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非紅色供應鏈 台商扮關鍵角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1115/web/

◆  聯合報社論/漠視港人之怒,不啻為一國兩制「送終」
◆  聯合報黑白集/前線吃緊,後方緊吃
◆  經濟日報社論/非紅色供應鏈 台商扮關鍵角色






經濟日報社論/非紅色供應鏈 台商扮關鍵角色


2019-06-13 00: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部公布,今年以來已經有69家台商回台投資案通過審核,累積資金額達新台幣3,690億元,還有40多家企業的投資案排隊待審。投審會預估全年台商回台投資金額會超過5,000億元,並預估今年到位的投資可以達到1,500億元左右。此一情況顯然是受到美中貿易戰雙方相互提高關稅的影響,許多大陸台商開始在兩岸之間調整生產布局,以因應美中貿易戰的衝擊。
若再觀察台灣今年的出口表現,也可以看出台商調整生產的痕跡。從去年7月初美國對大陸360億美元產品課徵25%關稅開始,雙方貿易戰爭正式開打,台商在兩岸的生產與進出口就受到影響。一方面大陸對美國出口減少,大陸台商對美國出口減少,導致向台灣購買的零組件和半成品也減少,今年前四個月,台灣對大陸出口減少了11%。但在同時,由台灣出口、不必負擔25%的關稅,一些台商開始把原本由「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產品,轉回台灣生產,結果是今年前四個月台灣對美國出口大幅成長了20%其中,轉單生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上個月美國總統川普又把大陸對美國出口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由10%調高到25%,而且揚言未來不排除把另外3,000億美元商品關稅也調高到25%。至此,可以確定美中貿易戰爭將長期地對抗下去我們可以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的大陸台商選擇離開大陸,改到其他地方設廠生產
投審會公布已有60多家的台商回台投資,還有40多家台商在排隊,我們覺得台商應該只是剛開始調整和移動生產布局而已,因為在大陸的台商家數約有10萬家,真的要全面調整布局的話,回台投資的台商絕對不只目前看到的這些家數。傳言台商正在仔細地評估是否真的要選擇離開大陸,如果要離開的話,是否要選擇回到台灣或到其他國家去投資,最主要的目的地應該是東南亞國家。
絕大多數的台商屬於中小企業廠商,行為模式和少數的大廠很不一樣。現在已經準備回台的廠商都是較大規模的廠商,例如投審會通過的60多家廠商,投資規模達到3,690億元,平均每家的投資規模為61億元,屬於有能力在兩岸之間同時維持生產線的中大型廠商,回台投資的主要目的是在分散風險。對於更大多數的中小台商而言,他們可能還在觀望,並等待一些大廠的行動。因為台灣的生產模式主要是中心和衛星工廠」,只要等到大廠決定離開大陸,許多衛星工廠就會跟著離開,隨著大廠落腳到同一個投資國家或地區。
當這些「中心衛星工廠」的投資模式轉到台灣或其他國家投資時,可同時移動的廠商會很多,而且會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工人,我們很擔心台灣現在「五缺」問題嚴重,是否有足夠能量去接收這些工廠回到台灣。也就是說,未來如果這些生產鏈要整個移出大陸的話,他們的首選可能不會是台灣,因為我們無法提供足夠的土地和人力。另一方面,聽說有一些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官員到台灣來訪問,詢問是否有可能和台灣合作,想把這些可能從大陸出走的生產鏈,整個移植到他們國家去。我們相信,如果未來大陸台商大量出走,就有可能在東南亞國家建立所謂的「非紅色供應鏈」,取代一部分的「紅色供應鏈」,屆時台商必然會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然而,整條供應鏈要從大陸連根拔起,當然不是一件小事,大陸官方是否會坐視不管,或是會提供其他誘因讓台商留下來,還有待觀察。另外更重要的是,目前台商可能還在觀望美中貿易戰爭是否真的會延續下去,一方面要看川普本人的態度,另一方面,美國明年大選川普是否會連任等,都應該是台商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無論如何,美中貿易戰爭引起國際間經濟與貿易的高度不確定,台商和政府都應該審慎因應才是。











聯合報黑白集/前線吃緊,後方緊吃


2019-06-13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內有蔡賴初選的激烈廝殺,外有韓郭柯等強棒環伺,選情正大大吃緊。但趁著蔡英文為初選忙得焦頭爛額,閣揆蘇貞昌近兩三個月來卻大肆調整許多金融機構及公營事業人事,除悄悄為自己人馬安插職位,有些異動毫無理路,令人莫名所以。這種吃相,堪稱後方緊吃」。
蘇貞昌最受議論的人事調動,除了中華電信、中華郵政、台菸酒等人事外,是四月初一口氣批了八個公股行庫的高層人事案,更換了土銀、彰銀、一銀、華南、合庫的董事長或總經理。除了派系卡位意圖明顯,這波異動更被批評是在為明年大選預留籌措經費之伏筆,同時也為友好企業提供授信捐款的子彈。
意外的是,這波異動中被拔擢出任一銀總經理的蔡麗雪,上任不過兩個月,隨即因病請辭。更令人意外的是,行政院核定接任此一空缺的,竟然是兩個月前才被蘇揆從同一職位踢走的鄭美玲;理由是,她回鍋可以「穩定軍心」。想一想就知道這理由有多荒謬:若要穩軍心,兩個月前為何把人調走?
台灣目前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其實不在朝野的初選惡鬥,而在整個社會除了選舉什麼事都不關心,而許多埋下禍根的決策卻在大家的漠視中加速進行
包括蘇揆逼退NCC主委後,代理的副主委翁柏宗也因健康因素請辭。在蘇貞昌領導下,許多官員的身體突然都出了狀況;或者,「健康因素已成了恕難從命的潛台詞








聯合報社論/漠視港人之怒,不啻為一國兩制「送終」


2019-06-13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香港民眾反送中示威,昨天上萬民眾聚集立法會外。 特派記者王騰毅/攝影

香港政府推動修訂被稱為「送中條例」的《逃犯條例》,觸動港人的敏感神經,引起號稱百萬人上街的示威行動。但港府無視這場香港回歸以來最大規模遊行顯示的民意,執意要在立法會二讀,因而引發港人包圍立法會及更廣的罷工罷課罷市行動,終而迫使立法會暫踩煞車,擇期再審。這場港府與民意的極限對決,已讓「一國兩制」的設計顯得岌岌可危,也因此深受國際社會注意。
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主權移交後的香港,仍擁有獨立的司法和終審權。根據現行逃犯條例》,香港移交逃犯,並不包括中國大陸、澳門與台灣。去年香港男子陳同佳在台灣殺害其香港女友後逃回香港,港府無法將嫌疑人送交台灣偵辦。港府隨後推動修法以彌補法律漏洞,允許涉及三十七種罪行的逃犯可移交台灣、中國大陸及澳門,亦可凍結其在港財產。
癥結在,嫌犯可以遣送中國大陸,引發了港人莫大的疑懼。原因是,中國大陸司法的透明度、刑罰制度、人權狀況皆未臻公平公開,在此情況下,港府目前雖無法遣送嫌犯,但其實是維繫兩制、保障人權及司法獨立的「防火牆」,未必需要急著修補。
香港人民疑慮的是,一旦推倒這道「兩制」的防火牆,打開遣送中國受審的缺口,對於任何遭中共點名的港人或過境者,港府恐無法抗拒查捕或遣送的要求。這不僅是「一國」吞噬「兩制」,危及香港自治,也威脅香港的人權自由與法治制度。
儘管逃犯條例明訂特定重罪才能移交,並排除政治案件嫌犯,卻未能使港人釋疑。「反送中大遊行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口頭保證政治不會凌駕法律,但態度依然強硬。港人則擔心,由於體制不同,在港、台或其他國家受到保障的言行,卻可能觸犯中國法律。尤其,即使如言論自由等政治案件並不在「送中」之列,但以中共的政治與司法紀錄,真要拿捕遣送,港府哪有能力抗拒?
逃犯條例的修訂,港府與北京皆難掩其政治算計陳同佳在台殺人後,台灣司法部門要求協助調查,港府卻置之不理時隔一年,港府突然聲稱與台灣司法互助」,不顧香港民意反對悍然修法,並順勢將大陸納入遣送地區
港府與北京始料未及的是,當「一國兩制」的精神不斷遭到破壞,港人如何對一國兩制保持信心?雨傘運動之後,特首直選的承諾無法實現,港人對中共的信任已跌到谷底;而今港府怯弱面對北京,卻強勢壓迫港人,豈非自毀正當性?六四卅周年紀念剛過,港府又以逃犯條例挑動港人敏感神經,何其不智這次百萬港人反送中,加上罷課罷市的自發示威,不啻是港人對港府及大陸司法與政治不信任的一次總爆發
我們要提醒港府不能眼睛望著北京,卻把港人的憤怒視若無物,強渡關山。在美中貿易戰方酣之際,這種作法只會使中國失去更多國際同情與支持。尤其,習近平年初對台發動了「探索兩制台灣方案」的心戰攻勢,在台灣引起的反應不佳;主要原因,就是中共對香港回歸的「一國兩制」承諾並未落實,香港的自主一再受到欺壓,一國兩制已變成一個汙名。港府與北京若再藉由《逃犯條例》的「送中」聯手壓抑港人自主的期待,結果可能反而為一國兩制「送終」。
香港回歸廿二年,港中關係跌宕起伏,「一國兩制的推拉往往是北京占上風。雨傘運動後,香港民主運動受到嚴重打擊,許多港人的心也深受刺傷,覺得民主無望;也因此,這次「反送中」才會激出號稱百萬人的遊行隊伍。正當中國崛起之勢受到川普圍堵之際,大陸應該設法爭取人心,不宜再用強硬手段對付香港,而失去國際社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