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8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可以拐彎 不必嘴硬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3354/web/

◆  U值媒/台灣是否該課徵糖稅了?
◆  傳統推拿整復 不可稱技術士
◆  香港困境與反思/暴力升級 阻止目標實現
◆  反送中Be water? 誤解了李小龍愛國情操
◆  衝衝衝! 用錯誤指標拚農產外銷
◆  失智症診間 看見老父的愛
◆  陸客第三方免簽 國安抓匪諜?
◆  聯合筆記/可以拐彎 不必嘴硬
◆  漫畫/禁令一波波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可以拐彎 不必嘴硬


2019-08-08 00:03 聯合報  林河名
「中國電影報」微信公眾號7日上午發布快訊稱,暫停大陸影片和人員參加2019年第56屆台北金馬影展。圖/截自「中國電影報」微信公眾號

中國大陸禁止影視人員參與今年金馬獎,府院昨天第一時間回應,認為對岸的舉措「不是聰明的決定」、「當然不是台灣的損失」。但少了對岸參與,金馬盛會星光變得暗淡,何嘗不是我方的損失?
對岸上周突然宣布八月一日起暫停陸客來台自由行申請,隨後傳出團體旅遊也將限縮來台,加上昨天的金馬禁令,確實透露不尋常訊息。雖然對岸在我方大選之前動作頻頻已非首例,但事涉兩岸民間及文化交流,仍須妥善因應、拿捏。
就在總統府發言人強調文化無國界、藝術更不應有政治藩籬,「把自己向著世界透光的窗戶一扇扇關上,令人憂心,也讓人對中國人民感到不捨」,卻有民進黨立委余宛如大剌剌表示,「謝謝中國自願退出,還給台灣乾淨金馬獎」。
余宛如批評中國用政治指導藝術、霸凌台灣,這次中國國家電影局宣布暫停參加金馬獎,「對飽受紅色因素攪擾的金馬獎與台灣人民來說,恰好是一個禮物」,金馬獎晚會終於不必成為「懷著政治目的」的中國電影人撒野的舞台。
余宛如的發言,讓大家回想到去年金馬獎頒獎典禮,前影帝涂們以中國台灣回應最佳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傅榆台獨主張的那一幕。不過,若把參加金馬獎的中國影視人員都當作「懷著政治目的」,不啻形同把來台陸客都當作中共官員,犯了以偏概全的謬誤,而關起門來自己辦」,也將扼殺兩岸電影寶貴交流機會
民國101年(二○一二年)金馬獎,台灣只留下三項獎座,當時立委管碧玲一句金馬獎該砍掉重練,乾脆停辦,遭本地導演們群起圍剿,最後道歉止血導演朱延平氣憤地說:「立委口口聲聲說要跟中共做切割,他們的思維跟思路,卻跟老共是一模一樣。」意即,中國大陸寧可影視人員都別來台灣,我方若關起大門,豈非隔海跟中共唱和?
以對岸近年影視發展之蓬勃,反觀我方遭遇的瓶頸,大陸電影人失去挑戰華語電影市場最高獎項的機會,除了金馬失色,更無疑是兩岸電影行業的損失。所謂謝謝中國自願退出,還給台灣乾淨金馬獎」,只能逞一時嘴硬,終非兩岸電影人所樂見
倒是,為因應對岸全面停止陸客來台自由行,政府除了推出秋冬國旅補助,也在研議開放陸客從第三方入境免簽等措施。當對岸把門關起來,我們試著打開另一扇窗,為達到繼續交流的目的,懂得拐彎,總比只會嘴硬強多了。







失智症診間 看見老父的愛


2019-08-08 00:19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對失智的恐懼不但是失智篩檢的最大阻礙,甚至影響後續治療,更不利失智友善環境的建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政府與民間力量的推動,社會大眾開始理解失智症認知症);正在(或將要)承擔照顧責任的兒女輩會特別為長輩是否罹患失智症而憂心忡忡,於是帶長輩來門診,期望從醫生角度確認退化的程度。
面對兒女輩的擔憂,長輩的反應不一,通常都是大力閃躲,抗拒被視為老病殘的想法,但也有老人家願意配合,王伯伯就是其中一位。他走進診間,後面跟著幾位女孩。當我開口問為什麼想來看醫生,女兒們鼓勵爸爸自己說,他吞吞吐吐說:「孩子們說我記憶不好,其實我是覺得還好啦,可是我想還是來檢查一下,讓大家安心。」女兒們神情焦慮望著我,期盼我給出診斷,但王伯伯回望孩子們的眼中滿滿的疼愛與包容,深深打動了我。
年輕一輩或許覺得「就是去醫院檢查一下而已啊,這有什麼大不了?」其實對老父親來說,願意走入診間來做失智症篩檢,是要經過多少情緒上的糾結。特別是在我們的文化中,父親長年來以一家之主的身影保護著這個家,扛起養育兒女的重擔;在一個家庭裡,父親多半是家人仰望的角色。
而今,他年紀大了,步履變得蹣跚,思考開始遲緩,他逐漸感受到做許多事都力不從心,過去百依百順的兒女們不再以尊敬的眼神看著他,卻開始懷疑他的認知能力,拚命要說服他來看醫生。老人家沉默不語,兒女很難體會對他來說這件事並不只是去看個感冒那樣簡單,他若接受這樣安排,就代表自己終於要面對失智症這三個字,他開始害怕自己會漸漸忘記生命中每個重要的人,更擔憂此後是否還能擁有說話的權利以及身為父親的地位。
所以每回看到老先生在兒女帶領下來到診間,我總是懷有特別的尊敬,我明白來到這裡需要多大勇氣。眼前老先生心底有恐懼與失落感,但他還是來了,為的不就是對兒女的愛?因為這份愛,即使自認沒問題,老父親都願意走這一趟讓家人安心,但一旁焦慮的晚輩們對他掩藏很好的千迴百轉的情緒卻毫無所覺。
這幾年來,我看過一個又一個這般的老先生來診間,他們背景不一,但都同樣帶著舐犢情深眼神。值此父親節,我想提醒每位想帶父母到醫院做失智症篩檢的兒女們,多點體貼,別忘記他們是牽著我們的手學走路、陪我們在生命困境中一起站起來的人。父母親曾協助我們度過許多考驗,現在輪到他們面對生命難關,我們應當也要秉持同樣的尊重來陪伴他們,理解他們心中的糾葛,體諒他們想逃避的心情。最重要的是無論診斷結果如何,都要讓他們知道即使確診,我們對他們的愛與敬重依然存在,我們將持續諮詢與聆聽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的生命自主權利、維護他們的尊嚴,一同走下去。







傳統推拿整復 不可稱技術士


2019-08-08 00:31 聯合報  黃蕙棻/中醫教授(台北市)
傳統推拿整復應由受過完整中醫基礎與臨床養成訓練的醫師執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傳統整復推拿」,在中國醫學史上自黃帝中醫十三科至清乾隆御纂醫宗金鑑,乃至今日中台兩岸的中醫師考試,皆列為必考科目中醫傷科的主要綱目而現代西醫骨科、復健科與物理治療科,亦有徒手整復推拿手法。國內各級法院亦將傳統整復推拿整復推拿視為醫療行為。
民俗調理業依法僅能從事消除疲勞手技,然業者逾越醫療法規範,擅自執行醫療行為遭法院判決違反醫師法者甚多;宣稱並誇大療效者亦多,經常引起消費糾紛,甚至對民眾身心造成傷害。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林明嫻醫師的碩士論文指出,自九十七年到一○七年民俗調理業者經行政、民事、刑事判決共一○二件,衛福部中醫藥司本應在醫療與非醫療之界限嚴格把關以維護民眾權益
中國將民俗調理人員規畫為按摩」,有教、考、訓、用及分級制度,與醫療完全分流,專業訓練有效管理,為中國賺進可觀的觀光休閒財源傳統推拿整復則完全由受過完整中醫基礎臨床養成訓練醫師執行,這才是真正保障民眾的生命安全與發展經濟
詎料衛福部中醫藥司與勞動部不顧眾多中西醫界團體多次陳情反對,及消基會示警:推拿與整復皆是醫療行為,易使消費者誤認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屬於醫療人員,造成消費者對醫療行為的混淆且其法源民俗調理管理條例尚未立法完成之前,七月廿五日在立法院反對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名稱協調會中仍執意以開發新職系為名,即將在八月分啟動民俗調理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的核發流程
未來若有民眾因為受傷.覺得應該接受整復推拿求助國家發照的「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而導致傷害,是不是可聲請國賠呢?誰該負責任呢?






陸客第三方免簽 國安抓匪諜?


2019-08-08 00:03 聯合報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新北市)
陸方限縮自由行後,交通部長林佳龍研議開放陸客經第三方入境來台免簽。圖為中正紀念堂的陸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八月起暫停辦理陸客來台自由行簽證,交通部觀光局端出卅六億元的擴大國旅獎勵計畫以為因應;昨天交通部長林佳龍又提出開放陸客與東南亞國家民眾,從第三方入境可免簽等措施,該案並將再與國安單位研議。
台灣正將大陸視為有國安重大疑慮的對象,還為此修訂了「國安五法」及即將增修防制「中共代理人條款」,但現今擬讓陸客免簽入台,豈不是讓國安開了一大缺口?
林佳龍的提議,意在彰顯「中共不同意人民來台灣,但台灣歡迎陸客來」,但以大陸人民的「愛國心」而言,從民進黨執政後感到台灣並不友善,其實來台觀光交流的意願,已經驟減。根據國際旅宿業者Hotels.com對陸客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國際旅遊的監測調查報告來看,中國大陸繼續蟬聯全球最大出境遊客源國,但台灣已排除在最受他們歡迎的十大旅遊國或地區中
大陸國台辦直接表示,暫停辦理陸客自由行是因民進黨當局不斷推進台獨活動」,煽動對大陸敵意與挑動兩岸對立,嚴重破壞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旅遊的基礎和條件所謂的基礎是指兩岸間認同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在這個政治基礎之上,才得以簽訂協議辦理大陸地區人民來台自由行
事實上,兩岸人民觀光旅遊被定位為「交流」的概念,陸客來台也不是「出國旅遊」。台灣過去所以成為陸客旅遊熱門首選,是因他們的教科書告訴他們,同屬自己人的台灣寶島有阿里山和日月潭。換言之,「同胞感」才是來台旅遊的更深層原因與條件。
然而,蔡英文對暫停陸客自由行發表看法時,稱對岸為「中國」而非「大陸」或「中共」,明顯表明兩岸為「一邊一國」。換言之,「國內旅遊」是陸客來台自由行的政治基礎,既然「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已遭腐蝕,暫停自由行無非是對台灣執政當局和民眾發出「警告」。
民進黨近期內不斷修改包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內的「國安五法」,內容把當前的兩岸關係製造成較「動員戡亂時期」更為緊張和敵對,也失去了兩岸交流互惠的條件。既然已將對岸形塑為「謀我日亟」的「敵人」,就算開放從第三方來台的陸客免簽證,屆時國安單位能不加強防範潛在的「匪諜」嗎?








衝衝衝! 用錯誤指標拚農產外銷


2019-08-08 00:19 聯合報  徐世勳/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台北市)
上半年農產品外銷量116萬公噸,總金額新台幣853億元,其中水果成長率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出口績效包括農產外銷評比通常有出口成長率、出口值、出口附加價值等三指標可採用。日昨行政院蘇貞昌臉書發布上任兩百日政績影片,特別採用「出口成長率」指標,「加工製造」,讓中國大陸掉在前五名外,宣稱農產外銷為上任以來九大政績之一。
根據農委會網站資料計算,今年上半年農產品出口國家成長率前五名為海地(三七七%)、瓜地馬拉(一○二%)、宏都拉斯(六十三%)、英國(四十七%)及韓國(廿九%),奇怪的是,這全不在蘇院長臉書排行榜上。
海地出口值僅由一百萬美元增為五百萬美元,增幅四百萬美元,成長率卻高達三七七%。相對於占我國農產外銷市場達四分之一的大陸,台灣農產出口值由六億一千萬美元增至六億七千萬美元,增幅六千萬美元,成長率卻只有十%。
海地糧食極不安全,民國97年(二○○八年)曾因全球糧食價格危機引發暴動。去年海地人均GDP只有七三○美元,很難想像有足夠購買力進口台灣農產品。明顯的,「出口成長率指標容易受基數大小及極端個案影響,難看出有意義的政策內涵。蘇院長執意採用,主要讓大陸掉出前五名外,如此可宣稱「主權顧乎在、產品銷世界,MIT有競爭力,不用賣得低聲下氣」的政績。
另外,若以大家常用的農產「出口值」當出口績效指標評比,今年上半我農產出口值前五名國家為,大陸(廿四%)、日本(十六%)、美國(十一%)、越南(八%)及香港(八%),逢中必反意識下,這指標無法凸顯農產外銷的特定政績,當然不會採用
其實,在國際貿易專業領域,大家愈來愈重視出口創造的「附加價值」指標。國內外有許多為贏面子(總產值或出口值衝第一),卻輸了裡子(只有微薄附加價值)的例子,尤其開發中國家,值得警惕。
原子筆為例,大陸年產四百多億支,總產值是全球製筆大國,也是原子筆出口大國,卻生產不出筆尖那顆小小「球珠」。據聞原子筆光是瑞士筆頭加上德國墨水就占成本五成以上,大陸廠商生產一支原子筆毛利約只人民幣○點○一二元。若加計政府水電補貼及環境汙染的外部成本,恐怕原子筆出口附加價值就變負數,可謂得不償失。
出口值不等同出口附加價值」。農產出口值需扣除國外進口的上游原料或服務(如瓶苗、肥料、農藥、農機、檢驗認證)及國外下游銷售(如冷凍、倉儲、運輸、物流)中間成本支出,才會是附加價值。由於我國農業政策常與福利政策混為一談,處處補貼,農產出口普遍存在微薄附加價值現象
引用錯誤指標,刻意渲染為重大政績,還要由政府帶頭「繼續衝下去」,這是拚農產外銷的迷思。指標誤導資源在產業間錯置,當然是愈拚愈窮,民不聊生,正所謂「錯誤的決策比貪瀆更可怕」。








反送中Be water? 誤解了李小龍愛國情操


2019-08-08 00:26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港澳辦重申,不許挑戰一國兩制,加強愛國教育。(新華社)

五日香港擴大三罷罷工、罷市、罷課,情勢仍沸沸揚揚,然一方要求冷靜,一方高呼香港革命,自然無交集。
或問:若港府不答應訴求,港人或可持續罷工,看誰的氣更長?
民國14年(一九二五年),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文中,提到「五卅慘案」後的上海、香港大罷工。當年五月卅日發生英國租界巡捕槍殺抗議人民,引發抗擊帝國主義的浪潮。六月一日起上海大罷工,堅持了三四個月;十九日香港開始大罷工,更持續一年四個月,是當時世界工人運動史上最長紀錄的罷工。
當年中國分崩離析,且英政府鞭長莫及,港人又如此長期相挺,為何不能讓當年殖民者掃地出門?比對目前中國崛起,且軍隊鄰接邊境,且港人並非全數相挺,豈會認為「香港獨立」有可行性?
或謂:若此番抗議能得國際奧援,未必港府不會對群眾的訴求退讓。
但如果連美國總統川普都「明示」,目前香港的是暴動,中國政府可以妥善處理,又何來引外國勢力進入之空間與可能?
或問:孫中山的興中會的單位乾亨行,不就在香港?難道香港不能稱為民主火種,給自由中國開第一槍?
舉遠一點的中國歷史為例,漢武帝時,淮南王欲造反,臣子告訴他目前不是秦末,中央控制得宜,地方豈能與之爭鋒?以寡擊眾、以下克上,焉能有好果子吃?
而孫文要「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但日前抗議場合,連港英殖民旗幟都拿出來,不是「驅除中華,恢復韃虜」?且無論中國乃「共和國」,或自許新興「漢唐帝國」,經濟力持續上升,香港何能獨立於中國?
再說了,依照紀錄,民國36年(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時,台灣島內總兵力僅五千人,日本浪人、流氓、退伍軍人粗估廿萬,比例懸殊,但國府大軍壓境,亦只能作鳥獸散,難道現代共軍還不如昨日蔣軍?
綜上,皆為目前反逃犯修例,應回歸平和,否則恐上演台灣二二八憾事,悔不當初,實值有識之士警惕。
最末,以《李小龍傳》做結:Be water,乃此番抗議的行動準則,筆者有看過李小龍以水描述功夫之妙,但其傳記內,前嫂子林燕妮詮釋:「李小龍少用中文,但不是寫不來;但中國的文化與哲學,給他深刻的影響,李小龍神話的形成,是他身為中國人的驕傲!」此番抗議者,大大誤解一代武術家的愛國情操,不是嗎?







香港困境與反思/暴力升級 阻止目標實現


2019-08-08 00:26 聯合報  薛晴/雅各布大學大學生(德國不萊梅)
香港反送中抗議持續延燒,民眾五日發起「三罷」行動。一名抗議者試圖將催淚彈丟回給警方。(美聯社)

近日香港動盪不安。接連不斷的示威抗議,顯現群情激憤的香港人,真的忍無可忍了。但有項問題逐漸浮上檯面:抗議運動的暴力行為正攀升。一場缺乏理性與戰略思考的抗議運動,往往容易在長時間抗爭下,因短絀的組織紀律和欠缺靈活性的戰術調整而失控,最終宣告失敗。港人需了解這些因對於現況不滿,看似合情合理的暴力行為,縱然是抒發情緒最佳窗口,卻也是阻止港人實現抗爭目標的最大桎梏。
民主轉型運動文獻顯示,當以民主轉型為抗議目標的運動,轉趨向暴力行動時,將造成相當負面的社會觀感,進而使其失去大眾支持。當民主轉型運動失了民心,將給威權政府更強而有力的理由,如維護社會穩定秩序,進行鎮壓行動。
六四天安門事件應是港人以史為鑒的最佳案例。在六四前夕,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親自到天安門廣場慰問學生們,並告訴他們中央已聽到學生的訴求,請見好就收。可惜當時學生們不領情,持續抗爭;之後事態發展眾人皆熟悉。
香港作為中國唯二的特別行政區,及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重要角色,北京政府想進行如同在天安門的鎮壓行動,門檻確實較高,但不代表解放軍沒有機會進入香港強力鎮壓。
港人必須意識到,如果鎮壓行動如實展開,西方政府沒有立場介入他國內政,更沒有辦法協助港人脫困。不切實際幻想,會驅使港人將這項抗議運動帶往錯誤的發展方向。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抗議者們需回頭仔細檢視六四事件這鮮明的歷史教訓所蘊含的意義與啟示。如何找到控制這股激憤情緒的方法,並戰略性地運用在抗議運動中,將考驗港人的理性與智慧,也將大幅度地影響抗議運動的最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