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7602/web/
◆ 聯合報社論/沈榮津的電價夸言,戳破蔡英文牛皮
◆ 聯合報黑白集/接完地氣,改打高空
◆ 經濟日報社論/放煙火式補助 無助國家競爭力
經濟日報社論/放煙火式補助 無助國家競爭力
2019-03-07 00:3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政府的施政從老農年金的加碼、電動機車的補助持續,以及推動觀光的各式補助,可說是琳瑯滿目;但是這種放煙火式的補助,問題非常多。以交通部最新推出的春遊方案為例,中央政府不但補助,還鼓勵地方政府跟進加碼。各縣市競爭的結果可能只會促使人民由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旅遊,造成資源內耗;非但餅沒做大,更無助於觀光產業整體能量的提升。但是政府似乎聽不進去,甚至還拋出常態式補助的概念,希望將這些補助持續下去。
政府資源有限,應該將資源放在可以提升競爭力的關鍵環節。老農年金加碼再多,若是農業不進行結構性改革,一樣無法解決台灣農業產值偏低,農民所得下滑的情況。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的窠臼不除,農產品通路無法打通,仍會產生產銷失調的問題,組織再多的國家隊也是枉然。購買電動機車補助持續追加預算,雖然可催化買氣帶動需求,但若不能由供給面精進生產技術,提高自製率著手,也同樣是事倍功半。觀光產業的補助再五花八門,若不由強化觀光產業供應鏈,加強利用觀光資源,深化觀光品質著手,「花錢請人來觀光」的方式,是絕對無助於使台灣觀光產業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今年全球經濟充滿變數,一則是由於全球經濟擴張已達頂峰,開始進入景氣循環下坡;另外則因為美中貿易戰帶動全球保護主義升溫,再加上美中貿易談判前景不明,使得全球經濟成長減緩。不但美國經濟將面臨下滑趨勢,最近中國大陸召開的政協人大兩會,也明確調降民國108年(2019年)經濟成長率到6%~6.5%,為近30年來最低水準。另外歐盟經濟復甦成長力道有限,再加上英國脫歐的爭議及不確定性,各國均面臨重大挑戰。
面對此一局勢下各國主要因應方式,短期則是以各項政策工具,例如寬鬆貨幣政策刺激景氣,如美國聯準會考慮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以及各國也開始調降利率,以減輕企業負擔並刺激經濟;中長期則以導入數位經濟,並推動具有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升級與整合,以期未來可以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
台灣傳統具有優勢的產業,例如電子資訊產業,目前優勢早已縮小,甚至部分已被超越。政府雖然也在積極推動產業升級,但在前瞻新興產業方面,例如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均已落後先進國家,法規更跟不上國際趨勢。而且這些技術革新未來會在5G的商業環境運轉,不但會與所有產業結合,更會驅使與原本產業鏈進行重組。台灣若不能急起直追,未來所面對的不僅是單一產業的落後,而是整體營運發展環境的劣勢,政府豈能等閒視之?
然而目前行政院的政策似乎以炒短線為主,而且隨著選舉的接近,預期更多的補助方案將會出爐,對於國家整體競爭力提升毫無助益。特別是由於對政策缺乏遠見卻處處政治算計,冒然推動政策最終將付出重大代價,例如封存核四後,必須支付外商鉅額的賠償金,更是政府濫用與浪費國家資源之極致。
除了國內產業政策發展欠規劃,台灣在對外關係方面也是一籌莫展,不但無法加入重要區域貿易協定,政府除了空喊努力爭取加入,絕不放棄任何機會外,可說是毫無作為。在兩岸關係方面,一方面與中國大陸持續對抗,另一方面卻大肆宣傳對大陸出口成長,不受兩岸關係緊繃的影響,不但前後矛盾,對外人而言,更有如霧裡看花,台灣的國際籌碼喪失殆盡。
在層出不窮內外荒謬的政策下,政府究竟要將台灣經濟帶去何方呢?
聯合報黑白集/接完地氣,改打高空
2019-03-07 00: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蘇貞昌一上任就高唱「接地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蘇內閣一上任高唱「接地氣」,但一時熱度退燒後,蘇揆最近在立法院開始改走「打高空」路線。面對各方攻勢,他見招拆招,滿口大話,絕不臉紅,並宣稱「民進黨政府沒在怕」。真不愧是老江湖!
只要看看蘇揆打高空的幾個場景,人們即不得不佩服蔡總統請他重出江湖的英明。對於韓國瑜即將訪陸,蘇貞昌說「陸委會一向支持地方政府互惠互利交往」,彷彿沒看到陸委會先前如何卡韓;對於蔡英文倡議台日安保對話被日本拒絕,蘇貞昌四兩撥千斤說「尊重每一國的立場」,看不出一絲臉上無光的表情。
更厲害的是,被問到民進黨將修《公投法》讓公投與選舉脫鉤,蘇貞昌臉不紅氣不喘說,「民進黨從不害怕公投」。當然囉,民進黨害怕過什麼?像去年底那樣,不論幾個公投反對現行政策,民進黨一概來個相應不理,能源政策繼續硬拗,同婚專法用《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的四不像名稱也算應付了事。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和不紅的臉皮,民進黨幹嘛害怕公投?
台灣政治如今已發展到一個全新的境界。表面上看,政壇每天砲火四射,實際上什麼改變也沒發生。政治人物每天在那裡說大話、發宏願,其實跟人民一點關係都沒有。台灣仍假裝自己是一個民主先進國家,但公投和選舉民意被執政者惡意踐踏,大家似乎也忍一忍就嚥下去了。
蘇揆結束了短暫的接地氣演出,然後,他就改打高空了。
聯合報社論/沈榮津的電價夸言,戳破蔡英文牛皮
2019-03-07 00: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2025年電價將大漲三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沈榮津在立法院報告能源政策評估檢討,稱我國電價到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將因能源轉型上漲卅三%。此一說法,與他宣稱今年電價不會調整,恰成矛盾的對比。這兩個相左的論調,暴露蔡政府的短視近利與不負責任,也說明蔡英文能源轉型政策的牛皮已經吹破,卻把所有後果留給民眾及未來的政府承擔。
當初蔡英文誇口「民國114年(二○二五)非核家園」不漲電價,但不到三年,這個承諾已紕漏百出,連一般民眾都識破其虛假而透過公投要求改變。但蔡政府仍一意孤行,罔顧既有核能電廠仍有替補發電之作用,堅持在民國114年(二○二五)將核電歸零;對於造成台灣空汙惡化的燃煤發電,則僅從卅%微調為廿七%。其態度,擺明一心追求非核神主牌,卻不顧供電的充裕與否,不顧民眾的電價負擔,乃至隨空氣品質惡化而來對國民健康的傷害。至此,蔡政府的能源政策已完全破功。
沈榮津的角色,若是一個負責的政務官,既知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電價將大漲三成多,今起就得開始積累本錢和實力,以備減緩來日電價大漲的衝擊。但沈榮津卻不作如是想,依照現有電價公式可以調漲三%的電價,他卻以民進黨明年大選的勝利為最高考量,決定今年不調整電價,以免對選情造成衝擊。這樣一心為政黨效犬馬之勞的經濟部長,把企業及民生的用電拋在腦後,國家經濟如何可能有平順發展的前景?
沈榮津為何預告民國114年(二○二五)電價將大漲三成三?原因無他,無論明年蔡英文是否連任,民國114年(二○二五)漲電價都不是蔡政府的事了。沈榮津此時先行預告,正好出清責任,表示「別說我沒警告過你們」。問題是,今人的決策,留給後人無限困擾,卻還搶撈自己「不漲電價」的便宜;如此居心的政治人物,怎不教人心寒?
本報社論曾批評,沈榮津關於用電的「保證」效期,都不會長於他的任期;這從他任由風電外商予取予求,即可見一斑。他聲稱民國114年(二○二五)「不缺電」的保證,也同樣只是一紙無效支票。事實是,未來十年,我國用電會因半導體業擴廠、台商回流等因素而顯著成長。以台積電為例,從明年起五奈米產線和三奈米產線陸續投產,僅這兩個產線要新增的用電量即多達一六○萬瓩,相當於林口發電廠兩座燃煤機組的供電量。沈榮津保證未來六年供電無虞,看來像是吹口哨壯膽,完全沒有事實基礎作為支撐。
再看,「電價平穩基金」目前規模為七八○億元,這筆錢應在國際能源價格大幅波動時用來平抑電價,避免短期的電價波動衝擊民生和經濟。但沈榮津卻將這項基金當成護航執政黨選情的小金庫。去年的九合一選舉,經濟部已動支基金凍漲電價;明年要舉行總統大選,現在又要如法炮製。還沒等到民國114年(二○二五),這筆基金恐怕早就被花光了。
沈榮津並未坦誠面對能源轉型的困境,他對政策的矛盾說詞,也戳破了蔡英文能源政策的牛皮。各界早就警告,短期內要大幅提高天然氣與再生能源比重,不僅有現實的困難,也必然會增加電價成本,但蔡總統置若罔聞。如今沈榮津坦承能源轉型計畫會讓電價大漲,總統府卻無聲無息,彷彿蔡總統當年承諾能源轉型不會造成電價上漲的承諾從不存在。
蔡英文曾自詡其能源計畫可兼顧供電、減排與電價,如今看來,只能說是「吹牛不打草稿」,馬腳愈露愈多。最近蔡政府動用各種資源為風電業者開綠燈,不惜簡化環評程序並跳過地方權限,可看出它已亂了套。前年八一五大停電是能源政策崩壞的第一張骨牌,燃煤的空汙引發民怨大爆發則是第二張骨牌,如今預告電價大漲則是第三張骨牌。三張骨牌全倒,已可預見蔡總統的能源政策將以失敗告終,但屆時將吞政策苦果的卻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