數人仍是支持醫護人員的。圖為新北市立竹圍高中發起加油傳愛運動,手拿各國國旗為全球醫護人員加油。圖/ 新北教育局提供


督導神情不悅進入辦公室,見到幾位同事都在,趕緊一吐怨氣。

督導每日搭公車上班,今天有位年約四十歲的女乘客,帶著不友善的語氣問她:你是護理人員嗎?是在開刀房上班的吼?我看你常穿紅色的制服

督導:我是護理人員,但是我是辦理行政業務的。
女乘客:你可以不要穿制服搭公車嗎?
督導不客氣地回說:我穿運動服不行嗎?

辦公室的同事們聽後,都有種不可思議的怒氣,還能自嘲地說:一、現在還是有歧視護理師此等之事!二、這位女乘客有所不知,在開刀房工作者,是不著紅色衣服的。三、護理師如今搭乘交通運輸工具,要注意衣服的顏色了。

一旁的芯學妹也分享一則事件,這是芯學妹前同事的親身經驗。

護理師因為雙手的皮膚有問題,因此來到皮膚科就診。當醫師刷下健保卡後,居然怒罵跟診小姐:你為什麼沒有告知她是高危險群的職業?為什麼不給她戴手套?跟診小姐委屈回答:她就是來看手的啊!

聽完芯學妹的話,眾人的情緒都爆開了!這位皮膚科醫師所言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醫師不也是高風險的職業嗎?如果醫師都要避諱護理師的話,那麼護理師該如何行使醫師所交代之事務?如何協助醫師照護病人?

疫情嚴重之際,醫護人員要比旁人更注重本身的安全措施,新聞報導多則護理人員在第一線上無怨無悔的工作,令人意外的是還有人會用異樣的眼光仇視著,這讓護理師情何以堪!

我所任職的機構,在政府未下令前,便率先有條件的限制家屬探訪,大多數家屬都能體諒接受,但是仍有一兩位家屬前來大聲咆哮威脅,後來將禁止探訪的公文張貼於門口,這幾位家屬也無話可說了。

如果你們仍視護理師為病毒避而遠之,如果自己人也排斥同行,那麼,請你們跟我們保持社交距離吧!稱幸的是,我的家人並未跟我保持社交距離!

我是護理師,明天依然會戴著口罩,到機構執行任務的。













院士與會士 同儕肯定的榮銜


2020-04-27 23:47 聯合報 /   陳信文/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新竹市)
台裔學者馬中珮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圖/取自柏克萊加州大學新聞報


聯合報刊了一位台裔學者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在一片疫情的消息中,不同的主題也還頗引人注意。這陣子也有關於中研院「院士」的國籍議題,討論當中也提到了「院士」並非中研院真正的聘任同仁。那麼「院士」到底是什麼?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的英文名稱為member」,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英文名稱為academician」。中文譯名「院士」、而英文名稱「member」的單位較多,如美國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日本學士院、中國科學院等。中文「院士」、而英文名稱為「academician」,也有一些單位,如亞太材料學院(Asia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不論稱為member或academician,相同點是這些院士的產生,都是藉由同儕推選的程序而來這些學院的院士,通常只是一種榮譽頭銜,並非是這些學院的聘任人員。因為多數的這些學院(academy),與中研院的結構不同,他們並沒有研究的實體功能,也就是這些學院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研究員。

與「院士」有些類似的是學會的「會士」,其英文名稱主要使用fellow」;在過往的中文譯名中,「fellow」也曾被翻譯成「院士」。學會的會士通常被認為是學會中學術表現最佳的一群,有些學會的會士資格則也涵蓋對學會會務有重要貢獻者。同樣的是這些會士也是榮譽的頭銜,而其產生也都是藉由同儕的推選程序而來

因為專業領域中,相當重視同儕的評價與看法。而院士與會士的產生,都是經由同儕的推選產生。這種同儕的肯定,對專業人士而言是非常大的榮譽這也是為何專業領域中很重視這些院士與會士名銜的原因。至於不同院士與會士的學術地位如何?這是相當主觀的議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學術水準與當選門檻,在全世界類似的組織中,是屬於很前段的一群。

後記:該篇新聞中,列舉了之前入選的華人學者。很可惜的漏掉了徐遐生院士。徐院士學術地位崇高,曾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是中央研究院院士與多種重要學院的院士,早在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就當選了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