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4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最美縣道的命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3580/web/

◆  反恐若定調 外界難援港
◆  台灣真有藍綠惡鬥嗎
◆  中小學普設冷氣 教育部動起來
◆  中美爭霸的6大關鍵戰役
◆  當第三勢力為五斗米折腰
◆  反送中到反中:民粹當道
◆  聯合筆記/最美縣道的命運
◆  漫畫/刺蝟抱團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最美縣道的命運


2019-08-13 23:43 聯合報  鄭朝陽
花蓮193縣道96.5公里處小徑蜿蜒,有玉里天堂路的美名。 圖/水保花蓮分局提供

公路總局最近要審查有「全台最美縣道」美譽的花蓮一九三縣道拓寬補助案,如果通過,一條原本適合單車之旅的幽靜小徑,就要變臉成為車流快速的大馬路。至於有沒有拓寬的交通需求,正是當地環境團體反對的主要理由。
一九三縣道長一一○公里,是全台最長縣道,全程多半有綠蔭相隨,北段靠海,南段結合茂密綠蔭和沿途稻田、山脈景色,吸引單車愛好者一親芳澤,被譽為「天堂路」、「全台最美縣道」。
這次花蓮縣府想拓寬的路段在新城到七星潭段,長約四公里,要花費近七億元。為了避開原有保安林,還往西挪動一些距離,但和十幾年前拓寬濱海的台十一線一樣,照樣落入「保留派」和「開發派」的對戰模式。
令人納悶的是,開發派所持的拓寬理由一變再變,一開始是為了減緩花蓮港出入貨車對市區道路的衝擊,接著傳出拓寬是要吸引民眾來此吹海風、看夕陽,發展觀光;之後是為了對接未來通車的蘇花改車流,後來的開發理由則是維生、緊急救助及防災,所以在環評會中,就有人高舉「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牌子,力擋保留派。
工程主辦單位的開發理由變來變去已經夠離奇了,令人好奇的是,從地方環評到公路總局的補助審查,所有的專業良心都用上了嗎?
舉幾個例子。好比拓寬若是為疏解未來蘇花改的車流,目前對接蘇花改的台九線能否接應新增的車流?如果可以,何須對「小咖」的一九三縣道開腸破肚?拿出數據即可真相大白。
其次,經歷「蚊子館」經驗的教訓,公共工程講求最基本的效益與財務評估,「效益」模稜兩可、一變再變,「財務」則因縣庫困窘,須向中央伸手,把關責任又落到中央的公路總局肩上,但該局與委員能否擋得住「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的壓力,認真評估拓寬的必要性與公益性,不致又浪費公帑開出一條蚊子路」,最教保留派苦惱
更令人沮喪的是,行政院早就將花蓮一九三縣道列為景觀道路」,雖然沒有強制性,至少也是行政院重視的計畫但拓寬討論過程,公部門毫不理會上級發展景觀路網的政策,也和之前飽受詬病的前瞻基礎建設水環境計畫一樣,缺乏充分公民參與及生態檢核的程序正義,最後淪為中央撥款開路、地方民眾抗議的惡性循環









中美爭霸的6大關鍵戰役


2019-08-13 23:52 聯合報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
中美世紀霸主之爭,將決定於六場關鍵戰役的勝負。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29日在大阪舉行高峰會。 (路透)

歷史的迷人處往往在於其發展的脈絡存在著規律或可比性,所謂「以史為鑑」。廿一世紀的歷史主旋律是中美大博弈,這場大博弈最終勝負如何,或可從廿世紀發生在中國的「國共之爭」中找到一些線索或啟示。
民國34年(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投降後,國共又從合作轉成了鬥爭,這場所謂的國共二次內戰集中爆發於從民國37年(一九四八年)九月到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一月的半年之間,關鍵戰役有三場,即遼瀋遼西會戰淮海徐蚌會戰及平津會戰均為共產黨勝國民黨輸,由此決定了中共一統大陸
從國共內戰看廿一世紀的中美全球霸主之爭,可比性在於「以小搏大」。當年共產黨弱國民黨強,卻因關鍵三役勝出,取得天下。當前中美世紀大博弈,形勢是中國弱美國強,中國以小搏大能否勝出,也視乎在關鍵戰役上能否取勝。只不過中美之間關鍵戰役不是三場,至少六場。
中美廿一世紀的全球大博弈始於民國99年(二○一○年),因為民國99年(二○一○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全球老二,中國老二美國老大因此就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展開了全球霸主之爭。美國從歐巴馬的重返亞太戰略到川普的印太戰略,全面遏制中國,猶如當年國民黨之全面追剿共黨。因此中國崛起面對美國遏制,雙方爆發或將爆發的戰役共有六個,其中三場已在進行中,且已見勝負苗頭,另有三場也已開始,雙方搏擊相當激烈,迄今尚難言誰占上風。
先看前三場。第一場是亞投行之役。中國為了反擊美國的重返亞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輔之以亞投行之建立。中國號召一眾國家參加,後者雖有意願卻被美國以各軟硬方式壓制,均不敢表態,一直到民國104年(二○一五年)三月底創始會員申請截止前倒數兩個星期,在英國率先起義下,才紛紛跟進,如今在美國堅拒下已有超過九十個會員國加入,是美國歷史上罕見的重大挫折。
幾乎與此同時,從民國103年(二○一四年)開始,中國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內,幾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南海中以吹填方式造出了七個人工島,實質意義是將原本的十一段(九段)虛線變成了實線,將中國有效控管的南疆向南推進了一千公里。美國雖一再反對、警告甚至威嚇,但一無效果。
第三場戰役就是影響極為深遠的五G之戰。五G因為萬物聯網,其最終影響或將是人類生活從家居、教育、醫療、產業、都市到海洋、太空及軍事等幾乎所有領域,此所謂得五G者得天下。眼下中國已明顯領先,此即美國把華為往死裡打的主要背景。
接下來的三場戰役其實也已開打,只是目前還難言誰占上風。一場是人民幣國際化涉及到匯率戰、貨幣戰與金融戰),跟五G類似,也觸及到美國的核心利益。
第五場則涉及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及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戰略地位,即台灣台海之役,長期看,此役不利於美國,因這個地方離中國近。
最後一場也與一帶一路有關。一帶一路最終的圖像是把亞、非、歐整個地塊連結成一個「世界島」,這也是美國何以堅決反對與抗拒的原因。
中美世紀霸主之爭,中國也能以小搏大乎?







中小學普設冷氣 教育部動起來


2019-08-13 23:54 聯合報  吳政鴻/國小家長會榮譽會長(台北市)
新竹市政府推動全市公立國中小「班班有冷氣」,教育部近來也修正相關基準,把冷氣列為普通教室設備之一,本月起新學年起生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夏天全台溫度漸攀升,中小學教室超過卅六度以上高溫司空見慣,體感溫度更可能達四十五度以上,導致學生無法專心上課,影響學習品質。
筆者認為中小學教室絕對有裝設冷氣的必要性,目前幼兒園、高中或大學教室裝設冷氣已是常態,中小學教室活動密度更高,實在沒有理由不裝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九月也公開表示要為所有日本中小學教室安裝冷氣空調,日本能,台灣不能嗎?在台灣,幾乎所有政府機關都裝設冷氣空調,試問各政府機關能在炎夏不開冷氣辦公嗎?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就必須忍耐高溫呢?
全國各縣市首長近來陸續拋出裝設冷氣的政見或規畫,台北市目前國中冷氣裝設率為九十九%,小學也將到達八十一%;但除了電源改善由北市府負擔之外,冷氣設備大多由各校家長會發動募款裝設。反觀桃園、新竹市、台中市與高雄市都喊出三到五年內由政府裝設完成,速度最快的嘉義市也已經通過預算且將於今年全面裝設。
其實教育部在今年七月修改的「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設施設備基準」,已經提到關於在普通教室設置冷氣設備的相關規範,當各縣市動起來的同時,教育部是否要開始規畫預算與全面裝設時程?是否開始與各縣市討論裝設冷氣預算分擔比例?是否將中小學教室裝冷氣的議題提高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層次進行檢討?
筆者不排斥學校為了降溫所進行的隔熱設施、加強空氣對流與其他節能減碳等方式,但以目前高溫,這些降溫方式能降幾度?成效如何?筆者相信裝設冷氣已經成為提升中小學學生學習力的必要條件之一,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是下一代教育品質的保證,而中小學教室裝設冷氣屬於全國性議題,絕對不是單一縣市或家長會的問題,也不該由家長會承擔募款的責任。衷心希望全國中小學普通教室都能安裝冷氣空調,為孩子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台灣真有藍綠惡鬥嗎


2019-08-13 23:50 聯合報  許銘文/自由業(台中市)
搶占立法院議場主席台,大多是綠營立委的舞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現在台灣許多民眾常以厭惡藍綠惡鬥,超越藍綠,自以為公正客觀中立,但此論據須有歷年來諸多事實可供檢驗證明,而不是一味簡單歸類,反正天下烏鴉一般黑,兩黨都一樣,有機會就惡鬥,這就偏離事實太遠了,而嚴重誤導選民。
自陳水扁總統就任以來,歷經三任總統,如說要藍綠惡鬥,論藍的戰鬥意志、團結力、持久力及策略運用,那裡是綠的對手?
如核四廠,林義雄率眾絕食抗議,馬英九立即封存核四。洪仲丘事件,面對一波波抗議人群,也棄守軍事審判法。太陽花運動中,學生可衝入立法院占領多日,馬政府容忍之。
至於民進黨大砍軍公教退休金,退休人員被層層鐵絲網及拒馬隔離,何能攻進立法院?蔡政府提名的大法官及監察委員人選,縱使再有爭議,照樣高票通過,綠營何時批判過?馬英九出巡時,動輒被激進學生丟鞋,馬英九有何追究過?藍營被稱為溫良恭儉讓,綠營則非吃素,戰鬥力十足。
去年與九合一選舉同時舉辦的公投,除了東奧正名外,執政當局亦不尊重,曲解公投意旨,訂定七折八扣之同姓婚法律,及廢核政策照樣進行,最後乾脆修改公投法,將公投與大選脫鉤,變成鐵籠公投,願賭不服輸,把原本認為人民神聖權利的公投閹割,堪稱民主國家的奇聞。
其他在選舉過程中,綠營有非常光碟、走路工及三一九槍擊事件,逼得藍營每次到選舉後期時大喊防敵營奧步。又藍營經人檢舉不法或其他紕漏,同陣營人士大都作壁上觀,由個人去面對社會大眾,而綠營有此情形,則同僚大力護航聲援。
馬政府在民國97年(二○○八年)取得政權,有四分之三席次的國民黨國會議員,但八年來,民進黨可霸占主席台九十三次,法案停擺,議事空轉,充分應用不對稱的抗爭,表現高度的戰鬥力及成果,也是世界奇觀。國民黨則連正當程序都守不了,遑論與綠鬥爭
去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原以為民國109年(二○二○)政權唾手可得,結果在初選時大鬧分裂,初選後迄今無法整合,綠營已棄蔡賴初選爭議,全力向藍營候選人韓國瑜攻擊,無事生有,小事化大,盡力分化,戰鬥力全發,藍營選情已難樂觀。
所以,台灣本無藍綠惡鬥,持中間立場的國人,要顧及客觀事實以及有起碼事理判斷能力,才是正港的中間選民及超越藍綠。






當第三勢力為五斗米折腰


2019-08-13 23:48 聯合報  邱子安/獨立研究者(新北市)
繼邱顯智宣布辭去黨主席後,時力立委洪慈庸再拋震撼彈宣布退黨,將以無黨籍身份投入明年台中立委選戰。 記者林伯東/攝影

現行選制下小黨生存壓力極大,從林飛帆、林昶佐、王浩宇企求民進黨的職位、禮讓、寵幸可以得知。但政治不是慈善事業,選民不必可憐政治人物,需要領導一個議員辦公室、一個部會,甚至社會價值的人,汲汲營營在大綠奶水下求存,如何說服人民支持?
林飛帆棄時力而選民進黨。林飛帆曾嚴詞批判民進黨的勞基法與同婚修法,又是太陽花運動的代表人物,出身公民社會。由此可知,最後選擇民進黨,是個人發展的妥協。林飛帆已經是太陽花運動的頭號代表,仍然面對這種抉擇,可見第三勢力政治工作者很難不為五斗米折腰
時代力量決策會議上否定唯一支持蔡英文提案,結果林昶佐出走,洪慈庸也發聲明抗議。如果整個第三勢力存在的價值,維繫在挺不挺蔡英文,不挺就要退黨,那何異於附隨組織?時力創黨時邱顯智就在新竹被迫讓柯建銘,如今整個黨要逼他做禮讓派領袖,違背良心找兩個爛理由走人;洪慈庸有機會接黨主席,遂行其禮讓路線,又放棄日前聲明「在黨內努力」自己也走人,既要投降當禮讓派,又要包裝成黨集體決策不願站在浪頭,不肯為路線負責,政治人格已經毫無自主性。
台灣綠黨的王浩宇假借私菸案打黃國昌,更可以看出小綠向大綠爭寵。這次黃國昌掌握關於私菸案的資料是真爆料,結果王一下批評黃早知道、是在養案,一下又說是過早爆料、是給犯罪集團斷點,到底是哪一個?連保皇都保得邏輯那麼不通順。
民進黨至少表面上大公無私,秘書長羅文嘉說就事論事不影響政黨合作;皇帝吃粥、太監喊燒,就王浩宇戲分特別足,特別愛打抱不平。台灣綠黨跟大綠爭寵可說是早有黑歷史,一○一年立委補選,綠黨前黨員潘翰聲就被謝系禮讓,喊出支持「反核總統」。如今王惺惺作態的爭寵味道昭然若揭。是否希望步上前綠黨老前輩余宛如、陳曼麗的後塵,進軍民進黨不分區?這個黨彷彿就是進軍民進黨的跳板
在這個夏天,出現林飛帆、林昶佐、王浩宇跟民進黨要職位、禮讓甚至爭寵,以及時力黨主席走人等,都不是巧合,而是台灣第三勢力生存壓力下的必然對選民來說,第三勢力連勉強倖存都困難,如何成為支持的選項







反送中到反中:民粹當道


2019-08-13 23:46 聯合報  孫榮富/獨立評論人(新北市)
香港「反送中」遊行警民衝突不斷,警方清場及拘捕行動引來輿論更大爭議,市民對警方信任度低落,影響警方執法工作。 (美聯社)

香港「反送中」情勢不斷惡化,連觀光產值都蒸發了近三分之一;有些抗爭人士將「反送中」無限上綱到「反中」,企圖顛覆香港回歸後尚未成熟的民主制度,以致脫序不可收拾,讓藉由動亂香港社會挑戰北京政權的民粹當道!
由於香港政府針對反送中抗議第一時間並未做出正確決斷,以致現在「反送中」擴大為「反中」,並結合民粹,讓一些不明事由的社會大眾更加霧裡看花,徒增社會成本,甚至於讓整個政府空轉與社會內耗。
民粹與民主常常像孿生兄弟讓人分不清,但一旦爭執起來,民主常被民粹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反中民粹」之所以當道,問題還在於香港回歸後的弱勢民主!
從香港在「反中民粹」下的動亂遭遇,來看看台灣社會,蔡英文總統竟還消費香港說:「只要有我在,不用擔心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香港現在已經很混亂失序了,沒有人願意看見香港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蔡英文還有必要再說這種話嗎?
相對於西方民主社會,台灣享有民主時間也不是很長,從蔡總統的這句話就可以看出民主與民粹的區別。民主重視政策,用理性思考選項,民粹則憑感性,用情緒引導決策談理念願景是民主的說服過程,人身攻擊則是民粹的詭辯常態
「只要有我在,不用擔心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不就是一句最標準的情緒性攻擊的「反中民粹」嗎?
民主從不是個問題,在民主社會裡,「反中」也不是大問題,但當躲在民主背後的民粹結合了反中」,就變成了反中民粹腫瘤,若進一步癌化,恐怕就會讓北京政府失去耐心,選擇武力平息病灶」。
難道蔡政府真的那麼開心看到香港社會從「反送中」演變到「反中民粹」的悲劇結局嗎?








反恐若定調 外界難援港


2019-08-13 23:45 聯合報  楊宗鑫/研究人員(台中市)
香港反送中運動,已歷經兩個多月的抗爭,沒有人知道到底該如何收場。 (路透)

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十二日針對香港問題召開第三次記者會,發言人楊光表示,香港已出現「恐怖主義苗頭」,對於這樣的暴力行徑,必須堅決依法打擊。這番談話,透露出一個警訊:一旦示威抗議被定調為恐怖主義,中國將以反恐之名鎮壓香港,屆時外界將無從聲援。
恐怖主義在國際社會中,可說是與毒品、戰爭、海盜、危害人類、種族滅絕等行為相仿的「萬國公罪」,國際輿論對於國家打擊此類犯罪的容忍度,是相對較高的。民國90年(二○○一年)美國出兵阿富汗,儘管在國際法上屬於侵略行為,但因打著反恐戰爭的大旗,少有人質疑其正當性。此惡例一開後,各國競相效尤,紛紛以反恐做為肅清異己的工具中國在這方面,尤為箇中翹楚
由中國、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組成的上海合作組織」,便是以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離主義、極端主義做為核心要務。組織成員不定期針對反恐議題,進行聯合軍事演習,近年更將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南亞大國納入。這幾個國家有一共同特色,即境內分離主義分子,不時運用恐怖攻擊做為手段。在組織架構下,成員國猶如彼此默許他國以武力鎮壓境內抗爭活動;甚至,從聯合軍演的目的性看,當一國瀰漫恐怖主義時,組織是可能聯合介入的。
恐怖活動必須符合兩要件,即行為人為達政治目的,採用非傳統暴力手段。香港抗中運動,屬於政治活動,並無疑問;前幾周的抗爭,過程尚稱平和,惟事態發展至今,零星暴力攻擊逐漸出現。無論是否為有心人士刻意挑起,只要坐實了這一點,中國便可以「反恐行動」名義,名正言順進行鎮壓,上合組織則會在旁敲邊鼓,國際社會也很難再介入。
在這場曠日的持久戰中,哪方更有耐性,將是成敗關鍵。一旦香港民眾的和平信念動搖,改用暴力甚至恐怖手段,中國將掌握發球權;反之若是中國先按捺不住,逕自使用武力,則會因反人道行為遭國際制裁。
做為組織性群體的中國政府,耐性可能受決策者個人判斷及各方壓力影響;組織鬆散的抗爭群眾,則可能因少數成員行為失控而連累整體,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