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司法院與監察院的關係

.何必學柯P 「佛系」能不能當網紅?
.公車溫柔革命/假日踏青等嘸車 開一班賠一班
.博士投書/日韓觀光大成長 台灣的美需要行銷
.美歐聯手 陸面臨現代版八國聯軍?
.公車溫柔革命/那位溫柔的司機 被禁駛了…
.公車溫柔革命/媽媽總愛等那班「有溫度」的公車
.區域治理 不能忽略的選舉議題
.聯合筆記/司法院與監察院的關係
.公車溫柔革命/不只司機 業者、政府都需革命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司法院與監察院的關係


2018-07-30 23:47 聯合報  蕭白雪
司法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法官會議為了要不要受理監察院聲請黨產條例有無違憲問題,特地召開說明會,邀集多位學者提出意見;監察院則有監委鎖定特定案件法官、檢察官調查,司法權與監察權近來的交鋒,幾乎快可成為另一個憲政議題
大法官會議過去雖曾多次就釋憲聲請案,召開由學者專家提出意見的說明會,但都是在確定受理後,就聲請案本身的實質內容提出意見;這次就監察院聲請黨產條例釋憲案,連該不該受理,竟破天荒要開說明會,加上部分與會者的背景、立場,難免引人遐想
檢視過去監察院曾聲請釋憲的案子,最有趣的是,大法官在確認司法院擁有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權限的釋字第一七五號解釋;當時監察院的聲請書指出,監察院認為司法院有提案權,但司法院認為有疑義,所以由監察院聲請大法官解釋
根據司法院史實紀要的記載,民國六十九年審、檢分隸後,司法院是否應有法律提案權,引起不少討論,包括陶希聖等人質疑,司法院既已有解釋憲法權,無庸再有提案權也有學者指出,依憲法規定,司法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並無明文根據
當年司法院大法官業務座談會中,多次論及此事,有大法官建議可請監察院或請行政院向司法院聲請補充解釋;有人建議呈報總統召集各院院長會商解決。
當時的司法院院長黃少谷曾在一次會議中坦言,司法院提案權問題,不是法律問題,是政治問題,他會找機會與中樞溝通意見,並認為不論是由司法院或其他中央機關請求釋憲,都可行
從結果論看,當年最後應是協調後由監察院作球,讓大法官們宣告司法院擁有提案權
另一號與司法院權力息息相關的大法官釋字第五三0號解釋,明白指出司法院不但是最高司法行政機關,且應是最高審判機關,並要求兩年內修法
只不過,這號解釋,立法院沒埋單,至今仍未實踐。
這項讓大法官作出司法院擁有最高司法行政與審判權的重要解釋,聲請人同樣來自監察院。看來,監察院為了司法院的權限,曾有不少貢獻。
儘管有人主張依過去類似的聲請案,大法官都曾受理並作出解釋,但此屆大法官改變過往標準,並不是沒發生過,問題是,誰能奈大法官何?







博士投書/日韓觀光大成長 台灣的美需要行銷


2018-07-31 00:13 聯合報  吳良民/博士生(台北市)
根據交通部觀光局「2017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外國觀光客最喜歡的台灣十大景點中,墾丁國家公園登冠軍。圖為墾丁南灣沙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南韓近日公布,上半年訪韓外國遊客人數創新高,除中國以外的海外遊客達五○五萬人次;以日本及中東遊客分占前二名,成長率十八%及十二%。日本上半年到訪外國旅客總數增加十五%,以中國大陸居冠,台灣名列第三位,共有二百五十萬人赴日旅行,比去年同期增加九.五%
從台灣觀光局數據發現,至今年五月,來台旅客共四四六萬人次,成長四.○六%,最大增幅為菲律賓,增一八五○八人,其次是越南增一四六○二人,降幅最大是大陸,少一○二八八人
日韓遊客都來自經濟成長較高的國家,台灣則以新南向國家遊客居多觀光業是藉由刺激消費來帶動價值鏈的產業,旅遊人次是參考值,還是要以實質觀光效益為準,台灣除持續開拓新南向國家外,如何吸引消費水平高的先進國遊客來台,甚至讓陸客回流,帶動整體觀光產業才是重要課題
政府的南向政策、免簽、鼓勵航空公司增飛航點等措施持續發酵,境外觀光人數增加,為何觀光業卻未明顯回春?觀光局估計,去年國旅人次較前年跌幅約三.七%,但去年出國人次較前年成長七.三%顯然,台灣人不是不旅遊,是不愛在國內旅遊,自己人都不埋單,又如何吸引國外旅客?
台灣景點同質性高,沒特色也不具規模,國人旅遊大多集中假日,如國外旅客沒彌補平日時段,業者常是做兩天休五天的窘境台灣應更積極發展獨特性的觀光旅遊。以筆者出生的屏東來說,不是只有墾丁而已,也可規畫吃完東港海產,搭船去小琉球潛水、吹海風,體驗生態旅遊後再回來大鵬灣玩水上活動。但地理環境具備,仍需進一步開發及行銷,例如交通接駁、結合飯店等,都需要改進
台灣很美,離島更美!提升觀光產業,還有很多事要做,有賴政府與業者共同努力。讓我們一起推銷台灣,邀請更多人來台灣觀光。






美歐聯手 陸面臨現代版八國聯軍?


2018-07-31 00:09 聯合報  陳一新/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台北市)
美總統川普(右)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25日達成協議,同意公平互惠貿易協定,化解美國與歐盟的貿易戰升級。圖為川普在白宮會談時伸手拍容克。 (美聯社)

全球貿易戰再度出現大轉折,中國大陸聯歐抗美破局,反而是美聯歐抗中成局。在歐盟力挺下,美國如何對中國施壓?面對美歐聯手,中國如何因應?
美國總統川普七月廿四日才痛罵歐盟各國在二○一七年賺了美國一五一○億美元,未料在廿五日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會談後,美歐貿易戰立刻鳴金休兵,並在容克見證下,川普宣布美國和歐盟同意擴大液化天然氣和大豆的貿易規模白宮經濟顧問柯德洛廿六日表示,容克已向川普承諾,將協助美國對抗中國的貿易措施
美歐貿易戰和平落幕的原因有三。第一,歐盟對美國享有高額順差,美國對歐盟課徵高關稅,本來就站在一個「理」字上,歐盟也只能象徵性報復一下。現在美國願意修好,歐盟當然見好就收。第二,美國與歐洲享有共同文化、文明、政治體制、價值體系與共同作戰記憶,中國想要分化美、歐,可說毫無可能,反而加速促成美歐和解。第三,由於中國對美國大豆與天然氣課徵高關稅;因此,歐盟願意接下採購美國大豆與天然氣大單,雙方自是一拍即合。
有了歐盟撐腰,加上日本也可能拔刀相助,川普無形中不僅聲勢大增,也可以在對中國的貿易戰更為揮灑自如。繼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與全國貿易委員會主委納瓦羅等強硬派官員透過高關稅向中國施壓之後,商務部長羅斯與財政部長米努勤等溫和派官員表示願與北京握手言和,希望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能訪問華府舉行美中貿易談判
另一方面,美國國會山莊參眾兩院已分別通過一項綜合關稅法案。法案的支持者認為,保護美國本土已不存在產業而設立的關稅取消後,將有利美國經濟發展。白宮尚未對這項法案公開表態美國聯邦參議院七月廿六日通過法案,降低或取消約一六六○項外國產品的關稅,這些商品項目約有一半在中國大陸生產美國聯邦眾院已於一月通過類似的綜合關稅法案在兩院解決歧見後,會將法案送交川普簽署生效。如果川普簽署該項法案,則不啻向北京示好,因這項法案將使中國受益。
美歐突然和解無疑讓中國大陸看傻了眼。擺在習近平之前的只有兩條路。第一條就是準備和美國打一場「深挖洞、廣積糧、抗川普」的貿易持久戰,但與美國纏鬥的結果卻可能會帶來現代版的「八國聯軍」,在大兵壓境之下被迫訂定「城下之盟」。第二條路就是伺機與美國改善經貿關係,繼續讓經貿成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






區域治理 不能忽略的選舉議題


2018-07-30 23:47 聯合報  李允傑/行政院青輔會前主委(新北市)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右)與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30日參加「雙北城市願景高峰會」,兩人首度同台。記者陳煜彬/攝影

國民黨雙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侯友宜首度合體參加雙北願景高峰會,端出雙北共同政見,包括反深澳電廠、軌道建設。由於兩人的民調落差,媒體比較關注究竟是誰拉抬誰?但在我看來,「丁侯會」最大意義是啟動二○一八大選區域治理的議題討論
從上次瑪莉亞颱風放不放假,再次證明雙北市是共同生活圈,在許多政策領域休戚與共。例如:水資源利用管理、環保空汙、交通運輸、垃圾處理、青年就業創業等,在在凸顯了各縣市跨區域合作的急迫性與需求性。
以青年創新創業為例,新北創力坊有不少進駐團隊是來自台北市,進駐台北創新中心的創業團隊也有部分來自新北市。因此雙北共同生活圈的合作協調若能成功,必然是互利雙贏。
我國以往對於跨區域合作的方式,大抵以地方政府之間對於相關問題需求採自願發起的組織為主,通常以「聯繫協調會報」這類結構鬆散的政策網絡型態出現。例如行政院中部與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定期召開中部、南部首長會報;中央與地方民選首長高峰會(如科學工業園區與新竹縣市首長會議);區域性地方政府定期召開業務協調聯繫會報(如高高屏首長暨主管會報、南部七縣市首長論壇、五福論壇、北台區域發展推動委員會等)。
另一種模式是區域合作發展平台。二○○九年行政院經建會依據「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中之空間治理機制,由上而下推動七大發展區之區域合作平台建置工作,讓縣市政府間建立互動機制,以因應北中南生活圈未來發展之重要議題合作。目前存有北台、中台、雲嘉南及高屏等四大區域合作平台
透過區域治理平台建立地方政府合作的機制,可使地方政府間彼此分享資源,共同解決跨區的問題,並能帶動整體區域的共同發展。但我國區域合作平台卻面臨成效不彰或形同虛設,主要障礙來自本位主義與政黨政治
各地方政府在業務推動上常受限於轄區割裂,而未能以區域發展為基礎。例如北北基桃在生活機能上是一體的,民眾的工作生活互動密切,但礙於行政區劃不同與地方政府間不相隸屬,許多跨縣市相關問題的協調,也因行政部本位主義或民代選區利益而變得阻礙重重。尤其一旦涉及財政收支與經費分攤,本位主義的現象自然更嚴重
另外,中央、地方政府間,基於政黨屬性不同或選舉利益考量,常無法有效合作,錯失協力解決區域性問題的機會。跨域治理困境所暴露的問題,其實是顯示台灣政黨政治,對區域治理的規畫與政策協調造成的負面影響
當前城市面臨的不只都市化問題,還進入全球城市競爭的時代。一個城市的願景、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避不開區域治理的挑戰。我們期許,「丁侯會」是啟動台灣區域治理平台的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