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5G領航 全球L型經濟復甦在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消風的改革:勞保黑洞留給百姓
◆  聯合報黑白集/林飛帆的「非韓家園」
◆  經濟日報社論/5G領航 全球L型經濟復甦在望






經濟日報社論/5G領航 全球L型經濟復甦在望


2019-07-20 00: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經濟在世紀金融海嘯爆發11年來,始終處於動力疲弱的牛皮狀態,未見更壞,但也從不讓人振奮,卻有一點,是經濟學家揮之不去的隱憂,即一個新的也是下一個更巨大的金融風暴,正在持續蓄積能量之中。
11年前的民國97年(2008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不過半年光景,民國98(2009年)第2季開始,多數指標都穩定了下來。什麼原因讓形勢恢復得那麼快?關鍵原因是,美、日、歐等金融當局先後啟動非常規應急手段,稱之為量化寬鬆QE)」的貨幣政策。這一連串的急救手段,終於穩住沒讓新的危機繼續爆發。然而從民國98年(2009年)開始迄目前民國108年(2019年)為止,這十年的事實顯示,後金融海嘯時代的經濟表現即非U,也非V,而是L與V。所謂L,指的是全球實體經濟的持續疲滯;至於V,則是指QE之下,製造出來的大量流動性因實體經濟需求疲弱,而流向了股、匯、債、房各資產市場,導致資產價格的泡沫式飆漲。
全球實體經濟的需求又為何持續疲弱,主要原因可歸納有三:一是世紀金融海嘯泡沫在未爆發前持續蓄積的能量太過巨大,以致泡沫爆破後被打回原形的真正需求顯得極為孱弱,但這卻是真正的實體需求;其次是財富及所得分配的擴大惡化。民國103年(2014年)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的《21世紀資本論》,以百年的歷史數據「證明」了貧富分配差距拉大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因」。在這樣的基礎上,主要國家這十年來一而再、再而三地「量寬」所導致的資產價格效應,又進一步地擴大了貧富差距,從而弱化了實體經濟的需求;再一個,就是這些年來,各式各樣,變本加厲的「反全球化」現象,當然也是全球實體需求難以振作的另一背景。此即為後金融海嘯這十年來實體經濟呈現「L」型始終未見翹尾的主要解釋。當然,這是純粹從需求側這一角度的觀察;如從供給側角度看,十年來始終未見突破性的科技創新,也是L尾巴未能上翹的另一解釋。
在實體經濟一貫疲滯未見振作的情況下,全球的流動性卻因QE不斷在持續釋放。一如吃鴉片,一旦QE就會上癮,主要原因是實體經濟始終未見真正恢復強勁,總擔心沒有QE的加持,體質虛弱的經濟立刻支撐不住,所以只要主要經濟指標稍有變化就緊張不已。指標略呈正常(還未必是強勢)就積極傾向「退市」,因為深知這劑藥不宜常服,多服之後,超額流動性消化不了,愈積愈多,遲早爆發又一巨大危機;可萬一指標略顯弱勢,又擔心經濟前景惡化,壓不住再啟動新一輪QE之心。這種騎虎難下之窘境,正是當前所有主要國家決策當局之困境。
以美國為例,每次聯準會議息,到底是鴿是鷹,各方猜測不斷,成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最大變數。其實聯準會每次會議,每個與會成員也都處於高度猶豫狀態,在寬與緊,鴿與鷹之間,反覆思量。說到底,一切糾結的根源,其實都跟L的尾巴始終未能翹起有關。因為L始終未能翹起,實體經濟需求不振,一再QE流動性愈放愈多之下,未來爆發新危機的壓力也就愈來愈大。
所以,當下全球經濟的前景如何,其實就取決於兩種形勢的發展,一是QE,二是能創造及拉動新需求的新創科技。具體地說,十年來釋放的超量流動性,蓄積了危機能量,必須有賴突破性的科技創新把流動性充分吸收才可望消弭。
堪稱幸運的是,這樣的形勢似乎正在快速浮現之中,那就是5G。5G以其網速的快速與精準,讓萬物聯網得以實現,它創造的價值,不僅是萬物聯網之後發展出的各種新需求(如智慧城市),而且還可以普遍升級。5G,因此看來是能讓「L」終於翹尾的最大希望。








聯合報黑白集/林飛帆的「非韓家園」


2019-07-20 00: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林飛帆日前接任民進黨中央副祕書長,連日來引發外界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入黨首日即高登副祕書長的林飛帆,旋即發表了兩項受矚目的談話。一是他希望自己說的話,變成民進黨下階段的「養分」;二是他說台灣下一個目標,是要打造「非韓家園」。
第一項發言,顯示了這個太陽花學運領袖的狂妄和自大。先前,林飛帆根本看不起民進黨,說對它「失望透頂」。現在,他搭直升機飛來月領九萬,還覺得自己的話可以提供這個黨成長「養分」,指引黨的方向。這傲慢程度,簡直「超英趕扁」,放眼綠營無人能及了。
第二項發言,則暴露了其心胸狹隘,缺乏民主精神。民主時代,社會上不同的意見此起彼落,皆有賴彼此包容或互相諒解,才能成就多元之美;豈有動不動就說要消滅別人的?林飛帆要打倒韓國瑜,主要是看不慣韓家軍常手揮國旗,甚至把國旗裝穿在身上。看在主張台獨的林飛帆眼裡,當然是難以容忍的事。
可見,當年的太陽花表面上是年輕世代的反服貿運動,實際上卻是民進黨台獨運動青年變裝版。林飛帆如今受到重用,是蔡英文論功行賞也好,是總統大選的策略需要也罷,都枉費了當年那麼多年輕人上街相挺,最後功勞全被一人收割,還把運動本質完全扭曲。
儘管民進黨打韓招數盡出,但沒人敢說要「滅韓」。而蔡英文藉著重用林飛帆,立馬打響非韓家園口號有如納粹青年軍再現柯文哲錯了,林飛帆哪是左翼憤青,他分明是不恤民生的右翼小資







聯合報社論/消風的改革:勞保黑洞留給百姓


2019-07-20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勞保基金嚴重虧損,預估再七年就會破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蔡總統在國外訪問,勞動部長許銘春拋出一個「利多」消息,稱行政院明年將撥補兩百億元,挹注入不敷出的勞保基金,這是政府「展現負責的態度」。許銘春說得好聽,但換個角度解讀,此舉意味著蔡英文已放棄勞保的改革而且政府還從國庫掏了兩百億元,來粉飾她欺世盜名的年改
說蔡總統的年金改革欺世盜名」,原因有三:第一,勞工保險人口高達一,○五○萬人,人數為軍公教的十六倍;蔡政府高調進行了軍公教年改,卻把更重要的勞保改革丟著不管。第二,勞保基金虧損問題更為嚴重,預估再七年就會破產;但蔡英文挑了不急迫的軍公教年改下手,卻把更棘手的問題留給人民。第三,蔡英文常誇稱年改是她最重要的政績,但砍完軍公教年金後,兩年來她卻避談勞保改革;而今拿人民的納稅錢去填這個黑洞,還自誇「展現負責」,這不是欺世盜名是什麼?
不急迫的事搶先處理,急迫的工作卻一天拖過一天,蔡政府施政的優先順序是根據自己的政治精算而定,並不是為了解決問題,更不是著眼於人民的權益與福祉。由此,即一目了然。
進一步檢視,勞保基金收支在民國106年(二○一七年)首度出現逆差,結果是靠著基金的投資盈餘,帳面才得以打平。但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勞保基金投資失利,虧損高達四二四億元,導致勞保基金財務出現了二五一億元的赤字,這是歷年首見。亦即,在蔡總統任內,一方面是勞保收支快速惡化,無法維持平衡;另一方面,勞保基金的投資操作又極拙劣,愈發連累了基金的財務。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既難維持勞保收支的平衡,又無法運用聰明的投資策略來增加收益,也不想進行任何結構性的調整或改革,勞保財務的黑洞當然愈變愈大。
行政院將撥補兩百億元挹注勞保基金,表面上看,金額似乎不小。實際上,對於深不見底的勞保黑洞而言,每月支出即高達三百多億元,這兩百億元只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什麼填補或穩定作用。更糟的是,勞保的財務還在加速惡化中。以今年前五個月的收支為例,應計收入是一,六三○億元,但各項給付支出卻高達一,七一九億元,短差近九十億元。政府編列兩百億元預算撥補,完全無濟於事。
三年一次的勞保精算報告,其實早就提出勞保即將破產的警告,但執政者若非視若無睹,就是刻意避重就輕。蔡總統一上台,將改革大刀舞得威風凜凜,卻只砍了軍公教年金。而今大選情勢緊張,以蔡政府之工於計算,只會不斷撒錢討好選民,不會去碰任何棘手議題。因此,勞保年金以兩百億元草草搪塞貼補了事,就是要人民忘了它的存在。
以台灣目前人口老化及少子化不見改善的現象,勞保基金的支出只會不斷擴增,收入則不斷萎縮。到了民國115年(二○二六年),勞保財務將出現一千三百多億元的負債。如果不做任何改革,未來五十年未提存負債將高達九.一一兆,需要四年半的中華民國總預算才能填補。當然,屆時這些問題都是下一代的事了,與蔡英文政府毫無瓜葛。民主的記憶就是如此短暫,不是嗎?
在前閣揆林全任內,行政院曾提出《勞工保險條例》修法草案,包括重新界定「平均投保薪資」定義,以及費率如何研擬調升。但草案送入立法院後,從未排審;在賴清德和蘇貞昌接掌行政院後,也未敦促民進黨團處理此案,顯示蔡英文的改革大志已然消風。
在撥出兩百億預算填補勞保基金時,蘇貞昌曾高調宣示,「政府絕對負最終給付責任」。這項承諾,其實沒有半兩重;人民還沒忘記,蔡英文大砍軍公教年金時,如何輕鬆吃掉了過去政府的承諾。下次蔡英文再誇耀她的年改政績時,人們千萬別忘了遭她棄置的勞保,和她塞進黑洞的兩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