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春山/看香港選舉,珍惜台灣的民主
◆ 楊志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男性服兵役,女性服社會役
◆ 蘇蘅/選舉社群網戰 無規則的叢林
◆ 嚴震生/請宋楚瑜告訴蔡英文論文該如何寫
◆ 李清志/基隆罪夢者
◆ 方祖涵/長跑科技的創新與爭議
◆ 薛承泰/還不是為了「對得起自己」
◆ 盛治仁/愛國責任感或過度權力慾?
◆ 黃介正/台美之間的四個「悖論」
◆ 王健壯/這樣的黨主席太過分了
◆ 陳立恆/呂秀蓮之後,何處安放黨外的美麗?
◆ 楊志良/20年目睹之怪現象
◆ 葉銀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王正方/我們的離岸風電為什麼那麼貴?
◆ 周行一/地緣政治風險將決定股市短中期趨勢
◆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 馬凱/哀哉!世上苦人將更多
◆ 薛承泰/當基本工資尬上貧窮線
◆ 方祖涵/大聯盟冠軍的政治氣味
◆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
◆ 嚴震生/Mike & Mike
◆ 盛治仁/小確幸台灣,很久沒有大突破了
◆ 李清志/搬家的人生
◆ 王健壯/蘇貞昌要走的是豹變之路
◆ 楊渡/文字的災難,正在發生
◆ 陳立恆/城市藝術的中年危機與青春秘訣
趙春山/看香港選舉,珍惜台灣的民主
2019-11-25 23:35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受反送中等事件影響,香港區議會選舉投票踴躍,各地投票站均大排長龍。 (路透)
香港區議會選舉落幕,泛民主派以懸殊的差距大勝親北京的建制派。從今年二月十三日香港政府宣布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反送中」運動後,在這樣的氛圍下出現這樣的選舉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建制派在高達七十二點四的投票率中慘敗,代表港人對港府的執政己產生信心危機,也是對中共在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的重大考驗。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逃犯條例》修訂演成充滿血腥的警民暴力衝突,應是港府和北京當局始料未及。「反送中」運動從量變到質變,它反映的不僅是主權移轉後的香港司法問題,而且擴及到政治、經濟、社會,乃至對外關係等其他層面。有大陸學者指出,北京忽略了九七後在港實施「愛國教育」,也沒有顧及香港行政體系的人事接軌。最大的誤判是認為,只要香港在五十年內能「馬照跑,舞照跳」,北京就可高枕無憂。畢竟在北京看來,「一國兩制」本非港人所應享有,那是為了要給台灣作示範。
北京維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努力「用心良苦」,但香港民眾不會領情。習慣於呼吸英國殖民統治空氣下的港人,回歸後似乎出現了「環境不適症候群」。多數中國網民認為,對香港已是「仁盡義至」,反送中讓他們覺得「是可忍,孰不可忍」;但北京則怕「小不忍而亂大謀」,因為:第一,不能增加川普政府在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第二,不能讓「檢到槍」的蔡英文政府,變本加厲大搞「抗中拒統」;第三,面對中共經濟下行的壓力,緩不濟急,香港的「特殊金融地位」還是難以取代。
所以,習近平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見面的最大意義,就是鼓勵她可以運用「基本法」授權的任何手段來「止暴制亂」。這也意味著北京不會直接出手派兵鎮壓。試想,北京既然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還讓區議會選舉如期舉行,這不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是要把香港善後的責任交給港府,以落實中共眼中的「港人治港」。北京和港府或許研判,示威群眾的不滿會因選舉結果而暫時得到宣洩,甚至覺得應該見好就收。
如果民眾以雙普選為奮鬥目標,林鄭選後面臨的問題是泛民派把持區議會對特首選舉形成的政治壓力;林鄭也必須安撫自認因反送中運動而遭池魚之殃的建制派。但如示威群眾升高抗爭行動,林鄭頓覺無計可施之下,我們不排除她會動用北京在港駐軍的可能。
中共外長王毅受訪時指出:「不管香港局勢如何變化,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王毅的話就是中共處理香港問題的底線,意即北京不會在涉及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問題上作任何讓步。因為這涉及習近平領導下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地位。中共可以容忍在一國兩制的「體制面」作出改革,但不會允許港人,尤其因外力介入,而挑戰它的「制度面」。所以,明天的香港不會成為今天的台灣。
今天台灣能在全世界華人社會中進行民主選舉,這是多麼難能可貴。我們應該珍惜,也應懂得如何趨吉避凶。台灣不是香港,如果明天的台灣變成今天的香港,那是因為不懂「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的道理,是我們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