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重啟台美FTA 因應美中大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627/web/

.聯合報社論/又見東廠:陳英鈐的官威大過民意和人命
.聯合報黑白集/關於假新聞之假新聞
.經濟日報社論/重啟台美FTA 因應美中大戰








經濟日報社論/重啟台美FTA 因應美中大戰


2018-09-19 01:5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政府17日宣布再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製造產品加徵10%關稅,並於下周一中秋節當天生效,同時明年1月1日起關稅將進一步調升至25%。各界預測中國大陸隨即以牙還牙實施報復。美中「史詩級」的貿易戰,再度升級。
若加上前一波500億美元的關稅制裁,美國已經將中國出口值一半的產品納入制裁範圍。不過相較於前,本次2,000億清單的特徵是「打擊面廣、影響性淺、後座力強」。打擊面廣是指清單包含了5,745項的產品,包羅萬象,幾乎各行各業都受影響;影響性淺則是指第一階段關稅稅率為10%;若考量人民幣今年以來已貶值至少8%的幅度,已足以抵銷掉大部分的制裁關稅成本。
美國階段性加稅的安排,應該是著眼於給予美國業者時間上的彈性,以便進行更換供應商、重新調整產地等安排。此外,25%關稅實施時間拖到11月美國國會選舉之後,也可能降低對選情的影響。最後,這個作法也給予未來三個半月雙方些許談判空間,因而所謂後座力強,是指三個半月後若美國果真將關稅調升至25%,不但對中國大陸衝擊大增,也因為本次清單中包含了近2,000項的消費性產品,因此連美國消費者也可能首次感受到貿易戰導致漲價的威力。
再者,若按各界推斷,北京極可能會超越關稅而以美商或供應鏈作為報復對象,貿易戰範圍就會開始蔓延。更重要的是,川普總統已經放話指出,若中國這次仍選擇以報復作為回應,不排除將制裁擴大到全部產品 (2017年中國出口總值5,055億美元)。所以後座力強勁並非危言聳聽。
對台灣的衝擊而言,「打擊面廣、影響性淺、後座力強」一樣適用。本次清單納入自行車、小家電、家具、網路設備、燈具到電腦及手機零組件等,都是傳統台商代工或主打產品,其他領域也都難以倖免,不過在明年1月前影響都還有限。甚至於基於明年加稅的預期心理,美商可能開始增加進口囤貨,接下來中國大陸對美出口可能不減反增,台商反而賺到些小確幸。
不過若美中貿易對抗持續升級,未來強勁的後座力,可能才是台商及各國真正擔憂之處。
美中貿易戰已不斷創新紀錄,但真正的衝擊取決於何時能落幕,至少階段性停戰也好。以雙方目前布局觀察,今年出現這個好消息的機率不高,不只因為美國期中選舉的政治因素,貿易赤字持續惡化、中國繼續以牙還牙報復,以及雙方無法找到平衡點,都是重要變數。
未來戰或和的關鍵,在於美國為何而戰?這波貿易大戰,川普從貿易赤字起手,竊取科技為由,看來可能都不是停戰的終點;一派論點認為迫使國家資本主義退場,抑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美國的威脅,可能才是美國真正目標。
果真如此,貿易戰只是手段,目的在於加速外資台商離開中國,切斷中國工業4.0所需要的資金及技術養分;然而北京不會坐視容忍此一結局,必然軟硬兼施的回應出招。在此情況下,雙方新的平衡點不易在短時間內達到,貿易戰恐怕難以落幕。然而這只是一派看法;川普先收割短期成果,長期再說也不無可能。
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提出許多對策因應,但衝擊並未完全顯現,外界對政府協助當然無感。對此,我們建議政府嚴肅考慮重啟台美FTA(自由貿易協定)的推動。其意義非常多元:既可具體吸引台商(以及其他外商)回流,又是台美夥伴關係的具體展現,更有助於爭取加入CPTPP等大型區域整合機制,還有反轉目前國內經濟低迷的功能。台美FTA不是免費午餐,所幸許多準備工作跟CPTPP類似,一起推動或許更有效率。








聯合報黑白集/關於假新聞之假新聞


2018-09-18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打擊假新聞,NCC祭出最高罰款兩百萬元。圖為民眾看手機與電視新聞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對假新聞嚴陣以待,終於由行政機關NCC出手。從國安局的「訊安專案」,到蔡總統向民眾警示假消息可能是從對岸來的,看來民進黨已決定要用「國安等級」來對付假新聞了。
假新聞充斥,的確是網路時代的頭痛問題,但民主社會不認同由行政力量管制。總統口稱「假消息」,多半也是怕在新聞自由上落人口實。
但政府對假新聞如此鑼鼓喧天,是真的戒慎恐懼,還是在把假新聞當煙霧彈?以大阪處長蘇啟誠輕生的不幸事件而言,謝長廷影射假新聞「逼人致死」,對照外交部長吳釗燮說「不要消費不幸事件」,還真令人無言。
又如屏東縣要求縣長潘孟安帶團訪大阪新聞從外交部官網迅速下架,被揭露後,解釋不希望造成假新聞流傳。潘縣長訪大阪不是事實嗎?與假新聞何干?這種「擔心假新聞」的藉口,恐怕只有作賊的人才知自己在心虛什麼。
按照民進黨的邏輯:眾人皆假我獨真。所以陸媒報導破獲台諜案,陸委會馬上回應「子虛烏有」。但民進黨利用假新聞可進可退,把外界批評政府的言論都視為「爭議訊息」,和「假新聞肆虐」並列為情資蒐報對象。媒體揭露「訊安專案」蒐集媒體及群組討論執政黨的情資,國安局回應「中共幕後操作跡象明顯,企圖打擊我民心士氣」,如此氣勢嚴正,真令人肅然失敬!
NCC對付假新聞,但誰來處理利用「假新聞」的假新聞?政府別低估民眾智商。







聯合報社論/又見東廠:陳英鈐的官威大過民意和人命


2018-09-18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選會主委陳英鈐表示,公投連署書點收完畢,再收件就是違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別以為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辭職,「東廠」就消失了;只要政治神經稍微敏感些的人都會發現,「東廠們」已活躍在我們四周。法務部次長蔡碧仲奉命代理花蓮縣長,一番人事整肅,後山立刻掀起「綠色恐怖」。中選會門口,「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黃士修因中選會拒收連署書而絕食抗議已超過一三○小時,中選會主委陳英鈐還硬拗說再點收就是「違法」,殊不知自己粗暴阻擋公投才是可怕的東廠作風
近數月,陳英鈐干擾在野黨及民間的公投提案,包括刻意放話中傷、貼標籤,或惡意汰除某些連署書等,事例昭彰。其目的,無非是要讓這些公投案無法成立,或拖延使之無法與年底選舉合併舉行。如此一來,那些不為蔡政府所喜的公投案,將降低其過關之可能性。在這些公投案中,「以核養綠」公投尤被蔡政府視為大患,因為這項公投直指要害拆穿蔡政府能源政策的謊言,希望廢除《電業法》第九十五條第一項「二○二五年所有核能設備停止運轉」的規定。這項公投一旦過關,蔡總統能源政策的虛矯即無以遁形。也因為如此,陳英鈐扮演「東廠」角色,要用盡一切藉口阻止這項公投過關。
這波的爭議重點在,黃士修先於九月六日送出卅一.四萬份連署書,此數雖超過公投成案的廿八.一萬份門檻;但他為確保公投案能安全成案,又募得二.四萬份連署書補送。在補件前一天,黃士修親自與承辦人員以電話確認約好時間,對方也表示歡迎。誰料,十三日當連署書送到中選會門口,陳英鈐卻以二次點收屬「違法」為由,拒絕收件。黃士修對這項惡意杯葛義憤填膺,當場展開絕食抗議迄今。
檢視《公投法》和其施行細則,並沒有禁止連署書二次送件之規定。而依《公投法》第十條第三項規定,若連署份數不足,「應通知領銜人在卅日內補正,以一次為限」。換句話說,「以核養綠」補送件完全合法,黃士修之所以提前補件是為了爭取「綁大選」的時效。相形之下,中選會拒收才是違法,陳英鈐是利用行政權拖延該公投案期程,嘴巴上雖說出「會盡力促成以核養綠公投成案」,實際上是要讓它趕不上併大選舉行。
陳英鈐去年由蔡總統提名出任中選會主委,因其曾長期參與民進黨事務,其親綠色彩備受外界質疑。中選會負責選舉業務,過去扁、馬時代都提名無黨籍或不具政黨色彩的中立人士出任,如前任的賴浩敏、張博雅、劉義周等,主要就是為了維護選舉的公信力。但陳英鈐和顧立雄、張天欽、蔡碧仲等人一樣,堪稱是蔡英文時代重用的「新律師世代」,共同特色是殺氣騰騰,全然不掩偏頗一如張天欽、楊芳婉夫妻檔同受蔡政府重用,陳英鈐之妻——台大教授沈冠伶也是拔管案中率先辭去台大校長遴選委員向校方施壓的第一人,毫不掩飾自己的政治偏好
以陳英鈐鮮明的政治立場,他能否中立公正地辦好這次大選,備受質疑。更讓人擔憂的是,他對公投案的選擇性打壓,也將使這次併大選舉辦的諸多公投案受到誤導,使民意受到抹煞。從陳英鈐對投票順序的處理看,不僅在在可見他「重選務、輕公投」的錯誤認知,更映現出他刻意利用行政權打壓公投、貶抑民意的意圖。別忘了:選舉是「間接民主」,公投則是「直接民主」而此次選舉僅涉及地方事務,但公投則皆涉及全國性事務因此,由人民透過公投改變國家政策,其重要性絕不小於選舉而且,公投年齡已降至十八歲,選舉年齡仍限於廿歲,公投人口多於選舉人口;因此,陳英鈐刻意貶抑公投的作法並不明智。
黃士修絕食,是以人命對抗一個不守法且耀武揚威的政府官員。事實上,這就是一個「東廠」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