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台商回流 方案須更周延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陳維昭與蔡總統官邸談話的解讀
◆  聯合報黑白集/陸官改校歌的四個必須
◆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台商回流 方案須更周延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台商回流 方案須更周延


2019-01-13 02:07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內閣改組四大財經首長留任,財經政策可望延續。先前規劃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已經啟動,此方案主要是因應在美中貿易戰下,驅動全球投資區位及供應鏈變化,促使各國積極投入招商競賽。台灣當然不能缺席,希望可以吸引更多台商回台投資;但是此方案目前仍然未盡周延,存在不少盲點。
此方案只針對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在中國大陸的台商,不過美國川普點燃全球貿易烽火,利用國內貿易法提高貿易保護幅度,各國幾乎都受到影響,也波及到世界各地台商。但是若是中國大陸以外的台商打算回台投資,並不適用本辦法。不僅有厚此薄彼的問題,而且這些台商投資的技術含量、與國內產業關連性、鞏固供應鏈及其他衍生效果,未必會低於在中國大陸的台商,實應納入範圍。
事實上,美國全面性的貿易保護政策,針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制裁,以及標榜美國優先的製造業回流政策,已經對全球投資、產業分工,以及經濟勢力重組產生影響。政府為何不利用此時機,有系統地盤點台灣產業的海外布局,並且提供必要協助,進一步將海外台商與台灣本地產業做更緊密的連結。
其次,目前只有大陸台商回台的新增投資及擴廠,才適用方案的優惠條件。主要立意是美中貿易戰受影響的台商,可以將在大陸據點結束,在台灣展開新的投資;不過此種撤資行動通常較耗費時程,而且也可能會受到中國大陸的壓力。反觀由於受影響台商大多在兩岸均有據點,所以通常會先評估將大陸的重要製程,移轉到台灣的可行性。此種生產製程移轉,不但較具有彈性,而且在附加價值提升,就業的創造,強化產業競爭力也有相當貢獻。
所以未來若是此種型態成為主流,原先由中國大陸對美出口,部分會由台灣對美出口所取代,必然會引起美國海關的注意。基於此,政府應未雨綢繆,針對涉及生產製程移轉的產品,協助企業向美國海關爭取認定原產地為「台灣製造」,而不必被課徵額外關稅。無論是新增投資或是擴廠營運,均牽涉人才的流動。中國大陸在過去由於經濟快速成長,伴隨著其產業升級措施,對全球人才產生強烈的磁吸效應,台灣更是首當其衝。而在此波美中貿易戰,以及美國對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的強力限制,再加上中國大陸本身經濟成長趨緩下,已經出現人才隨著投資,由中國大陸移出的反轉趨勢;台灣更應掌握此一時機,吸引更多優質人才。
外商是否納入此方案,也值得考慮。台灣近年來吸引外資力道,遠不及其他鄰近國家。而在此波美中貿易戰下,突顯中國大陸做為生產基地的高風險性,許多外商考慮移轉投資據點,易地生產的可行性,台灣也是考慮的目標。所以如果將此方案擴及外資,並與目前招商策略相搭配,必然會有更佳的效果。
另外,此方案可能會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因為目前優惠措施獨厚在大陸受美中貿易戰影響的台商,若是未來這些台商獲得政府優惠,轉往台灣生產再出口至美國,則會構成WTO補貼協定的「出口補貼」。出口補貼是屬於不可實施的禁止性措施;受到影響的國家,是可以實施貿易報復措施反制。
其次,由於外商被排除在本方案,也會抵觸WTO的國民待遇原則。雖然WTO是採取「不告不理」的原則,但實施這種爭議性措施,可能在大陸台商尚未回台投資,已經引起各國的質疑而使效果大打折扣。
最後也應注意的是如果兩岸關係持續緊張,雙方持續隔空交火,考慮由中國大陸移出的台商或外商,很難將台灣列為首選,再多的政策也是枉然。這些顧慮都是這個方案必須更周延考慮之處。







聯合報黑白集/陸官改校歌的四個必須


2019-01-13 00:42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陸軍官校。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靠著對中共的「四個必須」,在選後重獲網路聲量。不料,綠委強逼陸軍官校改校歌未遂,更以凍結其業務預算作為撒手鐧。這次威逼,又讓民進黨的鴨霸本性現出原形。
剛剛整完台灣大學,流失大量民心,民進黨似乎沒有得到任何教訓;否則,怎麼又會挑一個校歌問題對陸軍官校下手?陸官校歌中有「黨旗飛舞」之句,寫的是該校創校歷史,民進黨的心胸竟裝不下一校的傳承。而且,陸官校務會曾討論此案,認為修改歌詞涉及《著作權法》,決議維持原有內容;民進黨有何權力篡改別人的著作?
此事也讓民眾看破蔡英文「四個必須」的虛偽。面對中共,蔡英文高調提出「四個必須」: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事實、必須尊重台灣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和平對等處理歧異、必須是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這些高貴的邏輯,為何不能用於對內?
明明《大學法》強調校園自治,明明陸官從學務會議到校務會議均已否決修改校歌,民進黨卻不顧程序正義與法治精神硬要橫柴入灶。民進黨若認為「四個必須」是台灣共識,就請以同樣的「對等」與「尊重」思維處理陸官校歌爭議:必須正視陸官源於黃埔的事實、必須尊重陸官師生與校友對程序正義的堅持、必須民主對等地處理歧異、必須與獲全體陸官人授權的代表坐下來談。
對外惺惺作態高喊空話,對內蠻橫壓迫異己,如何服人?








聯合報社論/陳維昭與蔡總統官邸談話的解讀


2019-01-13 00:38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大前校長陳維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管中閔就任台大校長後,遴選委員會召集人陳維昭在校友刊物上公開了他去年六月進總統官邸與蔡英文討論管案的經過。陳維昭的報告,說明他身為台大人而憂心校園遭政治力侵擾的不安,努力建言想要打開僵局,表現了知識分子的風骨。對照之下,蔡總統當時以「社會觀感」為由推託,貽誤處理時機,最後卻讓管案以「葉俊榮擅作主張」的方式草草收場,則是有欠光明磊落及責任感的作法。
陳維昭去年六月六日和蔡總統的官邸談話,正值吳茂昆拔管未遂而倉皇下台之際。蔡英文有意尋求解套,輾轉安排與陳維昭商談。在官邸小方桌旁,蔡英文要求陳維昭重啟遴選被拒,還和他在法律問題上辯論,結果不歡而散。一個月後葉俊榮由內政部長轉任教育部長,又拗了半年,直到民進黨選舉大敗,才由葉俊榮宣布「勉予同意」聘管,旋即請辭。儘管賴清德批評葉俊榮「不顧行政倫理」,蔡英文也表示錯愕,但管案最後的解套情節極不自然,如同漏洞百出的套招。
陳維昭和蔡英文的官邸談話不歡而散,主要是陳維昭一開場就直陳此案是「政治事件」,政府操作手法太粗糙。但蔡英文不接受「政治事件」的說法,不承認有施壓,只說是「社會觀感」造成的壓力。事實上,管案鬧到社會沸沸揚揚,大學動盪,校園不安;而行政、立法、司法部門群起圍剿,若沒有政治力介入,事態怎麼可能如此難以罷休?
蔡英文當時的撇清和否認,不是矯情,就是鴕鳥。蔡英文可以否認插手卡管,但民眾對蔡政府的粗暴操作不滿之聲早已四起,總統難道沒聽到?正因為蔡英文一再假裝看不見社會的反彈,民眾才會覺得:只有拒投民進黨,台大才能有校長。尤其,蔡英文所謂的「社會觀感」,若是指獨派對她的期待;那正顯示她太昧於社會現實,缺乏一個領導人應有的判斷格局。
本月初獨派四老聯名要求蔡英文不再連任,同時對葉俊榮為卡管案解套大表不滿,即不難想見硬拗了一年的卡管案壓力何來。獨派拔管的意志強烈,用力之深亦不稍掩飾;但蔡英文身為掌權當政者,何以處處皆甘願受獨派挾制?蔡政府僅在選後清理了「卡管案」的戰場,獨派立馬翻臉,全盤否定蔡英文執政的正當性;如此說變就變,不正是蔡英文一再曲意迎合獨派所換得的結果?
在官邸會談中,陳維昭最有意思的提問,是指出了總統應否介入行政院事務的問題。蔡英文對總統職權一直無法掌握適當的憲政分際,有時過度逾法越權,有時卻猶豫縮手。上任之初,她親自主持「執政決策協調會議」,即遭到「架空行政院長」的質疑。這次敗選後,她衝上第一線,不但干預機車ABS等枝節政策,還帶著閣員去和地方首長談市政。但對於管案,蔡英文卻聲稱她不能介入行政院事務,這是矯情或是佯裝無辜?
陳維昭期待蔡總統以「憲政」的高度協調解決管案,蔡英文卻突以府院權責分際當成擋箭牌,推稱不可。事實上,當時蔡政府內行政、立法、司法、監察四權皆已介入拔管,蔡英文若看到群魔亂舞而不制止,才是失職;怎麼會到了應該出手調解的時刻,她卻反而「保持高度」置身事外起來了?該管不管,不該管卻亂伸手,這不正是蔡英文的問題?
陳維昭和蔡英文的官邸會談,主要意義有二:一是陳維昭身為知識分子而拒絕向權力妥協臣服,並犯顏直諫捍衛大學自主,保住台大的風骨;二是他點出了總統與閣揆權責分際曖昧的問題,也道破蔡英文的虛矯。管案拖了一年,最後不清不楚地散戲,徹底暴露了蔡英文濫權與推諉的任性。如今賴清德走人,蘇貞昌回鍋,未來蔡蘇之間會不會遇上總統撈過界而閣揆不肯讓的角力,兩人都須及早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