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從中日無人店 探索台灣商業模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4314/web/

◆  聯合報社論/景氣連亮九藍燈,蘇揆別再賣瓜了
◆  聯合報黑白集/藍營的縫與郭董的針
◆  經濟日報社論/從中日無人店 探索台灣商業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從中日無人店 探索台灣商業模式


2019-09-02 23: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105年(2016年)底亞馬遜在西雅圖總部開設了第一家無人店Amazon Go),無人店浪潮隨即擴散到亞洲;翌年10月中國京東集團首家無人超市開張,利用人臉辨識、攝像頭和傳感器辨識敲開了無人化市場,且驚人地在隔年2月,就在印尼雅加達開設海外無人店;隨後阿里巴巴、蘇寧、高鑫、繽果殼子等紛紛投入,統計民國106年(2017年)底已成長到2.5萬個無人零售貨架、200家無人便利店。
日本羅森便利店Lawson)也於民國107年(2018年)4月,在東京展開局部時段無人店的試營運;日本7-11和全家的無人店也陸續開張,但同屬試驗性質,到民國107年(2018年)底,連鎖超市Trial才推出正式無人店,主要是設備和成本考量。台灣7-11和全家的未來店也搶在民國107年(2018年)1月開張,7-11的24小時營業無人店在7月開幕,但都還有服務人員協助
但一陣風潮過後,僅僅到民國107年(2018年),就已在中國看到大量無人店收攤關店,讓人驚訝變化竟如此快速。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無人店比起一般店,除了少了收銀的人力成本外,其他人力未減,增加大量監控及雲端設備都非常花錢,沒有大量人流根本就撐不下去。但顧客要預先註冊、孰悉程序也消耗時間精力,若減少時間的效益不夠,甚至消費過程遇到設備瑕疵、無法順利結帳的話,大概很少人願意再去。有人估計過去兩年中國大陸投入無人店的資金達到460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000億元),卻因無法擴大市場獲利,只是和競爭者相互殘殺,終至血流成河。
日本經濟受困於勞動力不足,而中國大陸人口紅利也已消失,都對無人化科技極為熱中;但中國在無人科技的投入和發展都領先日本,一般認為和日本人重視服務品質和體驗,有店員可讓人更為放心;而中國人基本上只重視價格,並不期待優質服務的心態差異,有著極大關係另外,中國經營者不太重視業務的永續性、風險和消費安全,所以在許多問題沒解決之前,就全力衝刺展店。
相對於中國大陸大起大落,美國無人店也謹慎許多。亞馬遜無人店目前還只有十家,在不斷地調整技術和功能下,期望在民國110年(2021年)再大量擴張到3,000家以上。無人店持續擴張規模的利器,是能夠利用數據演算出顧客消費習性,客製化地提供讓他們心動的廣告,吸引顧客不斷上門。另一家零售巨擘沃爾瑪,雖然也大量使用人工智慧裝置,但聰明地維持了人力服務,以免造成貼心服務的流失。
此外,從去年開始,中國「智慧自動販賣機」開始普遍,逐漸挑戰一般便利店的部分市場;因它成本比便利店低,商品又比自動販賣機多。另外,中國京東集團仍在大力發展無人配送,機器人可在5公里內自主移動避障,客戶透過人臉辨識解鎖後取貨,成為物流業尖兵;物流倉庫也用機器人進行貨物自動分揀。去年8月,京東啟用無人機運送大閘蟹,3分鐘就可送到10公里外的地方。
深圳樂易住無人智慧酒店」50個房間只有一到二名員工,完全用機器人接待,預期五年後將由目前六家旅館遽增到9,000家。目前被視為中國最佳模式的無人店,則是新興的便利蜂」,在民國106年(2017年)初開業,廣泛銷售日用品、盒餐和三明治等,標準店鋪只需一名員工,負責對食品加工處理。
台灣7-11雖已宣布擱置擴展未來店計畫,亞尼克蛋糕的自動販賣機業務也未達預期一半,但不表示自動化商機沒有前景。需要無人店服務的工作型態是極度忙碌且作息路線固定,但台灣這類上班族相對有限,可支持的完全無人店較少;但像「便利蜂」只用一個員工的中庸之道仍可能是個解答。在大陸無人化技術突飛猛進下,直接引進其大量生產的低廉設備,仍可依地區摸索出台灣的最佳商業模式









聯合報黑白集/藍營的縫與郭董的針


2019-09-02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參選總統箭在弦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可能脫黨參選總統的郭台銘,近日釋出訊息,說有意找高醫院長侯明鋒擔任副手。侯明鋒望重杏林,但此消息之所以引發議論,主要在他是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之兄,因此給了外界聯想的空間。但侯明鋒昨天對此提議已表示婉拒。
從郭台銘稍早的談話看,「副手說」應未與侯明鋒本人交換過意見,遑論侯友宜。但近來侯友宜對於輔選韓國瑜一直表現消極,拒絕出任其新北競選主委,也批評重啟核四是「假議題」;也因此,「侯明鋒副手說」讓外界對藍營的團結打了更大的問號。
從政治操作看,郭台銘此舉,不無裂解藍營、分化國民黨的意味,也是不折不扣的「見縫插針」動作。當然,要見縫插針,先要有「縫」可插。國民黨自總統初選結束後一直三心二意,內部的裂縫一再出現,這才是它實際的危機所在。
例如,日前傳出郭台銘可能「報備參選」,國民黨第一時間並不正式澄清,黨主席吳敦義只公開說「傷腦筋」,其餘未置可否。又有傳聞說,國民黨對郭王的黨紀處分,時間會在登記而非連署發動時;最後,也是遲了兩天才定調。
這些,都顯得國民黨「一致挺韓」的意志鬆散,也讓郭台銘的「細針」不斷得逞,變成插在國民黨心頭的利刃。見縫插針的動機固然可議,但國民黨也得自問,除了嘴上喊團結,到底做了什麼「堵縫」的工作?這樣下去,郭台銘還未參選,國民黨就先被自己打敗了。








聯合報社論/景氣連亮九藍燈,蘇揆別再賣瓜了


2019-09-02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蘇揆多次表示台灣經濟已「重回四小龍之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經院近日公布我國製造業景氣概況,受美中貿易戰升高及全球經濟成長下滑的影響,七月景氣續呈衰退的藍燈這已是去年十一月以來連續第九個藍燈。儘管閣揆蘇貞昌最近頻頻自誇,宣稱台灣經濟已「重回四小龍之首」,台商回流資金已突破五千億,國人可以更有信心迎向未來云云。說穿了,這只是「暗夜吹口哨」,為了大選而自我吹噓政績的壯膽之計,其實心裡卻很虛。
數字會說話。儘管官員可以選擇性地公布,取巧地解釋,甚至以偏概全地自賣自誇,但統計數字終歸要客觀面對事實上,景氣在衰退,製造業連掛九藍燈只是其中跡象之一,不同機構公布的不同經濟領域統計數字,也都指向同一趨勢
例如,經濟部八月下旬公布的我國七月外銷接單數字,總金額僅四○五億美元,年減三%。這也是去年十一月以來連續九個月衰退。主要原因,仍是美中貿易戰影響,導致我國電子產品、傳統貨品等七大貨品接單全面轉黑。儘管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仍提出樂觀預期,聲稱下半年的展望會「一季比一季好」;但這類「會更好」的說詞,半年來她已說過多次,卻一再摃龜。
不僅如此,再看看我國的出口統計根據財政部公布的出口資料,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七月,總共拉出八根黑棒。唯一的例外,是今年六月的驚喜,曾中止「七連黑」,締造○.五%的微幅成長。然而,短暫的驚喜稍縱即逝,七月的出口又由紅翻黑,出口額僅二八○億美元,跌回○.五%的衰退。即使如此,財政部官員仍沾沾自喜,誇稱我國的出口減幅比韓星港日均小。這真是難以理解的阿Q心態
從五月起,蘇貞昌便不斷高唱台灣今年經濟將「重回四小龍第一」的說法;言下,對自己的執政成績,頗為得意。其後,蔡英文總統也接續此一說法,誇稱自己「拚經濟」有成。事實上,只要仔細檢視一下其論述內容,不難發現這些說法多麼欺罔。
蔡英文所謂「重回四小龍之首」,並不是台灣平均國民所得突然得了回春術,急速回升上漲;而是指台灣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比韓、港、星略高罷了。而台灣第二季的成長成績不過二.一%,竟也能拿來自吹自擂。事實上,要談四小龍的平均所得,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去年新加坡人均GDP為五.八萬美元,香港為五萬美元,南韓為三萬美元,台灣為二.五萬美元,我們是四小龍之末。如今,蔡政府竟要用僅一季的經濟成長表現,來遮掩台灣廿年不長進的事實,這除了欺世盜名,更是嚴重的愚民宣傳
蘇貞昌以敗軍之將」出任閣揆,除了一貫的酷吏風格,最大的本事就是不斷地自我美化其執政成績。例如,他自詡如何成功防堵了非洲豬瘟的入侵,還讓各地養豬協會聯合在報上刊登廣告,盛讚蔡蘇團隊是「史上最重視畜牧業的團隊」;這卻故意忽略台灣是海島國家,本來就比較容易隔絕傳染。例如,他炫耀今年上半年台灣水果外銷成績驚人,超過去年全年,卻完全不提其中八成五是銷往大陸,絕大多數是藍軍縣市長在對岸打出的天下
製造業景氣的連續九個藍燈,對照廠商外銷接單的連續九個月衰退,再看海關出口統計的八根黑棒,所有的關鍵下墜點都在去年十一月。這些數據,顯示台灣的經濟前景沒有自欺欺人的理由,也不該被台商「五千億資金回流」的甜美號召遮掩。如果前景這麼樂觀,為何蘇揆推出的政策就只是一味補貼,一味挖東牆補西牆
兩相比照,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的一年半,製造業景氣信號共有兩個綠燈、九個黃藍燈、五個藍燈而蘇揆任內,則迄今只有連續六個藍燈。這種表現,還能自詡為「小龍之首」,只能說賣瓜手法太神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