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席捲全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780/web/

.聯合報社論/「非核家園」若變「缺電家園」,誰負責?
.聯合報黑白集/歡迎陸客(及人民幣)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席捲全球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席捲全球


2018-07-06 00: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路透


繼美中貿易戰雲密布後,川普政府近日來又將炮火轉向盟友及世貿組織(WTO),讓原本就混亂無比的全球經貿秩序更加渾沌不明。未來的全球經貿情勢,可謂險惡無比,台灣要有動態的應變之道。
6月中,美國宣布將在7月6日針對818項、340億美元的中國製造產品課徵25%關稅,看來已無迴旋的空間,也意味著中國大陸等值、等量的報復清單也會同時生效;美中大戰第一回合正式開打已成定局。在同一時間內,美國不但取消了歐盟加拿大及墨西哥原本享有的鋼鋁232條款關稅豁免待遇,又啟動對汽車的232條款調查,以判斷進口汽車及零組件對美國國安的威脅。各國對美國在鋼鋁關稅上出爾反爾已經不滿,對於美國劍指汽車更是火上加油,紛紛提出關稅報復。
為回應美國的鋼鋁關稅,加拿大已於7月1日對鋼鐵、威士忌、機車及柳橙等價值126億美元的美國產品開始課徵報復關稅,歐盟亦於同一天針對價值34億美元的美國進口產品實施25%的報復關稅,後續清單還可能擴大到78億美元。
事實上,若加上先前中國、印度、墨西哥及土耳其已經實施的報復措施,各國對美國的報復產品關稅,金額已經高達218億美元,跟7月6日即將爆發的美中大戰金額相差不遠。除此之外,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歐盟及挪威,也在WTO正式針對美國鋼鋁關稅提出爭端解決的控訴。換言之,當各界都把焦點放在美中大戰之際,美國所引發的世界貿易大戰,其實早已開打。
以上數字,還只是到本周戰況統計。川普揚言最快9月就要對進口汽車課徵20%關稅。2017年時,美國自墨西哥進口了超過450億美元的客車,加拿大420億、日本397億、德國200億、南韓150億。此外,墨西哥出口的汽車零組件更高達530億美元,中國170億、加拿大與日本各150億,德國97億,台灣亦有31億美元(不算大陸等地台商的出口)。歐盟在上周已經放話針對汽車將準備一份300億美元的報復清單;若各國仍然維持目前「等價報復」的作法,這可能才是真正的世界大戰。
這還不是世界末日;若按照美國去年的調查報告所稱,未來可能納入232條款進口品國安威脅調查的產品,還有航空器、造船及半導體。航空器向來是美(波音)歐(空巴)爭霸全球的領域,造船涉及中、日、韓及歐盟,至於半導體,則與台、韓、中密切相關,而且都是貿易金額巨大的市場。若美國真的繼續以國安之名對這些產品課徵保護關稅,所引發的直接及間接的全球災難,幾乎已經無法估計,恐怕也沒有估計的必要了。
各國都想找解方,台灣也不例外。然而,川普的風格是,中心思想固然明確但出招的邏輯很難理順,因此要找到完美解方極為困難。不過,面對這種極其險惡的前景,我們有幾個準備不足之處,可以先加強。
第一是放大警戒區,不能再將川普政策當成僅僅是美中衝突及兩岸關係的變數,而要以全球變局的視角作為評斷衝擊的基礎,才足以一窺全貌。第二是回顧歷史尋找答案。美國不是第一次築起保護主義高牆;1970至80年代美國對鋼鐵、汽車、紡織、半導體都有採取過甚至更為嚴格的進口障礙及限制,固然有國家(如日本)受傷,但也有受益者(如台灣),如何從歷史軌跡找出對當下的意涵,可能比針對個案匆促回應更為重要。






聯合報黑白集/歡迎陸客(及人民幣)


2018-07-06 00:3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表示,非常歡迎中國大陸的觀光客來台旅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說歡迎陸客來台,不知大陸民眾如何反應?但聽在台灣人耳裡,不免像前立委孫大千一樣,覺得「這話能信,母豬都會爬樹」。
當然,也不宜太過侮辱行政院長。事實上,賴清德並不是第一次歡迎陸客來台。他在台南市長任內,曾促請馬英九以其「總統高度」歡迎陸客,甚至希望爭取台南與大陸直航。再早一些,台南市前市長許添財歡迎陸客更是極盡所能,載有七百多名陸客的郵輪停靠安平港時,他率市府官員親臨碼頭迎接。
所以,民進黨人「歡迎陸客」,可謂始終如一嗎?倒也不然。上述情事都發生在當年台南市議員王定宇率眾推倒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風波後,赴南部旅遊的陸客銳減,許添財、賴清德等人不得不以父母官身分作態以平民怨。於今台灣觀光「慘業」困境再現,「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再度表達歡迎陸客;與其說歡迎陸客,不如說是歡迎人民幣
行政院長帶頭歡迎人民幣,為活絡台灣經濟,沒什麼不對。只不過,表達出歡迎陸客、推銷水果輸陸、曾爭取直航的這批人,也是批評馬英九「親中賣台」、反服貿協定、稱直航如「木馬屠城」、限制大陸記者駐台、規定簡體字出版品輸台須送審的同一批人。這些人針對張銘清事件說,「對敵人不用客氣」;但如果「敵人」捧著人民幣前來,則放軟腰身低頭歡迎亦無妨……
羅智強說「這些人腦袋不正常」,好像也不算言過其實







聯合報社論/「非核家園」若變「缺電家園」,誰負責?


2018-07-06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首批核四燃料棒送抵基隆港西碼頭,陸續運上陽明海運貨櫃,將運返美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趁著夜黑風高,台電將一百六十束核四燃料棒由八輛貨櫃車運往基隆港,裝船轉送美國等待買家。蔡政府此舉,是要宣示其「非核家園」的決心,並斷絕核四廠任何啟用的機會。正值供電危機當頭,綠能和天然氣難以接續,而嚴重的空汙又導致燃煤電廠不受歡迎;蔡政府不顧一切把核燃料送走,除了固執不通,更是愚昧至極。試問:一旦「非核家園」變成「缺電家園」,民進黨誰要負責?
論時機,蔡政府在此際將核四燃料棒送走,是極不智的決定。論動機,執政者充滿了政黨的私心,卻毫無為國家社會及經濟民生著想的理性。根據《遠見》雜誌四月的民調,目前有五八%的民眾支持核電,反對者僅廿九%,年輕族群支持核電的比率更超過七成,顯示民眾擁核/反核的比重已經翻轉。其中,五四%民眾同意重啟核四,五一%同意暫緩送出燃料棒。而民進黨不知是恐懼民意風向的變化,或怯於面對自己能源政策失利,竟下令悄悄送出燃料棒。主政者之顢頇與心虛,莫此為甚。
諷刺的是,就在台電送走核四燃料棒的同一天,日本政府的原能會批准了位在距東京首都圈一百餘公里的「東海第二核能發電廠」重啟。加上這座電廠,日本在福島事件後關閉的核能電廠,已有八座、十五個機組恢復運作換言之,蔡英文的「非核家園」政策,正是藉由日本福島核災事故而發展成形,並以日本馬首是瞻。但是,日本在提高監管標準後已逐步重啟核電,反觀蔡政府,卻仍死抱著「非核」的口號目標不放。這豈不如同「邯鄲學步」,沒學到優雅,卻連好好走路都不會了。
在福島核災後,日本確曾度過兩年「零核電」的非核時光,但為何後來又決定重啟核電呢?其中,主要原因有三:第一,為了填補核電留下的缺口,日本必須大量進口天然氣及燃油作為火力發電之用,短短四年內增加之石化燃料支出高達七兆日圓,連帶使日本對外貿易連續幾年出現赤字。第二,隨著火力發電比重的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空汙變得嚴重;日本甚至在二○一二年因難以履行減碳承諾,而被迫退出以該國城市為名的《京都議定書》。第三,以火力取代核能發電的結果,是電費隨著燃料成本上升而大漲廿五%。而近年,隨著核能電廠重啟,電費也跟著調降。
事實上,日本遇到的問題,台灣也勢必難逃。近幾年,台灣各地的空氣汙染變得嚴重,即與火力電廠發電量大增有關。此外,包括蔡英文承諾「不缺電、不漲價」的承諾,都已一一破功,去年的「八一五大停電」人們已親歷其災。最糟糕的是,蔡政府面對其能源轉型政策勢必跳票的因素,卻抱著鴕鳥心態裝作視而不見。例如,中油在觀塘港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頻頻遭到環評委員退件,這已注定天然氣發電比重在二○二五年要達五十%是不可能的任務。再如,經濟部以五.八元的高價與外商簽下離岸風電合約,將使台灣多付出九千億的代價,勢必使電價大為提升。再如,深澳電廠雖然強行通過環評,卻遭到北部居民強烈反對。
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下,蔡政府卻還閉著眼睛把核四燃料棒往外送,不啻一舉毀掉台灣自己最後的備援電力。這樣的政府,到底在想什麼?人們若不健忘,應記得當年是日本核災事故的衝擊,加上林義雄發動反核四禁食,迫使馬政府將核四「封存」。所以稱為「封存」,而不是「毀棄」,目的就是希望在關鍵時刻還能派上用場,提供台灣所需的電力;但蔡政府卻把燃料棒外送,企圖賤賣
如果「非核家園」最後變成了「缺電家園」,誰要為這個爛攤子負責?是蔡英文或賴清德?還是用反核絕食使核四封存的林義雄?請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