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脫亞入歐150年對台灣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一百分的空汙法,能有五十分的執行?
.聯合報黑白集╱封得了街,封不了民怨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脫亞入歐150年對台灣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脫亞入歐150年對台灣的啟示


2018-07-01 00:1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1868年,日本啟動「明治維新」,迄今2018年,正好150年。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源自當時日本的著名思想家、戰略家福澤諭吉。福澤諭吉目睹1853年日本被美國培里將軍所率艦隊打開門戶,並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深感西方富國強兵、船堅炮利的威力,連日本的老師「中國」都敗於鴉片戰爭,何況日本,乃於1865年發表《脫亞論》一文,鼓吹日本必須擺脫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全盤西化,第一步,「脫亞入歐」。
明治維新不到30年,日本即蛻變為一個現代化強國,先敗中國,再敗俄羅斯。進入20世紀後,日本軍國主義氣焰高張,先後發動侵華戰爭與太平洋戰爭,終於因戰線太長,後繼乏力,民國34年(1945年)無條件投降。二戰後,被美國駐軍,成了美國的保護國,也是美國在全球地緣戰略上的「三角帆」(即日本、以色列、英國)之一,既是美國的堅定盟友,又是唯美命是從的美國忠實附隨者。
70年代,全球接連發生了美元危機、石油危機及「布列登森林體系」瓦解,民國64年(1975年)法國倡議由全球六個經濟大國,即法、美、日、英、西德、義召開首腦會議,次年又加入了加拿大,建構了G7。G7中唯一的一個非西方國家即日本,就此而言,當年福澤諭吉的「脫亞入歐(西)」正式美夢成真,修成正果。
然而,福澤諭吉當年所看到氣運下行的中國,只是中國歷史中的一個「非常態」,為時不會太久。果然,民國68年(1979年)之後,氣運又開始否極泰來,才不過30年,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在全球的排名就從第15位上升到民國99年(2010年)的第二位,超過了日本。對於在1980年代曾經妄想登上全球之首的日本,這肯定是一個不小的衝擊。但習慣了把中國的「非常態」誤認為是一個「常態」的日本,繼續地沉緬於「中國崩潰論」之中,繼續看不清東亞形勢以及全球大形勢正開始出現大歷史的翻轉。
民國99年(2010年)被中國超過的日本,僅僅七年,如今GDP只相當於中國的四成了。中國GDP「重新」超過日本,顛覆的是一百多年來的亞洲秩序,現在看來,再過十幾年,即大約2030年前後,中國GDP還將超過已稱霸超過一個多世紀的美國,屆時,被顛覆的將是全球秩序。
於是,就在這一刻來臨之前,一進入到21世紀,當時的小布希政府已開始把中國列為競爭對手。但911事件之後,美國忙於打反恐戰爭,來不及對中國施壓。
繼任者歐巴馬上台未久,民國99年(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緊追美國,歐巴馬政府終於啟動對付中國的「重返亞太」及「亞太再平衡」政策,但終其任內效果有限;繼任者川普決定再加碼,提出「印太戰略」,並從貿易戰、產業戰、科技戰,到打軍事牌、朝鮮牌及台灣牌,展開了全方位的遏制中國手段。
就在這個21世紀的美中全球大博弈中,地緣戰略交鋒的第一個所在,就是西太平洋。
中國要衝出一百多年來一直把中國包圍在陸地的第一島鏈,美國則想方設法地要遏堵中國衝出第一島鏈,於是整個第一島鏈,北從日本及朝鮮半島,南下台灣,再到菲律賓與東南亞,包括黃海、東海、台海、南海及整個西太平洋,都成了美中兩強鬥力鬥智之所在。夾在兩股巨大勢力之間的這些國家或地區,自然也都成了夾心餅,愈來愈左右為難;如何在左右為難中做出判斷與正確的選擇,成為最大考驗。
談回到日本,日本與台灣類似,無疑是位處左右為難的窘境之最,所以近代已有多位日本首相,因企圖選擇親中而被美國壓制,這只能說是日本的無奈。關鍵在大歷史及大趨勢,誰能看得清、看得準大歷史及大趨勢,誰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福澤諭吉顯然是有這樣的能力,福澤諭吉如果再生,或能為今時的日本做出最佳選擇,只是不知21世紀日本的福澤諭吉在哪裡?








聯合報黑白集╱封得了街,封不了民怨


2018-06-30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出席三軍六校畢業典禮,反年改團體前往舉旗抗議,警方事前在附近部署因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前往國防大學主持三軍六校畢業典禮,為避免去年遭近身抗議的事件重演,今年更擺下封街、封校的肅殺陣仗,合法停在街邊停車格的汽機車硬生生被拖吊清空,學生家長出入僅能走側門。堂堂國家元首,竟避人民唯恐不及,真是奇怪的景象。
孰令致之?蔡英文剛上任時多麼意氣風發,她指責前任元首「逼人民走上街頭的政府才是最大的暴力」,自詡「民進黨是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要求人民可以大聲、可以拍桌。而今又是如何?總統府、立法院周遭成了「拒馬博覽會」,民進黨成為史上最會阻絕人民的政府,別說拍桌,就連民眾街頭喊冤都被長長的鐵柵隔離。
諷刺的是,維安部門說封街的最重要原則,就是讓總統「看不到、聽不到」抗議的群眾和聲音。這個原則,總統不知道嗎?更諷刺的是,當蔡英文在典禮上勉勵畢業生說「你們就是國軍的未來」時,社會也正在上演另一種「國軍的未來」大戲:國防部寄給退休國軍的年改通知書錯誤百出,許多老兵欲哭無淚。這些人早年也曾獲得政府的鄭重承諾,而今民進黨大刀一揮,就剝奪了他們的未來。
北投封街,已被網民形容為「女皇出巡」,這是蔡政府必須警惕的事。國家元首向新生代國軍喊話交心當然重要,但如果手中決策方向卻是背道而馳,恐無法自圓其說。何況,拒馬和警力固然足以封街封城,但能封得了民怨嗎?






聯合報社論╱一百分的空汙法,能有五十分的執行?


2018-06-30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修正後的空汙法訂有抵換機制,工廠若未符合總量管制標準,可藉由收購老舊汽機車減少的排放量抵換,但環團擔心這將惡化郊區空氣品質,加劇「一個台灣、兩種天空」現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宕再三的《空汙法》修正案終於三讀。新法只見棒子不見胡蘿蔔,只高懸目標未見執法邏輯,只打守法民眾卻不打非法工廠和幽靈車,要靠它改善台灣的空氣汙染,只怕是緣木求魚。這次修法除惹來弱勢機車族的抱怨,因獨厚高屏地區工廠而引發「一個台灣、兩種天空」的質疑,至於民眾無害呼吸的卑微渴求,恐怕難以在霧鎖雲霾的天空下實現。
若不是去年底「反空汙大遊行」的驚人陣勢,「還我一口氣」、「我爭一口氣」的口號道出民眾飽受空汙之苦的心聲,《空汙法》修正案可能還躺在行政院裡安息。當時,行政院長賴清德釋出「拯救空汙大作戰」的訊息,環保署長李應元也賭上烏紗帽,聲稱「空汙改善未達標就辭職」,企圖緩和民怨。但如今看來,修法並無誠意
主要問題,出在執政黨的心態。台灣的空氣汙染源有七成以上是「本土製造」,僅有三成是境外移入;但政府一直將問題推給境外,尤其是中國大陸的汙染。若連基本的事實都不肯正視,卻一味模糊焦點,如何可能對症下藥?
此外,行政院重經濟、輕環保的態度,也注定新《空汙法》難逃被架空的命運民進黨在野時,不斷以環保議題攻擊對手,深知是個好武器;但自己執政後,為了選票而和稀泥,轉而強調經濟重要,進而對環保堅持發生大轉彎。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為了護航深澳電廠,竟不顧環境衝擊而投下關鍵同意票;賴清德更說出「乾淨的媒」的荒誕論調,顯示蔡政府並不在乎空氣品質惡化的問題。這樣的心態,空汙法雖修過,又如何期待其執行成果?
果然,新法雖新增「空汙總量管制」的規定,卻需由環保署「會商」經濟部後,報請行政院核定;亦即,依然奉守經濟發展至上原則,一舉架空了《空汙法》。其他如空汙「抵換機制」,一方面是犧牲弱勢族群的汽機車使用,以成就有錢大型汙染源,另方面則是犧牲郊區的空氣品質來掩蓋市區的排放。尤其,燃氣電廠必要時可超標排放,不受總量管制限制,也可看出寧讓環保低頭的心態。
此外,《空汙法》的管理目標主要針對細懸浮微粒,聚焦PM2.5;然而,傷害國人健康的還有臭氧、光化汙染以及PM1等,危害更甚於PM2.5,卻遭忽略。可見,這次空汙修法旨在「應付」民意,毫無前瞻性可言。對於逸散型的汙染源,管制上也有大疏漏,甚至對空品的影響都無法掌握。目前逸散型汙染的管制,大概僅針對營建工地揚塵,其他對河床、沙灘等大面積裸露地的逸散,也幾乎未見著力,留下空窗。
《空汙法》新增的重要政策工具,是重罰和沒入。環保署雖握有武器,但問題在,愈是頻繁違規的工廠,愈不在乎政府開罰。原因在,經濟部列管的八萬多家合法工廠,原本就不是空汙禍害的主要來源;而高達十四萬家的「違章工廠」雖造成很多汙染,政府沒有它們的基本資料,工安、勞檢、安衛檢查全免,環保機關就算開出罰單也沒人理
對以車輛為主的移動性汙染源,環保署計畫以電動化、違規重罰、限制行駛及汰除應對,除造成機車族恐慌效應外,也有類似違章工廠罰不到的情境。老舊車輛影響最嚴重的烏賊是柴油大貨車,台灣有近五萬輛老舊大貨車牌照已遭註銷,其中兩萬餘輛仍然趴趴走。這些車子在有牌時就不繳稅費或罰單,成了非法幽靈車後,空汙法更無可奈他何。政府的執行,如果永遠把這類「法外特區」排除在外,空汙治理就是換湯不換藥。
比起死刑該不該執行,民眾的「呼吸權」,是政府更須嚴肅看待的「基本人權」。空汙問題絕非環保署可以獨立完成,這項民進黨自詡「一百分」的進步法案,若抱著「做半套」的心態,最後將收不到五十分之效。