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 星期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0283/web/ 

◆  聯合報社論/三年有成?蔡英文連賴清德都無法說服
◆  聯合報黑白集/到槍,打到自己
◆  經濟日報社論/閃避美中戰火 學學日本




經濟日報社論/閃避美中戰火 學學日本

2019/05/21  00:0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日趨激烈,川普政府才將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的懲罰性關稅,從10%提升到25%;不到一周,美國商務部宣布,限制美國企業與中國最大科技集團華為交易,同時川普簽署總統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禁止美國企業從處於「外國敵對勢力」管轄下的企業採購通信設備。雖然總統令沒有點名企業,但針對的就是華為。

Google 率先響應,將暫停與華為的部分業務合作,影響所及,華為新一代的安卓智慧手機將無法使用 Google Play Store、Gmail 和 YouTube 等熱門應用程式,也將無法更新安卓作業系統。此外,美國商務部的出口審查,等於實質禁止美國企業販售零件與技術予華為,而全球有高達98%的伺服器處理器使用美商Intel與 AMD 產品,將會嚴重打擊華為的營運,華為也可能要退出伺服器市場。

在美中貿易戰的亂局中,與中國經濟緊密連結的台商們要如何自處?日商與台商面對著類似處境。華為2018年底公布的全球主要供應商共有92家,其中美商33家最多,其次是25家陸商,11家日商與10家台商(如鴻海、台積電)。如果華為因為美國出口禁令而導致某些部門業績惡化,供應商中的台商與日商都將波及。

日商在這場貿易激戰中,一如目前的台商回流熱潮一般,採取了產地迴避策略,例如理光(Ricoh)計劃把多功能印表機生產從中國遷往泰國。較不為人知的是,在這場貿易戰中,日本政府與企業採取了小心處更加小心、大膽處更加大膽的防禦與進攻並進策略,戰略廣度遠遠超過台灣對美中貿易戰影響的評估。

日本的防禦策略,可以從日本政府中負責監督金融機構的金融廳小動作看出端倪。從今年起在與「全國銀行協會」等業界團體舉辦意見交換會時,金融廳開始大談「東芝CoCom事件」,暗示銀行界要從金融面監控企業,莫再犯下當年東芝機械為了貪圖小利,最後惹惱美國、搞到東芝集團成為美國公敵的悲劇。

東芝 CoCom 事件,起因於1982年到1984年間,東芝集團底下的東芝機械,以偽造文書的方式出口高性能工具機到共產蘇聯。事情曝光後,美國震怒,指稱東芝出口的工具機可幫助蘇聯潛水艇改善噪音,增加隱匿性。美國以東芝機械違反當時反共產17國參加的非公開經濟組織 CoCom 為由,全面禁止東芝產品進口,美國國會議員還在白宮前用榔頭砸爛東芝電視與音響,東芝成為全美公敵。

儘管後來東芝集團會長與社長皆下台,東芝機械負責銷售的幹部在日本被逮捕判刑,東芝花大錢在美國遊說國會議員,希望取消制裁,美國的怒氣依舊沒消,直到90年代蘇聯垮台後,東芝才在美國市場走出陰影。

有外資分析師指出,華為若是無法從美國取得關鍵零組件,可能會轉向日商調貨,例如原本就在華為供應鏈中的村田製作所。但美國已經用總統緊急命令直指華為是「外國敵對勢力」管轄下的企業,日本政府為了避免 CoCom 事件的慘痛經驗重演,勢必會多方提醒產業界,使其繃緊神經以對。

日本產業界在美中貿易戰中,並非只求不惹美國老大哥生氣。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以及美中貿易戰之後,中國國民感情上對美國產品需求發生變化所產生的新商機,日商並沒有放過。

2018年美中貿易衝突不斷,中日之間的外交關係卻隨著領袖互訪逐漸回到軌道。2018年1到11月的日本對中投資比前一年同期暴增24%,多半集中於中國內需市場的汽車產業。日商大舉投資加上美中摩擦不斷,結果就是2018年1到11月之間,中國整體車市銷售減少2.8%,日系車卻成長5.3%,美系車則是悲慘地縮水15.9%。

在美中貿易激戰中,日本產官界攻守並進,企圖創造最大利益。台灣產官界也應該試著思考,如何在不違背美國政策的前提下,依舊能獲得中國內需市場的商機。一味鼓吹撤離中國,恐怕並非上策。





聯合報黑白集/撿到槍,打到自己

2019/05/2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談「苦民所苦」話題,蔡總統批郭台銘:「你的工廠怎麼這麼多年輕人想不開?」她指的是二○一○年大陸富士康公司接連發生員工自殺事件。想必蔡政府做得很好,才敢用自殺問題酸對手。不過,數字會說話,事實不是想像的那樣。

那年富士康共發生十四起自殺死亡事件,以大陸八十萬富士康員工計,粗死亡率約十萬分之一.八。台灣自殺人數在二○○六年曾超過四,四○○人,粗死亡率超過十萬分之十九,為最高峰。二○○九年起逐步下降,二○一四年降到三,五○○人,為十六年來最低。

到了蔡英文執政的二○一七年,自殺人數又上升到三千八百多人,粗死亡率為十萬分之十六.四,為近七年新高。同年,青壯年自殺人數更高達一千二百人,粗死亡率十萬分之十六.六人,是近六年新高。而總統的「員工」公務員,二○一六年自殺人數為二十人,若以三十多萬公務員計,粗死亡率約為十萬分之六。

亦即,在蔡總統治理下,全國及青壯年自殺人數、自殺率不但是近年新高,更是富士康的九倍之多。若以公務員計,也超過富士康的三倍。對照蔡總統近日頻頻誇稱自己三年的「政績」,對青年、勞工的「照顧」,只能說無限諷刺。

任何自殺案件都是悲劇,蔡英文拿這種事來酸對手有失格局,結果反而凸顯自己更糟糕。有人以「撿到槍」形容蔡總統對郭台銘的攻擊,看起來,這把槍射到了她自己。







聯合報社論/三年有成?蔡英文連賴清德都無法說服

2019/05/2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昨天是蔡總統就職滿三周年。她舉行「三年有成,台灣進步關鍵字」記者會,遍數自己執政的成績,希望民眾幫助她「過關」,讓她繼續執政。蔡英文用了洋洋灑灑「十個關鍵字」,說明自己如何「三年有成」;她卻忘了,民進黨在她領導之下飽嘗慘敗滋味,而她親手任命的閣揆賴清德此刻正向她提出挑戰。

民進黨的總統初選如果不是特別為她兩度延期,昨天的就職三周年記者會,蔡英文可能已淪為「初選落敗者」的「跛腳總統」。如此一來,三周年將是截然不同的氣氛和景象,她再也無法如此侃侃而談訴說「政績」。即使強行換得近兩個月的時間,蔡英文的民調依然落後賴清德一段距離,可見她「三年有成」的自信終究只是誇口,連綠營支持者都無法說服。

回顧三年前的五二○,蔡英文其實是在全民翹首期盼中風光上任。當時,各界對她標榜的進步價值和理性謙卑充滿好感;而民進黨在立法院的絕對優勢,更是她「完全執政」的絕佳助力。豈料,一落到實際政治,她的「進步價值」卻變成了自我設限,無力調整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她的「理性謙卑」則變成冷酷傲慢,對人民的怨怒甚至充耳不聞。這正是民進黨去年底在九合一選舉大敗的主要原因。

從蔡英文昨天提出的台灣進步「十個關鍵字」看,即不難了解她如何疏離了人民。她的十個關鍵字包括:捍衛主權、國防自主、社會住宅、長照托育、年金改革、綠色能源、非核家園、產業升級、擴大投資、加薪減稅。這些「四句聯」,無一不是抽象的概念及空洞的口號,實質內容卻匱乏而不具體;除了灌水,還有掠美搶功之嫌。

例如,蔡總統不時向北京嗆聲幾句,就自詡「捍衛主權」;但民眾因兩岸關係僵滯受到的衝擊,就只能各自含淚往肚子裡吞。再如,剛剛主持潛艦國造工廠的動土,就自封「國防自主」有功;事實上,國艦國造是馬政府時代建案,而參與的台船、中鋼、中科院都是兩蔣時代打下根基。再如,年金改革剝奪軍公教,製造了社會對立,卻未嘉惠其他群體;而七年後將最早破產的勞保年金,反而文風未動。

此外,能源轉型政策所創造的綠能仍遠不敷所需,但急躁「非核」卻已造成電力供應岌岌可危,尤其火力發電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所謂「加薪減稅」,加薪只是加了「基本工資」,減稅則是富人減了更多稅又讓回流資金享受租稅特赦。蔡英文不敢列入「關鍵字」的《勞基法》修法,人們並沒有忘記當時法令翻來覆去的痛苦;直到今天,許多產業都無法正常有效經營,但蔡政府仍拒絕認錯。這些華而不實的「進步關鍵字」,在更大的程度上,暴露蔡英文主政的「務虛」與「好名」。

如果蔡英文施政真的「三年有成」,民進黨去年底選舉何以會吞下慘敗的苦果?而賴清德又憑恃什麼大剌剌站出來挑戰她?原因就在,黨內同志都看出她的問題,而她卻不能改。蔡總統要一味樂觀詮釋她主政的三年,是她的剛愎;而從她的用人和處事,人們卻不能不看到她的虛弱和危險。

最明顯的跡象有二:其一,她用人的格局已經見底:與她合作關係最長的閣揆賴清德現在公開挑戰她,而如今的蘇內閣內全是敗軍之將;若再給她四年,情況只會更糟。其二,她自我調整的能力已經窮盡:蔡英文自信而好勝,即使政策撞牆碰壁也不調整,絕不認輸。包括兩岸政策走到今天的僵局她仍堅持嗆辣一味,可見她固執而無法擇善,這是危險的領導人。

三年來,輿論對蔡英文的施政不斷提出善意忠告,卻一再被總統與其團隊當成耳邊風,甚至當成惡意攻擊。一個無法謙卑認錯並修正自己的元首,藉自誇「有成」,就能挽回民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