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提防銀行風險的星星之火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能靠吹噓政績打贏年底選戰?
.聯合報黑白集/看「高雄幫」出頭天
.經濟日報社論/提防銀行風險的星星之火






經濟日報社論/提防銀行風險的星星之火


2018-07-15 00: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以來,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近期美中貿易戰爭惡化,都加大全球經濟的不穩定,並使得國際資金移動更為頻繁,因此防範金融風險已成為各國政府的重要工作。觀察台灣金融業的風險所在,主要是銀行放款的殺價競爭,主管機關必須注意。
這些年來台灣銀行業的存放款利差(放款及存款利率之差)大幅下降,民國92年(2003年)底時存放款利差還有2.63個百分點,但到了民國107年(2018年)第1季時,利差只剩1.3個百分點。存放款利差大幅下降,造成銀行扣除相關費用後,可能無法抵抗未來風險與不確定性,亦即銀行低估了授信風險,更不用說為股東帶來合理報酬。至於存放款利差為何會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台灣資金過於寬鬆、銀行家數過多、服務同質性又高,形成銀行放款的殺價競爭。
台灣銀行業的主要放款項目是購買住宅與建築貸款,以及企業貸款。截至今年5月為止,購買住宅與建築貸款餘額為8.5兆元,創下歷史新高。然而,根據五大銀行(台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新承做放款統計,今年5月購買住宅貸款平均利率只為1.627%。
另一方面,企業放款可概分為資本支出、周轉金貸款,但根據五大銀行新承做放款的統計,資本支出貸款利率為1.833%、周轉金貸款利率更只有1.388%。
除了這些數據所顯示的警訊外,銀行在實際放款上還普遍存在一些錯誤行為。就購買住宅與建築貸款而言,銀行存在四種增加風險的行為,第一是高估擔保品估值,一些銀行為了達到業績,會高估擔保品估值,給予客戶較高放款額度;第二是拉高放款成數,一些銀行為了誘使客戶借款,給予客戶擔保品估值較高成數的貸款。
第三是放寬寬限期,一般20年房貸會有二年的寬限期,只繳利息、不繳本金,寬限期一過就要平均攤還本金與繳交利息。但是有些銀行會給予客戶更長的寬限期,例如三至五年,甚至是放款期限的三分之一;這種延緩償還本金的作法,加大房地產炒作空間,同時也擴大金融風險。
民國104年(2015年)之前的房市景氣處於大多頭行情,因此吸引許多投資客購買房子,再申請較長寬限期的貸款。過去,台灣長期處於低利率狀況,創造絕佳的炒房環境。但這幾年房市景氣向下修正,有些投資客再申請展延寬限期,不願意認賠賣屋,等同在賭未來房市景氣;倘若銀行配合這些炒房客戶,未做好放款風險管理,無異埋下逾期放款的火種。
第四是有一些銀行業者為迎合客戶房貸需求,近來採取以信貸、二順位房貸搭配一般房貸彈性方式,來達到拉高房貸成數與金額的效果。
現行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之總額,不得超過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之和的30%。上述銀行的作為,有可能規避法規限制,更增加房貸逾期放款的風險。
另外,就企業放款而言,目前存在愈來愈多低放款利率、無擔保品、無保證人的共同現象。過去只有信用佳、財務狀況良好企業,才能享有這樣的優惠條件,但在銀行殺價競爭之下,優惠條件適用企業的範圍愈來愈廣,放款品質實在堪慮。
許多企業為了降低利息支出,傾向借短期資金,再每期續約因應;銀行也給予逐筆議價,使得放款利率愈殺愈低。
現在正是降低銀行放款風險的時刻。首先,銀行董事會應該審視自身銀行放款是否存在上述錯誤行為,若有,應藉由修改規定來導正,並且嚴格審視放款備抵呆帳的合適性,而非僅是合乎法規的要求。
其次,主管機關在例行性金融檢查,以及針對逾期放款較高銀行實施專案金融檢查時,應著重於挑出是否存在上述錯誤行為案件,若有,應要求立即改正,嚴重時則給予行政處罰。唯有如此,藉由內外治理力量,共同改善放款品質,防患於未然,才能降低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






聯合報黑白集/看「高雄幫」出頭天


2018-07-15 00: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賴揆日前改組內閣,遭藍營諷為「菊內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內閣改組,「賴系」與「菊系」人馬出線比重,和「英系」約成「三分天下」之局。次日警政署發表一五九名高階警官人事異動,又傳出「高雄幫崛起」的走勢圖。看來,隨著民進黨執政,台灣的「南北差距」不僅獲得調節,甚至開始有「重南輕北」的趨勢。
賴清德去年九月受命組閣後,隨即發布一波警政異動名單,高雄市警局長陳家欽因此升任警政署長。此舉,也創下高雄市警局長直升警政署長的首例。今年這波的警政人事異動,接任高雄市警局長的李永癸,與接任屏東警局長的葉明潭等人,都是陳家欽的親信部屬,且與高雄素有淵源,因此被警界認為是「高雄幫」出頭天的指標。
政府施政追求「南北平衡」,當然是正確的目標。但在人事上,如果過度偏重地域或人脈關係,假「平衡」之名而安排特定派系人馬,甚至刻意忽略專業與資歷,則可能大開民主倒車,留下嚴重後遺症。警界的「高雄幫」崛起,對照政壇「菊系」、「賴系」和「英系」的三雄爭霸,都是值得人們注意的現象。
賴揆日前改組內閣,遭藍營諷為「菊內閣」;原因正是陳菊介入改組的斧鑿痕跡清晰可見,其人馬也不客氣地晉升卡位。僅以交通部人事看,菊系和賴系人馬即占盡三個部次長職位,若再算上交通部所屬事業單位主管,勢力更盤根錯節。
再這樣下去,高雄幫出頭天的結果,恐怕「天龍國」的頭銜要易主了。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能靠吹噓政績打贏年底選戰?


2018-07-15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被蔡政府當成重要「改革政績」的軍公教年改,已在本月一日上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全代會今天登場,綠營各地參選人將在這次會議中亮相;其後,蔡英文將赴各縣市為黨候選人造勢。早此一步,賴內閣宣布了內閣改組名單,「戰鬥內閣」明天即將就位,為打贏選戰出擊。年底選舉被外界視為是民眾對蔡政府的一次信任投票,但由於政府執政成績欠佳,執政黨選情難以樂觀。儘管主政者催促各部會卯足全力宣揚政績,內閣發言人徐國勇更被送上內政部長寶座直接推銷政績;但光靠擦脂抹粉能否提升從蔡政府低迷不振的支持度,仍大有疑問。
第一個凸顯蔡政府施政不力的例子,是今年多項水果價格陸續崩盤,包括香蕉、鳳梨的價格重挫。農民早在四、五月間即不斷對盛產提出預警,希望政府及早因應,但各部會缺乏作為;農委會直到六月還在硬拗,聲稱水果價格崩盤是少數人操作的「假新聞」。直到果農怨氣沖天,集結北上抗議,民進黨中南部立委才發現問題嚴重,並向中央反映。蔡英文在中常會說了重話後,相關單位才趕緊亡羊補牢,針對火龍果等農產品提出因應措施。
從水果價格崩跌的處理,可看出蔡政府官員的遲鈍和傲慢。水果價格自非一夕滑落,從四月至今,原本有足夠的時間應變,諸如增加外銷、冷藏、加工等都是政府可以做的事,農業部門卻一拖再拖。官員不先自省施政不力,卻使出指責、反控的方式企圖轉嫁責任,蒙混過關。先前媒體披露,農民因鳳梨價格大跌,寧可放任鳳梨爛在田中也不願採收;蔡政府官員也一味否認,甚至誣指是假新聞。敷衍手法如出一轍。
另一個被蔡政府當成重要「改革政績」的軍公教年改,已在本月一日上路。年改從立法到執行都溝通不足,過程粗糙,甚至發生年改通知書全面寄錯的離譜情事,年改各種醜陋面與後遺症也逐一浮現。然而,國發會卻將委託學者調查年改衝擊的研究報告列為「密件」,只因這份調查證實年改確實影響消費並衝擊產業
消息經立委曝光後,國發會才緊急將該報告上網公開。國發會以公帑委託學者做年改研究,理應將各面向正負影響如實揭露,並據以制訂出更周全的年改決策及因應措施。然而,這份報告卻遲至年改上路後才在立委逼迫下公開,顯示蔡政府只求硬推年改,卻不顧改革對經濟民生的影響如此,只顧收割年改的政治利益,卻把後果丟給全民承擔,凸顯了蔡政府的心虛與粉飾太平
今年台股創下指數「上萬點」最長時間的紀錄,也被蔡總統視為重要政績。但這看似亮眼成績的背後,其實有諸多隱憂,蔡政府卻避而不談。例如,美中貿易大戰近期有進一步升級的跡象,全球股匯市均受影響,國內外多個財經智庫也預估台灣將是受衝擊的主要國家之一,政府卻只是袖手作壁上觀。
全球貿易戰的戰鼓響起,各國無不嚴陣以待,唯獨我經濟部官員多次強調美中貿易大戰對我國產業「影響不大」。事實上,根據中經院的調查,國內五成一的製造業與近三成的非製造業都認為中美貿易戰會影響公司營運。業者的憂心忡忡,對照官員的一派輕鬆,恰成鮮明對比。稍早美國宣布對進口鋼鋁課徵額外關稅,我官員雖多次赴美溝通,仍無法爭取到任何關稅豁免;遑論美中貿易大戰不斷升級,擴大殃及台灣廠商,蔡政府的對策何在?
民進黨執政向來報喜不報憂,更往往浮誇報喜,公然瞞憂。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張膽,一來是仗恃綠營在國會擁有絕對多數護航,而反對黨監督力量薄弱,行政部門便可肆無忌憚。然而,人民不是活在真空之中,大家對現實的失望,絕非虛偽的政府宣傳所能填補。執政黨以為靠著文宣強力放送,就可以改變民眾的印象並贏得選戰,其結果恐怕只是自我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