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介正/「辜汪上海會晤」廿年
◆ 葉銀華/大陸經濟怎麼了?
◆ 薛承泰/兒虐尤烈於恐攻
◆ 趙春山/兩岸也有「第三選擇」的空間嗎?
◆ 楊志良/選民易冷
◆ 周行一/美國到底要什麼?要得到嗎?
◆ 嚴震生/實至名歸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蘇起/美國會來救嗎?
◆ 王健壯/監委得不到大法官的關愛眼神
◆ 施振榮/財團法人法 衝擊財團法人業務推展
◆ 馬凱/兩岸賽局 誰能勝出?
◆ 盛治仁/別把子女成就 當自己的桂冠
◆ 劉維公/一座生病的城市
◆ 沈呂巡/從諮議引起「滋議」說起
◆ 范疇/台獨與台灣中性化(Neutralization)
黃介正/「辜汪上海會晤」廿年
2018-10-15 00:20 聯合報 黃介正(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美前國防部長培里(左)1998年曾幫大陸傳話兩岸復談意願。圖為培里2000年時拜會外交部長田弘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87年(一九九八年)十月,兩岸在經歷制度化協商中斷,危疑震撼的台海飛彈危機之後,辜振甫先生以李登輝總統特使身分,前往上海與汪道涵先生會晤,並續往北京與大陸領導人江澤民見面。此次的兩岸復談之旅,也是蔡英文總統的首次大陸之行。
該年元月,在駐美代表處任職的我,正陪同美國學者團在台北訪問。期間獲外交部電通知,訪團結束後不返駐地,續留台北公幹。當時美國東岸恰逢超級冰暴,卻不能趕返華府,心急之外還很困惑,卻不知我將有幸見證兩岸復談的契機。
甫卸任美國防部長職務的培里,率剛離任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夏利上將、助理部長(後任歐巴馬政府國防部長)卡特、老布希總統國安顧問史考克羅將軍等重量級人士,依江澤民提議在杭州與汪道涵會晤後,全團轉來台灣訪問,而我奉命全程陪同。
訪團首站前往陸委會拜會張京育主委,培里在閉門會伊始即明確傳達,大陸方面意欲復談的訊息。之後,訪團依序拜會外交部長胡志強、行政院長蕭萬長、副總統連戰,以及李登輝總統。
那是我有限公務生涯中,首度親見整個政府有準備、具共識、分層次、同口徑難得之精彩搭配演出;再加上蕭院長後續在立法院的施政報告,以及相關首長的公開談話,匯聚成可信、有效的「戰略溝通」,中斷三年的兩岸兩會終於復談。
廿年前兩岸之斷而復交,當係因國民黨長期執政,從未發生過政黨輪替,李登輝的「特殊國與國關係」思維隱而未發,台灣方面仍有《國統綱領》與「國統會」,兩岸官方各自表述,卻沒有動搖「一個中國」的基本認知,而且台灣尚無《公投法》,大陸還沒有《反分裂國家法》。誠然,兩岸關係當年的要件,如今俱往矣,怎可套用在今日?
辜汪二位先生酷愛京劇,兩岸如今已不復見羽扇綸巾、撫琴擊劍的時空,也不再有地位崇隆、信賴老成之二公。兩岸經歷廿年,情勢已然丕變,京劇曲目亦似已從「借東風」轉而唱「空城計」,令人無限唏噓。
台灣對來自美國之壓力一向高度警覺,雷根總統之《六項保證》中亦敘明「不做調人」、「不施壓力」,但廿年前美國確曾助推兩岸之復談。時至今日,美中本身已成競爭對抗的「事主」,不易在兩岸中扮演「公親」的角色,甚至在「印太」戰略構想中,不願也不會再給予台灣「親美、和中」的空間。
美國如視台灣為禁臠,引為刺激中國大陸的工具,其實並非上策。美國倘支持台灣保有適度的行動自由,以使兩岸維持可運作之正能量,則可形成有意義的調節閥,適有利於美國本身之政策彈性與戰略高度。台海之和平發展,可以避開美中之間最敏感之核心議題,騰出手來應對朝鮮半島與南海爭議,更有助於美國自身利益,方為上上之策。
面對當前尖銳對立的美中兩強,台灣至少要政策穩定、口徑一致,就算只剩一個「熬」字,也必須撐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