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輔導弱勢產業 拚經濟有感成長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掌聲固悅耳,但吸納噓聲才能更強大
◆  聯合報黑白集/電火球忘了高度
◆  經濟日報社論/輔導弱勢產業 拚經濟有感成長







經濟日報社論/輔導弱勢產業 拚經濟有感成長


2019-06-16 00:2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大選在即,蔡英文總統剛剛贏得黨內初選、獲得民進黨提名。各陣營參選人頻頻深入民間,營造親近庶民形象;顯然參選人都深知,贏得大選須獲庶民普遍支持方能如願。然而,政府在經濟施政上獲得民眾認可的比例一直很低,顯示庶民多數不滿意經濟狀況,這會讓蔡總統的連任之路相當辛苦,因為經濟正是民國105年(2016年)國民黨失去政權的主因
蔡總統去年6月曾說,現在是台灣經濟20年來最好的時候。雖然隨著美中貿易科技戰升高,台灣貿易和生產逐漸受到衝擊,但若看表面數據,台灣經濟成長率、股市表現都差強人意,但蔡總統的說法還是受到外界揶揄。之所以如此,和台灣經濟成長集中在少數高科技產業,特別是電子業和其相關產業所致本報社論早已分析過這種現象,但政府並未採取對策來消除成長緩慢或停滯產業的痛苦。由於這些在發展中停滯不前的產業所僱員工,占全台受僱員工的比例過半,因此多數庶民當然對經濟不滿意。
過去,產業之間發展縱有差異,但差距不會過大,企業尚可逐步調整;但近來電子通訊產業發展神速,拉大和其他產業間之差距,吸引資金、人才快速往電子相關產業移動,造成了惡性循環因此,政府輔導措施如果沒有跟進調整,產業間的差異只會更大,造成類似所得分配不均的產業分配不均狀態。可是20年來,政府都沒有進行相應的政策調整,放任這種狀況惡化,才讓「無感成長」成為一種常態,意即經濟數據即使不錯,但多數企業和員工無感。
在此狀況下,政府產業輔導政策和措施就該相應調整,將過去著重於電子相關產業的輔導資源,挪移部分於其他停滯或成長緩慢的產業,讓這些產業即使企業家數和雇員減少,但平均生產力卻不會下降,也就是較傳統的產業可以用類似或較接近電子相關產業的發展速度升級。其實,電子資通訊產業的研發投資極大,政府投入的輔導資源相對還是有限,遠不如放置於較傳統產業所獲得的效果,因此,挪移部分資源到較傳統產業可有兩種效益一是成本效益較高,二是產業分配較平衡。可惜,政府過去20年來除了增添一個商業發展研究院國家實驗研究院,投注極為有限的資源以外,對弱勢製造業、服務業和農業的研發或輔導投資,可說是因循故舊、變化有限。
傳統產業在先進經濟體基本上是在相對萎縮,但若有足夠努力,還是可以突破困難,持續提高生產力的。以台灣的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玻璃、建材、陶瓷、水泥、石材等為例,民國95到105年(2006到2016年)的十年間,企業家數穩定,但還是能讓生產毛額大幅成長42%,人均勞動報酬提高16%;雖顯著低於電子零組件業的生產成長率53%,人均勞動報酬成長率52%,但仍可維持兩種指標(生產毛額、人均勞動報酬)接近全體產業的48%和17%。然而,紡織、成衣、塑膠、金屬製品、基本金屬、汽車、食品等製造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食、飲料、個人及家庭用品維修、美髮美容、不動產等服務業的「人均勞動報酬都顯著低於全體平均,其中食品業十年只成長2%,美髮美容1%、個人及家庭用品維修更是負2%,成了十年間產業變化下的犧牲者
上述七種製造業、八種服務業的總雇用員工達到388.6萬人製造業102.4萬,服務業286.2萬),接近全體產業雇用人數半數;這些產業亟需政府協助輔導,請問政府迄今為這些產業做了什麼?
蔡政府明年準備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就應該為這些弱勢產業提供更多的輔導,設立相關的產業研發機構協助產業升級、提供更多的資源,才可能讓這些產業迎頭趕上。否則,再漂亮的經濟數據,多數產業和雇員可能還是無感。







聯合報黑白集/電火球忘了高度


2019-06-16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臉書張貼剪接影片,開頭就指「韓市長,不要講中華民國地區」。 圖/截自蘇貞昌粉絲專頁

韓國瑜首次以市長身分出席行政院會,和閣揆蘇貞昌形成兩顆光頭輝映的場面。但兩個禿子同室並未照亮政壇幽暗,更因「電火球」蘇揆在臉書貼出院會剪輯影片,搞得很沒格調。
行政院院會是閉門會議,原都由發言人轉述會議內容,後來才發布院長裁示等部分訊息,以避免爭議過程或言行被放大作文章,徒增紛擾至於不同黨派直轄市長或爭議閣員與會,會中發言一向由媒體自行採訪挖掘,政院向來都謹慎回應,蘇揆卻帶頭打壞規矩
蘇揆貼出的行政院剪輯影片,有如新聞稿,它並非完全直播,而是經過篩選的「官方視角」。韓國瑜全程參與院會並發言,但蘇揆卻貼出自己「修理」韓國瑜口誤的威風,包括出現韓疑似閉目養神畫面,也是選擇性黑他。蘇揆辯稱,這不是針對韓國瑜而發,事實上他已自失高度,等於自曝缺乏宰相器識
韓國瑜直覺「被修理」,隨即貼文「院長衝衝衝、防疫補助空空空」回擊。其憤慨可以理解,但如此作法,也落得跟電火球一般見識了。院會畢竟是蘇貞昌的主場,韓卻主動向外界預告「政壇兩大禿頭要見面」,要向中央討預算救高雄;明知山有虎,又豈能不防暗箭?
郭台銘最近拍了一支廣告,遍數朝野候選人的優點,讓人耳目一新。對比之下,蘇貞昌自降格局「黑韓」,便顯得毫無閣揆氣度。高掛的「電火球」,原可照亮暗室,但失掉高度的電火球卻只讓人刺眼!









聯合報社論/掌聲固悅耳,但吸納噓聲才能更強大


2019-06-15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高雄市韓國瑜(前中)在雲林造勢,帶領台下支持者喊口號,拒絕一國兩制。 記者黃仲裕/攝影

蔡英文將代表民進黨出征大選,國民黨方面,韓國瑜郭台銘則仍相持不下,兩人支持度也陷於膠著。對此情勢,藍營支持者深感憂慮,認為韓郭相爭如無法保持君子風度,雙方互傷的結果,必將是漁翁得利,把大位拱手讓給蔡英文或柯文哲。在最後一個月的初選決戰期,兩營都必須節制己方人馬,勿採取破壞性的攻擊行動;同時也不妨借民進黨「一加一大於二」的思維一用,及早思考藍軍最後的整合方案。
韓國瑜昨天在雲林的造勢,延續前面兩場的熱絡和張力,聲勢相當可觀,顯示他基層支持者主動聚集的能量,遠超過黨中央的動員。韓國瑜接地氣的指數,在黨內五名候選人中,絕對是居冠無疑。儘管造勢如此成功,但韓國瑜的選情卻無不隱憂:他近期的民調支持度呈現停滯乃至些微下滑的趨勢,韓粉的「內聚力」雖強,卻缺乏「外擴」的張力。
韓國瑜支持度的疲弱現象,主因有幾:第一,朝野候選人都把他當成首要假想敵來打,各種抹黑中傷齊發,民進黨更濫用公權力從中央及地方兩路圍剿,使他腹背受敵。第二,韓國瑜自己準備未周,迄今仍未組建重量級的智囊團,以致在反送中、自經區等議題上因應遲緩,讓外界對其治國瞻矚產生懷疑。第三,韓粉的高度忠誠及支持媒體的過度單一,不僅排擠外界的善意批評,甚至導致立場各異的藍營媒體或名嘴彼此怒目相向;這些都不利於其支持版圖的擴張,但韓國瑜似乎仍無自覺。
在郭營方面,郭台銘憑著他經營鴻海數十年的經驗,在美中貿易戰及台灣經濟發展的評論上,往往能一針見血切中時弊。藉由他過去交往的人脈以及首富的資源,郭台銘迅速延攬了多方才智之士,提供他選舉戰略及幕僚參謀作業。因此,郭台銘陸續藉著一些受訪談話、即興演出乃至形象文宣,逐漸清洗了他過去被認為太過霸道、不近人情的印象。
問題在,郭台銘的聲勢在前期一陣看漲之後,雖獲得不少肯定,但後來也隨即陷入了停頓。主要原因包括:第一,郭台銘投入選舉相當倉促,儘管他宣布退休,但一般民眾對他如何兼顧其企業與治國仍有不少疑慮。第二,鴻海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布局既廣且深,雇用近百萬人,外界擔心,郭台銘面對大陸難有足夠的自主意志。尤其受最近香港「反送中」及兩岸關係緊縮的影響,蔡英文以辣台妹之姿強力抗中,「紅頂商人」郭台銘不免不斷遭到抹紅。第三,郭台銘的經營歷練不難說服菁英階層,但他的首富形象,卻讓一般民眾敬而遠之。市井小民對於韓國瑜造勢場的庶民氛圍感到更為親切,其間隔閡,就是在財富
韓國瑜和郭台銘若能誠懇面對自己的優缺點,就應該了解兩人必須保留彼此未來合作的空間,才是藍軍明年打贏選戰的不二法門。兩人的合作交集在:韓國瑜的地氣已數度驗證,台灣無人能及;郭台銘的國際經驗經營視野,則是台灣拚經濟不可或缺的資源。兩人最後不論由誰初選勝出,另一人都應該無條件地加入其團隊,讓彼此能量相加相成,變得更壯大。這正是民進黨提出的「一加一大於二」的神奇公式,可惜因賴清德峻拒而破局;但是,蔡英文可能尋求其他更有潛力的搭檔。對國民黨而言,黨內五名候選人都必須抱持這樣的認知和節制,絕不能等到領先群撕破臉,再來後悔不團結。
對政治人物而言,掌聲固然悅耳,但能夠吸納噓聲所蘊含的警醒與惕勵,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蔡英文就是對噓聲掩耳,所以才會離心離德從這個角度看,韓國瑜應立刻告訴韓粉,別再要求黨中央停止初選逕自徵召,那顯得很沒有運動家精神郭台銘則不應和黃國昌上凱道去反紅色媒體,那會顯得自己很沒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