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拋棄式的會展建築?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6587/web/

◆  地下站柴車空汙 如何解套
◆  聯合筆記/拋棄式的會展建築?
◆  社區精神復健發展30年∕與惡的距離 仍須努力
◆  搖擺不定金正恩 熱鍋上的文在寅
◆  拒絕選前威脅 終止教育私校化災難
◆  刪自償率 財政紀律不演了?
◆  提高農業所得才是核心價值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  漫畫/反應迅速






聯合筆記/拋棄式的會展建築?


2019-11-05 23:37 聯合報  鄭朝陽
台中市主辦的世界花卉博覽會於四月閉幕。 圖/台中市新聞局提供

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四月閉幕,這是台灣難得舉辦的園藝盛會,不但展現中台灣的花卉園藝實力,也結合在地科技、藝術、人文及產業資源,辦出一場具國際水準的博覽。只是,博覽會結束了,那些令人驚豔的建築物和公共藝術品去留,又是令人頭痛的難題。
你或許會問:辦這麼大型的會展,不是都有完善的規畫嗎?的確,從舉辦國際運動賽事到花卉博覽會,從場館規畫設計到活動結束,計畫書都寫得頭頭是道,當曲終人散,最後要面對現實,卻總進退失據
好比英國倫敦、對岸的北京、上海靠奧運、世博會,讓城市建設蛻變升級,台灣風光辦完民國98年(二○○九)世界運動會後,高雄世運主場館現已更名高雄國家體育場的使用率就難以拉抬,這座結合綠能、外型設計很炫的世界首創開口式體育場館,曾被譏為蚊子館台北花博當年落幕後,也留下低度利用的場館
又如最近引發爭議的台中花博遊客中心「探索館」、臨時展館「發現館」,以及多件展品、公共藝術品,都因花博結束、台灣燈會即將登場而須逐一拆除,當初設計的建築師、策展人和藝術家,明知這些作品一開始就設定為臨時建築和展品,有些也規畫材料回收再利用,但一棟建築動輒上億元,只用半年就拆,難免心生惋惜,也挑戰台中花博永續、循環的核心價值
台北花博當初園內的十四處建物也都是臨時建築,後來在循環永續考量下沿用至今台中花博提出永續口號,如今應反思如何減少浪費。」打造發現館的建築師這麼說不無道理,所謂「循環永續」,指的是建築材料重複利用,還是以建築物生命周期思考這涉及場地使用的彈性會展永續價值,甚至城市發展規畫,如果流於一次性的會展思考,會展建築成了拋棄式建築,就充滿了矛盾
問題出在台灣籌辦大型會展等活動總缺乏長期、永續的規畫,以及務實的財務效益評估。砸大筆錢蓋場館,卻沒有結合都市計畫,作為城市轉型的動力,與最近高鐵延伸案的選舉支票如出一轍;會展活動為期數天到半年,打造許多結合科技、人文智慧結晶的藝術品,會展結束卻面臨維護管理、營運資源無以為繼,以及不知何去何從的窘境,讓主辦機關為難、藝術家心碎、環境無法加分的三輸局面










搖擺不定金正恩 熱鍋上的文在寅


2019-11-05 23:41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南韓青瓦台4日表示,總統文在寅於第35屆東協峰會上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11分鐘, 同意繼續以對話解決分歧。 (美聯社資料照)

南韓總統文在寅四日與日本首相安倍利用在泰國舉行的東協+三高峰會議晚宴前會晤十一分鐘。一般認為,自今年七月起,韓日「你一拳我一腳」的輸出限制與終止《韓日軍事情報交流協定》導致的兩國冰凍關係,終於「冬去春來」。
文在寅與安倍短暫交談達成對話來解決問題原則目前看來,趁十二月在中國大陸舉行的中日韓高峰會議機會,另安排文安會可能性極高。問題是,兩國最棘手的「日帝時期強制徵工被害人的賠償」如何解決,雙方至今仍有歧見。
近日來,美國對南韓施壓不遺餘力。美國國務院官員、美國駐日、駐韓大使紛紛公開要求南韓預定於廿二日即將終了的《韓日軍事情報交流協定》再延長一年,否則美國將對南韓「不利」。
美國特別重視該協定,一方面為日本撐腰,另一方面認為,近年來中共和俄羅斯軍機隨時輕易侵犯南韓防衛領空,南韓都無法有效阻擋,讓中共、俄羅斯及北韓暗自對美國竊笑。
當然,美國手中「打擊」南韓的籌碼很多。其中,增加駐韓美軍分攤費用,就讓南韓吃不消。川普早已獅子大開口,要求將今年三月才妥協的一億美元,於十一次會談中增至五十億美元,自明年三月實施新約
尤其,讓南韓現代、KIA汽車已開始喊受不了的是關稅問題。目前兩公司汽車銷美都有大幅成長,倘若美國採取廿五%關稅,或故意拖延協商時間,勢必重傷汽車業。因此希望南韓政府不要為討好北韓,「刺激」美國。
問題在文在寅。文在寅不願意放棄金正恩的手,執政以來苦苦經營的兩韓關係,文在寅認為,已促成「文金會」、「川金會飯已煮熟,並獲得習近平與普亭的大力支持,只剩金正恩一人搖擺不定
最讓文在寅頭痛的是,金正恩又開始發作,今年五月起,已試射各種新型飛彈達十二次之多,南韓政府雖在國會為金正恩「美言」,但受到反對黨嚴厲攻擊,影響明年四月國會議員選情。更不可思議的是,金正恩要求文在寅把金剛山南韓現代集團投資建設的觀光設施全部撤出,好像翻臉不認人。
數個月以來,每逢周末假日,南韓反對黨和傳統保守派示威吶喊文在寅下台。文在寅上任以來首度面臨嚴峻的內憂外患,困境頗像熱鍋上的螞蟻,萬一執政民主黨輸掉這場國會議員選舉,接踵而來的下屆總統選舉,再次政黨輪替性提高。









地下站柴車空汙 如何解套


2019-11-05 23:48 聯合報  賴明煌/工程技師(嘉縣水上)
斥資近千億元的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去年十月通車啟用後,因南迴線柴油發電列車經過時,廢氣導致高雄與鳳山站地下月台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瞬間飆升,乘客掩鼻,站務員更苦不堪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西部鐵路電氣化工程在民國62年(一九七三年)的十項建設分段施工與通車啟動至今,全台最後一哩路,因南迴鐵路在潮州至台東間迄今尚未電氣化,現正積極趕工,預計民國110年(二○二一年)完工通車屆時環島電氣化就可繞島無阻,拉近南北東西空間距離與平衡差異
去年十月斥資近千億的高雄鐵路地下化工程通車,因從豐原台中等地發車南來南迴線柴油列車,在此地下化車站所排廢氣與停起之煞車扭動等活塞效應,導致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氮氧化物、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與鐵屑粉塵等不良空氣飆升,有時竟逾環保署公告標準值數倍以上,讓搭車旅客與站務員苦不堪言。
台鐵去年底雖然日減四班柴油車頭改以電氣車頭與減少怠速二分鐘,至今仍檢測出空氣品質不良之問題,常被客訴,有損機構形象與整體同仁士氣。
潮州站高架站體是台鐵一等站,擁有三座島式月台,自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取代高雄屏東站成為西部電氣化終點站,包含目前最快速普悠瑪列車以此發終車,同時其南側三公里之潮州車輛基地,其發車調度之功能應該可更加擴大
筆者建議,首先要求台鐵列車到站車位準確如同高鐵月台定點,旅客就預先排隊對準搭乘列車閘門精確迅速上車,減少找列車與拉行李找座位的耗時;並在尖峰時間可外聘人力預先看車票,協助旅客就位上下車,這樣可減少怠速時間與旅客慌張;只要台鐵多用心就可接近高鐵服務水準。
若再加強地下站區排氣循環抽排風機的數量與效能,導入大量新鮮空氣並立即採購電氣火車頭與提前交車使用,也可以政府採購法第廿二條第一項第七款:檢視原有契約的擴充條款來辦理,以減少對高排汙之柴油車頭的依賴。
進一步調度豐原等北來南迴線的台東站之原本柴油列車,可在其原發車站均掛電氣車頭來拉列車到潮州站,立即改換可通行南迴鐵路的柴油火車頭,以原車原位不折騰旅客之方式調度車頭,這樣進入原有高雄鳳山間與未來台南等地下化站區時不致空汙留滯在地下站區月台;等後年南迴鐵路電氣化向下降挖施工方式完竣時,台灣全島台鐵環繞幹線全部電氣化,地下站區的旅客與台鐵員工也就不致受空汙之苦了。










提高農業所得才是核心價值


2019-11-05 23:50 聯合報  呂學儀/台大名譽教授(台北市)
農委會打算在既有農保制度中增設年金保險,提供老年給付,補上農民年金缺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藍綠兩黨總統參選人提出農業政策,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提出在農民健康保險條例中增訂農民年金保險另加老農津貼方式之農民退休制度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提出七三比的內外銷之農業產銷政策都想提高農家所得
農業政策範圍很廣,凡農地政策、農業生產政策、農業產銷政策、農業保險政策、農業金融政策、農民福利政策、農村建設政策、農業研究及推廣政策等皆屬之。
提高農家所得有兩個途徑:一為農業所得,另一為非農業所得,農民最關心的是如何提高農家之農業所得,是為農業政策之核心價值。
以調查資料顯示,目前農家之農業所得比非農業所得偏低,沒有誘因可引導青年從事農業工作,企盼總統參選人提出如何提高農業所得政策。










刪自償率 財政紀律不演了?


2019-11-05 23:46 聯合報  沈育民/電機工程師(高雄市)
鐵路立體化審查,擬取消自償率門檻。圖為台中烏日火車站周邊鐵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交通部日前檢討修正「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擬取消自償率審查門檻,形同自拆財政紀律最後一道防線,從此民粹主義、選票至上成為重大建設唯一指標,專業與良心淪為空談。
誠如交通部長林佳龍所說,目前有關鐵路立體化訂定的自償率,很多是表面文章,有時為了滿足自償率,數字會灌水,並不真實;林認為如果建設是對的,就應用國家資源縮短城鄉差距,要求檢討審查要點。但自償率本身沒錯,錯的是制度導致自償率虛報作假流於形式,林不檢視過度側重以自償率作為審查門檻問題,設法就其他方面平衡縣市財源基礎,形同顧此失彼,未對症下藥。
自償率作為政府機關評估公共建設財務之要項,有其重要價值,然而蔡英文政府上台後,旋即推出八年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其中軌道建設約四,二四一億元占去近半經費,計畫中充斥都會鐵路、中南部觀光鐵路等類別,赫然可見被部分部會列為偏鄉的路線規畫,識者無不憂心自償率過低將債留子孫。
當時閣揆林全獨排眾議稱,軌道建設僅占政府一年公共預算八分之一,如果能帶來廣大外部利益,就值得政府花錢做,「賠點錢也沒關係」。換言之,政府早將自償率當成擺設,如今取消門檻僅為補正程序而已。格外諷刺的是,總統蔡英文日前才誇稱「我們是史上最遵守財政紀律的政府」,如今卻是樂當「散財童子」取悅財團民粹,「嘴砲政府」當之無愧。
論語一書記載,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孔子回:「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子貢關心每月浪費一隻羊,孔子則重視用羊祭祀背後的精神。自償率有如羊,眾人皆知其僅剩參考價值,但總有其監督存在功用,今後捨棄,重大公共建設喪失適當比較依據;未來執政者為求連任選票,肆無忌憚將國家財政公器私用,視專業評估於無物,進而帶頭棄祭自償率這頭「良知之羊」,人民只能付之一嘆。
刪掉自償率,蔡政府連財政紀律也不演了」?明年選舉結果無從得知,但可確定的是,自償率門檻恐從此成為歷史絕響,再也沒有任何公共利益與專業考量能夠有效束縛執政巨獸了。









拒絕選前威脅 終止教育私校化災難


2019-11-05 23:39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學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五大私校團體昨召開記者會,要求國家應建立常態性、合理反應教學成本的學雜費調整機制。 記者季相儒/攝影

私立大學、私立科大、私立專校等五大私校團體,五日舉行聯合記者會,對民國109年(二○二○年)總統候選人提出高教建言,要求國家應建立常態性、合理反映教學成本的學雜費調整機制,以及要求政府對公私立大學之資源分配要公平對待
這些由私校校長組成團體的要求與建議,並不妥適,因為他們並未檢討及反省現時私校種種非公益性與公共性之不良運作,特別是在學術聲望、師資設備均遠不如公校的情況下,卻收取高於公校兩倍的學費,造成青年學子財務的重大負擔。而私校校長之學術地位、研究成果及社會名望,大多不如公校校長,但多領取高於公校校長兩倍的薪給,有失公義!
當前私校的問題,在「民國108年(二○一九)教育政策研討會:邁向公義與卓越,台灣教育發展的危機與對策」中,內政部前部長、知名教育學者黃昆輝更憂心指出,教改廿五年來,台灣教育面臨「社會階層再製」的問題很大,社經地位較高家庭子女,多讀品質較優的公立學校,弱勢家庭小孩反而多讀私校、繳更多學費,使弱勢子女輸在起跑點,有違公義,也埋下社會不安種子
又為因應少子化,私校生源不足之困境,教育部近年開放大學廣設推廣教育學分班,就有不少私校傳出弊端。如康寧大學推廣教育學分班的學生未經合法招生程序,就直接轉為學位生;也有私校讓原住民、身障等推廣學分班學生直接轉為進修部學位生,向教育部詐領弱勢生學雜費補助。更離譜的是,南榮科大校長黃聰亮夫婦涉嫌販賣假學歷,以及僑光科大校長楊敏華讓兒子以二年半時間火速取得學、碩士學位,並擔任講師,被教育部罰鍰之荒唐醜事!
教育改革聯合陣線在教師節前召開記者會,痛批私校聘約亂象叢生,教育部卻放任私校制定不合理聘約,加害不懂法律的教師。全國私校產業工會所蒐集五十多所的私立大學聘約,發現許多不合法、不合理的內容,如違反教師法,將招生或行政工作納入教師義務;未於聘約中明訂研究費數額;不得洩露年終,若造成紛爭,得解聘或不續聘;以及校外兼職或兼課者即改聘為兼任或解聘,嚴重傷害私校教師之工作權!
今年恰是威瑪憲法頒行的一百周年,其第一四七條規定:「私立學校之教育目的及設備與教員學問不亞於公立學校者,且對待學生一律平等,不以學生父母之富貧而區分者,國家始得准許其設立。若其教員之經濟及法律條件無充分保證者,不准設立」!這個規定也類似的顯現在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德國基本法第七條上,顯見私校教育公益性與公共性,是教育憲法的重要環節
筆者希望蔡英文總統迅速落實其「十年政綱教育篇對於私校公共化之主張,其他總統參選人也應拒卻選前要脅」,而在當選後更應停止對私校違憲的教育補助,終結私校萬年世襲董事,以終止當前教育結構嚴重私校化的種種災難











社區精神復健發展30年/與惡的距離 仍須努力


2019-11-05 23:52 聯合報  陳進茂/台灣社區精神復健發展協會文宣主委(高雄市)
圖為示意。龍發堂於2018年1月3日宣布全面暫停精障照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從民國69年(一九八○年)代末期,台灣社區精神之父葉英堃博士將社區精神觀念引進台灣後,社區化的精神醫療已逾卅年。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針對罹患精神疾病相關的照顧與安置問題引發熱烈討論,可見精神疾病的照護與未來服務,是社會大眾相當期待的議題。
精神疾病包含憂鬱症、焦慮症、重鬱症、思覺失調症及相關精神疾病,因工作壓力、社會壓力、經濟壓力的長期且無形的負擔,以及藥物成癮濫用、頭部外傷等因素,也可能出現精神症狀,這些症狀都需要專業的精神醫療照護社區精神復健體系是精神醫療照護重要的一環,擔任病患回歸社區的重要角色。卅年來在衛生主管機關的精進下,精神醫療服務已由「治療疾病」轉化為「回歸社區」的方向,這是社區精神復健領域重大進展的里程碑
衛福部統計,一○六年台灣因精神疾病接受門診與住診人數已超過二六三萬人,持有相關精神疾病證明含慢性精神病患、自閉症及失智症達十九萬人,可見精神醫療需求量極大,服務過程須重質重量
截至衛福部心口司今年六月的統計,目前在社區精神醫療體系中,全台日間型的社區精神復健機構共有六十八家,服務量為三,三二四人,每萬人有一點四一的服務量;住宿型的社區精神復健機構共有一五二家,服務床數為六,四七○床,每萬人口有二點七四的服務床數。現今社區精神復健服務已經全面展開,但是在新竹縣、雲林縣與嘉義縣尚未有日間型機構的服務,而台東縣與離島三縣都未有日間型與住宿型機構的服務,這也是吾輩未來努力的方向。
精神病患的服務需要長期性,除醫療照護的連續性,針對生活獨立性、職業訓練及工作技能的培養都是幫助病患回歸社會的技能訓練社區精神復健屬於社會安全網絡,適當的照顧病患,合理的復健訓練與最終回歸社會,是社區精神復健的精神,也是吾輩努力的目標
欣逢社區精神復健發展卅周年,除緬懷前人的辛勞,未來吾輩應該更加齊心,消弭大眾歧視,也衷心期待社會能再度接納這群康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