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動盪下滑的景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556/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組黨:最好與最壞的想像
◆  聯合報黑白集/只有華為危險嗎?
◆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動盪下滑的景氣







經濟日報社論/嚴肅面對動盪下滑的景氣


2019-01-30 01:0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貨幣基金(IMF)修正對全球經濟成長的原來預測,將全球今、明兩年的成長率分別調降0.2和0.1個百分點,分別來到3.5%和3.6%,這是在全球景氣連續兩年上揚之後,首次反轉而下;IMF認定加劇負面衝擊的原因,包括美中貿易緊張、英國恐怕會硬脫歐,再加上中國經濟放緩超過預期。
這項景氣預測修正,進一步確認了1月上旬世界銀行發布的警告,當時世銀僅將今明兩年的景氣預測都下修了0.1個分點,程度略低於IMF的修正。顯然,各種不利於成長的現象正在更清楚地展現,促使IMF必須進一步調降其預測值。其中,IMF對美、中兩國的預測維持了原來的估計,今年兩國各為2.5%和6.2%;世銀則沒有這麼樂觀,對兩國今年的預測分別是1.7%和6.2%,對美國不同的預測來自於是否會提高對中國產品課徵高關稅的看法不同。
世銀認為情況會惡化,回頭傷害美國本身的經濟;而IMF則看到最近一些正向的發展,所以看法轉趨樂觀。但說真的,沒有人真有把握最後會如何收場;若像某些專家認為會打個好幾年的話,則表示美國在提出的各項要求未能獲得落實的保證之前,將不會輕易讓步,那麼世銀相對悲觀看法的機會應該是比較高的。
但無論是世銀或國際貨幣基金,對中國經濟的看法非常雷同──6.2%的經濟成長率將是30年來的最差表現,是從去年6.6%直接滑下的慘狀,更別說四年前的民國104年(2015年),成長率還高達6.9%,民國103年(2014年)更是亮麗的7.3%。IMF更預測了民國112年(2023年)大陸成長率將下探5.6%,屆時將由一個高度成長的經濟體完全蛻變成中高度成長,成長首強的位置將讓給印度和孟加拉這兩個維持7.0%以上成長率的大型開發中經濟,以及新興的緬甸和菲律賓只不過中國經濟規模還是很大,會和美國不相上下,但想藉由這個巨大載體的成長順勢而上的企業,就必須真要有兩把刷子,永遠無法像過去一樣靠穩定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搭「後發優勢」順勢而起了。
國際貨幣基金去年10月將台灣今年成長率由去年的2.7%調降到2.4%,並將民國112年(2023年)成長進一步調降到1.9%,顯然對政府處理景氣下滑的能力不抱信心。而情況也很可能如此,因為最新的訊息都露出「寒冬來了」,經濟部甫公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年減10.5%,跌幅超出了市場預期,景氣燈號亮出顯示低迷的藍燈,預示今年景氣極可能超過大家的預期。
其實,就在不久之前還有媒體樂觀以對,宣稱台灣會在美中貿易戰中獲得「轉單效應」,意味不用太畏懼貿易戰;現在,大概沒有企業敢繼續持有這種樂觀看法,必須戰戰兢兢、全力面對景氣崩跌了。
中國大陸經濟下滑、衝擊台灣成長的效果,會是景氣下滑超過我們預期的重大因素。去年12月初發生的華為孟晚舟事件,以及先進各國陸續禁用華為5G、甚至4G設備,將顯著影響作為華為供應鏈一環的台灣廠商,包括台積電、大立光、聯發科、穩懋、南亞科、旺宏、日月光等大企業對大陸出口都將受到衝擊
另外,台灣工研院、資策會在院內聯網禁用華為商品,也預示了台灣政府將更靠向美國,進一步管制來自對岸的敏感通訊產品而這將會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承受對岸電信大廠對台灣供應鏈砍單作為抵制的風險
如果,再加上「年金改革」引發軍公教家庭繼續縮減消費,造成內需持續不振,而政府又無有效措施提振消費的話,可以想像今年景氣面對的不利狀態將異常嚴重。也許只有高雄的「韓流」,因帶動地方投資和信心提振、增加消費而尚可抵擋,其他地區的經濟大概只能用「剉著等」來形容。政府和企業都必須戒慎恐懼,以新模式和新市場來面對景氣「寒流」。







聯合報黑白集/只有華為危險嗎?


2019-01-29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美中貿易起衝突,夾在兩國間的華為付出代價。 (路透)

華為手機之後,政府擴大禁用陸資產品,稱國安無灰色地帶。話有點對有點不對。的確國安優先,但敵人是否以華為手機及陸資產品為首,應說清楚講明白,不應用選擇性的資訊唬人。
網路上對「禁用華為手機」話題發生論戰。有號稱資安專家者強調,使用華為手機或中國製智慧家電,會使個資「被傳送到中國資料庫」,所以「便宜的最貴」。聽起來好嚇人!
這句話同樣有點對有點不對。網路時代,個人資訊「被傳送到資料庫」,只在使用陸資產品時發生嗎?全世界蒐集資訊的機關,只有「中國資料庫」最厲害嗎?
例證不勝枚舉。臉書的「十年挑戰」,被懷疑是在大量蒐集時光資料進行人臉辨識,已有人教戰「不要變成臉書幫手」。「谷歌大神」和商業廣告的關聯,昭然若揭民眾出入境使用自動通關,表示個人生理特徵早就進了國家的資料庫
美國指控華為竊取機密等罪名,華為未必無辜,但美國的司馬昭之心亦世人皆知別忘了,類似罪名同樣落在美國人史諾登頭上,他揭發美國國安單位非法蒐集情資,被民間視為英雄,卻也被美國司法部通緝至今
所以,以「傳送到資料庫」的風險而言,華為不無辜,但臉書無辜嗎?國安局無辜嗎?山姆老大哥無辜嗎?「資安專家」的言論爭議非始於最近,過去即有人反擊「我很忙,但修理這種瞎掰學者永遠是我的義務」。是非黑白如何,老百姓要自求多福。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組黨:最好與最壞的想像


2019-01-29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是否會組黨?近日已成為各界談論焦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家軍」陳思宇參選慘敗,除打擊柯文哲的聲勢,也讓他深刻體會缺乏組織動員的困境。柯文哲雖尚未鬆口,但他是否組黨,已成為各界談論焦點。值得注意的是,與柯文哲同時發跡自太陽花學運並早已組黨的「時代力量」,近期正為路線問題內訌不斷,主席黃國昌上周已宣布辭去黨主席並退出決策權力核心。柯文哲要不要組黨,不妨看看時代力量的經驗,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在台灣政壇扮演什麼角色。
柯文哲對於自己的人氣能維持五年不墜相當自豪,他自誇「沒有第二人可以複製」,稱連學者專家也無法解答此一現象。然而,柯文哲的光環完全黏著在他個人身上,別人無法沾光也難以借用,有時甚至讓人覺得其魅力是在「燃燒別人、照亮自己」。當舞台燈光一直打在自己身上,感覺當然非常良好;但柯文哲一旦開始組織政黨或其他形式的政團,燈光焦點就會移轉,跳梁小丑就會出現,並逐漸腐蝕他的支持度。這點,可能也是柯文哲一再猶豫的主因。
柯文哲日前曾透露,他想組的政黨,「不是一般的政黨」。言下之意,不會走藍綠兩黨的「剛性政黨」模式。不難想像,他心中設定的取法典範,應該是馬克宏當選法國總統所採取的「共和前進」策略。馬克宏當時看出自己所屬的「社會黨」已失去民意支持,因而發起取名「前進」的政治運動,發動志工挨家挨戶進行家訪,鼓勵沒有政治經驗的民眾加入。他當選總統後,隨即將「前進」改組為「共和前進」政黨,推派代表參加議會選舉,奪下議會最大黨。
四年多前,柯文哲成功創造了「討厭國民黨」的聲勢,當選台北市長去年的韓流席捲,則是「討厭民進黨」的力量發威,導致民進黨崩盤。在「兩個討厭」的作用下,柯文哲如果能將「白色力量」的號召發揮到極致,確實有可能像馬克宏的「共和前進」那樣,締造「超越藍綠」的台灣新局。柯文哲如果組織政黨或政團,他成功的最佳想像正是如此:自己順利當選總統,又為國家開出一番新局。
然而,柯文哲能否成功複製馬克宏模式,仍有待檢驗。這可以從幾方面探討:第一,柯文哲號稱自己是「白色力量」,但他也自命是「墨綠」。從「墨綠」如何蛻變成「白色」,柯文哲除了誦唸「兩岸一家親」的口訣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更深刻的內容?第二,柯文哲擁有為數龐大的「柯粉」,這些網路義勇軍能在他組黨過程中,轉化為其先鋒志工嗎?第三,馬克宏曾任經濟部長及投資銀行家,應對靈活且組織力強而柯文哲迄今缺乏中央層級的政治歷練,且動不動就以「亞斯伯格症」當擋箭牌;在這種情況下,他如何說服選民他有充分的執政能力?
柯文哲必須想清楚:他真的是抱持著要為台灣打破「藍綠對峙」困境的壯志而來?或者,他只是想嘗一嘗當總統的滋味?如果是前者,他恐怕不能不思考組織政黨或其他形式的政治團體,號召理念相近的同志共同打拚,喚起更多民眾的支持,他才有可能實現這樣的理想並勝任地執政。而如果只是後者,那麼他和其他想要過一下「權力癮」的傳統政客其實沒有什麼兩樣,不論組不組黨,都對台灣的大局沒有助益,反而可能更添紛亂。若連理念都說不清楚就要組黨,那是最糟糕的情況了
柯文哲的魅力不容否認,但說穿了,他基本上是一個個人主義者,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也因此,如果他能透過組黨證明自己的領導及管理能力,證明自己的EQ不會輸給IQ太多,他就有機會在「總統之路」上繼續邁進。否則,如果像時代力量這樣,空有「年輕」的形象,但內部卻連要挺柯還是反柯、要監督民進黨或充當其側翼都爭執不休,注定難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