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高不成、技不夠…人才危機加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4262/web/

◆  聯合報社論/西敏寺長廊下 首相強生做莊豪賭
◆  聯合報黑白集/「和理非」到「攬炒」
◆  經濟日報社論/高不成、技不夠…人才危機加劇






經濟日報社論/高不成、技不夠…人才危機加劇


2019-09-01 23: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新勞動力統計顯示,去年我國研究所以上學歷的勞參率為68.97%,是主計總處自民國100年(2011年)開始公布該數據以來首度跌破七成,今年上半年逐月的碩博士勞參率亦全數低於七成,顯示研究所以上學歷的勞參率走低已呈趨勢,原應是我國就業的尖端人力,正面臨與就業市場脫軌的挑戰。人才是國家與產業發展的基石,碩博士勞參率走低,政府必須儘速提出對策
我國碩博士勞參率除了在民國104年(2015年)一度小幅回升外,近年一路走低,去年跌破七成,今年全年再度低於七成的可能性極高,相較於專科學歷的勞參率從民國92年(2003年)起穩定保持在74%以上,碩博士的勞參率下滑,敲響我國高學歷就業的警鐘
過去因為廣設大學,碩博士生激增,學歷貶值效應在近年逐漸顯現,加上少子化的影響,碩博士生數量已見向下調整。教育部核定108學年度招生名額,碩士生已較前一學年度下修千餘人,博士生則維持平盤。其中的警訊是,包括台大、清大、交大等頂尖大學的博士班都面臨招生壓力,有的必須相隔數年才招得到學生,有的則必須藉由系所整併,才能維持博士班的競爭力。
高學歷勞參率與博士生人數的雙降,科技部長陳良基去年即已示警,近十年我國理科領域的博士生銳減33%,與產業關係重大的高科技項目博士生更少了快五成當頂尖的研究人才供給逐漸萎縮,現有的高階研究人才又面臨跨國高薪挖角,少了這些關鍵的研究人才,我們如何期待產業能夠突圍升級成功?
政府雖已意識到高階研究者供給不足的問題,但目前的應對顯然不夠。蔡英文總統日前提到台灣當前經濟面臨的挑戰時,特別點出國內的研究人才必須與國際接軌,可透過亞洲矽谷等方案,補助博士生或博士後研究員到海外實習或受訓。但國發會之前為推動亞洲矽谷成立的亞洲.矽谷計畫指導委員會」,在民國106年(2017年)初召開第一次會議後,最近一次公告的會議內容已是去年的4月,該計畫有沒有跟進當前的最新經濟情勢,政府有必要滾動檢討。
另一方面,政府為培育高階科研人才,預計從9月開始,以每月提供獎勵4萬元的方式,讓博士生做研究時能無後顧之憂。但目前政府編列的預算,只能支應300名博士生所需,對於每年逾4,000名博士生的員額來看,這樣的補助規模實有調高的必要。對於我國重點科研的博士生或博士後研究,每月補助金額也不應僅限於4萬元齊頭式的水準,政府應跨部會編列預算,提供更多的資源;在產業與碩博士教育對接一事上,政府也應加強扮演橋樑角色。
除了高學歷者的供給與就業危機,我國技職人才荒的問題也未解決,政府寄望透過新南向的方式,吸引東南亞僑外生來台就讀技職學校,畢業後可以留在台灣發展。但這樣的規劃是否能補足我國每年12萬中階技術人力的缺口,不無疑問,這些技職僑外生畢業後願不願意留在台灣,或可能被鄰近競爭國家挖走,都是隱憂
今、明兩年是美中貿易戰帶起產業基地轉移的關鍵時刻,台商回流讓台灣出現近年少見的投資潮,我們必須把握這次機會,讓台商不只是短暫地將在大陸的生產基地移回台灣,更要重新在國內打造由上而下的產業鏈,握有足夠的自主研發能力。
從歐美擁有先進製造業的發展經驗來看,高階研發人力紮實的技職體系人才,缺一不可。台灣不像美國擁有吸納全球人才的條件,更要投入資源培育本土人才。當我們的下一代都不想念博士,或念了博士卻因生活無以為繼而無法持續研究,加上技職人力持續供給不足,高不成,技也不夠,缺了關鍵兩腳,我國產業轉型成功的願景,將是遠在天邊的彩霞。







聯合報黑白集/「和理非」到「攬炒」


2019-09-02 00: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香港八三一示威,警民爆發嚴重衝突。(法新社)

香港的八三一示威,四處上演火光、槍聲、白煙、水柱,還有濺血的「屍速列車」。港媒形容,這簡直是一場「城市戰爭」。原本標榜「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的反送中示威,經過三個月奮戰,而今就剩下「攬炒」(玉石俱焚)的決心嗎?
和理非漸漸難以維持,一方面是受到港府近日不斷逮捕示威領袖的刺激,另一方面也是市民不斷抗爭卻得不到回應的憤怒升級香港政府和市民之間,始終沒有任何對話的機會;香港立法會也因為民意代表性不足,而無法扮演「民意機關」的協調角色,因此只能坐視情況一路惡化。
對反送中運動而言,「和理非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凝聚了港人最大的共識,也支撐了國際社會的支持。但在頻繁的警民衝突中,有時因鎮壓手段的失當,有時是抗爭手段的過激,有時是不同立場的「假扮者」混入示威群眾趁機製造事端,破壞了和平、非暴力原則。在真相難辨的情況下,不少集會無法獲得核准,許多市民只好保持觀望,街頭就變成「勇武派」領軍主導。這樣的發展,其實正符合港府的期待,因為失控的街頭往往提供了最好的鎮壓藉口
當「和理非」逐漸瘖啞,而「攬炒」呼聲震天價響,香港人也許更要提高警覺。倒不是因為恐懼鎮壓,而是要深思隨之而來的代價。當年六四之後,大陸的自由空氣至少被抽空了十年,那是令人窒息的時日。








聯合報社論/西敏寺長廊下 首相強生做莊豪賭


2019-09-02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英國首相強生在脫歐大限將到之際暫停國會,引發反彈。(美聯社)

英國首相強生上任剛滿月,英國隨即迎來一場罕見的「首相政變」。英國國會原訂明天復會,但強生日前突然假手女王下令它從九月十日起休會五周,目的在使國會無法在十月底的脫歐期限前阻止其「硬脫歐」方案。此舉立即引發數十個城市的民眾示威抗議,批評強生獨裁、濫權、政變,並有一四○萬人在網上連署要求停止休會,就連執政黨的蘇格蘭領袖與上議院黨鞭都相繼辭職抗議
在強生發動強行休會前夕,反對硬脫歐的政黨領袖剛剛達成協議,要聯手提案要求強生一旦無法達成脫歐協議,須向歐盟提出再推遲脫歐時間。反對者原想藉此牽制強生,未料被他反將一軍。嚴格而論,強生此舉並不違憲;但他採取如此極端的手段,是一場可怕的政治豪賭。他的奇襲,是要確保他能帶領英國不擇手段完成脫歐;但在反對者看來,他是拿英國的前途當賭注。
強生的盤算是:國會十月十四日重新開議,女王當天宣布脫歐政策,歐盟峰會十七日做出回應,英國議會有四天的時間進行辯論,然後在廿一、廿二兩天對該協議進行投票。但面對這麼重大的爭議,國會根本來不及討論,遑論阻止無協議脫歐。
強生這次出招,另一目的也在對付歐盟。強生稍早出訪德、法兩國,希望尋求歐盟的讓步,但梅克爾馬克宏都給他釘子碰。強生甚至在G7峰會上與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對罵,互控對方是「無協議脫歐」的罪人。強生要求歐盟「要嘛做,要嘛死」(Do or die),但歐盟不讓,他只能硬脫歐;除非歐盟表示談判彈性,他才可能把十月底的脫歐期限往後延。強生宣稱,他希望在九月密集與歐盟談判;但歐盟無法判斷他是玩真的還是玩假的,不想奉陪。
強生的豪賭,引來四面八方強烈反彈。首先,他激怒了反對陣營。英國國會向來主張議會主權」,凡事須經國會決定。現在首相卻以脫歐公投為最高原則,口口聲聲要執行人民的意願,這讓大多數議員不滿。今年三月國會就有過類似決議,當時跛腳的梅伊妥協,而今強生卻要硬幹。本周國會開議後,反對黨要求立即緊急辯論,這可能導致對強生的不信任投票。保守黨目前僅以一席之多維繫政權,但黨內有廿多位議員強烈反對無協議脫歐,他們誓言要阻止強生。
其次,強生的作法,也讓反對脫歐的地區——尤其蘇格蘭及愛爾蘭的不滿情緒益發升高。五年前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以些微差距未能過關;但三年前的英國脫歐公投,蘇格蘭有六成多的選民投下反對票。面對強生的硬脫歐,蘇格蘭民族黨已醞釀要再舉行一次「脫英」獨立公投。此外,英國朝野都不願意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之間因脫歐劃出實質關稅邊界,這也是脫歐的主要爭議點。一旦強生採取硬脫歐,歐盟真的在北愛設置邊關查稅,勢將衝擊北愛停火協議,甚至可能導致北愛爾蘭脫離聯合王國。
最後,女王一向統而不治」,強生卻使她捲入憲政風波強生建議女王命令國會休會,女王和其顧問開會後下令休會,大家雖然不滿,但只能照做。女王是國家團結的象徵,她的命令最好是黨派的共識但現在工黨黨魁柯賓也寫信請見女王,要求她推翻強生的建議。如此,將使女王更深陷於政爭。
英國國會所在的西敏寺,目前正在大整修。一般民主國家多將國會議員席次安排為「扇形」,以反映不同政治光譜;但英國國會卻堅持維持左右對坐,以凸顯不同立場;雖可激發睿智辯論,但也容易對立。強生上台時,外界預估他撐不過幾個月,現在他為了脫歐竟不惜採取霹靂手段,這不僅將加速他自己的倒台,也破壞君主立憲,甚至分裂了聯合王國。這場豪賭一旦輸了,代價難以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