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應出手 化解颱風假之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982/web/

.聯合報社論/颱風未釀災,颱風假卻傳災情
.聯合報黑白集/北檢穿越鍘馬記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應出手 化解颱風假之亂






經濟日報社論/中央應出手 化解颱風假之亂


2018-07-12 00: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瑪莉亞颱風襲台,是否停止上班上課,屬於同一生活圈的北部地區,出現歧異。新北市、桃園、新竹、苗栗和宜蘭等縣市停止上課上班,台北市和基隆市則照常上班上課,地方政府之間決策時點和決策不同調的問題,也對企業雇主和受僱勞工產生無以適從的困擾。未來應該如何解決這種紛擾,尤其是降低政治因素的干擾,可能必須中央政府挺身面對才能有效解決。
事情的紛擾, 緣起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周二突然在上午率先宣布下午4點起停班停課,不但打臉他自己前一天「往後都晚上10點宣布」的說法,也因為氣象預測下午4點並未達放假標準而引發其他地方首長的猜忌,實際上也真的造成「4點之亂」,交通幾乎癱瘓,讓突然被放假的民眾不但不感謝,反而抱怨不已。接著新北市考量到氣象預測淡水等沿海岸地區已達放假標準,乾脆提早宣布全市停止上班,立即有桃竹苗等縣市跟進,再次打破默契,北基則在10點根據氣象預測宣布照常上班上課,形成強烈對比。事後雖然證實不放假是對的決策,卻因為臺鐵早就宣布中午以前停駛,又使得跨縣市或城際通勤的民眾等不到車而弄得一團亂,凸顯地方和中央之間的溝通也出現問題。
颱風襲台,應否停班停課,本就是見仁見智,中央的氣候預測準確與否更是關鍵。有時候地方政府根據氣象預測的嚴重程度而宣布放假,結果可能是無風無雨而白放了假,民眾大多會覺得賺到了一天假期而不會給予苛評;但若宣布不放假,結果卻是風強雨急,就會遭致「草菅人命」等等罵名。此次更因接近年底選舉,北北基分屬不同黨派執政,更添加政治因素干擾的機會,凸顯颱風假實在不宜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的道理。
此外,颱風假由地方政府決定,還有很多現實的問題。例如,台北市照常上班,因證券交易所在台北市,股市必須正常交易,但證券主管機關金管會在新北市的板橋區,照理不必上班;金管會轄下的證期局在台北市,卻需要上班,都造成公務機關和公務員的困擾。證券業也面臨一樣的問題。
民間企業的雇主和勞工也有類似的困擾。雖然只要勞工居住地、工作地或上下班經過縣市停班,勞工可行使退避權而不出勤,雇主可不支薪,雇主也不得因此扣發全勤獎金或解僱。若雇主要求勞工出勤,必須勞方同意,資方不得強迫;而雇主只需給付當天工資,法令未規定計為加班,但勞政機關也只能建議資方加給工資或津貼,提供適當安全防護措施。實際上,雇主很難掌握員工的居住地和出勤狀況,服務業或製造業更可能因為人手不足,即使鼓勵員工出勤也未必能夠正常營業。而勞動部雖然訂有《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但只是沒有強制力的行政命令,雇主即使扣發未上班勞工薪資,或者要勞工冒大風雨上班,基本上政府仍是束手無策;勞工行使退避權也難免提心吊膽,自己雖然有合法放假的權利,但就怕給雇主留下不夠忠誠等負面印象,也許只好乖乖上班。
因此,解決目前地方政府各自為政的問題,關鍵在於將外部問題「內部化」的經濟概念的務實運用。台灣幅員狹小,通訊發達,交通便捷,基本上就是一日生活圈的概念,也幾乎無一事務不是涉及跨鄉鎮或跨縣市。既然由中央的氣象局負責預測,上班上學的跨縣市或城際的交通,無論是高鐵、臺鐵、航空或城際的捷運系統,也是中央的交通部會規劃和調度,每次颱風來襲,中央也必成立防災應變中心,何不就由行政院,根據中央氣象局的天氣預測,單獨客觀地決定哪些縣市、地區應否放假,當前種種政治紛擾應可迎刃而解。







聯合報黑白集/北檢穿越鍘馬記


2018-07-12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總統馬英九(中)三中案遭起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馬英九還在總統任上時,綠營即放話來日一定要「關馬」,報他「關扁」之仇;兩年前邢泰釗接掌北檢時,政界便傳言「時候到了」。果然,北檢在「三中案」起訴馬英九,並佐以洋洋灑灑的圖表及激情用詞求處重刑。
最令人驚訝的是北檢的用法邏輯。檢方認為,馬英九等人應將此鉅額財產依法還給國家,這句「還給國家」正暴露其心跡。當年國民黨出售「三中」,是因應廣電法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民間對民間」的交易;北檢舊案重辦,卻拿《黨產條例》去質疑這樁十幾年前的交易。這就像「拿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不是「穿越劇」是什麼?
比起當年扁政府推動「黨政軍退出媒體」,蔡政府今天「強奪黨產」又入人於罪,恐怕要鴨霸百倍。檢方難道不知,蔡政府意圖將國語日報視為政府所有的主張,已被法院打臉?再說,馬當時若不讓步,又豈能解決台灣黨政軍操控媒體的問題?
更有甚者,連被告委請法律專業人員等處置,都變成北檢起訴的罪證。難道請律師辯護不是被告的權利?或者不找律師的被告就更清白?這樣的誅心論出現在法治社會,讓人駭異!
三中案由前高檢署查黑中心與特偵組偵辦八年,確認並無不法而偵結。民進黨執政後重啟調查,卻不斷出現違反偵查不公開、疲勞偵訊等問題,連被告行使緘默權都不行。檢方如此賣力演出,套句網路諷言:不升黨產會主委,真是太可惜了!







聯合報社論/颱風未釀災,颱風假卻傳災情


2018-07-12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瑪利亞颱風襲台,北北基10日宣布提早下在下午四時起放颱風假。一時間趕著回家躲避颱風的汽、機車及公車一同擠上馬路。 記者黃義書/攝影


強颱瑪莉亞來勢洶洶,所幸最後路徑北偏,僅輕輕掃過台灣,未釀成災情,反為人們帶來豐沛雨水,堪稱「好心颱風」。瑪莉亞雖未造成災害,但北北基卻為了放颱風假鬧到分道揚鑣,各自為政。尤其前一天同時宣布下午四點提前停班停課,卻導致公路及捷運交通塞爆,被譏為「四點之亂」。颱風未釀災,放颱風假卻出問題,恰恰反映了政府「好施小惠」民眾卻不領情的窘境。
台灣常為了放颱風假與否爭執不休,小事鬧大,大事則無限上綱。這種現象,和台灣的政治文化息息相關:其一,是各級首長好為「父母官」,凡事都要表現自己的權力,以為一聲令下便能代百姓決定一切;其二,這也養成台灣民眾喜歡抱怨的習慣,常常把個別遭遇和公眾事務混為一談,動輒抗議。兩種文化交互作用下,颱風假便摻雜許多政治考量,結果不是放錯假,便是倉促宣布弄得民眾難以適從。
以昨天的情況而言,民眾清晨起來就知道風雨已過;但在北台灣,唯獨新北市宣布放假,台北市和基隆市則宣布照常上班上課,這就成了「一國兩制」。很高興平白賺到一天颱風假的當然大有人在;但新北市分明放錯了假,就顯然承擔不起「瀟灑」或「明快」的讚譽。若再考慮企業主要承擔的停工損失及競爭力減損,新北市府輕率拍板,便顯得不夠負責。
北北基這次終於各自為政,不再「三位一體」地牢牢綁在一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說穿了,先前台北、新北、基隆三市要在颱風天一致行動,表面理由是「共同生活圈」;實際上,難以言說的考量是方便市長「集體卸責」,至少不必一人獨擔指責。然而,三市的地理環境和複雜度其實大相逕庭,非要統一步調,其實只是增加彼此的互相牽制,實無助益。
進一步看,台北市是首都,許多全國及中央機構都位在北市,一旦它宣布停班停課,立刻連帶影響許多中央部會的運作;如此一來,等於會使全國性機關半強迫地同休。也因此,北市府的決定必須格外謹慎,要避免受制於新北或基隆的行動,才是正確的做法。舉例而言,昨天所幸台北市未宣布停班停課,所以全台股市和匯市皆照常運作;而新北市的券商不營業則影響新北投資人的交易,必須由其他開業的分公司代為操作交割。如此複雜的連帶影響,恐怕就不是在國外宣布放颱風假的朱立倫所能體會。
由於正逢選舉,各縣市的放假考量也充滿政治氣味,一方面又要討好選民,一方面又要展現決策英明。正因如此,才有「下午四點停班」的決定引發民怨,後又有「北北基拆夥」的發展。下午四點提前下班,當然是為方便民眾避過強風豪雨;但以當時的天象,其實風未至、雨也不大。然而,百萬上班族同時湧向返家之路,卻造成始料未及的交通阻塞。這點,好心卻惹民怨,恐怕也夠柯文哲捶心肝。
不可諱言,近年來颱風卻放錯假的機率越來越高,顯示我們的「父母官」越來越怕事,也越來越民粹。事實上,如果回到「以民為本」的思考,縣市首長要避免放錯颱風假,最好的辦法是把「放假權」下放到民眾個人或個別機構,讓民眾自行決定其所處情境適不適合出門上班上課,不要再把颱風假當成「父母官」施惠老百姓的恩典。
事實上,依這次颱風假訂出的原則,凡民眾居住地、工作地、或行經地有任何一地宣布放假,即可適用放假規定。然規定已寬鬆至此,何不把放假的權利回歸民眾,不再由地方政府代勞。亦即,在颱風天,只要個別民眾能提出風雨或交通的理由或影像為證,其所屬機構或企業皆應從寬准假。如此,地方政府即不必再對全境區鎮村里作出統一規定,官員也可把更多心思放在救災防災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