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6303/web/
◆ 聯合報社論/蔡碧仲的演出,足堪勝任「東廠」總管
◆ 聯合報黑白集/神棍閣揆驅魔記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關係嬗遞折射的中國蛻變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關係嬗遞折射的中國蛻變
2019-10-29 23: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40年中國在歷史上呈現的空前變化,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觀察透析,其中一個有趣的角度是美中關係。
美中關係過去40年來的演變,如從美國的戰略層面看,有五個階段:從民國68年(1979年)建交到民國80年(1991年)蘇聯解體是蜜月期;從民國80年(1991年)蘇解體到民國90年(2001年)中國入世(WTO)是磕碰期;從民國90~98年(2001年至2009年)小布希總統主政年代是提防期; 民國98年(2009年)歐巴馬總統上台到民國106年(2017年)卸任,是「重返亞太」的遏制期; 民國106年(2017年)川普總統上台後則是加強遏制期。
若從美國的戰術操作層面看,則是四個階段,包括接觸加扶植期、接觸加合作期、合作加遏制期,以及遏制加脫鉤期。兩個層面間的階段長度未必一致,但大體吻合對應。如就當前形勢而言,戰略上美國對中國是加強遏制,戰略操作則是遏制加脫鉤。
有兩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即如何解讀及如何預測?後者是指如何觀察研判民國109年(2020年)後的形勢,會不會從當前的貿易、投資、科技脫鉤,進一步延伸到金融與學術脫鉤?會不會從當前的經貿遏制,進一步延伸到外交、政治乃至軍事上的對抗?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問題的答案或可從解讀中找到線索。
解讀美中關係過去40年來的嬗變,第一也是最常見的概念是「修昔底德陷阱」。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在全球排名,從40年前的第15,30年後(民國99年(2010年))就躍升到了第二。於是,美中關係掉入了老大老二間矛盾的「修昔底德陷阱」。
現實上,歐巴馬上台之後即開始對中國採取「重返亞太」戰略。展望未來,矛盾只會加深而不會減緩,因為中國GDP極可能在十年後超過美國。
不僅如此,美國現在開始感受到的另一個壓力是所謂的「薩繆爾森陷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指出,「比較優勢原則」有利於貿易各方,但若一國在原本未必有比較優勢的領域也發展出新的相對優勢,則將對原本擁有比較優勢的國家造成傷害。
眼下中國除了在傳統具有相對優勢的領域,也開始在科技及產業發展出中國的比較優勢,例如5G、AI、量子科技、太空、軍事等。對美國而言,這當然是所面對的新挑戰與新威脅。
那又如何理解在日益眾多的科技領域,中國竟展現出令人意外的潛力?這就跟「孔夫子(儒家)陷阱」有關了。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思想蓬勃,各領域的科技與製造獨步當代,且為後世難以企及。
但在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之後,思想、學術、科學、工藝全受到拘束,隋唐開科取士後變本加厲;此為工業革命不見於中國,且西方科技工藝終於超越中國的主因。此一禁錮直到民國1年(1912年)帝制結束,以及民國8年(1919年)五四文化大反思之後,才獲得根本解放,其後雖遭文革等政治運動衝擊,但大體上中國已跳出了長達約2,000年的「儒家陷阱」。
美中之間及中西之間的世紀較量,從「中國崩潰論」到「中國威脅論」,西方及美國開始默認了超過他們想像的中國挑戰能力。但除了從「修昔底德陷阱」及「薩繆爾森陷阱」,還有必要更深入地探溯源頭,也就是中國為何短短數十年就形成了如此巨大的挑戰能力。答案除了中國跳出曾束縛中國智力的「儒家陷阱」,中國也正在跳出所謂的「華盛頓陷阱」。
民國80年(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西方學術界以「歷史的終結」表達出他們的自豪自信,並以向全球推廣「華盛頓共識」,亦即市場經濟加民營資本主義,再加三權分立、兩黨輪替及普遍選舉的美式民主。
事實證明,「華盛頓共識」在許多國家並不成功,甚至在美國也毛病不少。民國68年(1979年)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矯正過去的錯誤,也汲取了西方長處,正在探索一套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也就是市場經濟加混合產權資本主義,再加中央集權地方分權,迄今效果尚佳。
中國在蛻變中,還將蛻變下去,美國及西方面對的挑戰還未結束。
聯合報黑白集/神棍閣揆驅魔記
2019-10-29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同佳殺人案不僅引發東方之珠動盪,台灣政壇也為此妖氣沖天。台港司法主權攻防,蔡政府決策數變,進退失據,引發民憤。令人驚異的是,閣揆竟扮起大法師,高唱「魔鬼論」喝退異議,力挽頹勢。執政黨寧捨法制,乞靈獵巫驅魔之術處理國政;魔高如此,頓使台灣民主現形。
蘇揆已成功轉移焦點,將司法危機轉為政治口水戰。值得深思的是,民進黨拿台灣主權鋪排執政之路,佐以民主、人權議題攻略;但明明手上掌有絕對權力,卻返祖搞起宗教審判異議者的套路。是他們不再相信民主,還是已背叛民主?
蔡總統領導的國安團隊不堪一擊,只因拒收殺人犯,弄得丟臉砸鍋。電火球火速點名未定讞嫌犯執行死刑,立即讓港方自動延緩投案時機。蔡英文遠不如蘇貞昌,難怪長老教會牧師要登報請她放棄連任,不信她能「對抗內外交逼的邪惡」。但民眾更憂心,閣揆變身大法師護國,這國家是總統還是神鬼說了算?
什麼樣的政治,會讓律師出身的閣揆墮落成神棍?當「紅帽子」漸失作用後,民進黨只剩「魔鬼」標籤可炒作賣台老哏。蔡英文得靠驅魔護駕連任,「抗中保台」原來不過是一枚符紙。
聯合報社論/蔡碧仲的演出,足堪勝任「東廠」總管
2019-10-29 23: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什麼樣的政治文化,產生什麼樣的政務官。在陳同佳事件中,從總統、閣揆到各部會因應對無方而急轉彎後,政府只能靠著張牙舞爪來讓人住嘴。在蘇貞昌的「魔鬼論」後,竟還有異軍突起如法務部次長蔡碧仲者,他在立院為蘇揆護航不僅把魔鬼「實體化」,還對律師貼上「違背國家利益」的罪名。蔡政府的政務官,讓人大開眼界。
如果「魔鬼」一詞可以用來給人定罪,國家還需法律嗎?何況,大談「魔鬼交易」的人,竟然還是行政院長和法務部次長。一個政府如此「妖氣沖天」,恐怕只能怪蔡總統對陳同佳案的處理左支右絀,讓各部會來不及因應,最後只能祭出惡言相向的絕招以戰止戰。然而,若連區區一個殺人犯遣送的議題都不容許自由討論,卻要極力施展妖魔化的功夫,這樣的政府還有資格稱民主與進步嗎?
這次蘇揆的鐵衛角色由蔡碧仲擔綱演出,並不令人意外。蔡碧仲一如在綠委陳明文的三百萬高鐵現金失款案中一馬當先幫其開脫,稱這些錢都是陳妻「分次提領」,「金額都未達五十萬通報門檻」。這些「帶風向」的談話,聽在負責偵辦的檢方耳裡,跟政策指示有何兩樣?及至後來,陳明文的說法一變再變,現金並非來自他或其妻帳戶,資金用途亦非資助其子在菲國開設珍奶店。然而,一經政治洗染,此案最後的真相恐怕也只能消散在風中了。
蔡政府用人有些特殊癖好,帶有一點邪氣、不照常軌行事的人,往往更容易脫穎而出,成為受到重用的紅人。正因如此,需要智慧及專業能力的財政及經建機關,在蔡政府幾乎成為「看不見的部門」;而一些長於口舌、工於心計、敏於效忠攻防之輩,如蘇貞昌、徐國勇、陳吉仲、蔡碧仲等,則常以歪理硬拗硬槓屢建奇功,贏得高層歡心與信任。這也正是台灣的悲哀:當紅的政務官,以服務一黨一人為能事;至於國家的持續建設與衡平發展,台灣的才智之士又在何方?
蔡碧仲成為蔡政府的紅人,正是如此。他公開為引薦他入閣的陳明文三百萬現金案護航,不珍惜自己的羽毛也就罷了,還賠上司法形象。若換成其他政務官,一定因此備受綠營指責;但蔡碧仲安然無恙,還被視為戰力強大。在此之前,他在跨部會諮詢會議中力陳「卡管」之法律見解,其後三名教育部長為此黯然下台,自己卻仍安居寶座。不僅如此,去年九月他因驍勇善戰被行政院不尋常地指派出任花蓮縣代理縣長。短短數周,他就在花蓮大開殺戒,停辦升旗典禮,喊停青年住宅政策,廢止建設標案等,意圖影響花蓮縣長選情。這些寵溺,皆造就了蔡碧仲「一身是膽」的護航本事,只要人擋在民進黨面前,不管有理無理,他都挺身排除障礙。
蔡碧仲近日砲打律師的「魔鬼交易說」,被外界形容為「東廠復活」。其實,「復活」一詞並不準確,蔡政府的東廠從未消亡,只是黑手化整為零從「促轉會」遁入各個機關罷了。促轉會設立的目的原要推動「轉型正義」,未料張天欽等成員卻將它當成私鬥其他政黨的「東廠」,這也折射了民進黨的政治墮落。促轉會主委黃煌雄去年十月辭職至今已逾一年,正副主委人事均未填補;蔡碧仲接二連三的拚命演出,也許就在向蔡英文證明自己是最合適的東廠總管接任人選。
什麼樣的政治文化,造就什麼樣的政務官。嚴格而論,張天欽並不是東廠的創始人,授予他權柄的人才是。同樣的,蔡碧仲也不是一天就變成驅魔大法師,他是被政府一次次縱容養成的。現在我們來到了「升級版」的東廠,不必羅織,就可以對他人進行人格毀滅式的定罪。蔡英文何不任命蔡碧仲接掌促轉會,讓大家看看:「轉型正義」如何與「東廠鬥爭」融於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