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勞基法守門人的本分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8058/web/

◆  調降藥價 不如開放自費價差
◆  願景工程回響/「不讀世代」是如何形成的?
◆  全民美育的兩個四十億
◆  蔡英文真會被逼宮嗎?
◆  當太陽下了山 當神跌落神壇
◆  「清流」崛起 真能期待?
◆  賴走自己路 蔡的真正挑戰
◆  聯合筆記/勞基法守門人的本分
◆  漫畫/賴神春耕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勞基法守門人的本分


2019-03-18 23:52 聯合報  許俊偉
勞動部逐漸開放適用責任制的行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基法近來頻頻被「叩門」,責任制、放寬七休一、輪班間隔…等,各式尋求法令「解放」的申請案接踵而來。
勞基法「二修」被民進黨視為去年九合一選舉的敗因之一,眼見民國109年(二○二○)總統大選在即,身為勞基法「守門人」的勞動部,會不會因此「接地氣」的全都幫忙開門?
勞基法「一例一休」重修案去年三月上路時,勞動部就曾同步放寬一波行業,至少快卅個行業免受七休一或輪班間隔時數限制,引發爭議後,直至今年春節前,才又公告放寬汽車客運業免受七休一規定。
但是近期爭取放寬的案件明顯增多最新傳出的是經濟部擬幫十一項製造業申請鬆綁七休一,在既有的時間、地點、性質、狀況等鬆綁型態下,首見新增「急單」型態;勞動部日前也上網預告鬆綁中鋼公司的輪班間隔時數限制,擬從十一小時下調為八小時
不僅如此,被外界視為勞工血汗過勞凶手之一的責任制,近來也頻湊熱鬧勞動部先是上網預告月薪廿萬元以上的監督管理人員擬適用責任制,打破行業,寫下以「薪資」作為責任制適用職類的首例行政院長蘇貞昌屏東視察時,宣布漁船船員將納入適用責任制後,勞動部日前則隨即火速完成草案預告
好不容易爭取到今年九月納入勞基法保護的住院醫師,屆時上路時也可能會同步適用責任制
勞基法第一條條文即開宗明義指出,該法為「規定勞動條件最低標準」,如今很多雇主連最低標準都做不到,頻頻趁總統大選前試圖打破勞基法限制。究竟是勞基法的最低標準規定得太嚴?還是雇主成本考量下不願做到基本標準?
這些案件看似各自獨立的個案,但以整體和趨勢來看,勞動部若這裡開一點,那裡放一些,破口愈來愈多,長期恐不利勞工勞動權益的保障,且除了勞基法規定恐將因頻頻開門形同虛設,也會養成事業單位不求內部先人力調整,動輒要求不受勞基法限制的壞習慣。
勞動條件涉及勞資雙方,資方若真有彈性需求,理應通盤考量勞資各自情況並尋求最大公約數,但身為勞動法令的守門人,勞動部也不應忘了照顧、保障勞工的本分,過度傾斜資方,勢必難逃挨批是「資動部」。







全民美育的兩個四十億


2019-03-19 00:01 聯合報  呂清夫/輔大應用美術系教授(台北市)
台灣美感教育常被外界質疑不足,教育部推動多年,但金車文教基金會「青少年美感生活調查」,發現有7成5學生無法列舉1至2位國內藝術家名字與專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教育部曾經花了四十億元推行美感教育五年計畫,並將第一年(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定為美感教育元年,聯合報曾經報導各方意見,懷疑這些錢是否「放水流」;今年又編了二十億的第二期五年計畫,元旦開始實施。我們欣見教育部有此眼光的同時,也希望經費更能花在刀口上,更要多加利用不須花錢的資源。
有同事在通識課程教藝術與生活」,居然被批評太像營養學分,批評者可能覺得要更高深一點才行,但是第二期五年計畫的標題不就是「美感即生活」嗎?教育部五年計畫應納入這個問題,因為通識教育中已包含最現成的美感教育
近年法國推出一項政策,就是讓所有教師免費參觀美術館,教師有了藝術素養,就會在各科教學之中,不知不覺融入了美育的成分,所謂風行草偃,全民美育將更為普及,這些都不需要另外花費。
以宣揚美育聞名的蔡元培在民國20年(一九三一年)曾有一句名言:「美育的基礎,立於學校美育的推行,歸宿於都市的美化。」又說「我們所認為都市美化的一部分,只有公園了。」當然,其他還有建築、古蹟、道路等等,但公園中的花草樹木儼然是一項藝術品,最少應是一項景觀藝術
不過,台灣對於公園綠地似乎不太重視,現有的公園又常見統一採購、千篇一律的「罐頭遊具」,例如馬公市的隆貴公園甚至為了修路而即將被拆。台北市的公園綠地遠低於十%,新北市僅達十%,永和廿萬人口卻僅有一%公園面積。反觀有海德公園的倫敦,公園面積占四十七%,有中央公園的紐約占卅%,即便是北京也占四十二%,上海占卅六%。就公園預定地而言,台北有四分之一未開闢,新北有三分之二沒開闢
國外公園不但面積大,又常有美麗的公共藝術,讓人心曠神怡。紐約中央公園面積是台北大安公園的十二倍,其中設有克麗奧佩脫拉方尖碑、愛麗絲漫遊記雕像、及約翰藍儂紀念碑等。巴塞隆納奎爾公園本身就是一件公共藝術,其蛇行一般的超長座椅更是公共藝術中的街道家具,整個公園皆由大師高第所設計,他曾說,大自然是上帝的傑作,藝術家要師法自然,奎爾公園還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台灣的公園罕見公共藝術,主要因為我們太少新設的公園,也就不須依照法規拿出一%來設置藝術品。台北最大的大安公園就看不到藝術品,卅年前雖立有「持珠觀音像」,卻引起過附近教堂的抗議。
根據文化部近年統計,全台的公共藝術已經耗資四十億元,作品多達兩千件,這些作品當初除了要照顧藝術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全民美育,但是教育部的美感教育計畫似乎還沒注意到這一塊。文化部的四十億資源如與教育部的另外四十億結合起來,應該如虎添翼才對,可惜教育部兩梯的五年計畫都沒有提到公共藝術,也沒有提到公園






調降藥價 不如開放自費價差


2019-03-19 00:07 聯合報  江培群/醫(嘉義市)
裕利公司18日中午發出聲明給各醫療院所,表示其產品百憂解錠20毫克,自108年4月1日起停止供貨。 圖/食藥署提供

近日因健保署又一波調降藥費,生產抗憂鬱藥的原廠,擬將該藥退出台灣市場。其實這已不是「新聞」,健保因財務虧損,近年來實施許多舉措,如可藉由雲端查詢民眾用藥、檢驗、手術及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等影像檢查,除考量病人安全外,也可免除不必要的健保資源浪費,而調降健保藥價亦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醫界普遍對於健保署提供雲端查詢功能,是站在贊成的一方;然而一再調降藥價,讓部分藥品比糖果還便宜,使得原廠藥紛紛退出台灣市場,卻存在許多質疑。而當面對質疑時,健保署一貫回覆是有同成分的國產藥可替代。先不論替代藥品的療效是否相同,當國產藥品因原料參雜不良成分而下架的訊息一再出現時,如何讓醫師放心地處方、病患安心地服藥呢?當然藥品的製造問題,權責不在健保署,但當不良藥品一再出現,甚至危害民眾健康時,豈不是又加重了健保的負擔嗎?健保署要深思啊。
有鑒於此,先前已有人建議健保給付國產藥價,而願意使用原廠藥的病患,則必須自行負擔原廠藥及國產藥間的差額。其實這措施在某些醫材上已行之多年,如人工水晶體、血管支架、人工關節等,民眾一般也都可接受,而且接受自費差額的比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與其調降藥價,讓不良藥品一再出現,及民眾產生對健保藥品的不信任,何不開放民眾負擔藥品價差
前些日子,因便宜的急診收費,又讓台灣健保在國際媒體大出風頭,但醫界卻普遍高興不起來,低價是建立在對醫藥服務提供者的壓榨。若當壓榨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服務品質就會打折扣,而開放藥品成為自由競爭的市場,或許是解決健保虧損的藥方之一。








願景工程回響/「不讀世代」是如何形成的?


2019-03-19 00:05 聯合報  王順民/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教授(新北市)
「人進不來,書出不去。」有書店在春節前貼起Kuso對聯,引發不少出版業共鳴;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民調也顯示,去年有逾四成民眾一本書也沒看過,六成五的人整年沒買過書。 記者邱德祥/攝影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尋找台灣閱讀力」專題進行「一○七年民眾閱讀行為調查」的結果,所透露的變遷意涵,有值得進一步深究之處。
該項調查顯示出以下幾項發展趨勢,首先是將紙本、數位閱讀、漫畫與雜誌納入廣義的閱讀行為,有高達二成一的受訪民眾,去年一整年完全沒有閱讀行為;倘若是限縮在紙本書籍之類的閱讀,則有近四成一的人,去年一本書都沒看過,形同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二個人整年度都是處於一書未沾的「不讀」情境。
但何以一整年下來都沒有閱讀過任何一本書?諸如沒時間或看書太花時間、不喜歡閱讀、年齡等生理因素侷限以及沒有閱讀習慣等理由,點明在單純讀與不讀背後的認知行為模式,將會是觀察重點而從閱讀的意願、閱讀的能力到結構性限制問題,都必須有不同的對應措施
其次是關於紙本書的閱讀,這部分有高達三成二最近一次看紙本書已是一到三年前的事,甚至於有一成九表示超過十年都沒有讀書,倘若是以平均值計算的話,這些人最近一次看過紙本書,已經是七年多前的事。就有閱讀紙本書的受訪者來說,三成三平均一周花一到三小時看書,但也有一成二的人一周花九小時以上看書。這些有看紙本書的人,四成七讀了一到五本書,但也有一成的人整年看了超過廿本。這些調查數字所顯現的閱讀行為,有進一步廓清的必要;諸如受訪者的背景屬性、閱讀動機、書籍種類及其閱讀之後的改變效果,都有待進一步的探究。
總之,面對多樣型態的知識學習,對於「閱讀行為」的概念內涵,也應該是多重、變異與深邃的。與其將少閱讀、不閱讀和滑世代的次文化畫上等號,倒不如去探究從過去的「苦讀世代」到當前的「滑世代」,甚或是「不讀世代」,所對應的變遷意涵,這就不只是不同個體的閱讀行為落差,而是集體形塑的客觀社會事實。
誠然,因為「學習」產生「習慣」,因為「習慣」產生「慣性」,因為「慣性」產生「性格」,藉此讓性格得以改變「命運」,那麼,對於「民眾閱讀行為調查」結果的解讀,自然也不能脫離從個人、家庭、人群到社會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