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壽險監理 接軌國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097/web/

.聯合報社論/一張居住證,北風和太陽角色易位
.聯合報黑白集/紀政的起跑線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壽險監理 接軌國際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壽險監理 接軌國際


2018-09-05 01: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壽險業的資產快速成長,今年6月已經達到25.9兆元,而2004年僅為5.6兆元壽險業資金絕大比重是使用保戶的錢,股東僅出一小部分的資金,淨值占資產比率僅為5.3%。未來監理法規與會計原則對壽險業的財務透明、資本適足性要求將愈來愈嚴格,壽險業又要面對國際間量化寬鬆政策退場所造成金融不穩定的衝擊,這些都值得主管機關與壽險業提前因應。
壽險業十幾年來資產快速成長,主要是這段期間投資意願低落、貨幣供給寬鬆,使得資金過剩嚴重,銀行存款利率與債券利率持續下降。
目前銀行大額存款的1年期利率僅約0.1%,一般存款的1年期利率約1%,10年期公債殖利率僅約0.8%(美國約為3%)。壽險業與銀行合作,在銀行通路賣保單,民眾大量資金購買的是短年期儲蓄型保單,藉以獲取高於存款利率的報酬,又可獲得保險給付的免稅優惠。
壽險公司獲得源源湧入的資金,但若投資國內債券型商品,不僅市場胃納不足,報酬率又低,因此國外投資是必然的選擇,藉以獲得較高避險前的報酬。原來保險法對於保險業辦理國外投資總額最高不得超過各該保險業資金的45%,根本無法符合壽險公司的需求,因此金管會於2014年提案修改,最主要是放寬保險業投資於國內證券市場買賣之外幣計價的債券金額不計入國外投資限額,此一放寬措施使得壽險業國外投資的實際金額占壽險業資金已達65%。
另一方面,壽險業的財務報表與資本適足率的計算也有討論的空間。壽險業的負債仍未以公平價值評估,由於目前投資報酬率為3%到4%之間,但在2001年以前所發的保單之預定利率多在6%以上(資金成本),造成壽險業出現利差損,理應承認利差損所增加的負債,但目前財務報表是不用反映的。再者,壽險業向主管機關極力爭取外匯價格準備金機制,讓保險公司可沖抵匯率變動造成的損失。
但壽險業資本適足率更多出兩項問題。第一項是壽險公司最大宗的債券投資,全部皆視為如同持有到期,以成本計算,使得資本適足率不受未實現損益的影響;第二項是壽險業投資股票持續增加,在計算資本適足率時,以前六個月平均股價計算,此一作法使資本適足率比較不會變動。壽險業的財報編製準則已經存在需改進之處,資本適足性制度又比財務報表更無法反映現實狀況。
未來一到二年,壽險業將持續面對美國升息與金融不穩定的衝擊,目前金管會已對壽險業國外投資訂定新的規範,國外投資比率大概不會再增加,並增加以淨值比率做為監理指標,這是必要的措施。同時,金管會應強化壽險業的風險管理,因應未來升息與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影響,避免只追求短期帳上的獲利。
更者,去年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頒布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保險合約(IFRS 17),將於2021年1月1日為國際生效日,台灣預計2024年初採用。此號準則與現在作法主要不同之處,首先要求保險業的負債要採現時估計(公平價值的概念),亦即要將上述利差損計入負債,而非以保險契約發行時的利率來估計(歷史成本的概念)。
其次,保險合約收入將分開計算保險服務損益與投資收益,且保險服務不能一次性認列收益,而是隨著服務提供而逐期認列收入,如此也將影響保險業的商品開發與投資配置。
因此,金管會必須逐漸導正壽險業的發展,藉以因應IFRS 17的實施。另外,為防止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危機再次發生,國際保險官監理協會將針對國際保險集團,制定以風險為基礎之全球一致的保險資本要求,預計明年完成,主管機關也應積極評估屆時對台灣壽險業的影響,及早應對。






聯合報黑白集/紀政的起跑線


2018-09-05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東奧正名公投提案領銜人紀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很多民眾仍有記憶,「飛躍的羚羊紀政站在起跑線前,英姿爽颯。這些珍貴的畫面已遠矣,但大家都知道,紀政本人尤其比誰都更清楚:她這一生的榮耀,是因代表國家出賽而贏得。無比賽即無榮耀,這點沒說錯吧?
在「選手」身分之後,紀政曾任立委,而她最近受矚目的活動是推動「東奧正名」公投。台灣為此被剝奪了東亞青運主辦權,引發體壇嘆息,年輕選手多表失望和焦慮。紀政的侄兒擬參選台北市議員,也以東奧正名為訴求,結果在民進黨初選落敗。
東奧正名運動如今達連署門檻,若中選會不阻擋,可望在年底公投。但就算公投過關,在國際上仍改變不了「中華台北」的名稱問題。日本政府正全力投入辦好東京奧運,有可能讓台灣正名運動成為變數,來攪亂該國主辦奧運的盛事嗎?這個問題,召回台灣「助日大使」謝長廷問問,即可知道答案
所以,這場「東奧正名」公投,終究不過是一場台灣關起門來「自己爽」的遊戲。東亞青運遭取消事件,紀政事前曾拍胸脯保證絕不會有負面影響,但一出事誰也無法承擔責任。現在林佳龍宣布明年將自辦亞太青運,這種「以台灣自辦」取代國際出賽的阿Q精神,還真是外交奇招啊!
紀政選手在起跑線前的英姿,將由東奧正名起跑線上的政治形象取代嗎?當年代表國家出賽贏得榮耀,如今卻讓年輕選手冒著無法出賽的風險;兩相對比,令人何其失落!






聯合報社論/一張居住證,北風和太陽角色易位


2018-09-05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不少在大陸的台灣人到各指定派出所申辦居住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開放台胞申領居住證九月上路,陸媒稱為「給台胞最『帶感』的體驗」。陸委會則嚴陣以待,斥之為統戰措施,意圖將台灣「內國化」,並指出申領居住證後的種種風險與疑慮,更強調將基於國家安全作必要管理,研擬多項反制措施。陸委會也發函教育部與各大學,表示已在官網成立「台生赴陸求學專區」,提醒青年學生赴陸發展應做好風險評估
由於兩岸體制的差異,對於青年學生赴陸求學發展可能遇到的困難與風險,政府提供適切的提醒、勉勵與祝福是必要的。但如果淪於「恐嚇式」的警告,則大可不必,因為效果不大。陸委會想祭出嚇阻、約束或箝制,恐怕只會自傷,形同與自己的人民相互棄絕。
台灣學生赴陸求學日多,我政府除學歷採認,特別是醫師考試的限制外,已無力阻擋,只能以「恐懼宣傳」的方式對有意赴陸的學生提出警告。但拜過去國民黨「反共教育」與當今民進黨「反中宣傳」之賜,有多少人不知道中共的行政控制、政治專制及社會監控之厲害?但當台灣的高教競爭力逐漸衰退,青年就業發展日益受限,這些「恐懼宣傳」如何擋得住學生的西進潮?
對於台胞申領居住證,陸委會祭出的就不僅僅是警告了,而是採取懲罰的手法嚇阻。陸委會最初擬對申領居住證者以違反《兩岸關係條例》予以「除籍」處分,此議引起批評後,陸委會言明不會註銷申領者的台灣戶籍,但會研擬其他反制或懲罰措施,包括申報登記、限制擔任重要公職或參政權益,甚至排除部分社會保險福利等。
事實上,觀察陸委會近期的對陸反制措施,從M五○三航路到金門通水典禮,幾乎都是自殘式手法,只會傷害自己的人民,卻傷不到對手,居住證恐怕也將重蹈覆轍。有人認為,陸方採取「無須設籍」和「自願申領」方式,既是對陸委會反制的「反反制」,也讓台胞不致因牴觸《兩岸關係條例》而受懲。如此一來,這張居住證,根據賴清德的兩岸寓言,「北風」和「太陽」的角色竟然完全易位。
不可諱言,台灣民眾赴大陸求學或就業,可能面臨思想管制和社會監控,大陸推動台胞居住證確是有政治圖謀,申請者不可毫無警覺。問題是,相對於中共的種種「惠台」措施,陸委會難道想不出更聰明的借力使力之計作為反制?如果蔡政府的法寶退縮到只剩下警告、恐嚇或懲罰,那注定將在兩岸競賽中慘輸。
蔡政府的回應,其實完全畫錯重點。在台灣高教仍有優勢之際,唯有改善高教競爭力,提振經濟發展與就業環境,才是留才之道。恐嚇宣傳,是搶不過人,也留不住人的。包括擴大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廣招陸生,增進新世代互動,都能為台灣高教灌注活力。但蔡政府卻是大搞校園白色恐怖與學術獵巫,更歧視陸生,不啻自己阻斷大陸知台友台的力量。
對於台灣民眾在大陸的生活需要與權益保障,包括稅務疑慮等,政府有責任作他們的靠山,協助他們解決問題。這點,唯有透過兩岸協商談判,才有可能做到。如果民眾在大陸受到優惠待遇,回到自己的地方反而要受懲,這豈非政府自絕於人民?我們要提醒的是,面對像居住證這種兩岸的社會融合政策,民進黨的決策者若不能從戰略高度正視百萬台灣民眾在大陸的社會參與、介入與融合的影響力,反而重回冷戰思維封閉自己,這是喪失信心與鬥志的作法。
事實上,對岸的洗腦若能成功,國民黨政權就不會被輪替;監控如果密不透風,大陸也不會有那麼多網路翻牆和圍觀;專制要是銅牆鐵壁,大陸更不會有那麼多群體事件了。蔡政府不應小看人們對於自由民主的渴求,也要對台灣的優勢有信心;政府若掐得越緊,反而會失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