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聯合筆記/兩種陷阱 一個前景

◆  整碗捧去 作弊就能贏?
◆  聯合筆記/兩種陷阱 一個前景
◆  初選全民調 良方還是毒藥
◆  憤怒賴神 難敵無辜小英
◆  漫畫/鏡頭之外
◆  讓登山客多一個「想要來的理由」
◆  小英們霸凌民進黨
◆  懲罰變制裁 貿易戰全球都遭殃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兩種陷阱 一個前景


2019-05-30 23:10 聯合報  李春
美國彭博社記者近日披露照片顯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辦公桌放有一本中文版「美國陷阱」。 (美聯社)

這兩天北京香港都熱烈討論一本書,名叫《美國陷阱》。因為彭博記者訪問華為任正非,上傳了任的辦公室照片,其案頭有本書很醒目,是《美國陷阱》。
美國陷阱》講的是法國能源巨頭阿爾斯通被美國通用電氣收購案,作者弗雷德里克.皮耶魯奇,就是當年被美國司法部逮捕的高官。書的內容主要指控美國司法部如何配合通用電氣公司,使用非經濟手段打擊阿爾斯通公司,迫使其接受收購。
這本書出版逾月,是北京中信出版社出的,四月就上架,但出版後動靜跟預想不合;直到這兩天大紅大紫,香港繁體版本周上市,周末還有專門討論會。
美國陷阱》這本書在大陸出版,還有未為人知的故事。這書一月剛出法文版,法意二月初找到兩位大陸年輕譯者,二月中即開始在平台推送,引起讀者注意後,中信出版社找法意買下版權後出版。書出版後,人當作奇案來看,很少研究其中講到「治外法權」、「長臂管轄」等。反而是任正非案頭出現這本書,才有研究者出來講這些故事。
但翻看這本書,個人相信任正非看得最仔細的一段,是作者寫到檢察官如何阻礙他申請保釋,以及強迫他接受認罪協議等等,畢竟他女兒還在加拿大扣著。
美國陷阱》在講與美國做生意中可能跌落的陷阱,所以北京有人說阿爾斯通之後是華為,問華為之後又是哪一個。但這本書看看就好,因為華為跟阿爾斯通不同,中國跟法國不一樣,所以現在關注中美之爭或之戰,還要回頭認真看「修昔底德陷阱」。
人們現在很熟悉,「修昔底德陷阱」講的是強國爭霸,必有一戰,中國跟美國現在說是貿易戰,中共領導人都說過要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但最終還是因為爭霸打了起來,先打貿易戰,接著又打了科技戰。《美國陷阱》講的基本上跟科技戰貼邊,最後還是要研究「修昔底德陷阱」,會不會打別的戰。
很多人看了艾利森那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終點中美能走出修昔底德的陷阱嗎?》,但還值得聽聽艾利森去年底在北京是怎麼談「陷阱」的,他的新結論是中美兩國也可以避免戰爭,但前提是兩國能接受困難的現實,包括無意戰爭、避免衝突,要麼回到原狀態,要麼形成新平衡。








整碗捧去 作弊就能贏?


2019-05-30 23:14 聯合報  傅擇/大學教授(美國德州)
大法官被提名人,包括司法院秘書長呂太郎(右起)、考選部長蔡宗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院長楊惠欽、台大教授謝銘洋。 記者胡經周/攝影

經過激烈肢體攻防後,民進黨成功以相對多數優勢,強行通過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人事案,打破歷來中選會主委均由無黨籍人士出任慣例。就在同一星期,蔡英文總統宣布提名的大法官遞補人選中,也出現具有明顯政治立場的候選人。執政黨連續操縱獨立機構人事安排,從NCC,中選會,甚至是大法官人選,全都不避諱的安置自己人,一連串政治操作的動機,當然與總統大選脫不了關係。
民主國家常會設立超黨派獨立機關,最重要原因是希望他們可不受民意左右,站在專業客觀立場做出符合國家利益的決定。號稱民主國家,台灣獨立機構非但難以保持中立,往往連基本的專業能力都不足。正因為社會大眾對獨立機關的忽視,長期以來,獨立機關人事任命,往往都淪為政黨安插同志的最佳去處,而不是根據專業任命。以去年九合一選舉情況來看,如果真讓具選舉事務專業委員主導,而不是由政治意識形態掛帥主委做決定,以地方選務人員多年對民主選舉經驗,豈會有如此混亂情況發生?有了去年經驗,如今又任命帶政黨色彩主委負責明年大選,如何能讓民眾不懷疑中選會的中立性?
除介入中選會主委任命外,對台灣未來發展影響更大的,是大法官提名案。作為國家最高裁判機關,掌握釋憲權力,大法官們決定與民眾的生活看似遙遠,但卻有直接的影響。
以美國為例。大法官裁決往往扮演著安定社會的力量。在美國兩黨激烈競爭下,大法官仍然能取得意識形態對立的兩黨支持者信任,就是因為大法官過往的言行紀錄,都必須經過參議院嚴格審查。而且他們很清楚自己應該嚴守分際,即使在議題上有特定立場,也絕不可能成為特定政黨擁護者。經過高標準檢驗的大法官,比任何政治人物都更令民眾信任,大法官的決定才能做到讓反對者也願接受。
回頭看台灣,大法官被提名人連過去的言行都禁不起考驗,即使執政黨能利用多數優勢,讓被提名人順利就任,未來大法官的決議,究竟還能令多少民眾信服?如果連司法最後一道防線都成政治任命,台灣社會勢必面臨更多撕裂社會信任的政治紛爭。
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是民主社會的理想。不過,要達成這個理想的關鍵,在於多數和少數必須保有溝通對話意願。如果執政黨只希望少數能夠服從多數,利用多數優勢,強行迫使少數屈服,短期內也許可以享受整碗捧去的快感,但也勢必導致社會互信更加薄弱。執政黨決心將手伸進獨立機關,把台灣所有可用的行政資源,都用來提高繼續執政機會,為了勝利不擇手段的政客,根本沒打算修補台灣已經存在的信任危機,反希望掀起更嚴重對立,只為鞏固政權。
玩弄民主,不在乎台灣社會應該如何面對共同的未來,執政黨想以手中的資源扭轉乾坤,只不過,以民眾對執政黨的評價來看,就算作弊也未必能贏!







初選全民調 良方還是毒藥


2019-05-30 23:31 聯合報  陳陸輝/政大選研中心特聘研究員暨政治系合聘教授

民進黨黨內提名方式暫告確定,目前決定民調採用手機與市話各占五成的雙底冊抽樣調查,且對比式民調對手將納入韓國瑜與柯文哲。
過去民、國兩黨黨內提名出現兩人以上競爭,卻又協調不成時,多以民調為重要依據,決定提名人選。這主要是為了解決人頭黨員,或因提名不公造成黨內分裂問題。不過,過去若是單一選區,競爭對手又是兩主要政黨時,這不啻為解決提名紛擾手段之一。但當第三勢力與兩大黨勢均力敵時,以全民調提名究竟是解決黨內爭議良方?還是提供第三勢力操控兩黨提名結果空間?就頗值得討論。
倘如賴清德所言,民進黨提名人選愈強,柯文哲愈不傾向參選。那對死忠柯粉來說,既然對手愈強柯文哲就愈不願意參選,或是(若實際參選)就愈不利,則如何「確保」藍綠政黨聲勢較弱參選人「被提名」,應該是他們關切的重點。
兩大黨提名時程若又分別在六、七月兩個時段展開,他們若能適當串連並奉行策略表態,即可左右藍綠政黨提名結果。試以聯合報在五月中旬執行的民調為例,在三方角逐的情況下,柯文哲面對的是韓國瑜(或郭台銘)以及賴清德(或蔡英文),他在民調的支持度都在三成以上。因此,當藍、綠兩黨公布明確民調時程並分別舉行時,這批四十歲以下占了超過五成的柯粉,資訊流通既快速,網路串連無障礙,只要相約在民調期間有三分之一柯粉,策略性表態支持他們認為較不可能當選的藍、綠參選人,將會讓柯文哲邁向總統之路更為平坦。
試以聯合報五月中旬民調為例,當柯文哲面對韓國瑜及賴清德時,三方的支持度大致為:33、31、23,另有約一成四不表態或是表示都不支持。如政黨對決題目換成是柯文哲對上韓國瑜及蔡英文時,原本三位支持度分別是:32、31、22。若柯粉以目前民調較為落後的蔡英文為策略支持對象時,則只要有三分之一的柯粉,也就是占總受訪民眾約一成比例柯粉,策略性地轉支持蔡英文,民調結果就會變成22(柯)、31(韓)、32(蔡)的政黨對決比例,讓蔡英文在民調中「脫穎而出」、「贏得」提名。
因此,在三腳督情況下,公開透明的全民調,究竟是解決政黨提名爭議的良方,還是讓第三勢力可策略操縱的毒藥,值得主要政黨深思。
民進黨中執會通過挺蔡中執委所提的總統初選方案,民調市話、手機比率各占一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憤怒賴神 難敵無辜小英


2019-05-30 23:29 聯合報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民進黨初選規則卡關兩個月後,終於在29日中執會定案,對於最後決議改變已公告的初選規則,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於臉書發文,批中執會粗暴,不過隔天受訪時卻如一夜頓悟般地表示「萬物皆有裂縫,那也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初選民調,經過英系強勢壓制終定案,將採取市話及手機各半、及對比韓國瑜及柯文哲。賴清德半夜發文表示,被修改的不是「辦法」而是「民主」、被傷害的不是「初選」而是「民進黨」;次日改口「不滿意、但不再批評」,既然階段性至少還有初選,且戰且走再說。
相對地,蔡英文一副無辜狀,推說中執會是黨意志的機關,既然按照黨章開會,她會遵從黨的決議;至於被問到不幸落敗是否會支持賴,她還是語帶玄機、賴皮不答。
相較於立委初選按黨中央規畫完成,總統初選再三拖延,關鍵在於蔡英文總統以國家面對危機為由,堅持「沒有辦法」按照黨的機制及時程參加初選,甚至還放話退黨參選。跟軍閥打麻將都要小心翼翼,何況伴君如伴虎,當然會有人自告奮勇全力護航。話說回來,黨主席卓榮泰畢竟是黨員直選產生、並非總統以政領黨指定代理的小媳婦,面對國王人馬三娘教子般頤指氣使,當然可威脅走人;終究,卓依然無力抵擋尚方寶劍。
對於蔡英文的耍賴,賴清德自信滿滿、只求一戰,至於民調方式只是枝微末節。他擔心連初選機會都會被沒收,因此破釜沉舟前往中執會,答應民調即使贏過蔡英文,只要自己還是輸給韓國瑜、或蔡可以贏過韓,就願意讓賢,可惜對方認為這是羞辱。延宕一周,該來的還是會來,小英嫡系來勢洶洶、友系一旁吆喝,儼然把基督徒丟入羅馬競技場餵食獅子;表面上講好聽是依照民主程序,再也顧不得社會觀感,赤裸裸倚多為勝。
賴清德四面楚歌,連新潮流都割袍斷義,唯一可仗恃的是社會還有正義感。當然,保皇派不免高舉捍衛國家主權大旗,甚至釋出新潮流黑白郎君奪權的詮釋,獨派團體自動繳械、相繼分裂。只不過,民進黨去年九合一大敗,連台中、高雄都失守,癥結在於本土支持者含淚不投票,特別是對於小英政府消極以待東京奧運正名公投,迄今耿耿於懷;儘管近日頻頻以「辣台妹」之姿出現,即使美國政府似乎毫不避嫌加碼加持,大家仍半信半疑。
蔡陣營一再威脅不惜出走,大體上就是看準了民進黨已失去馳騁體制外的韌性,尤其是年輕參政者,彷彿沒有行政資源就是不能打戰的弱雞。荒謬的是,小英挖空心思玩法,無非逼賴清德忍無可忍下割席而去,基本假設是綠營選民打死不退、脫黨競選的是自斷前途。問題是,果真選民都是糟糠之妻?其實,蔡英文四年多前就跟柯文哲眉來眼去,就是要防止黨內他人更上一層樓,終究養虎貽患,心中又哪裡會在乎民進黨存亡?
柯文哲口說沒有意願,看到藍綠內部兵荒馬亂,只要守住四分之一的基本盤,伺機攻城掠地,就沒有必要急,特別是萬一郭台銘或者蔡英文至少有一人出線,如此淺藍、淺綠選民入吾彀中。要是韓國瑜及賴清德披掛上場,那將是正三角形的硬戰,柯文哲就難以坐收漁翁之利。
一般人沒有注意到的是,老神在在的王金平,地方派系生存之道就是押寶,習慣代工生產,政黨色彩都是方便的保護色,從韓國瑜、郭台銘、柯文哲、到蔡英文都交好,這是賴清德的弱項。








讓登山客多一個「想要來的理由」


2019-05-30 23:36 聯合報 梁幼祥/美食評論家(新北市)
行政院要鬆綁登山限制讓民眾親近山林,「國家賠償法」擬修法,未來登山、攀岩、溯溪、垂釣等危險性活動,國家會提供適當的警告標示,但對人身安全將不負損害賠償責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多年來,觀光局及許多縣市在觀光政策的開發推廣上不遺餘力,最簡單的亮點,大部分都放在美食上。許多顧問會議上,我都不時提醒各級政府,「除了夜市之外,我們還有沒有讓觀光客多留一晚的理由?」
尼泊爾每年因為登山死了不少觀光客,但從未因此阻絕「前仆後繼」的旅人,為什麼?因為他們的地理環境及許多登山配套業者,造就了一個「去的理由」。
台灣只有卅%是平地,其他都是丘陵高山,二○一六年我看了一篇黃一娟的文章「台灣山林走向世界?台灣高山國際觀光的想像」,寫得非常好,文中提到她在台灣遇到特地來台灣爬山的新加坡、菲律賓等年輕人,喜歡來台登山觀光;還提到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出版的台灣旅遊書,不斷形容台灣的山脈是世界級的,也曾有英國學者花十四年研究台灣的山,讚嘆台灣是如此特殊與美麗;在台灣環島古道上,也有一群人致力於手作步道。
如果我們集合專業學者,展開跨部會研議合作,在環評規範下,開發幾條「山岳觀光新亮點」,從專業導遊、山岳中途站、接駁服務、各級飯店、登山裝備、紀念品,甚至發展高山農業…十萬個新就業人口,可能都還不夠。
但台灣只有很少數的人看見自己山川俊秀的驕傲,媒體培養了口水專家,真正的專業被他們淹沒,國家治理永遠以「選票」來研擬政策,永遠用「政治語言」來領導思維,不懂的、不好解決的,就只有一個辦法:管制。我們的山林管制不就是如此?
台灣如果大量開發尼泊爾的航班,把亂撒的觀光補貼,用在這些有消費能力、愛山不怕死的觀光客身上,設計創造一個「要來的理由」,開發台灣許多政客看不到的產業,我們不用加入聯合國,就會有亮點!









小英們霸凌民進黨


2019-05-30 23:3 4聯合報 邱德宏/文字工作者(苗縣通霄)
行政院前院長賴清德(左)與蔡英文總統(右)的初選風波暫告一段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初選辦法幾經波折,終於通過了,可說是為蔡英文總統量身訂做的新遊戲規則;這群中執會「小英們」,不但讓民進黨失去創黨精神,護主心切更是醜態百露。
小英一再以改革之說,來為民調低迷開脫,筆者以為,小英太執著於改革的執政主軸,而荒廢了經濟力道,到頭來並沒有開擴國人對民進黨的信賴與支持,反而是因執政不力的民不聊生而失去了等待的耐性。
民調低迷不代表改革路線是錯的,但如果改革無法外溢實際經濟力的感受,只會徒惹打擊異己之疑。依民進黨算計,軍公教和國民黨人原本就不屬民進黨的票源,但何以基本盤不再,整體民調又如此低迷。
殊不知,經濟生活才是百姓最切身的感受,也是反彈的最大根源;況且,去年「九合一」選舉結果,早反映了小英和民進黨的執政不力,怎能怪罪於賴清德的參選否定說呢?
即便政治的本質是粗暴的,但也請優雅,那叫政治藝術,請小英們疼惜民進黨,真心愛台灣,若同室操戈都如此鴨霸,民進黨的理想性到哪兒去了?大選輸贏與否,都喚不回民進黨創黨初衷,沒想到小英霸凌了賴清德也霸凌了民進黨,值得嗎?










懲罰變制裁 貿易戰全球都遭殃


2019-05-30 23:19 聯合報 趙文衡/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新北市)
美中貿易戰意外衍生一場美中電視女主播之間的辯論戰。 圖/摘自網路

華為事件愈演愈烈,美中兩名主播還為此展開跨國辯論,顯見輿論對美國制裁華為的震撼,更甚於先前的關稅懲罰。事實上,華為事件讓美中貿易戰產生根本上質變。此次川普政府號令全球科技廠商圍堵華為,對中貿易戰已進化成技術禁運的經濟制裁模式。華為只是開始。
制裁華為方式以往並不罕見。在對俄羅斯制裁中,美國即禁止所有國家提供油氣探勘開採技術與設備,使俄羅斯無法開發新油氣田。但他國企業為何要遵守美國的制裁命令?與華為案一樣,美國控制他國企業的生存要素。在華為案為技術,在俄羅斯案為國際金融管道。
目前國際商業往來主要的支付貨幣仍為美元,美國透過對國際金融體系控制,號令全球企業進行制裁。例如美國並無自伊朗進口石油,卻能透過制裁讓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美國聲稱)。
當然,美國不可能所有制裁手段一次到位,首先會禁止各國與中國交易某些特定產品,華為即為第一步,然後再逐步擴大,最後才可能及於所有貨品、服務與金融交易。
由於經濟制裁手段激烈,美國需要「正當理由」,以往通常是美國「敵對國家」,例如俄羅斯、伊朗與北韓。中國目前雖未列入敵對國家,但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已將中國與俄羅斯並列為頭號競爭對手,將兩國視為挑戰美國權力、利益及地緣政治優勢的「修正主義強權」。似乎對美國而言,中國成為敵對國家只有一線之隔。
中國與俄、伊不同,在全球具相當經濟影響力,與各國有著綿密的商業網絡。若美國執行制裁,不但會對中國產生核爆等級影響,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影響也是核爆級的,要用此武器需要三思。事實上,中國經濟穩定對全球經濟發展都有好處,如果貿易戰愈激化,使用制裁的可能性愈高,將會使全球經濟陷入極大風險,兩國需避免貿易衝突,儘速達成協議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