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4日 星期六

聯合報社論/科技與後科技…21世紀的兩大課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別亂唱「厲害了,我的台灣」!
.聯合報黑白集/葉俊榮能救活拔管案?
.聯合報社論/科技與後科技…21世紀的兩大課題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與後科技…21世紀的兩大課題


2018-07-14 00:56 經濟日報  社論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馬雲宣布創設達摩院,預計三年內投入1,000億人民幣,探索前瞻科技,以科技創新世界。 報系資料照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馬雲宣布創設達摩院,預計三年內投入1,000億人民幣,探索前瞻科技,以科技創新世界。目前,達摩院已經成為阿里聚集海內外科技人才,進行技術研發和成果輸出的「科技中心」。
科技,無疑是人類發展的重中之重,勢將在21世紀釋放出難以想像的巨大能量,造福全球。然而,隨著科技快速進步,也必然衝擊到生活、倫理、法律,以及社會治理及經濟秩序,也會影響到國際安全甚至是人類本身的命運,人們應該如何預見並適應這些變革,趨吉避凶?對此,馬雲表示,這些課題將由羅漢堂來研究
於是,繼成立達摩院後,阿里巴巴再度網羅了六位諾貝爾經濟得主在內的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不同領域的全球頂尖學者,同發起成立了羅漢堂。馬雲表示,羅漢堂將專注研究與科技創新伴生的社會經濟形態變化等課題,其研究結果將為全人類社會服務。據了解,羅漢堂首批學術委員會的15位成員,不久前已在杭州與包括馬雲在內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管理層進行了兩天的閉門會議,探討人類未來。
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21世紀主要是兩大課題,一是科技,二是科技之後。關於前者,去年讓全人類感到的最大震撼事件之一,恐怕就是Alpha Go人工智能全勝全球圍棋頂尖高手,誰都知道,這絕不是Alpha Go的極限,只是它在無止境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階段;關於後者,逝世不久的世紀物理學大師霍金一再提出警告,人類最終或將敗於人類自己開發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只是當代及未來的科技之一,威力已是如此,難以想像所有當代及未來的科技,風起雲湧、全面持續快速地發展下去,對全體人類社會將造成何等衝擊與影響。
無論是根據理論或經驗,人類科技的發展通常具有三個特性:一、加速速度會愈來愈快。過去100年的科技進步,超過了在此之前有人類以來千萬年累積的科技成果;過去十年的科技進步,則超過了在此之前100年累積的科技成果。這是因為科技發展的邏輯是疊加性的,所以會愈來愈快。二、非線性。意思是科技發展在不同領域,經常會有交叉影響,至為複雜。三、利弊難分。科技進步有利有弊,比如核科技,用於核能發電,可能是利;用於核武,那就是弊。正因為這些特性,科技的持續快速發展就意味著對人類長久以來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經濟政治行為,都將造成難以想像的衝擊。
人類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去阻止科技的發展與進步,那麼就有必要面對科技進步的一切衝擊、影響與後果,做好儘可能完善的準備。阿里巴巴馬雲先成立達摩院,為人類探索前瞻科技,為造福全球人類社會作貢獻,繼而發起成立羅漢堂,專研科技發展對社會經濟政治的衝擊與影響,並探索籌謀因應之道。達摩院與羅漢堂,一為進取,一為善後,兩者相互為用,相輔相成,也算是阿里巴巴為全中國全人類進步善盡了一份社會責任。
由此也讓我們聯想起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平均9.5%的年經濟成長率,不僅讓中國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工業國、最大貿易國、最大消費國、最大債權國的同時,也蓄積了巨大的社會力、思想力與行動力。一個由企業家發起的既能逐利又兼具社會公益的行動,必然引起世人的矚目。
二戰之後,日本企業家1970年於東京創辦「松下政經塾」,招收22歲至35歲之間的年輕人,教育年限為四年,目標是為日本培養出一流的政治經濟治國之才。阿里巴巴之達摩院及羅漢堂,廣邀當代全球科技精英及經濟、心理、社會專家,為21世紀人類更美好的發展貢獻心智,其視界格局不輸前人,甚且猶有過之。







聯合報黑白集/葉俊榮能救活拔管案?


2018-07-14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賴清德(右)內閣改組,教育部長由內政部長葉俊榮轉任(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卸下內政部長的葉俊榮未如願回台大教書,卻奉命轉任教育部長,要處理艱鉅的台大校長案。這樣的變化,對葉俊榮而言,是他個人職涯的峰迴路轉;對台大而言,這也是拔管案的峰迴路轉嗎?
在人事異動發布後,葉俊榮特地舉行記者會談拔管案,稱他感受到此案爭議讓台大「消沉」,讓整個社會感覺到「沒有出路」,他覺得「這樣不對」,應該趕快處理云云。他甚至語帶玄機地說,管案「還是活的」。這些發言引發不少猜測,認為拔管案「有解」。
葉俊榮若能讓「拔管案」死而復生,對民進黨而言,將是大功一件。試想,在接連折損兩名教育部長之後,教長已變成一個「危險職位」,兼具高道德風險和高政治風險。也因此,儘管傳聞接任之人選不少,卻遲遲沒人敢接。葉俊榮如果說出大話,卻提不出解決之計,恐怕他不僅教長的位子坐不下去,未來連台大也回不去。
關鍵在,葉俊榮能否帶著自由意志上台,順利實踐他的想法。這點,仍不無疑慮。蔡政府的施政特色,是透過高度的政治指揮,以貫徹絕對的政治意志在這種情況下,各級官員是揣摩及臆測上級心意者多,擁有自主信念者少。因此,葉俊榮固有解決問題的善意,但能否順利實現,則仍有諸多變數。
老實說,過去兩年的教育部已岔入政治歧途,變得無心教育本務。葉俊榮若能讓管案死而復生,教育重回正道便有希望。






聯合報社論/別亂唱「厲害了,我的台灣」!


2018-07-14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在川普頻出狠招後,中國態度轉趨低調。 (路透)


中美貿易戰再升級,繼第一波交手後,川普政府公布新一波加稅清單,將對價值二千億美元的中國大陸產品加徵十%關稅。這場號稱「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愈演愈烈,台灣既在陸方對美出口商品中提供中間製品,又位在美國對陸出口的產業鏈中,難免夾在中間遭到雙向衝擊。而一旦美中經貿衝突外溢到政治或安全領域時,台灣更可能首當其衝受害,因此必須格外謹慎因應。
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劍指「中國製造二○二五」,其戰略目標就是要阻止中國科技爭霸,遏制其崛起。換言之,太平洋雖然夠大,美國卻已容不下崛起的中國;兩國正逐步走向習近平極力想要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對於這場不見煙硝的戰爭,川普愈發狂妄;相對的,中國大陸的輿論風向卻從激昂亢進轉向低調,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美中貿易戰前夕,外媒報導習近平告訴多位歐美跨國集團總裁:「西方有個說法,如果別人打你左臉,你要把右臉也伸過去。在我們的文化,我們會以牙還牙。」同時間,中共則開始淡化象徵其科技雄心的「中國製造二○二五」,並減少具有地緣戰略意義的「一帶一路」宣傳力度。前者,顯然意在避開貿易戰的風頭;後者,則希望降低周邊國家的威脅感。
中共官媒「人民網」近期以系列評論對大陸內部的「浮誇自大」的文風發出批評,批評一些自詡「超越歐美,世界第一」、「占據世界舞台中心位置」,甚至「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等激化國民心態的浮誇文章不當。稍早吹捧中國科技「輝煌成就」的官方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也下架停播了。這顯示,美中貿易戰開打,有如一劑即時清醒劑,讓大陸官方和民間穿透盲目自大的社會情緒迷障,警覺中美之間存在的巨大科技差距,並認真反思中國大陸應如何維持其經濟增長模式。
大陸這類浮誇文章有其社會及政治的結構性背景,而去年中共十九大過度高亢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催化了這樣的民族情緒,也讓習近平在面對美中貿易對抗時缺乏迴旋空間。川普開了第一槍後,大陸商務部也宣布對美國「貿易霸凌主義」作出必要反擊;但是,北京恐怕只有冷靜面對美中科技落差的事實,理性思考中國發展模式的未來,才能對貿易衝突升高及其外溢效應做出最佳因應。
回頭看台灣。儘管兩岸情況不能完全類比,衝突性質也大不相同,但如何面對強大的對手,卻同樣值得警惕。當北京面對美國貿易戰兵臨城下而轉趨低調時,蔡英文反而宣稱「不再忍讓」中共的外交打壓與安全威脅,她並呼籲國際聯手「制約中國」,遏止中國的霸權擴充。這種態度,其實也犯了沒有估量自己實力的錯誤
美國的相挺,固抬高了蔡英文的抗中聲量;但別忘了,川普的戰略盤算只是美國的利益,而不是台灣的價值與安全。在川普的棋盤上,台灣不過是一個「卒」字輩的棋子;這點,看川普近日如何在北約峰會貶損盟友,即一目了然。美中貿易戰開打,美軍兩艘驅逐艦旋即繞台航行,政治意涵不言而喻。但台灣沒有自己的籌碼,只仰賴他人鼻息,蔡英文拿什麼進行政治對抗?
蔡英文不僅把台灣僅有的孤注全押在美國身上,更號召國際民主同盟共同「抗中」,其心態竟彷彿台灣站在世界中心,而自己就是同盟「盟主」。這種「站在台灣看天下」的心態,難道不是夜郎自大?
美國四處放火,全球經濟動盪。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如果繼續升級,必然是雙輸的結局。中美機艦競相繞台,對台灣難道是可喜之事?蔡政府必須審時度勢,度德量力,別亂唱「厲害了,我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