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應帶頭遵守財政紀律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0831/web/

◆  聯合報社論/李進勇心機與民進黨的「公投恐懼症」
◆  聯合報黑白集/「美麗島」的沉淪
◆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應帶頭遵守財政紀律法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應帶頭遵守財政紀律法


2019-06-05 00: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工商協進會日前與行政院長蘇貞昌的早餐會上,提出了16項提案,除了要求協助企業尋找適合的土地、不增加長照照顧假、將核能做為儲備電源之外,還包括檢討貨物稅、印花稅制、提高投資研發抵減比例、擴大海外資金回台優惠稅率適用範圍等等減稅方面的建議。
針對減稅建議,蘇院長當場明確表示,財經兩部會在產創條例的修法例如加碼研發支出投資抵減,應以「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為優先,稅收考量放到最後」;也認為印花稅不合時宜,要求財政部在「財政有餘裕及堅持財政紀律」的情況下,一個月內研議取消印花稅
蘇院長的指示,看似有理,其實是自相矛盾,甚至傷害財政紀律。因為,既然經濟優先為租稅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則財政即使困窘,所有以「經濟發展」為名提出的減稅法案或政策,財政部都應該積極配合,還談什麼財政紀律?蘇院長應該知道,原本今年底落日的產創條例,不但將現行租稅優惠繼續展延十年,還大幅加碼租稅優惠,包括增訂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抵減課稅、放寬母子公司員工相互取得股票適用孰低課稅、投資抵減增列5G及智慧機械產業項目等,並已經送請立法院審議,卻至今仍未遵守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的規定,提出稅式支出評估」,行政院早就違反財政紀律了蘇院長慷慨繼續加碼減稅,強財政部之所難之前,何不先向業界說明政府已經提供足夠的租稅優惠,或許即可爭取業界的諒解
同樣的道理,當財政部長蘇建榮說到印花稅收是地方政府重要收入依據財政收支劃分法的規定,在沒有籌妥替代財源前,不宜廢止印花稅時,蘇院長忍不住插話說「地方沒錢,還不是會向中央要錢,100億中央可以扛啊!」此說法不但讓財政部難堪,也讓減稅議題擴大了衝擊層面,更違反了他自己所說的財政有餘裕及堅持財政紀律的前提
尤其,蘇院長也知道廢止印花稅,等於是「中央請客,地方埋單」,但他認為只有100億元左右的衝擊,中央政府扛得起,殊不知印花稅107年實徵淨額已成長至121億元。而且雖然從中央政府的觀點來看,印花稅只占全部稅收的0.5%,確是微不足道,但對嚴重入不敷出而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稅源,而且廢止印花稅等於地方政府以後每年都會減少121億元
因此,蘇院長千萬不要誤以為中央只需要彌補地方政府第一年的稅收損失而已,中央政府要「扛得起」的是「未來每年要無條件撥款至少121億元給六都和16個縣市政府」,以彌補因中央心直口快的減稅造成的永久性損失。當然將來究竟要以併入營業稅或其他開源手段來籌妥替代財源,財政部勢必傷透腦筋了。
至於貨物稅的檢討部分,涉及超過1,800億元之鉅的稅收,將來貨物稅無論是轉型為能源稅只維持對油氣類課稅),或是廢除,都將導致稅收的銳減,中央政府不但要苦思如何扛」(亦即如何籌妥替代財源),而且貨物稅要提撥10%作為分配予地方政府統籌分配稅款的財源,中央政府是否扛得起也不無疑問
更諷刺的是,4月10日才公布的財政紀律法」,明白要求對於政府支出之節制、差短之降低、債務之控制及相關財源籌措,「不受政治、選舉因素影響」,俾促使政府與政黨重視財政責任與國家利益之相關規範法律案增加歲出或減少歲入者,應先具體指明彌補資金之來源政府所提稅式支出法規,應審慎評估延續或新增租稅優惠之必要性,提出稅式支出研析。蔡政府怎能如此漠視財政責任與國家利益之規範?又如何做為地方政府學習的表率?







聯合報黑白集/「美麗島」的沉淪


2019-06-04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右二)上周控告吳子嘉誹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卅萬韓粉奔流凱道,有人說這滾滾紅潮,部分是受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黑韓」激催而出。美麗島電子報傳承自美麗島雜誌,略知解嚴歷史的人都清楚這本雜誌在台灣民主進程的意義;「美麗島」淪為抹黑打手,歷史對背叛者果然毫不留情。
白色力量借綠光橫空出世時,美麗島電子報大爆藍綠拿頂新獻金,但重傷者唯被誣頂新門神的馬英九。那年大選,國民黨丟掉江山,從此吳子嘉便成爆料大戶。各路人馬利用「美麗島」平台暗箭傷人,事後其誹謗官司八戰八敗賠錢了事,但「政治謀殺」效益匪淺。
四十年前施明德等人以血淚刻寫美麗島事件,如今扛著這塊神主牌招搖過市者,其實和市場派借殼上市無異,藉黃金招牌聚眾下注海撈但政治市場派何止吳子嘉,今上自豪的挽救民進黨」,不也如此?
蔡英文替民進黨周轉發薪,黨眾感恩,從此甘拜一言堂派系密室喬分利益,因人設事矯稱制度,黨叫民主進步,實則復辟威權。她執政口尊憲法,卻私設機關亂制,組建東廠伐異,操弄司法為禁衛隊;高唱捍衛主權,但國名卻自命為中華民國台灣」。
曾賭命爭民主的政治受難者,看蔡吳之流如此利用「美麗島」、「民主進步」,當年同志搖身成新威權鐵衛,不知昔日勇氣良心所剩幾希?所幸,歷史翻頁是靠人民的力量,倘若執政者無心福國利民卻妄想攬權自肥,先問老百姓答不答應










聯合報社論/李進勇心機與民進黨的「公投恐懼症」


2019-06-04 23:3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選會新任主委李進勇一上任就提出「公投與大選脫鉤」,不只藍營力批,呂秀蓮也抨擊是「頭痛鋸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爭議中過關的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上任首日便拋出公投與大選脫鉤的主張。如此爭議的政治表態,證明他無意且不知當一個公正獨立、依法行政的主委,黨派操作勢將被帶入中選會。李進勇說,未來要訂出標準,「一定數量的公投」才能併大選舉行;這似已在為明年的大選併公投堆高門檻,民間團體提案的「重啟核四」公投可能遭到沒收。
蔡政府對公投的忌憚,一切源頭,皆始於民進黨去年底九合一選舉的崩盤去年底的選舉有七項公投案過關,此一結果,大出朝野政黨預料。可笑的是,民進黨不反省自己執政無能導致民心流失,卻將敗選的原因歸咎於「大選綁公投」,認為公投案繃緊選情,給了在野黨可乘之機,從而導致自己敗選
因此,近數月來,民進黨處心積慮要把公投關回「鳥籠」。行政院四月間提出《公投法》修法草案,一要增加公投連署的難度,二要讓公投與大選脫鉤。其目的,不僅要設法降低公投成案的數量(所以增添連署須「附身分證影本」之規定),更要解開公投法第廿三條規定公投合併全國性選舉舉行的連結,改為合併舉行這些修法,反映出民進黨的公投恐懼症已到了嚴重的地步
諷刺的是,民進黨在野時強力推動公投制度,促成了公投的立法,已故的綠委蔡同榮更因而獲得「蔡公投」之稱號。當初民進黨的「公投狂熱症」,如今卻變成「公投恐懼症」,這真的只是由於熱情消退嗎?或是它的民主素養也江河日下了?再說,民進黨多年來多次運用公投綁大選的戰術,來拉抬其總統選情。例如,民國93年(二○○四年)的「防禦性公投」,民國97年(二○○八年)的「入聯公投」和「討黨產公投」。試想,當初民進黨以提高投票率」、「降低辦公投成本為由,千方百計將公投應綁大選載入法條而今,只因去年底的慘敗及公投結果不合其意,便瞬即翻臉要求公投與大選脫鉤對民進黨而言,公投真的只是它腰包裡的隨身工具嗎
更可議的是,去年底的十項公投案之所以有七項過關,主要原因是民進黨和時代力量在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底聯手修法,大幅降低了公投的年齡及連署成案、得票之門檻所致。當時,民進黨指責《公投法》的「雙二一」門檻限制太高,是「鳥籠公投」設計,讓公投難以過關。誰知,民進黨為公投提供的新衣,讓十項公投案輕輕鬆鬆就過了七個,它自己反而大驚失色這種慌張反應,豈非像現代版的葉公好龍」?
公民投票的基本精神,在於它是由全體公民表達意志的直接民主」,這是公民的創制權及複決權,也是公民參政的最高形式。當初催生了公投制度的民進黨,如今卻落得聞公投而色變的地步,甚至企圖將公投機制「重新關進鳥籠」,即不難想見台灣的民主真的是在向後倒退。事實上,許多民進黨創黨元老也不苟同蔡政府所提的修法主張,前副總統呂秀蓮也公開撻伐,認為行政院版本「打著民主反民主」必將修成惡法,阻撓公民實踐直接民主的權利,她更公開反對連署須附身分證影本的規定
公投制度從「無」到「有」,從「鳥籠」到「開放」,民進黨確曾功不可沒。但如今,蔡政府不僅要將公投再度關回鳥籠,李進勇更企圖利用中選會主委的職權來變更公投的投票時程前者是民主精神的衰敗,後者則是赤裸裸的濫權。李進勇上台第一天就踐踏紅線,和民進黨所提的草案公開唱和,甚至大膽擅用行政權「偷吃步」,都可以預見這個中選會將扮演「忠選會」角色。
李進勇說,他將以源頭減量的方式,來降低選務壓力源頭減量四字,說明他眼中的公投提案,已和垃圾畫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