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方/去中國化,閹割文化傳承
◆ 范疇/台灣何妨先自己「一國兩制」
◆ 楊志良/儘早恢復徵兵制
◆ 陳亮恭/超高齡社會長壽風險
◆ 陳立恆/租金其狂 中小企業的無枝可依
◆ 謝哲青/在閱讀中小小迷路一下
◆ 黃介正/中國大陸走向海權
◆ 蘇蘅/記者和AI會不會是好夥伴?
◆ 王健壯/台灣距離不自由民主有多遠?
◆ 方祖涵/一百八十六年後的決定
◆ 盛治仁/打造冠軍隊伍的條件
◆ 薛承泰/大選是球賽還是戰爭?
◆ 葉銀華/論泛公股金融機構董總的改派
◆ 【重磅快評】郭台銘考慮選總統,藍綠怎接招?
◆ 周行一/美國能強大多久?
◆ 洪蘭/AI時代 人文素養更重要
◆ 楊志良/社會福利該不該排富?
◆ 嚴震生/盧安達種族滅絕25周年的省思
◆ 王文華/為什麼閉關、放空、沉澱沒長效?
◆ 沈呂巡/台灣關係法40年,助選總統嗎?
◆ 馬凱/「自由貿易經濟特區」是什麼?
◆ 劉維公/在城市坐下來的基本權利
◆ 王健壯/想想美國那些總統的故事
◆ 葉銀華/為保戶得罪股民?
◆ 方祖涵/運動賭博商機與危機
◆ 薛承泰/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
◆ 盛治仁/NCC罰媒體…God bless Taiwan
◆ 黃介正/《臺灣關係法》四十周年
◆ 陳亮恭/長照可否共享經濟?
王正方/去中國化,閹割文化傳承
2019-04-28 23:58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四月一日在東京宣布,皇太子德仁五月一日登基將使用新年號「令和」。(美聯社資料照片)
日本要改年號了,繼任日皇將改元「令和」。日本官方說法:「令和」二字取自《萬葉集.卷五》的梅花歌序:「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學者考證:《萬葉集》出於西元七三○年,「大宰帥」大伴旅人作梅花歌及其序。西元七世紀至十世紀初,中日間的往來頻繁。據記載日本派使節團赴中國年年不絕,日本廣泛學習盛唐文化,當時的日本官員大伴旅人,文言文造詣不俗,令許多漢唐後裔汗顏。
學者發現,大伴旅人寫的這兩句與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張衡「歸田賦」中的名句:「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十分雷同。東漢在唐朝之前數百年,張衡的文章傳遍中國,大伴旅人應熟讀「歸田賦」,套用古聖先賢的字句,也不為過。現代日本學者、官方沒讀過張衡的歸田賦,還是故意不提原始出處,把「令和」說成取自日本古典文學作品?
這不令人驚訝,日本宣揚它的傳統文化時,從來不提與漢唐文化的淵源;日本古代廟宇建築、和服等都大量保有盛唐遺風;現代日本漆器餐飲用具,色澤與東漢馬王堆出土文物器皿的色調相同…;均非巧合,但他們就直截了當的說成日本傳統文化。
某年自美赴日參加東京電影節,英文翻譯橋本小姐見我在閱讀日文報紙,問:「你懂得日文?」我只認識漢字,再試著讀片假名拼音,它們多是英文字句的日式讀法,琢磨一下,新聞標題勉強可猜個七八成。我告訴她,漢字本是中國文字,橋本恍然。
相較之下此地的「去中國化」更厲害了,大刀闊斧閹割中華文化!減少文言文教學(但選入一篇日本作者的文言文)、中國歷史屬東亞歷史、中國大陸的地理不教、扭曲近代史實;日本軍國主義者占領台灣稱為「日治」、對日抗戰勝利叫「終戰」、台灣沒有光復節了,因為有部分人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前,甚至於到現在,自認祖國是日本。一手遮天下人耳目的「去中國化」,使得學子不知世事,基本常識匱乏;遠不如扶桑的「拿來主義」。
「去中國化」教育在台灣行之有年,有「天然獨」年輕人問:周恩來的周,就是周杰倫的周嗎?說不出中國的朝代順序,東亞歷史的瑣節不必知道;中國近代史、日本侵華史學的是日本版;對二次大戰史也茫然,中學生們穿上納粹制服表演節目,以色列駐台代表建議組織他們看「辛德勒的名單」…不勝枚舉。
都是善良、單純、可愛的孩子,「去中國化」閹割了他們的文化傳承,失去文化傳承的人,惶惶然無所屬,一生痛苦。孩子們基本知識不足,競爭力減弱,便有助於台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