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陳立恆/創業不該為了當獨角獸,而是當千里馬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立恆/創業不該為了當獨角獸,而是當千里馬
◆  盛治仁/個人應謙和,也要避免集體傲慢
◆  趙春山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台灣人

◆  方祖涵/貧賤人生的網球夢
◆  陳亮恭/極端氣候下超高齡社會的永續
◆  王正方/瘋癲之城的自戀狂
◆  周行一/斑馬線上的老虎
◆  林祖嘉/申請居住證有那麼嚴重嗎?
◆  黃介正/「韜光養晦」還要不要?
◆  薛承泰/寡婦經濟學

◆  王健壯/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
◆  嚴震生/從馬侃懸缺席次看政治任命
◆  馬凱/誰來解救AI浩劫?
◆  洪蘭/防失智為何要學新東西?
◆  方祖涵/棒球日子的簡單美好
◆  盛治仁/留給未來世代的政治典範
◆  蘇起/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

◆  葉銀華/金融帳連續淨流出的真相
◆  劉維公/孤獨是可怕的社會病毒







陳立恆/創業不該為了當獨角獸,而是當千里馬


2018-09-19 00:15 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行政院長賴清德曾宣示,兩年內孕育出台灣第一家獨角獸企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周去巴黎開會,正好住在香榭麗舍大道上LV總店的旁邊,差不多天光乍亮就可以看見店門口排起一條長長的隊伍,遠看絕大部分都是打扮入時的亞洲面孔,而走近一探,耳裡聽見的全是大陸口音。
想當年我也有趕上那個台灣土豪們包下勞力士店的好時光,但真的必須承認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現實,根據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調查,我們台灣的競爭力已經落到十七名,這不是我們歷史最低成績,卻是首次落後排名第十三的中國大陸。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市場狹小、資源匱乏的我們而言,報告中顯示外商投資的細部排名居然從去年的廿九名跌至四十名以外,相較排名第八的對岸,不可不謂望塵興嘆,更不難想見,未來這個差距只會益發顯著。
那天我走在香榭麗舍大道上,環顧四周林立的知名品牌,我驀然發覺台灣競爭力的傾頹,其實是從近年來缺少跨國創業與自主創新開始。過去的台灣企業無論大小,多半具有跨國性質,兢兢業業地扮演著國際品牌幕後英雄的角色。而隨著全球經濟的物換星移,許多產業轉移到更加廉價的勞動市場,我們卻沒有轉型發展出更上一層樓的國際性品牌,到後來小確幸之風盛行,以至於廿一世紀以後的台灣創業型態逐漸內縮,從根本上缺少國際布局的基因
從宏觀發展的角度,除了近悅遠來、延伸無限的強勢品牌,例如鼎泰豐,或是卅年磨一劍、傳承難以取代的匠心職人,台灣經濟需要遠比現下流行、卻消亡迅速的小型餐飲文娛行業進入門檻更高的創業與創新,我相信政府也察覺了創業投入低迷的現象,因此前段時間試圖推動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的政策方向,號稱在兩年之內至少培育出一家公司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獨角獸」,再以兩年一家獨角獸的速度,使台灣成為亞洲新創資本的匯聚中心。
豪語如斯,而其路艱辛,我在國際商場上打滾了四十年,創業與跨界於我不足為奇。如今年過耳順,依然成立法藍瓷生技,把廿年前我們引入的3D陶瓷列印從工藝領域,導向3D瓷牙的醫材製造,目前該項成果正在申請FDA認證;另一方面,我也熱中於做創投,從飛機、火箭到iPhone的技術材料都有涉獵,雖然也逃不出創投九死一生的成敗率,但我對所謂天使、種子、AB輪的獨角獸創造法亦不算陌生。
正因為了解創業與創投,我認為欲挽台灣競爭力下跌的狂瀾於既倒,絕不是在於創造出多少隻市值十億的獨角獸,而是創造出多少匹可以真正拉動台灣經濟向前狂奔的千里馬當前的台灣確實需要創業與創新,但是無論創業還是創投,我們都不應拘泥於十億這個數字,畢竟能夠派上用場的創業與創新最終還是必須立基於產品質量、市場溝通、核心團隊以及國際視野。
君不見,估價市值都不過紙上輝煌,唯有精益求精的產品與服務才能跨越國界與時間。期待未來台灣的各行各業都能出現幾匹烙印著MIT標籤的千里馬,馳騁在國際社會的大街小巷,讓我們站在如同香榭麗舍大道這樣的世界之巔,也能抬頭看見屬於台灣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